查看原文
其他

部编八下语文第10课《小石潭记》课文朗读+视频微课+图文讲解+知识点+同步练习

点击关注☛ 班班通教学系统 2022-04-10

 扫码查看下载

全部资源



师生资料汇总

八年级语文课程知识精讲

八年级数学课程知识精讲

八年级英语课程知识精讲

八年级物理课程知识精讲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知识精讲八年级语文下朗读+视频精讲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更多课文预习

第一单元第1课《社戏》第2课《回延安第3课《安塞腰鼓》

第4课《灯笼》

写作《学习仿写》第二单元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第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第7课《大雁归来》第8课《时间的脚印》第9课《桃花源记》
综合性学习《倡导低碳生活》第二单元写作《说明的顺序》
第三单元
第10课《小石潭记》

第10课《小石潭记》

__

图文精讲+知识点+同步练习

__

课文朗读

__



点击上方绿标听课文朗读


电子课本

__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

知识点

__


一、作者简介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文学家,世称“柳河东”。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以明道”,注重文学的社会功能,“唐宋八大家”之一。今存《柳河东集》。


二、故事背景

柳宗元因受王叔文政治革新集团牵累,被贬为永州司马。在永州的十年间,他以山水为寄托,遍游附近的奇山异水,写下了文笔清秀、富有诗情画意的游记作品“永州八记”。《小石潭记》就是其中之一。


三、文言知识积累

(一)通假字

日光下澈

“澈”通“彻”,穿过,透。

(二)古今异义

1.全石以为底

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

2.乃记之而去

古义:离开;今义:往

3.崔氏二小生

古义:青年,后生;今义: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4.不可久居

古义:停留;今义:住

(三)一词多义

1.清:水尤清冽(清澈,形容词)

以其境过清(凄清,冷清,形容词)              

2.可: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副词)

不可久居(能够,动词)

3.环:如鸣佩环(玉环,名词)

竹树环合(环绕,动词)

4.以:全石以为底(把,介词)

以其境过清(因为,介词)

5.从: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自,介词)

隶而从者(跟从,动词)

6.差:参差披拂(长短、高低、大小不齐,形容词)

其岸势犬牙差互(交错,动词)

(四)词类活用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方位名词作状语,向西

2.皆若空游无所依

名词作状语,在空中

3.斗折蛇行

名词作状语,斗,像北斗七星那样;蛇,像蛇爬行那样

4.凄神寒骨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凄,使……凄凉;寒,使……感到寒冷

5.心乐之

意动用法,以……为乐

6.其岸势犬牙差互

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那样

7.近岸

形容词作动词,靠近

(五)文言句式

1.倒装句

卷石底以出。(主谓倒装,即“石底卷以出”,意为“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起来,高出水面”。)

全石以为底。(宾语前置,即“以全石为底”,意为“以整块石头为底”。)

2.省略句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省略主语,即“(余)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乃记之而去。”)

(六)成语积累

1.斗折蛇行: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像蛇爬行那样弯曲。形容道路曲折蜿蜒。

2.犬牙差互:形容地形交界处像狗的牙齿一样互相交错。

(七)名句积累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3.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4.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四、课文翻译

原文: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篁竹:成林的竹子。篁(huánɡ),竹林。

如鸣佩环: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碰撞发出的声音。佩、环,都是玉制的装饰品。

清冽:清凉。冽(liè),寒冷。

译文: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听到了水声,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碰撞发出的声音,心里很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往下看见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凉。


原文: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全石以为底:(潭)以整块石头为底。

卷石底以出: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起来,高出水面。

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成为坻、屿、嵁、岩各种不同的形状。坻(chí),水中高地。屿(yǔ),小岛。嵁(kān),不平的岩石。

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覆盖、缠绕、摇晃、连结,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译文:(潭)以整块的大石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起来,高出水面,成为坻、屿、嵁、岩各种不同的形状。青葱的树木和翠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晃、连结,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原文: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可百许头:大约有一百来条。可,表示估计数目。许,表示数目不确定。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澈,穿过,透。现在写作“彻”。

佁然不动:呆呆地一动不动。佁(yǐ)然,愣住的样子。

俶尔远逝:忽然间游到远处去了。俶(chù)尔,忽然。

往来翕(xī)忽:来来往往轻快敏捷。

译文: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托似的。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一动不动;又忽然间游到远处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在和游人逗乐。


原文: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溪流)曲曲折折,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斗折,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蛇行,像蛇爬行那样弯曲。

犬牙差(cī)互:像狗的牙齿那样互相交错。

译文: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溪流)曲曲折折,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溪岸像狗的牙齿那样互相交错,无法知道它的源头在哪里。


原文: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 ,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寂静极了,幽深极了。悄怆,寂静得让人感到忧伤。邃(suì),深。

清:凄清,冷清。

译文:坐在小石潭边上,四面竹子树林围绕着,寂静寥落,没有旁人,使人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寂静极了,幽深极了。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以久留,于是记下了这番景致就离开了。


原文: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 :曰恕己,曰奉壹。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随从我的人,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隶,随从。

译文:一同去游览的人: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随从我的人,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名叫恕己,一个名叫奉壹。


五、问题归纳

1.第一自然段描写了哪些景物?作者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用了哪些准确的动词?


写了空竹、水声、小潭和潭边的青树、藤蔓。用“隔”“闻”“伐”‘取”‘见”等动词,写出了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同时也点出小石潭位于人迹罕至的荒僻幽静之处。为下文写环境的“寂寥无 人”“其境过清”埋下伏笔。


2. 第二自然段所写潭水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清澄。作者从游鱼、阳光、影子等角度描写潭水。通过具体景物,用静止和活动的画面来写,不作一点抽象的说明,整段话没有一个字写到水,只是描绘出一幅画面,但又无处不在写水。你看鱼儿在水里游,就像在空中浮游没有凭依一样。这就写出了水的清,清到仿佛透明的程度。太阳光照下来,鱼儿的影子都落在潭底的石头上了,这就更显出了水的清澄。这里虽然没有正面写水,可是通过对鱼儿、日光和影子这些具体东西的描绘,真正地写出了水清。就像画家在画风的时候,用树枝飘向一边表示风一样,是一种形象化的表现手法。这种写景的方法叫侧面描写。


3. 作者是怎样写鱼的?这段描写渗透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作者采用动、静相结合的方法,先描出生动的画面,再加上拟人化的手法。先写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佁然”就是呆呆的样子。潭底石头上印着清晰的鱼影儿,这是静止的画面;忽然,一些鱼飞快地窜往远处,一会儿游到这儿,一会儿游到那儿,非常活跃,这是活动的画面。这些鱼儿,又好像跟游人同样的快乐,这是作者把自己快乐的心情加到鱼儿身上,好像鱼儿也像人那样会感到快乐似的。


4. 如何理解小溪的“明灭可见”?

因为小溪是那样曲折,所以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看不见。看得见的一段水面反映着天光云影,所以明亮;看不见的一段光亮就灭了。一明一灭,非常精确地写出了作者所看到的特征。


5.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在本文中有什么作用?

不仅高度概括了小石潭环境清幽的特点,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忧伤悲凉、凄苦的心境,寓情于景,是全文的点睛之笔。


6. 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这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

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思想感情的主调。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所以这里的乐只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7.文中作者运用多种方法绘景,试举例说明。

(1)点面结合。写石“全石以为底”是面,“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是点。

(2)动静结合。写鱼“影布石上,佁然不动”是静,“俶尔远逝,往来翕忽”是动,静中有动,更显环境的雅静。

(3)虚实结合。“潭中鱼可百许头……似与游者相乐”,表面写鱼,其实也在写水,鱼为实,水为虚,以实写虚。


六、课文主题

本文通过对小石潭优美、幽深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孤寂悲凉、忧伤抑郁的情感


微课精讲

__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长按识别二维码,下载离线观看视频

如何用手机观看和下载教学视频?点这里

图文解读

__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





同步练习

__

一、注音:

篁(      )   佩(      )    洌(    )

坻(      )   屿(      )   佁(    )

翕(      )   邃(      )   寥(    )

俶(      )   怆(      )   嵁(    )


二、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⑴下见小潭              

⑵隔篁竹                

⑶如鸣佩环                

⑷心乐之           

⑸水尤清洌                

⑹近岸,卷石底以出                          

⑺青树翠蔓,蒙络摇缀 

⑻参差披拂             

⑼潭中鱼可百许头                 

⑽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⑾佁然不动               

⑿俶尔远逝                

⒀似与游者相乐                

⒁潭西南而望            

⒂斗折蛇行                             

⒃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⒄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⒅隶而从者    

                    

三、填空:

1、《小石潭记》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唐代________人,著名文学家,世称“柳河东”,“________”之一,他擅长于写         ,本文按游览的顺序生动地描写出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谧,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的孤凄之情。此文写于作者被贬为永州司马期间,这一时期所写山水游记统称_______    。本文是其中的第    篇。


2、课文多角度描写景物,其艺术手法主要有:

①点面结合。如写石:“________”是面,“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是点。

②远近交错。如写潭:“闻水声”是远,“下见小潭”是近。

③动静结合。如写鱼:“影布石上”是静,“________”是动。

④虚实相生。如“潭中鱼可百许头”表面写________,实为写________,以实写虚,虚实相应成趣。


3、《小石潭记》的“记”是一种文体,可记叙描写,也可        ,是属于       的范畴。


四、用原文回答:

①、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

                                                                

②、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

                                                            

③、 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


五、理解课文

1、选出没有比喻意义的一句是(     )

  A、如鸣佩环,心乐之

  B、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C、卷石底以出


2、分析理解不恰当的是(     )

 A、作者隔着篁竹能找到小石潭,是小潭的流水声吸引了他。

 B、“全石以为底”就是说潭底全部都是石头。

 C、“寂寥”、“凄”、“寒”等词其实都是写心境的,暗示自己的遭遇,流露出一种孤独感。

 D、文章表现了高洁、幽邃、凄凉之美。


3、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 乃记之而去    岳阳楼记     

B. 明灭可见          才美不外见

C.以其境过清      不能以游堕事

D. 潭中鱼可百许头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4、与“以其境过清”中的“以”字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全石以为底                B.卷石底以出

 C.属予作文以记之            D.不以物喜


5、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渲染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抒发作者悲凉凄怆的心绪。 
B.第一段作者围绕着“石”来写,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去领略不同的景致。
C.第二段写了游鱼、阳光和影子,动静结合,展现生动的画面,目的是表现鱼的活跃、可爱。
D.柳宗元被贬失意,心情抑郁,所以认为小石潭“不可久居”。其实作者笔下的小石潭风景如画,如果我们能跨越时空到此一游,或许会流连忘返。


6、用“/”划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青 树 翠 蔓,蒙 络 摇 缀,参 差 披 拂。

潭 中 鱼 可 百 许 头,皆 若 空 游 无 所 依,

潭 西 南 而 望,斗 折 蛇 行,明 灭 可 见。

其 岸 势 犬 牙 差 互,不 可 知 其 源。

坐 潭 上,四 面竹树 环 合,寂 寥 无 人,

凄 神 寒 骨,悄 怆 幽 邃。

以 其 境 过 清,不 可 久 居,乃 记 之 而 去。


六、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的意思。

(1)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2)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3)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4)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5)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6)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七、理解课文,回答问题

1、写侧面描写潭水清澈的句子?

                 

2、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突出地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

                                

3、第二段写了潭水的什么特点?用的什么写法?好处是什么?

                                  

4、《小石潭记》中最能体现作者暂时忘忧的愉快心情的句子是:


5、写游鱼自由轻灵游动的姿态的句子是:

                      

6、表现地理环境使作者内心忧伤凄凉的句子是:

     

7、久坐潭边游人会有怎样的感受?:


8、文章的点睛之笔是:     

           

9、小石潭的气氛用两个字概括为   


10、小石潭的主要特征: 

                            

11、“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八个字高度概括了小石潭的什么氛围,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12、既能高度概括小石潭的气氛,又含蓄表达作者悲凉凄苦心境的句子:

                                            

13、作者开头说“心乐之”,为什么在第四段又写“悄怆幽邃”?

                                         

14、对“佁然不动;俶而远逝,往来翕忽” 进行赏析?

                                  

15、本文是一篇借景抒情的山水游记,试说说作者观鱼和游览结束时的不同心情。  


16、如果你能经“时空隧道”返回到唐朝,并与柳宗元在小石潭相见,听他倾诉内心的郁闷悲怆之情后,说几句劝慰的话。其中要恰当引述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相关名句。(限在40字以内)


17、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

  

18、作者抓住小石潭的________________特点,写出了自己_____的感受。


19、读了第②段文字,你最深的感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古诗词中,有许多像本文一样将思想情感融入自然景物描绘中的名句,请写出你最喜欢的相连的两句,并简要赏析。

                                  

21、选文第二段“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图画,作者在画面中给我们展示的是什么?


22、选文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在表现情感时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23、品味下面句子的精彩之处。

句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参考答案:

一、注音:

  篁(huáng) 佩(pèi)    洌(liè)       坻( chí  )  

  屿( yǔ  )    佁(yǐ)   翕(  xī )    邃( suì)   

 寥( liáo )    俶( chù ) 怆( chuàng ) 嵁(kān)


二、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⑴下见小潭   看见    

⑵隔篁竹     竹林  

⑶如鸣佩环   好像    

⑷心乐之    以……为乐  

⑸水尤清洌 格外 清澈  

⑹近岸,卷石底以出   靠近,动词      而,表承接,不译  

⑺青树翠蔓,蒙络摇缀  翠蔓:翠绿的茎蔓     蒙:覆盖    络:缠绕    摇:摇动    缀:连结

⑻参差披拂   高低不平  

⑼潭中鱼可百许头  大约,大概   左右      

⑽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向下       映  

⑾佁然不动   呆呆的样子     

⑿俶尔远逝     忽然  

⒀似与游者相乐 嬉戏,逗乐      

⒁潭西南而望   向西南 

⒂斗折蛇行 像北斗星那样  像长蛇爬行那样       

⒃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寒:使……寒    

  悄怆:忧伤的样子       幽: 幽静    邃: 深远     

⒄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因为       凄清,冷清         停留      副词,就  代词,指小石潭的景物  连词,表顺承,不译            离开 

⒅隶而从者    随从      跟随  


三、填空:

1、《小石潭记》选自_《全唐文》,作者_柳宗元_,字__子厚__,唐代__河东人,著名文学家,世称“柳河东”,“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擅长于写山水游记,本文按游览的顺序生动地描写出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谧,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的孤凄之情。此文写于作者被贬为永州司马期间,这一时期所写山水游记统称_《永州八记》。本文是其中的第 四 篇。

2、课文多角度描写景物,其艺术手法主要有:

①点面结合。如写石:“_全石以为底_”是面,“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是点。

②远近交错。如写潭:“闻水声”是远,“下见小潭”是近。

③动静结合。如写鱼:“影布石上”是静,“_俶尔远逝 ”是动。

④虚实相生。如“潭中鱼可百许头”表面写__鱼_,实为写__水_,以实写虚,虚实相应成趣。

4、《小石潭记》的“记”是一种文体,可记叙描写,也可 抒情、议论,是属于  散文 的范畴。


四、用原文回答:

①、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

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②、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③、 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五、理解课文

1、选出没有比喻意义的一句是(   C    )

A、如鸣佩环,心乐之

B、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C、卷石底以出

2、分析理解不恰当的是(  C     )

 A、作者隔着篁竹能找到小石潭,是小潭的流水声吸引了他。

 B、“全石以为底”就是说潭底全部都是石头。

 C、“寂寥”、“凄”、“寒”等词其实都是写心境的,暗示自己的遭遇,流露出一种孤独感。

 D、文章表现了高洁、幽邃、凄凉之美。

3、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C    )

A. 乃记之而去        岳阳楼记     

B. 明灭可见才美不外见

C.以其境过清        不能以游堕事

D. 潭中鱼可百许头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4、与“以其境过清”中的“以”字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D   )

 A.全石以为底                  B.卷石底以出

 C.属予作文以记之              D.不以物喜

5、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本文渲染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抒发作者悲凉凄怆的心绪。 
B.第一段作者围绕着“石”来写,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去领略不同的景致。
C.第二段写了游鱼、阳光和影子,动静结合,展现生动的画面,目的是表现鱼的活跃、可爱。
D.柳宗元被贬失意,心情抑郁,所以认为小石潭“不可久居”。其实作者笔下的小石潭风景如画,如果我们能跨越时空到此一游,或许会流连忘返。

6、用“/”划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青 树 /翠 蔓,蒙 络/ 摇 缀,参 差 /披 拂。

潭 中 鱼 /可 百 许 头,皆 若 空 游 /无 所 依,

潭 /西 南/ 而 望,斗 折/ 蛇 行,明 灭 可 见。

其 岸 势/ 犬 牙 差 互,不 可 知 /其 源。

坐 潭 上,四 面/ 竹 树 环 合,寂 寥 无 人,

凄 神 /寒 骨,悄 怆/ 幽 邃。

以 /其 境 过 清,不 可 久 居,乃/ 记 之 而 去。


六、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的意思。

(1)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隔着竹林听见流水声,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我)心里很喜欢它。  


(2)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砍伐竹子开出道路,往下见到一个小潭,水特别清澈透明。


(3)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坐在石潭上,四下里竹子树木包围着,静悄悄的没有其他人,使人心神凄楚,寒透骨节,寂静极了,幽深极了。  


(4)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阳光往下一直照到潭底,鱼儿的影子倒映在石上,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间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跟游览的人逗乐。


(5)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茎蔓,覆盖、缠绕、摇动、连接着,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6)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那石岸的形状象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七、理解课文,回答问题

1、写侧面描写潭水清澈的句子?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2、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突出地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

游览的先后顺序。 特点:石奇、水清、鱼活、溪流曲折、环境凄美。 

3、第二段写了潭水的什么特点?用的什么写法?好处是什么?

特点:清、澄。写法:侧面描写,通过写游鱼、阳光、影子描写潭水。好处:无一字写水,但无处不在写水。       

                                     

4、《小石潭记》中最能体现作者暂时忘忧的愉快心情的句子是:

“似与游者相乐”。                 

                                        

5、写游鱼自由轻灵游动的姿态的句子是: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6、表现地理环境使作者内心忧伤凄凉的句子是: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7、久坐潭边游人会有怎样的感受?: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8、文章的点睛之笔是: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9、小石潭的气氛用两个字概括为   凄清    

    

10、小石潭的主要特征: 全石为底、潭水清澈、竹树环合(幽静)

                                 

11、“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八个字高度概括了小石潭的什么氛围,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凄清寂静      寂寞忧伤     

                             

12、既能高度概括小石潭的气氛,又含蓄表达作者悲凉凄苦心境的句子: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13、作者开头说“心乐之”,为什么在第四段又写“悄怆幽邃”?

 因为作者参与改革失败后被贬,心中愤懑不平,因而凄苦是感情主调。寄情山水是为了摆脱这种心情,但欢乐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14、对“佁然不动;俶而远逝,往来翕忽” 进行赏析?

这几句描写游鱼,动静结合,充分显示出游鱼的情趣;也间接地表现了小石潭水的清澈。 


15、本文是一篇借景抒情的山水游记,试说说作者观鱼和游览结束时的不同心情。

观鱼和游览结束时的不同心情,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而本文中,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凄苦才是作者感情的主调。作者借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他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暂时的欢快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境又会流露出来。

                                                          

16、如果你能经“时空隧道”返回到唐朝,并与柳宗元在小石潭相见,听他倾诉内心的郁闷悲怆之情后,说几句劝慰的话。其中要恰当引述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相关名句。(限在40字以内)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              

将此诗句融入其中更好

                                 

17、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

示例:小石潭位于小丘西南面120步,这里石奇水清,游鱼相戏,四周著述环抱,环境十分优美,是观光旅游、愉悦心情的好去处。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来过这里,写下了千古传诵的优美散文《小石潭记》。小石潭由此闻名遐迩。


18、作者抓住小石潭的__幽静_特点,写出了自己幽深冷寂,孤凄悲凉的感受。


19、读了第②段文字,你最深的感受是:示例:看到游鱼的怡然自得,我的灵魂仿佛得到了净化。__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能写出自己的独特体验和个性化的感受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


20、古诗词中,有许多像本文一样将思想情感融入自然景物描绘中的名句,请写出你最喜欢的相连的两句,并简要赏析。

 示例:山随平野尽,江人大荒流。用“随”“入”两字将“山”、“江”、“半野”、“大荒”四个意象贯穿,抽绘出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图,抒发了诗人离家渐远、乡情渐浓的思乡情。 

                                                            

21、选文第二段“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图画,作者在画面中给我们展示的是什么?游鱼、清澈的水 

                                           
22、文章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在表现情感时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乐、悲(由乐到悲)表现手法:寓情于景(或情景交融)  

                                         

23、品味下面句子的精彩之处。

 句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示例:写潭西南边的小溪,作者抓住了它的特征,用了 “斗折”、“蛇行”、“犬牙差互”三个比喻,把小溪的特征形象地再现出来,非常真切。既肖其貌,又传其神,给人以鲜明的印象。



温馨提示

1、课件习题文档下载地址

http://1ydt.com/v/down-4334.html(复制链接至浏览器下载)

2、扫码下载

长按识别二维码,下载课件习题

3、文章底部左下角,点击“阅读原文”进行下载

往期精彩回顾




小学语数英


小学语文

部编版小学语文1-6年级电子课本

人教版小学语文1-6年级教学资料汇编

人教版小学语文1-6年级知识要点整理

人教版小学语文1-6年级期末考试题汇编


小学数学

人教版 | 小学数学1-6年级电子课本

人教版 | 小学数学1-6年级全册教案汇编

人教版 | 小学数学1-6年级全册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 | 小学数学1-6年级全册,学习、教学资料

部编版 | 小学数学1-6年级全册【期末测试卷汇总】

苏教版 | 小学数学1-6年级全册课程教学讲解

小学数学1-6年级所有【必背】基础概念归纳


小学英语

人教版 | PEP小学英语3-6年级资料汇编

人教版 | 小学英语1-6年级上下册电子课本

人教版 | 小学英语1-6年级全册教案设计

人教版 | 小学英语1-6年级上下册,教学资料

人教版 | 小学英语1-6年级【期末测试卷】

初中语数英


人教版 | 初中数学7-9年级【汇总】图文精讲

统编版 | 初中语文7-9年级【汇总】图文精讲

人教版 | 初中英语7-9年级【汇总】图文精讲


微信号:yzy5200426扫码关注我们图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不妥,告知即删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全册PPT课件动画教案习题朗读试卷电子课本整套资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