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王小妮《风在响》

王小妮 星期一诗社 2024-01-10

王小妮《风在响》


风,在我头顶的天空中响

一声高,一声低,

带着五分悲凄,

五分不祥。

——一位老人

从我身边艰难地走过

手捂着头顶的厚厚的棉帽

风啊,还在响……


风,在我耳鼓的四壁里响。

一声强,一声弱,

带着五分庄严

五分狂放。

——一个孩子

从我身边嬉笑着跑过

一把彩色的纸屑

立刻在空中飘扬

风啊,还在响……


忽然,我说不出地高兴,

——我的黑发

随着风在飘,随着风在唱



《风在响》是《印象二首》的第二首,它也是一首好诗,但没有《我感到了阳光》那样出名,那样被众多的论者所谈及和推崇。这首诗分三节。第一、第二两节在意象和情感色彩上形成鲜明的对比:悲凄、不祥与庄严、狂放,老人与孩子,艰难与嬉笑,手捂棉帽与扬起彩色纸屑。这里写出的是对“风在响”的两种不同的生活态度和两种迥异的感觉。

诗人之所以对风会有不同的情感化印象,正是受制于她眼中的生活场景。在对比中,诗人鲜明地表现了对两种生活态度的情感倾向。同时,还暗寓着这一层深意,即风(包括它所隐喻的外部环境、客观世界)不过是中性的东西,它的情感色彩及价值取决于人们具有怎样的生活态度和方式,是人的主观和个性附加上去的。由此,我们易于理解第三节诗中“忽然,我说不出地高兴”这种突如其来的高兴显然与老人、孩子对风的态度有关,是诗人从中顿悟到什么后的情感反应。对于顿悟的内容,作者没有明说,而是含蓄地暗示在自己对风(就它的象征意义来说,是对待生活)的态度中:“——我的黑发/随着风在飘,随着风在唱”。我们能体味到,作者的顿悟,是对人在对象世界中主体性的发现,是对人的个性及其价值的自信和高扬。这也是这首诗所要表现的主题。
写实手法和象征手法的有机融合,是《印象二首》的最显著的艺术特点。它造成了两方面的艺术效果,一是平淡中见深刻。诗人捕捉的是日常生活小事及其留在心灵中的瞬间印象,却表现了超越个人体验的社会内涵和人生哲理。二是含蓄中见丰富。表层的事件、印象与深层的主题意蕴有一种象征关系,需要读者的思索和想象去品味和升华。因此,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诗本身具有开放性和多义性。



推荐阅读:

徐志摩《再别康桥》

徐志摩《偶然》

徐志摩《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徐志摩《沙扬娜拉》

北岛《回答》

北岛《一切》

舒婷《致橡树》

舒婷《这也是一切》

余光中《乡愁》

余光中《乡愁四韵》

卞之琳《断章》

戴望舒《雨巷》

戴望舒《烦忧》

郑愁予《错误》

郑愁予《水手刀》
张枣《跟茨维塔伊娃的对话》

张枣《镜中》

张枣《何人斯》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