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智慧名言故事:我善养浩然之气
陶雪华 书法
《孟子》智慧名言故事:我善养浩然之气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公孙丑上》
【要义】
善养,善于培养。浩然之气,是一种处于高尚道德境界所具有的无所畏惧的精神状态,是使人无所畏惧的天地正气。
周慎靓王三年(前318年),孟子第二次游齐。有一天,孟子的学生公孙丑问道:“如果您担任了齐国的卿相而得以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即使成就了霸业或王业也毫不奇怪。假如这样,您是否因个人的利害得失而心意动摇呢?”孟子肯定地回答说:“不会!我四十岁以来,心意就不会动摇了。”公孙丑称赞盂子超过了古代勇士孟贲。孟子回答说:做到这样并不困难,告子虽不了解仁义大道,但他不动摇心意比我还早呢!孟子接着评述了古代各家培养刚勇之气而不动摇心意的方法。
在孟子看来,北宫黝坚持的是匹夫之勇,孟施舍坚持的是志气之勇,曾子坚持的是具有坚定道德信念的义理之勇。换一句话说,就是曾子的境界高于孟施舍,孟施舍又高于北宫黝。孟子赞扬曾子坚守正义的刚勇,这就突出强调了人内在的符合正义的无所畏惧的精神力量的作用。孟子游历诸侯,虽然历经坎坷,但仍能坚持仁义,藐视权贵,无所畏惧,这种精神力量就是来源于曾子。
公孙丑听了孟子对各家培养勇气而不动摇心意方法的评论后,询问孟子的擅长是什么?孟子于是提出了“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的名言。他接着论述了怎样培养浩然之气。
孟子的浩然之气,是一种处于高尚道德境界所具有的无所畏惧的精神状态。孟子论述了浩然之气的形式、内容、作用和培养方法。就它的形式来看,它难以用语言表述,最宏大而充满于天地四方,最刚强而不可屈挠:就它的内容来看,这种气与仁义相配合,是人们道德行为的根本;就它的作用来看,人们具有了它,就会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缺乏了它,就会无所作为:培养浩然之气的方法,是必须经过长期的道德修养,力行仁义,日积月累而形成的,而不是偶然的正义行为所能形成的。同时,培养浩然之气,要顺从自然规律,不能沽名钓誉和急于求成。
孟子用生动、简洁的语言阐述了堰苗助长的寓言,既描绘了宋国人的辛劳,又从宋人的儿子看到禾苗枯萎,而反衬出宋国人的劳而无功。寓言由记事而说理,指出:“天下不帮助禾苗生长的人是很少的。以为培养工作无益而放弃管理的人,就是种地不锄草的懒汉。违背自然规律而帮助禾苗生长的人,就是拔苗的人。这种助长行为,不但没有益处,反而伤害禾苗的生长。”孟子的说理,寓意深刻,令人回味无穷。孟子认为,经过正义的经常积累,水到渠成地培养出浩然之气,就能成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
孟子的浩然之气,显示了个体巍然屹立的人格的伟大和坚强。它至大至刚,充满在天地四方,是个体人格精神美的表现。它是人内在的精神情操与外在形体的统一。人具有了浩然之气,形体上就能把生死祸福置之度外而不动摇心意。
孟子的浩然之气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无数的志士仁人,把孟子的浩然之气当做反抗外侮、捍卫民族尊严的重要精神武器。他们面临艰难危险而能刚直不阿,视死如归,英勇捐躯,谱写出一曲曲惊天动地、可歌可泣的正气歌。
【故事】
下面讲的是民族英雄文天祥崇尚浩然之气而视死如归的故事。
文天祥(1236-1283年),字履善,一字宋瑞,原名云孙,号天祥,后以号为名。江西吉州庐陵(今吉安)人。出身于书香门第,宋宝祐四年(1256年)到临安应考,中了状元。后补授承事郎、签书宁海军节度判官厅公事。但他未来得及上任,局势就发生了突变。
蒙古在宋端平元年(1234年)灭亡金国之后,与南宋王朝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宋咸淳十年(1274年)六月,元世祖忽必烈下令进攻南宋。不久,宋度宗死,年仅四岁的赵㬎当了皇帝。主持朝政的太皇太后谢道清赶忙命令各地率领军队去临安“勤王”。文天祥在赣州(今江西赣州)积极响应,组织了几万名义兵,朝廷提升文天祥任江西安抚使。有一位朋友劝文天祥说:“你用乌合之众去迎战蒙古的精锐部队,这就像驱赶羊群去和猛虎相斗一样,实在是凶多吉少,还是不去为好。”
文天祥说:“国家处于危难的关头,怎能只考虑个人的利益而不顾国家安危呢?我决心牺牲自己的生命来保卫国家的安全。”文天祥率领军队去杭州后,积极请求与元军作战,并且亲自去平江(今苏州)前线作战。由于孤立无援,失败后又退回临安。
宋德祐二年(1276年)一月,元军逼近临安,朝廷任命文天祥为右丞相,派往元营与敌人谈判。他在敌营中慷慨陈词,严厉驳斥敌人侵犯南宋的侵略行为,坚贞不屈,拒不投降,被敌人扣留。这年三月,元军攻占临安,谢太后和皇帝被元军俘虏,押去大都(今北京)。文天祥在被押往大都的途中,乘元军防备不严而逃脱。他得到人民的援助,从海上南下,到达福州后,与张世杰、陆秀夫等联合在一起,坚持抵抗元军的斗争。
端宗景炎二年(1277年),文天祥进兵江西,接连打了几次胜仗,收复了许多被元军占领的土地。但终因寡不敌众,被元军打败后便退入广东,坚持抵抗斗争。次年,陆秀夫、张世杰拥立八岁的赵昺为皇帝,退到广东新会县崖山,作为最后的抗元据点。
这年冬天,文天祥在海丰北面的五岭坡(今广东海丰北),遭到元军的突然袭击,文天祥被元军俘虏。元军将领张弘范逼迫文天祥给张世杰写信,遭到拒绝。当船经过珠江口外的零丁洋时,文天祥感慨万千,挥笔写下著名的《过零丁洋》诗,记述了自己的坎坷经历,抒发了以死殉国、坚贞不屈的情怀。这首诗说:“我通过科举,外出做官为国出力,然而遭遇却很凄惨,在荒凉冷落的战争环境里,已经度过了四年。山河破碎得像被风吹散的柳絮一样,自己的一生动荡得像被雨打的浮萍那样。我虽然曾在惶恐滩头惊恐害怕,在零丁洋中叹息零丁,但人生自古以来谁都不免一死,我愿留下忠贞的事迹和红心,光辉永远照耀着史册。”
宋帝昺祥兴二年(1279年)二月,南宋与元军的海军在崖山决战,南宋军队大败。陆秀夫背着年幼的皇帝投海自杀,南宋王朝灭亡。十月,文天祥被押到元朝大都,关押在兵马司衙门院内的监狱中。这是一间狭窄、阴暗、潮湿的土牢,北墙有一扇常年被锁住的小门,门的右上角开了一个终年不见阳光的小窗。这间土牢,冬日寒风刺骨,满室冰霜;夏日充满腥臊污秽之气,群蝇乱飞,蚊叮虫噬,臭味扑鼻,人不堪居。文天祥身戴枷锁,受尽各种残酷的虐待和摧残。元统治者用尽各种手段对他软硬兼施,劝他投降。文天祥怀着忠贞报国的坚定志向,誓不降元。
有一天,元朝统治者派遣已经投降的宋朝丞相留梦炎和恭帝赵㬎,劝说文天祥投降。文天祥严厉斥责了他们卖国求荣的可耻行径,揭露了他们厚颜无耻的丑恶嘴脸。有一次,元丞相李罗亲自审问文天祥,文天祥凛然站立,拒不下跪。李罗要文天祥回话,文天祥说:“杀了我罢了,何必多说话!”元朝统治者一计不成,又变换新的手法,把文天祥的妻子和女儿押往大都,让她们写信劝文天祥投降,动摇他的意志。文天祥毫不动摇,不肯因私情而忘掉民族大义。最后,元世祖忽必烈亲自出马,用高官厚禄引诱文天祥投降。文天祥坚定不移地说:“宋朝已经灭亡,我应当赶快以死报国,除了一死之外,没有什么可做的。”文天祥始终坚贞不屈,于至元二十年(1283年)一月九日在大都英勇就义。
文天祥在狱中的时候,把被俘后写的若干诗篇编成《指南录》,抒发了自己坚贞不屈、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和情怀。他说:“孔子说牺牲自己的生命以成全仁,孟子说牺牲自己的生命而取义,只有竭尽了义,才能达到仁的最高境界。读了圣贤的书,就要坚持仁义,这样才能无愧于心。”其中,著名的《正气歌》撼天地,泣鬼神,表现出宁死不屈的高尚民族气节。他说:“天地之间有一股正气,分别赋予万事万物。在下能形成高山大河,在上能成为日月星辰;它给予人的是浩然之气和刚毅正直的意志,充满在天地之间。当天下太平的时期,具有浩然正气的人在朝廷中发挥着他们的才能;在危急的关头,表现出高尚的气节而永远载入史册。”
文天祥极力赞扬历史上张良、苏武、管宁、诸葛亮等英雄人物英勇不屈、坚持气节、清正廉洁、慷慨牺牲的高尚品质和节操,认为人具有了贯通日月的浩然正气,便能把生与死置之度外,天地都依靠浩然正气的支撑,这股正气是真理和道德的根本。
他在诗中还记述了在狱中备受折磨而坚定不移的志向:“纵使把我放在沸腾的鼎里烹煮,也会感到像喝糖浆似的求之不得,阴暗潮湿的监狱,是我安乐的地方。我心地光明像晴空中飘浮的白云,古代杰出的人物是我学习的榜样,只要翻开书本,古代传统的美德就在我面前照耀。”在这里,尽管文天祥的忠君报国具有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但他不畏强暴、坚贞不屈的大丈夫气概和坚守浩然正气的高尚气节,恰恰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体现。
文天祥英勇不屈的故事,说明人一旦具有了孟子名言中所提出的浩然之气,就会视死如归,一往无前。
本文摘录自《孟子智慧名言故事》作者:王其俊
庄子名言故事:“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尤迦南达对不杀生(非暴力主义)的精微教导 附:南泉斩猫 公案一则
灵性故事严选7:“选继承人老衲是专业的”——关于“口封”的那些事
修行故事严选9:“您宁肯相信一头驴的叫声,也不相信大把白胡子的我说的话吗?”
灵性故事严选11:尤迦南达对《圣经》“如果你的眼睛专注,全身就会充满光明”的解释
灵性故事严选15:①美国红杉树等待千年的拥抱 ②短命儿子的前生后世
音流(Sant Mat)资讯整理:
https://santmat.kuaizhan.com/
音流瑜伽(Sant Mat)简介
http://m.santmat.bi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