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禅意的新继续:日本当代茶具探访 (多图)

王恺 音流瑜伽研究
2024-09-02





禅意的新继续:日本当代茶具探访

 


原按语:中国现代的茶人很多去日本寻访茶具,有两种原因:一是日本茶具与中国茶具渊源深远,不少抹茶道和煎茶道所用的茶具,都属于日本当年从中国大量进口所得,看这些茶具,能体会到中国茶道的历史。另一个原因是,日本茶具的设计者,不乏学习茶道已经数十年的茶人,他们对茶具的感悟,比起单纯的制造者,要丰富许多。也因此,他们设计和制造的茶具,按照一般的说法,更有“茶气”。

 

主笔王恺

 

摄影蔡小川

 

日本的当代茶具设计,既有抹茶道常用的器物,也有煎茶道的器 物,我们探访了原产地的若干名家,希望由他们的介绍,看出日本茶具从古到今的流变。


“北條”是清水源二老先生的陶号,他制作常滑烧,是日本经济产业大臣指定的传统工艺师。工作的老宅非常安静,老先生每天用辘辘工作


 

寻找荒川丰藏:当代神物的制造者

 

名古屋完全是一座现代化的城市,很难看出历史上城市的影子,这里一直是日本陶瓷生产的中心区域,迄今为止,全日本60%的陶瓷生产还是集中在这里。只要坐上火车半个小时,就能找到那些处于小城镇的陶瓷作坊,规模不大,也安安静静——甚至旁边一家都听不到一般工厂的噪音,默默制造着普通家庭所需要的各种碗盏。还有些窑址选择在山林里,因为还使用最传统的柴火烧的窑,所以需要特殊的空间。


荒川丰藏(左)根据他最早发现的残片仿制的笋绘茶碗(右)

 

荒川丰藏在偏僻的可儿县发现了大量桃山时代的陶瓷残片,并且在这里恢复了美浓烧的工艺

 

可是像日本的人间国宝(相当于中国的大师称号)荒川丰藏那么处于遥远的山间的窑,还真是难以轻易找到,要不是可儿县的政府人员帮忙,几乎很难到达那里。可这又是计划中很渴望到访的一站。

 

为什么?还是归因于荒川丰藏的重要性。过去不了解日本的陶瓷制造,尤其是茶具制造,总觉得在日本,代际传承一直进行得很好,一代代的手工业者将陶瓷技术完善地传递了下去,很多陶瓷制造者多出自世家。


 荒川丰藏的住所,自他去世后已经废弃

 

可并非总是如此,以著名的美浓烧为例,在400多年前的桃山时代,美浓地区曾经是著名的茶具产地,生产的黄濑户、濑户黑、志野、织部(纪念当地的陶瓷大师古田织部)还有仿中国的华南三彩陶瓷,都包含了许多著名的茶碗。它们不能和京都的乐烧相比美(那是千利休最欣赏的瓷器),可也是当时流行的茶具,至今还收藏在很多博物馆里。但是到19世纪末的时候,这里已经没有什么著名的陶瓷作坊了,许多古代的技术失传,就连窑址也找不到了,美浓烧那种独特的气质,都是当时人怎么表现都表现不出来的了。

 

而荒川丰藏,正是从神户这样的大城市来到这里,全面复苏美浓烧的独特人物。他先是找到了当年的古窑遗址,开始重建自己的窑,烧制喜欢的茶碗和茶道具,因为整个器物的烧造都加上了他自己独特的艺术家气质,不少作品不同流俗。他在上世纪60年代被评为日本的人间国 宝,现在,很多器物都是大收藏家的收藏品。茶碗尤其是当代茶人收集的“神物”。

 

我们坐火车到多治见市,然后再转汽车,最后还是靠可儿县企划部的日比野慎治先生的接车,才总算到了荒川丰藏的纪念馆。老先生已经于1985年去世了,这里存放了他的900多件作品,算是他作品收藏最丰富的地方。

 

进门的展览柜中央,两只奇异的茶碗夺人眼目,一只已经被放在所有纪念馆人员的名片上,白色的厚釉茶碗,因为釉里存在大量空气,烧制后整个釉块斑驳起来,像是干裂的土地效果,这就是著名的志野烧的特征,上面还有两枝朴拙绘画的笋,红色釉料,古意盎然。这就是荒川丰藏最出名的作品,志野茶碗“随缘”。还有一只黑色带金彩的濑户黑, 茶碗本来是传统的样式,但是传统濑户黑不用金色装饰,现在却被一片金光灿烂的树叶呈现出当代气息——两只碗,都是他的代表作,都是他给自己太太烧的茶碗,因为太太个子不高,手小,所以两只碗略微小于常碗。这也是这两只碗能保存在纪念馆的缘故——荒川丰藏生前所销售出去的碗,早就成为收藏家手中的珍藏,是不可能转让给纪念馆收藏的。

 

即使从今天的角度看,纪念馆还是处于荒凉的所在,位于离开可儿县城半小时车程的公路旁的小山坡上。除了纪念馆外,只有荒川丰藏当年使用过的水月窑,另外就是现在已经废弃的他的老宅,别无其他建 筑。为什么当年把窑址选择在这里?纪念馆的馆长齐藤元德说,其实全属偶然,要按照荒川丰藏最喜欢的“随缘”来说,选择这里也是缘分。30 年代,日本的老一代的陶瓷家北大路鲁山人和弟子荒川丰藏跑到多治见市一带寻找古濑户窑的作品,可是价格昂贵,不属于他们能消费的,两人很有点遗憾。但是来这里,激发了他们对美浓烧的整体兴趣。

 

荒川丰藏所用的传统窑选址在荒凉的地方,因为山谷的风可以帮助窑升温

 

纪念馆学艺员工加藤桂子摊开地图,向我介绍,多治见这里是传统的美浓烧产地,可是在30年代,这里已经找不到作坊了,人们想挖掘窑址,按照当年志野烧所需要的红色土壤去寻找(现存的老志野烧上面经常有红土的痕迹),尤其是当年生产黄濑户和濑户黑一带的濑户去找, 可是没有收获。荒川丰藏按照自己的想法,觉得只有红土不够,还得有陶瓷残片,终于在可儿县,也就是我们现在所处的博物馆附近找到了距离今天400多年的古窑址,并且发现了大量残片。原来当年美浓烧的地点不一定在濑户,反倒是附近土壤和釉料丰富的地区,如可儿县,其中就有一块白釉残片上画着红色笋绘——这也就成为荒川丰藏的缘。

 

现在他的纪念馆还藏有大量的古陶瓷残片,桃山时代的美浓烧就在这里慢慢被发现,并且复活了:各种残片上有笋绘,也有像哥窑一样开片的,还有大量日本喜欢的唐草牡丹纹的,还有日本仿造的天目茶碗。看这些残存的茶碗,充分体会到抹茶道兴盛时代日本对茶器物的要求: 简朴,拙。作为陶瓷技术上可能缺陷很多,但是,却又有创作者独到的审美在里面。

 

荒川丰藏继承的就是这种传统的创造方式,1933年,在发现古窑3 年后,他搬到了这里开始了自己复兴美浓烧的过程:挖掘当地的土和当地的材料配制釉料,并且很朴实地按照几百年前的风格搭造了一座半地式土窑。

 

这土窑还在,我们在加藤的带领下去参观,因为这里并不对外开 放,所以上窑的山路上堆满了落叶,以及无人打扫的落花。荒川丰藏活着的时候,因为有徒弟和学生们的帮忙,才使这个几乎位于山顶的土窑能正常运转,要知道,修建在山顶,人力物力都要多支出许多。之所以修建在这里,也是遵循古法,按照荒川的考证,当时最古老的美浓烧的窑就在山顶,下面是山谷,要借助山谷吹来的自然风来加大火力,保证窑的温度高,才能烧出好的器物。站在摇摇欲坠的老窑前,正好山谷有清风吹来,想想大约80多年前这个从大城市跑来复兴古窑的年轻人,觉得很奇妙。

 

荒川丰藏的作品:笋绘茶碗(左、右图)

 

花器

 

创新的黑濑户

 

一路上可以看到荒川的土窑留下的残片。后人怀念他,就像他怀念古人。

 

人间国宝的传承

 

从1933年一直到1971年他被日本政府封为人间国宝,荒川丰藏的日子并不宽裕,常常除了自己的作品外,还要烧制一些日用品,这也是日本陶瓷艺术家普遍面对的情况,陶艺家在日本被称为“作家”。“作家”不容易做。

 

荒川的产量很少,他每次烧窑,只能放置80件东西,因为是仿照桃山时代的窑的设计,空间不大,而且用柴火加热,保持温度很难,要4 天时间才能烧成一窑作品,产量这么少,就需要想办法谋生,所以他不少茶碗里面都加放一些酒杯,这样就能节省空间,增加产量,尤其是志野烧,很多都是如此。

 

我们看到博物馆里不少这种当时烧的茶碗,因为里面放了酒杯一起烧,碗底会有痕迹,但是荒川并不在意,他说自己在古代的茶碗上也看到过这种痕迹,志野烧本来就很斑斓,现在有了痕迹,并不显眼,后来反而成为他的特点,甚至许多名茶人专门找这种茶碗,觉得有缺陷反而美丽。除了那只笋绘,纪念馆还有几只著名的志野烧,一只是上面写了《万叶集》里面春歌的一只,白色釉在红土上爆开,形成了复杂的裂 痕。还有一只是秋风茶碗,是高松宫殿下使用过的。加藤告诉我,荒川在里面添加了一种叫长石的材料,所以那种斑斓的效果更明显。另一系列濑户黑也很有特点,荒川的造型,比起一般的圆形茶碗,略微有些方,显得小了些,但是拿在手里,却更有质感。因为允许我们拍照,我们触摸了这些普通人难以接触的人间国宝的作品。

 

抹茶道开始流行的年代,因为千利休拒绝唐物,改用简朴、造型粗拙的朝鲜茶碗,并且动员自己的泥瓦匠人做茶碗,因此形成了日本对抹茶碗的独到审美,这种影响一直延续到了今天。荒川的黄濑户,比起一般的黄釉颜色发暗,上面还有些斑点,问加藤才知道,原来是烧窑的时候柴灰落在上面造成的,形成另一种古意。而前面所见的若干濑户黑, 上面很多有金彩题款,比如雪月花,这与传统濑户不太一样,但是人们也很欣赏,因为美浓烧的若干种类,都是在他手里延续了下去,有了现代精神。

 

尽管这些茶碗不少是给夫人使用的,但是荒川茶碗的整体气质是男性的,仅看外观就觉得沉着有力,拿在手里更是沉。日本不少著名的茶家都是男性,特别爱使用荒川的茶具。纪念馆里,还有一个石片所雕刻的灯罩,上面写着斗出庵,原来是一位诗人送给荒川的别号,斗出也就是杰出的意思。“荒川一直不肯用,到了1971年,因为他被评上了人间国宝,他才又被劝说着,给自己的住宅挂上了这个招牌。”加藤说。

 

荒川的斗出庵在山谷中,门外尽是竹与樱花,还有几棵枫树,坐在木头长廊上看,风光绝美。往斗出庵走的路上,有一块小碑,上面书写着“随缘”。这也是纪念他在这里发现了古窑址,每次烧窑的时候,据说荒川都会在这里上香、拜窑神,老头儿有自己的特殊习惯。可是自从他1985年去世后,这里就废弃了,主要还是因为偏僻。他有几位徒弟,现在都觉得这里太远,窑又在山顶上不太方便,所以都搬家到了便利处,像他一样能耐得寂寞的人不多。

 

美浓烧的另一位人间国宝大师加藤卓男2005年去世,他的作品,还有他的传承系统,和荒川有巨大区别,我们听说他的幸兵卫窑完全是一代一个风格,所以也很感兴趣,专门去看该窑的茶具制作。

 

幸兵卫窑保持了传统的美浓烧窑的风格,在一片樱花树的山坡下 面,有自己家族的“穴窑”,因为是暮春,樱花已经落了一半,几乎把窑包裹起来,可是并没有打扫的意思,原来远近闻名的幸兵卫窑现在并不是经常使用,一年只使用两次,重要的作品放在这里烧制,温度可以达到1250摄氏度,在传统窑里算是非常便于使用的。加藤卓男的孙子加藤亮太郎现在还在用这个窑,他告诉我们:每次成功烧制的只有20件左 右,只有特别重要的作品,才放在这里烧。

 

《随缘石碑图》

 

加藤亮太郎的作品:志野烧

 

幸兵卫窑的环境非常美

 

每次烧窑前要拜祭窑神

 

幸兵卫窑有自己的茶室,既陈设自己的作品,也有古物

 

这里比起荒川的窑略微大一些,也因为家族传承的年代更久远些。1804年,幸兵卫窑的第一代就开始供应江户城的大家族所使用的餐具, 他们家的陶瓷烧造风格主要受中国影响,经过几代积累,到了第五代加藤幸兵卫的时候,整个工艺已经极为复杂,烧造的青瓷、赤绘、金谰手和天目都有自己的特点,在昭和四十八年被列为重要文化财产的保持者。

 

可是到了第六代加藤卓男的时代,整个情况为之一变。加藤在专科学校和家族内部学习陶瓷技术,不出意外的话,他应该能将祖传的陶瓷技术发扬下去,可是在“二战”后期,他因为轰炸受了重伤,躺在床上十几年,痛苦地辗转和思考,整天看陶瓷书籍。结果非常奇异,他最后的选择是烧制15世纪在波斯地区已经失传的波斯陶瓷,这种陶瓷从9世纪兴起,到了15世纪在西亚地区丧失了传承。波斯和伊斯兰的风格,颜色艳丽,风格非常独特,1961年他第一次去伊朗看到了真品,回国后又研究了25年,终于在1986年,完全波斯化的陶瓷开始被他创造出来。我们去他自己作品陈列室参观,这些年来,这里迎来了不少世界各地的客 人,不乏来自阿拉伯世界的人们,他们给他新的名字,如“沙漠旅行者”。可是很少有人能真正明白他的心思。

 

一种宝蓝色的釉被他运用得炉火纯青,这是波斯瓷的典型特征,我们看上去,只觉得鲜艳得如同珠宝,各种深浅不一的蓝,加上淡淡的金线,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世界。他烧制波斯风格的瓷版画,也用来烧盘、碗等日常用具,在阿拉伯世界,都成为新的收藏品,可是他用波斯风格装饰的日本蓝釉抹茶碗,在当时却不被认同。“30多年后,现在才开始有人使用,因为日本人本来觉得这太外域,不是自己的风格。可是现在多样化的风格逐渐改变了日本茶道,即使出现这种鲜艳的茶碗,大家也不再奇怪了,而且收藏它的人越来越多。”

 

一般人印象中的日本抹茶道均是按照千利休的审美风格发展,仅推崇单纯的、暗淡无光的茶具审美体系。其实并非完全如此,千利休之前喜爱唐物之风既然那样流行,也并未因千利休的不喜欢而完全断绝,不少流派仍旧喜欢各样新巧、华丽的茶道具,加藤做了许多此类的茶道 具,其中有一件名品,彩芥子文四方水指,形状不太标准,为梯形,上面的花纹更是鲜艳到了极端,金色底釉,上面用白釉绘满了花卉纹,他的技术的精湛,是他能够成就各种类型作品的原因。

 

幸兵卫窑祖孙三代人的作品风格很不相同,但都是茶人喜欢的。从左到右为儿子、父亲和祖父的作品他还擅长中国的古法唐三彩。昭和五十五年,因为替正仓院仿制两件唐三彩作品,加藤卓男的名声逐渐被认可,并且在平成七年,正式被认定为“人间国宝”。看到这件正仓院的仿品,与我们常见的唐三彩的大块面施釉不太相同,那些色彩呈现出不规则的花纹,是一种比较少见的风格——美浓烧一下子有荒川和加藤两位国宝大师了,不过风格截然不同。2005年,加藤卓男去世。

 

也许是自己父亲这种在继承中完成自我的精神影响很大,到了第七代加藤幸兵卫,又改变了自己的风格,幸兵卫以做当代陶瓷见长,不少作品带有浓厚的抽象味道,完全与父亲的波斯风格不一致。我们看了他自己作品的展览室,尽管技术还是很精湛,但是风格已经与前代完全不同了。加藤亮太郎说:“我们家就是如此,都按照最传统最原始的方法学习技术,可是每一代都要有自己的设计和造型,特别喜欢突出个 性。”到了他这一代,因为从年轻时候在表千家学茶道,后来又和武者小路千家的家元学习,已经学习了近20年茶道,所以养成了自己做茶具的风格,要符合茶道精神。

 

可是什么是茶道精神?亮太郎说,他的理解,就是让喝茶的人,感觉到拿起那碗茶时候的愉悦,所以,他放弃了父亲的当代观念,重新回到最传统的美浓烧里寻找茶的精神。他挽起袖子,做最传统的濑户黑给我们看:用传统的辘辘做转轴,一大团松软的泥料,不一会儿就成型了,他的造型,也并非完全传统样式,更像是一件雕塑,有棱角和表情的茶碗。

 

“千利休的观念是,茶碗要好喝,应该用最简单的设计,完全摒弃外物干扰,可是在我们这个地方,既有按照千利休观念出来的濑户黑, 也有不一样的古田织部制造出来的织部茶碗,重装饰,希望人家把碗拿到手里的时候,觉得惊讶,觉得有意思,所以,我现在做的茶碗,也是两种风格,有极为简单的,也有非常迷人的。”他做的志野烧,和我们前面所见的荒川的外观类似,却完全是两个风格,他的比较当代,小 巧、轻,而荒川的比较沉重。而织部茶碗,在灰扑扑的釉面下方,有红色釉的精巧花纹,比较有画面感,他还烧当代的天目碗,釉色极华丽。“茶碗和花器不同,花器可以远离人们,让人们观看,但是茶碗是让人方便喝的,所以,形状不对的茶碗我绝对不做,即使再有意思,可是也偏离了茶道精神。”

 

幸兵卫家的古窑,一直保存完好。“关键还是柴火的烧制过程中能出现很多变化,这些窑变,往往出乎我们意料。”他拿出自己做的濑户黑给我们看,本来纯黑的碗内,忽然有了一点蓝灰,像是一朵兰花,这种地方,他觉得是茶碗的表情,专门给懂得的人欣赏的。

 

中国紫砂的日本变异:常滑烧与万古烧

 

煎茶道大约明朝开始陆续传到日本,这时候,中国的紫砂壶成为日本喝茶者的必需品,但是因为外销量有限,所以,也是在名古屋下面的多治见市附近,开始出现了仿照中国紫砂壶的产品,常滑烧和万古烧。这些产品是否适合饮茶?他们和中国紫砂的关系如何?这也是我们考察这两地的原因。

 

常滑在距离多治见半个多小时的海边地区,一下火车,就能闻到一丝海洋的腥味,尽管海在今天已经因为填埋的缘故离开我们有一段距离了。来接我们的清水源二老先生,已经快70岁了,不时给我们道歉,来接我们的车太小,乘坐不方便。他是日本经济产业部大臣指定的传统工艺师,18岁高中毕业,他就做茶具,到现在已经快满50年了。“我们这里做陶瓷的历史很长,已经有900多年历史了,从平安时代就开始了, 属于日本六大古窑之一。模仿中国制作紫砂壶,却非常晚,大约是明治十一年的事情,也就是1878年,中国的金士恒先生来到这里,教我们用当地的朱泥去做壶。常滑烧不太使用釉,就是本来的土的颜色,有筋骨感,有人喜欢,也有人觉得不好。”

 

不过目前是越来越好了,“二战”后,日本人开始喜欢这种有土质感和手工痕迹的常滑烧的急须,所以常滑烧的壶开始流行。不过即使流行,这种手工业在当地也并不发达,现在当地有50多家作坊,做茶具的,10家而已,坚持手工制作不用机器的更少,“我是因为手工的东西漂亮,才一直做了下去”。

 

老先生的陶号,叫北條,在一个简单的老宅中,周围满是花木。他工作台旁边就是明亮的大窗户,树木的影子洒在他常年盘坐的大台子 上,他喜欢在这种安静的地方工作,就连带动辘辘转动的发动机,都安装得特别远,一是要宁静,二是防止震动。“60多年前就是这个格式了,不过当年用水力,现在用电。”上小学的时候,寒暑假都和父亲学习做陶器,所以,现在制作一把模仿紫砂壶的急须,已经是驾轻就熟的事情。

 

盘腿坐在自己的工作台上,老先生示范如何制作急须。几个部分是分工用辘辘旋转然后成型的,壶嘴、壶身和壶把,全部是传统手艺,包括垫在壶嘴里阻挡茶叶流出的嘴孔,也是拿陶土用手捏成,然后拿竹针扎孔再安在壶身里的。一般人喜欢用金属的,可是他不喜欢,保证壶整体是泥烧而成,这样不会有异味。

 

到最后成型的时候,老先生喜欢用手在饱满的壶身上稍微捏一下, 或者有个指纹,或者索性让壶身瘪一小块。“我喜欢上面的手工感觉, 这样让使用的人觉得,做的人是带了感情在里面的。”他是往右转辘辘,和一般人不大一样。之所以坚持全部手工,还是希望:北條的出品,不仅是商品,是有人情的作品。

 

看老先生做壶,也是件静心的事情,遥远的街道上传来几声笛音, 是过几天即将到来的某个节日的排练,他拿着竹刀开始削壶嘴,一边絮絮叨叨说如何做好壶嘴:竹刀不能太新,因为太硬;但是太旧也不行, 一般使用两年就要更换,用这种竹刀慢慢地削好壶嘴,需要两三次才能成型,熟练的师傅,能保证倒完茶后水流退回去干净利落。最后在他手下微微翘起的壶嘴,呈现出一个好看的造型。

 

不过老先生讲究的不是造型,而是平衡,他说自己手下的壶,最重要的是平衡,壶把要和壶身呈85度角,和壶嘴构成一个整体平衡感—— 他拿已经做好的壶给我们示范,整个壶身虽然很轻,但是把壶把往桌上一立,壶身就在壶把支持下竖立在那里,看我们的惊奇样子,老先生很是得意。

 

之所以重视平衡度,还是因为这种壶的使用和中国的传统紫砂不尽相同。日本的急须多属于侧把,老先生以为是紫砂传到日本的时候,因为人们追求优雅,所以手和壶身成为一条直线,然后转动倒茶,风姿楚楚。但是也有人觉得是因为坐姿造成,席地而坐,动作幅度不能太大。不管如何,这侧把壶的使用,必须要平衡,尤其是女人们用的时候,一手拿把,另一只手摁住壶盖,点水不能漏。他的壶,就做到了这种自然而然的美感。“我没有学过艺术,想要的就是这种传统的天然性。”他说。

 

除了平衡,还有外在装饰。常滑烧不太使用釉料,老先生给我们看他的壶,一种是使用海草做壶身装饰的,这也是传统手法,带盐的海草挂在壶身一段时间后再烧,亮晶晶的盐烧到壶身外面,多了自然花纹, 这也是传统靠海的因素造成,成就一种叫“藻挂”的装饰。还有一种黑色壶身,也不用釉,完全是草灰加在上面的结果。质朴的装饰,却使壶的气质瞬间改变。不过老先生最得意的是一种半红半黑装饰的壶身,这个需烧两次才能成功,别人都是底黑上红,他却是半边壶身黑半边红,怎么做到的?“不能说。这个很厉害,是秘密。”

 

他喜欢自己手下诞生的一切。用一把泥土本色地绞出(一种扁平的无把壶),为我们泡上等的玉露,这是他搜集来的某位茶农的得奖茶 叶,温水浸泡3分钟后,再倒到自己做的小土杯里,杯子里上了白色土,烧后微微有透明感,半透明的玉露放在里面,茶汤很润泽,而茶叶更显得嫩绿。

 

老先生和太太两人在家做壶,两个儿子,一个在中学当老师,做当代雕塑,另一位是英俊的模特,都不肯和他学手艺。老先生有点埋怨, 等他们在外面待不下去再回来吧。不过,日常生活里更多还是自豪感:“我不在乎他们说我的茶具做得艺术性如何,美不美我也不在乎, 最喜欢的,是客人们茶壶盖摔坏的时候,通过经销商找回到我这里,要我给他们补一个壶盖,说明他们用得太顺手了,舍不得丢弃,这就是我的成就。”

 

加藤亮太郎和他的作品志野烧,因带有当代流行特征,小巧,轻,是不少藏家的收藏品

 

与老先生的常滑烧不同,万古烧虽然也起源甚早,但是现在还是奉行全手工制作的,已经不多。我们找到了三重县四日市的荒木照彦先生,他所做的万古烧,据说保持了大量古意风格。这是个小城市,陶瓷作坊也异常安静,似乎都没有生产一样,荒木先生的家里竖立起了鲤鱼旗,庆祝即将到来的5月的男孩节日。

 

荒木先生的作坊,规模比较大,一群工人正在悠闲地工作,有的使用铸模,有的使用辘辘,据说价格差别不大,重要的还是整体的成型 感。他使用当地的釉料和泥土,“包括爱知、三重和可儿县的黏土,因为很细腻,所以最后烧出来的东西像瓷器”。

 

本来,万古烧也不使用釉料,而是使用雕刻技术。“日本传统的煎茶道人士喜欢传统壶,越用会越光滑明亮,因为是当地的紫土烧成 的。”他拿一把老壶给我们看,和中国的紫砂壶有近似处,只是颜色更鲜艳。可是后来市场要求变化了,很多人喜欢朱泥,也有人喜欢各种釉料壶,所以开始有了新式样,不过所谓新式样,基本还是在日本传统审美的框架下,形状很简单,基本按照花的抽象造型,比如朝颜、花梨(梨花的形状)、菊花盖和圆壶身,看来虽然学自中国的紫砂,已经完全日本化了。

 

同样是侧把的急须居多,荒木说,他个人喜欢喝茶,也经常在家里喝,觉得还是因为日本人喜欢坐在榻榻米上的原因,侧把便于使用。男性使用的时候,只用一只手,显得有力量,而且注意不能晃动壶,如果人在泡茶的时候晃壶,则被视为动作粗俗,不清雅。“要做到不晃,必须要做到壶盖合适,把合适。”追求和北條一样,可是做法完全不同,“我们在壶的一侧刻花,转动到花出现的时候,就表示水已经滴尽了,不用再倒了。”还有就是笨方法,壶盖为了和壶身贴合,要用专门的磨石磨很久,而壶把在烧之前,是用铁丝捆上加固一段时间再烧制, 这些笨拙的痕迹,最后还留在壶身上。要是论工艺,真比不上中国的紫砂,可是那简单的日式审美,让荒木的壶呈现出不一样处。

 

万古烧的荒木照彦和他的作品

 

他自己喜欢不用釉的壶,现在整个万古烧里,做茶具的只有几家, 并不太景气,所以只能各种壶都生产。可是真喜欢他为自己的趣味生产出来的壶,加一层淡淡的白土烧成的粉引菊花壶,烧到炭化的黑色壶, 还有一种可以直接放在火上烧的布满了裂纹酷似哥窑的白瓷壶。他自己选择的造型也刚硬些,有一种叫铁钵,类似托钵僧的物品,用在男性手上,特别适宜。严格说,荒木并不是清水老先生一样的作者,他做的壶也多数是商品,不过他并没有放弃自己的趣味,新设计的一批壶,看上去简直像中国古代窑口的出品:带铁边的白色的朴拙的杯子,白色的大茶壶做成了宋朝的水注形状,带有铁釉的水杯,古意盎然。问他是自己的设计吗?是的。参考过什么吗?没有,就是从喝茶的需要来的,他喜欢朴素,实用的东西,多余的装饰尽量去掉。

 

常滑烧的清水用传统手工方式制壶(上、下图)

 



清水制作的有海草痕迹的壶

 

从丰田汽车公司退回来继承家庭祖业的荒木是个简单的人,在他看来,能够把壶做好,人生也就圆满了。

 

安藤雅信:新一代的日本陶瓷家

 

是不是按照传统规范操作,就是好的陶瓷作者?作品就有“茶”意?显然不是——日本的陶瓷界既有大量复古,也有创新,按照冈仓天心的说法,作品有“茶意”,和作者的修养有关,和外在的制作方法、制作技术,也许没有半点关系。

 

最后采访的陶瓷作者是安藤雅信。他所制作的在日本用于喝清酒的片口(一种有出水口的狭长的形状的器物),经过台湾茶人的使用,现在正流行在中国的茶会中,充当了公杯的角色,许多人以拥有一个为荣。去日本前也看过,流线型,出水口有点弯弯的,外面是金属釉或者灰釉,与日本的传统截然不同,与中国的茶具风格也不同,但是,内在的核心却都是古典安静的。

 

安藤雅信在他设计的茶室里

 

从多治见火车站出来,去到安藤的百草,据说这条路已经被很多中国人所熟悉,来这里,就为买安藤的中号酒器片口。以至于他的助手一个劲地问我,为什么中国人专门要买这个东西?我们这里很多东西不是很漂亮,很实用吗?环顾整个百草里面陈设的安藤的设计,确实品类众多。多数人还是太慕名,只追求一个东西,而忽视了安藤设计的实质。“百草”是山间一座旧式的日本庭院。询问了安藤才知道,之所以叫这个名字,不是因为这里草本植物众多,“百草”在日语里是松树的别名,他喜欢松树的安宁和吉祥感,就命名如此。

 

当年从别人手中买来的时候,这里是居住的大宅,被他稍微加以改造,成为展览自己作品以及生活的空间,安藤做陶瓷,太太做服装,两人设计的门类完全不同,气质却很类似,都有种波澜不惊的淡然,却又是生机勃勃的。他俩出版过一本漫画书,画着他们365天做的事情,每天画画、种花、做设计,也做最艰苦的和泥、修整建筑,这是一种日本很推崇的“职人”生活,按照设计师的精神去面对生活中的一切。

 

到了日本才知道,安藤事实上在日本也是非常有名的年轻陶瓷家, 楼上楼下都有若干他们设计的生活用品,虽然设计多样化,却有种特殊的共性,那就是谷崎润一郎所强调的“喑哑”。他选择的釉料,其实也有金属釉比如银光的,不过经过了亚光处理,所有的灰、白、黑和银,包括一些隐藏的小花卉,都有一种日本人和中国人所喜欢的那种物品用旧后包浆的感觉。正是这种气质,使得那么多不同的设计,有了统一的调性。

 

安藤不仅做茶具、酒具和饭碗,也做各种陶瓷陈设品,产量不高, 需要的话,基本上需要排队——要等主人每天耐心地生产出来。现在购买片口的人,基本要等待一年后才拿到。“每天制作产量有限,再者, 我不会因为这个卖得好就专门做这个,各种类型的设计都还要尝试。”

 

整个空间非常安静,可是那种安静并不是死寂的,还是充满了流动性——在他设计的茶室,特别能看出这点。他是学习抹茶道的,所以按照旧的茶室精神,隔离出自己的这间比较黑暗的房间,大约三块半榻榻米的大小,也有卷轴和花瓶的空间,不过本来该是竹或木的花器,被他换成了自己所做金属釉的小花器,在黑暗中闪烁着幽光,里面插的一朵白山茶,倒又很符合抹茶道的规定。

 

他告诉我,并没有特意改造这里的空间,因为他喜欢这周围的树 木,包括坐在长廊上可以看周围的山和植物的感觉。“这里面的氛围中有种自然长出来的东西,不一定非按照我的要求去改变,等我住久了, 气氛中就带有我的感觉了。”

 

安藤雅信为中国茶设计的茶具

 

安藤雅信设计的片口,被中国茶人作为公杯广泛使用

 

安藤特别注意这种自然生长出来的东西,包括气氛,包括器物的感觉。他是当地人,在大学是学现代艺术,本来和陶瓷的关系不大,1992 年,他34岁的时候去纽约的MOMA,在那里看西方人眼中的日本当代艺术。“收藏的都是北大路鲁山人他们的陶瓷作品,我们在国内,把他们当作手艺人,从来不觉得他们是艺术家,可是在西方视野中,东方的当代作品还是靠手工表现出来的,注重的是民艺的美丽。这时候我才明白,我过去忽视那些东西是不对的。”作为当地人,也熟练掌握种种陶瓷的技术,于是开始做陶瓷。

 

“可是我还是不太喜欢当时陶瓷界的时髦。因为我们这里是桃山时代的陶瓷之乡,所以很多人用柴烧,用传统的土和釉,包括用辘辘,都要求复古,我拒绝使用。我喜欢不规则的造型,喜欢用电窑,因为我觉得,事物的内在比外在更重要。”

 

之所以做这种选择,是因为安藤觉得,时代变化了,作品也需要变化,单纯地去仿古是没有出路的。“我做陶瓷的时代,日本正好经济发达,对外国的理解增多了。在过去,日本是狭隘的,总是符号化一切。比如说意大利饮食,我们就以为他们就有意大利面;说到中国菜,就以为你们只有饺子和麻婆豆腐。可是从80年代开始,东西方文化交流也开始增加,日本新一代开始了解什么是真正的东方,什么是真正的西方, 他们有自己的主张了,我的器物,就是做给视野开阔的年轻人的,他们需要带日本味道的设计品,但是要的不是单纯仿古的东西。”

 

安藤特意强调这个背景,他觉得是时代促进了对设计的需求。“日用品有了设计,不再仅仅是商品。”“我特别喜欢17世纪荷兰生产的一些瓷器,他们当时接触东方,很喜欢那种东方情调,于是有了一批模仿朝鲜、日本陶瓷的作品。不过,那种模仿并不是要求惟妙惟肖,而是用当时荷兰的手工艺和材料,去做属于他们自己的东西,里面自然而然有了个性,这不是故意去做出来的个性。”

 

他拿出自己收藏的荷兰17世纪的一些器物让我看,里面有锡盘,也有仿东方的瓷器。他说这些都是可以用在日常生活中的美观器物。这时候突然明白安藤的金属釉的使用来自哪里。他也是从荷兰的古物中学回来又做成了自己风格的。他的整个系列都是如此:自然生长出来的个 性,个性是艺术家自己的;有自我的人,自然会在作品中体现出他的自我。

 

拿起他的片口,问他知道不知道一些中国人在仿造?他笑着说知道,不过不在意。“因为日本也有很多人在仿造,我们做的是手艺,不是艺术家作品,仿造很正常,但是要仿造出个性,那还是需要时间的。”

 

他拿起一个片口,特意强调地让我看出水口,因为设计巧妙,加上独到的做工,倒水的时候,一滴也不会落下,完全避免了一般的公道杯的水流不尽的毛病。“但这还是外在的特点,内在的特点更重要。”前些天,日本一个流行电视剧里演出家庭饮酒聚会,放在桌上最显眼的器物,就是安藤的片口,女儿看到了说:“爸爸,里面是你的东西。”安藤说,其实他早就看到了,当时不好意思承认。不过事后一想,很高兴:“我的东西存在感很强,不因为外观好看,或者形状比较大就让人发现,它就是存在在那里。”

 

安藤说到自己作品的时候,没有一点谦虚的劲头,但是因为他真诚,所以,听起来也不会让人烦。

 

为什么存在感强?“还是因为学习茶的缘故。日本的茶道,很多时候是在做减法,减少掉不必要的东西,留下来的,都是必需的。我做的很多器物,都带上了‘必需的’味道,就是说,你肯定要用到。”他说自己的东西,往往故意设计成一器多用——它绝对不会多余,也不会单一化用途,这就是必需感。“你可以用它装酒,当然也可以装茶,我觉得器物的功能就在于混合使用。”他开始也不太明白为什么中国人喜欢他的片口,慢慢了解后,很是高兴。“茶道是你们传到我们这里的,现在我们又加了一点内容,再次传回中国,循环来往,这样才能一点点地增加。”

  

安藤的百草茶院

 

安藤设计的器物都很安静

 

安藤只把自己看做手艺人,他设计了很多日常生活用品

 

台湾地区很多茶人委托他制作适合中国茶的茶具。安藤不喝中国茶,做的茶壶普遍比较高大,外观甚至有点笨拙,可是非常便于使用, 同样也有种安详的气质。如果放在一个开放的茶席上,也是会让人瞩目之物——这就很好地解释了安藤的设计观念,一件好的器物,放在哪里,都是好看,并且好用的。


(感谢Miho Sauser对本次日本茶道采访的帮助)


本摘录自《文三联生活周刊•茶之道( 2014年第20期)



俭德之人——《茶事遍路》摘录


古人怎么喝茶


寻访茶道:中日茶道的碰撞与回归


“百万石亦竹尖露”——一茶的财富取之不尽


日本禅宗故事五则:①茶人与刺客 ②独来独往 ③人类战士 ④杀佛 ⑤伏鬼妙诀


“应该把肠道菌群看作与大脑同等重要”


最新日本饮食长寿之道——樊登解读《饮食术》(上)


最新日本饮食长寿之道——樊登解读《饮食术》(下)


饮食中的觉知:“半年前的食物塑造了今天的你”


印度修行精义:瑜伽饮食观(瑜伽食物观与断食)


明师教言:关于饮食的事实


明师教言:饮食与灵修


明师教言:天然的饮食


明师教言:饮食的量与修行


7、饮食-《修行的完美七要》


圣•给乐葩•辛格:天然的饮食


伊斯兰教与咖啡





实修技巧严选 合集(一)


灵性故事严选 合集一


实修理论严选 合集(一)


Sant Mat 灵性导师主题教言 汇集(一)


《卡比尔诗选》全集


圣•给乐葩•辛格•马哈拉吉 故事集(一)


圣•给乐葩•辛格•马哈拉吉(视频) 故事集(二)


《巴巴.吉传》全集 附:巴巴•吉故事三则


《明师》《生命的轮回》《死亡之谜》《人 !认识你自己》全集


《修行的完美七要》《生命的桂冠——瑜伽研究》全集


《灵性的芬芳》《素食人生》《神秘主义的秘密》全集


《圣·瑞金德·辛格语录》《灵性渴望》《神圣的灵光》《灵性珍珠-致开悟的生命》全集


┅┅


《超脱-跟随瑜伽大师尤迦南达去修行》全集


《一个瑜伽行者的自传》全集


《与尤迦南达的对话》(全集)


来自苏非的教导(一)


来自苏非的教导(二)


苏非的故事(一)


《鲁米诗选:爱的火焰》全集


《鲁米:在春天走进果园》全集


┅┅


那些实修者必须知道的专业理论知识(一)


《体光老和尚开示录》《广钦老和尚开示录》《静老说的话》全集


《坐禅》《坐禅问答录》全集


《缁门崇行录浅述》


《禅宗六祖与中国理学》《禅话》《南禅七日》全集


《花出青嶂》选章  《和颜爱语》全集


禅宗资料汇总(一) 《定慧初修》全集


《禅海微澜》《恒河大手印》《佛法修证心要问答集》全集


《宣隆大师传》《觉知生命的七封信》《南师所讲呼吸法门精要》全集


《天台宗纲要》《南怀瑾老师“静坐问答录”》《印顺导师与学员意味深长的对话》


《略论明心见性》《证悟与神通》《成佛的诀窍》《参禅日记》


┅┅


《大师在喜马拉雅山》全集


美赫巴巴的故事(一)


《寿命是自己一点一滴努力来的》&补遗篇(全集)


日本禅宗故事 (全集)▏有禅意的小故事(全集)


《海奥华预言》《 地球守护者》《看见真相的男孩》全集


《死亡好过一切》《去过天堂90分钟》 《再活一次,和人生温柔相拥》《我有死亡经验》


《影尘回忆录》《来果禅师自行录》《憨山大师的一生》《金山活佛》《虚云老和尚见闻事略》


┅┅


《从修炼的角度讲述一切神秘现象的原理》全集


《老子他说》(全集)


《丹道修炼问答》《修真内景谈》《天仙金丹心法》《心法相映——丹道心悟卅年》全集


《陈撄宁仙学大义》《学仙必成》《邱祖秘传大丹直指》校注《余之求道经过--陈撄宁点评版》


《我说参同契》全集(上)


《我说参同契》全集(下)


《道家修真图详解》《黄庭经讲义》《陈老“所谓口诀不轻传”的原因》《口诀钩玄录》全集


《丹道见闻录》《庄子现代版》全集《丹道法诀十二讲》





音流(Sant Mat)资讯整理

https://santmat.kuaizhan.com/

 

音流瑜伽(Sant Mat)简介

http://m.santmat.biz/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音流瑜伽研究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