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刺史颜真卿 与 茶
颜真卿
编者按:颜真卿,著名书法家,也是道教徒,人格和书法相映成辉,被誉为书法“亚圣”。当然,这篇文章主要着眼点在于颜真卿与茶的事略。原文标题为“湖州刺史颜真卿”。
作者陈舜臣是个妙人,也是个实在人,他真的在文中提及茶圣陆羽贫穷潦倒下如何维持生计。真要玩得起“禅茶不二”,断不是简单的事。
湖州刺史颜真卿
隐士到底以何为生呢?有一点令人挂心。皎然这样的出家人,隶属僧团,所属明确。或为住持,或游方乞食。而张志和则家境殷实,兄为筑室,不会为食所困。然而弃儿陆羽不会有这样的运气。
隐士行俗务,这固然可笑,但什么都不做而能够生存,则更是荒诞。不知指导茶艺是否收费,而提出建议、收取礼金的情况,可能还是存在的。陆羽定有上好的茶叶,仅凭饮茶不能生存,故陆羽可能会将好茶叶赠与懂茶之人,而收取薪、米、盐、菜等生活必需品作为回报。收集良茶,可能就是陆羽的生计。考虑到这点,陆羽现存唯一的诗中提到剡溪就不奇怪了。剡溪是名茶的产地。虽然《茶经》中列举茶产地时未列剡溪,但《茶经》“七之事”条引六朝时期的《异苑》:
剡县陈务妻少与二子寡居。好饮茶茗,以宅中有古冢,毎饮辄先祀之。二子患之,曰:“古冢何知,徒以劳意。”欲掘去之,母苦禁而止。其夜梦一人云:“吾止此冢三百余年,卿二子恒欲见毁,赖相保护。又享吾佳茗,虽潜壤朽骨,岂忘翳桑之报?”及晓于庭中获钱十万,似久埋者,但贯新耳。……
值得注意的事,故事发生的地点是剡县。此外,皎然《饮茶歌诮崔石使君》一诗以“越人遗我剡溪茗”开头,可见剡溪确是名茶的产地。陆羽从湖州远入剡溪山中,正是为了寻求名茶。剡县今名嵊州,至今仍以产茶闻名。茗与茶虽大致相同,但《茶经》中以早采之茶为茶,晚采之茶为茗,而加以区分。陆羽是自尊心甚强的人,俭德的背后,是自尊心的支撑。他的生活并非容易,更缺乏安定。
陆羽写下自传的十年后,湖州来了新任刺史,这就是安史之乱时组织勤皇义军并且以书法闻名的颜真卿(709—785)。他关心地方上虽不至穷乏而生活不定的文人隐士,欲使其获得固定收入。
大概在这个时候很难考虑修撰《地方志》,但颜真卿策划编修了《韵海镜原》这样一部大著作。这大概是从古今文献中搜寻佳句,以韵分类的辞典。清代七十六位学者历时八年编修的著名的《佩文韵府》一百零六卷及《拾遗》一百零六卷卷,规模大概与此相似。说“大概”,是因为颜真卿的《韵海镜原》三百六十卷虽已完成,但并未留存至今。这是一个长期的工作,参加其中的文人会在一段时间内,以报酬或研究费的形式获得有保证的收入。陆羽和皎然都参与了这一工作的策划。
州长官名刺史,唐代的州常常分合废立,但大体上全国有三百个左右的州。但州也有不同等级,既有左迁官才去的州,也有大家都争着要去的州。苏州、杭州的刺史,甚至与中央的阁僚地位相当。
唐代的州分上、中、下三等,上州刺史三品,中央政府的丞相从二品,各部尚书(阁僚)正三品,各部侍郎正四品上。上州刺史位于阁僚和次官之间。湖州是富庶地区,当然是上州。
颜真卿大历七年(772)九月被任命为湖州刺史,翌年正月赴任,其时六十五岁。此前,他已任阁僚,五十六岁任刑部尚书,封鲁郡公。为人刚直,上司不正,亦严厉弹劾。第二年因反对宰相元载而被贬峡州别驾。如前所述,别驾是刺史的副手。峡州位于湖北宜昌西北。接着,他又任吉州和抚州的刺史。抚州是江西临川。湖州虽比抚州条件好,但颜真卿的内心恐怕仍渴望返归朝廷。
然而另一方面,由于年事已高,他也向往着悠然自适的生活。他虽然在湖州只有五年,但在他跌宕起伏的一生中,湖州时代可谓是最为幸福的时期。他与陆羽、皎然、张志和等文人可以快乐地聚会,以《韵海镜原》编修会的名义会饮作诗。有时候也和知心的朋友们一起游山玩水。有一次,大家一块去杼山游玩,陆羽于此折青桂花赠颜真卿。皎然之寺及陆羽的住处似亦在杼山。特意赠花说明其时颜真卿并未同行。
群子游杼山,
山寒桂花白。
绿荑含素萼,
采折自逋客。
这是颜真卿一首诗的前半部分。“逋”是逃的意思,“逋客”是指逃世的隐士。诗中的折花者是文雅的逋客陆羽,而“群子”意思相当于“诸君”。
杼山这个地名似乎今已不存,颜真卿的其他诗里还有题为《题杼山癸亭》的诗,其自注云:“亭,陆鸿渐所创。”但其诗中作“三癸亭”,看来“癸亭”是略称。诗云“歘构三癸亭,寔惟陆生故”,可见此亭是颜真卿为陆羽而建。他不仅为陆羽提供了《韵海镜原》编修的工作,还给他提供了居所。三癸亭之名是因癸年癸月癸日建造。颜真卿湖州刺史任上的癸年只有其到任的大历八年(癸丑年),三癸亭应为其年癸卯月癸亥日建。赴任之初即造此亭,值得注意。
三癸亭大概是颜真卿以私财所造。作为隐士的住处,未必豪华,但借《韵海镜原》编修之名,用公费建造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公费私费是我们现在的感觉,唐代公私之分可能并不那么严格。颜真卿的政敌元载最后被处决,其财产甚多,仅胡椒即有八百担。
州刺史应有保护高名之隐士、文人的职责。隐士、义人在刺史辖区穷迫而死,刺史亦颜面无光。但各人在文化上的投入当然是不一样的。颜真卿自己就是个大文士,所以对于文化事业远比他人热心。这是陆羽的幸运。而《茶经》已在上元二年(761)完成,这在陆羽的自传中列举自己的著作时已经提到。这早于颜真卿赴湖州任十年,所以颜真卿可能早已读过这本书,并引起他的共鸣,故其在赴任初期,就迅速地为陆羽建立了三癸亭,以表达对他的敬意。
《韵海镜原》完成时,当然会有贺宴。在这次风雅的聚会上,作为主人的颜真卿作了一首五言律诗,但今已不存。然而和其诗韵的皎然的诗仍然留存下来。皎然的诗文奉敕留存,这与颜真卿任湖州刺史时的帮助有关。对于颜真卿与陆羽的友谊他当然是非常了解的。这首《五言奉和颜使君真卿修韵海毕州中重宴》写道:
世学高南郡,
身封盛鲁邦。
九流宗韵海,
七字揖文江。
借赏云归堞,
留欢月在窗。
不知名教乐,
千载与谁双。
据说颜真卿是《颜氏家训》的作者颜之推(531—590?)的后裔。颜氏原为琅邪人,南迁仕于南朝,居江陵。“世学高南郡”指的就是此事。第二句是指颜真卿本人被封为鲁郡公一事。皎然极赞《韵海镜原》编修之功,广集资料,乐在其中,千载无双。
唐代的诗歌经常重收于两人甚至多人的诗集中,所以很难判断到底是谁作的诗,我且称之为“徘徊诗”。《全唐诗》中有一首诗同收于颜真卿和皎然的诗集中。在颜真卿集中题为《僧皎然赠》,在皎然诗集中题为《奉和颜使君真卿与陆处士羽登妙喜寺三癸亭》。使君是指地方长官。一首诗同收各处,是因为在同一地方所作,分不清是谁的作品。从皎然诗的题目可以看出,这首诗也提到了陆羽。
境新耳目换,
物远风烟异。
倚石忘世情,
援云得真意。
以上是这首长达二十二句的诗中的一部分。颜真卿当时全国闻名,安禄山叛军进攻洛阳,河北官员望风而降。唯平原太守颜真卿和其从兄常山太守顔杲卿高举勤王之旗,奋起反抗。城破后杲卿力尽被俘,引至禄山前,犹骂其反叛。颜真卿独守空垒,奋力抵抗。次年放弃了平原郡,急行至凤翔的行在所,朝见肃宗。一族之悲,举世怜之,国民英雄,举国颂之。
颜真卿孚于人望的另一原因是对抗权臣,决不妥协。安禄山之乱前,在中央政府一路不断升迁的颜真卿被流放为平原太守,原因是为杨贵妃同族的宰相杨国忠所憎恨。那么为何遭受憎恨?那是因为他不愿阿谀奉承之故。
颜真卿驰参凤翔的行在所之后,被任命为宪部(原刑部)尚书,又兼御史大夫,这是一个要职,相当于法务部长兼检察总长。但半年后,又因言语不和宰相之意,被调到外地任冯翊太守,后历蒲州(山西)、饶州(江西)、升州(江苏)地方职务。宰相与其说是嫌恶他,毋宁说是害怕他。
颜真卿曾弹劾武部侍郎崔漪醉酒上朝,谏议大夫李可忌朝会不肃,这两个人最后被贬职。肃宗长子广平王李俶(即后来的代宗)为收复长安,率二十万大军从凤翔出发时,步行走出木马门乘马,因门内除皇帝以外皆须下马。而侍从长管崇嗣先于广平王上马,被颜真卿弹劾。为此,肃宗向他解释说:“朕儿子每出,谆谆教诫之故,不敢失礼。崇嗣老将,有足疾,姑欲优容之,卿勿复言。”于是把奏状还给他。
颜真卿还指出,在长安收复后的告庙文中,没有写上皇(退位后留于蜀地的玄宗)之名。肃宗以其为名儒,深达礼体。长安太庙毁于叛军,颜真卿上奏说:“春秋时新宫灾,鲁成公三日哭。今太庙既为盗毁,请筑坛于野,皇帝东向哭,然后遣使。”但未被接受。《旧唐书》有“宰相厌其言,出为冯翊太守”的记载。大概大家都在想,眼下就要返回长安了,有这么一个喋喋不休的人跟在身边,实在难受吧。别说宰相,也许就连肃宗也会拿他没办法。
虽然新旧《唐书》的《颜真卿传》中都说太庙遣使之请未被接受,但两书本纪中皆有肃宗行哭礼的记载:
上素服向庙哭三日。
因此他的意见实际上还是被采纳了。
颜真卿所重的无非是礼法,例如不得带酒上朝,廷宴喧骚,乃至祝文守式,礼仪尊典,都是为了遵守礼法。
因为是在行在所,万事都比在长安时来得疏略。凤翔的宫殿非常简陋,远远比不上长安太极宫、大明宫和兴庆宫。长安的宫殿本身便静肃宽广,环境森严,即使干咳一声,也都能听见。而凤翔的行宫大概是由刺史官署临时改建而成,本来就不是举行庄严的仪式和朝会的地方,自然言行举止便较为随便。非但礼仪,文书、仪式等一切从简。非常之际,难以责备,大家一定是这么认为的。
与之相反,颜真卿似乎以为,正是在这非常时期,才更应该控制涣散的人心。涉及费用之事,固可从简,但正礼守式,无关费用,必须遵守。
从凤翔时期的颜真卿的态度,似乎可以隐隐约约地窥见他与茶的关系。
在豪华的场合是不饮茶的,只有在简陋狭窄的地方才饮茶。正因为如此,才需要守礼。肃宗云其“深达礼体”,正是谓其守礼之严。礼体驰坏,则全局皆崩,不仅仅关系到国家体制和政治,个人的人格亦会堕落。兹事体大,莫有甚者。但颜真卿虽如是想,宰相重臣们却对他敬而远之。
被疏远而在地方任职两年多以后,颜真卿又复归中央,任刑部侍郎,较之左迁之前的刑部尚书,下降了一级。但仅过半年,由于为肃宗信赖的宦官李辅国所憎恨,又左迁蓬州(四川),且并非州的长官刺史,而是次官长史。李辅国担心已退位的太上皇玄宗复位,故将之由兴庆宫迁到太极宫。兴庆宫靠近长安西面的春明门,经春明门上朝的官员经常向上皇问安,故李辅国特意将玄宗迁到与外界隔离的太极宫。此时颜真卿率百官问上皇起居,李辅国以其非己类,左迁其官。
宝应元年(762)十二月,颜真卿重返中央,任户部侍郎,很快又升为刑部尚书。但在任不到四年,由于与宰相元载对立,又被外放。此时已是代宗时期,代宗的宠臣元载令各部长官的上奏须通过宰相奏闻,其目的是将对自己不利的上奏搁置起来。颜真卿对此举表示反对,元载自不愿让颜真卿这样的刚直之士在中央担任要职,故于永泰二年(766)将颜真卿处放陕州(湖北),后经吉州、抚州二任,而到湖州刺史任上。
大历十二年(777),元载伏刑,颜真卿再还中央。而此时他已经经过了十一年的地方官生涯,其中最后的五年是在湖州刺史任上。回到长安以后,他历任刑部、吏部尚书,最后官至太子太师。但是,在我看来,他最好的时光是在湖州时期。他从湖州还归长安时已经六十九岁了。刚直的颜真卿大概决意继续在朝廷为国为民效劳,此后直至七十七岁,为国家壮烈捐躯。他没有在湖州同交心之友陆羽、皎然一起隐居,真是令人遗憾。
不过,我总觉得陆羽所创的茶文化的体系,颇受颜真卿人格之影响。颜真卿在凤翔行在所展示的是与茶之“俭德”同道的理想。他在赴任湖州之初,即为陆羽建三癸亭,这不是意味着颜真卿也将茶的理想等同为自己的文人理想呢?
颜真卿任平原太守时,集清河、博平两郡之军,在堂邑大败安禄山叛军中的袁知泰部。其后,北海(山东)太守贺兰进明亦举勤皇义军,颜真卿遂将自己的功绩全部让给贺兰进明,此举史家评为“宽厚”。颜真卿让功于贺兰进明,其目的大概是期待各地义军继起。为他人而引身相让确为“俭德”,但让功给根本没有参加堂邑战斗的贺兰进明,实在是“过度”的俭德了。俭德用“过度”来形容并不相称,只是那种让功的行为构成了一种象征。
“过度”非常适于描述颜真卿的理想,然而过度太多,又使其理想与现实出现矛盾。对于颜真卿本身而言或许无所谓。平原的部队为了实现太守的理想而战,似乎辛苦劳累也还顺理成章,但清河和博平的部队本非颜真卿属部,却因他的让功而所得恩赏极薄。
颜真卿左迁不断,恐怕与他的这种“过度”的俭德有关,因为他的理想拒绝与现实妥协。
颜真卿的经历很辉煌,但他是个特殊的人物,在现实世界中的存在感很薄弱,只有在书和茶的世界中,才能映衬出他的清晰形象。从他的书法中我们可以强烈地感知他的存在。我们知道他和陆羽的交友,而感觉到他将其理想寄托在饮茶的过程中。
喜爱书法的人都知道颜真卿的《麻姑仙坛记》,这是他在抚州刺史任上的作品。《八关斋会报德记》署名为“前抚州刺史”,故为其转任湖州前的作品。赴任湖州之前,颜真卿曾到过洛阳,并作《与蔡明远帖》。从此时的书法作品中,可以感受到与茶结缘以后的颜真卿的心情。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竹山堂连句》,据说是颜真卿于大历九年(774)春三月所誊写的湖州潘氏竹山书堂联句会参会者的联句。亦有人认为这不是原本,而是宋人的临本。在十八人的联句中,开头的是颜真卿的两句:“竹山招隐处,潘子读书堂。”紧接着是陆羽的诗句:“万卷皆成帙,千竿不作行。”对于在湖州隐居的陆羽而言,颜真卿任刺史是一件大事。参加《韵海镜原》的编修,促使陆羽考虑“诗和语言”的问题。从古今诗中集其名句,以韵分类,是一种解析文学作品的工作。《韵海镜原》现已不存,无法知其形式,但可据类似的《佩文韵府》类推。如将李白的《早发白帝城》的承句“千里江陵一日还”分为三个部分:“千里”、“江陵”、“一日还”,分别按最后一字的韵目分类,归入“纸”、“蒸”、“删”三韵。“里”分在“纸”韵当中,同韵还有与“紫”、“指”、“裏”、“美”、“耻”等同韵字相关的复合词,如曹植《洛神赋》中的“淑美”、李白《送别诗》的“称美”等词语。
陆羽通过茶追求生活的美,这是一种人格化的把握,也就是综合把握的方式,依赖于直观。而颜真卿分配给他的任务则是一种分析的工作,这种从细部入手的工作方式和陆羽以前的工作方式是不同的。这可能更加磨砺了陆羽的审美意识。
皎然的五言排律《春陪颜使君修〈韵海〉毕东溪泛舟饯诸文士》云:
研精业已就,
欢宴惜应分。
作为编修的一员,陆羽当时也应在东溪的船上。
《韵海镜原》是颜真卿年轻时代起的夙愿。在赴湖州任前,他已经收集了大量的资料,进入整理阶段。被选入编修工作中的十几名文士在东溪泛舟欢宴,召开送别会。这里既有陆羽这样的本地文士,可能也有远地招聘来的文士。编修既毕,不得不分别了。不仅编修工作结束了,颜真卿也不得不离开湖州了。因致其左迁的元载伏诛,他重返中央的障碍已经清除了。元载醉心权术,已经忘记了自己权力的来源,专横日甚,这使代宗亦感不快。最后,元载被以反逆的罪名逮捕,于大历十二年(777)三月处死。其妻子及同党亦被诛杀。只有与其深相结托的王缙,因年事已高而被贬谪。这个王缙就是早逝的大诗人王维的胞弟。他是有名的佛教徒,同时也以受贿闻名。同年九月,颜真卿复任刑部尚书,离开了湖州,时年六十九。他虽以陶渊明为理想,但现实中不能归隐田园,而湖州时期可能是与理想最为接近的时期。颜真卿有一首题为《咏陶渊明》的诗:
张良思报韩,
龚胜耻事新。
狙击不肯就,
舍生悲拖绅。
呜呼陶渊明,
奕叶为晋臣。
自以公相后,
每怀宗国屯。
题诗庚子岁,
自谓羲皇人。
手持《山海经》,
头戴漉酒巾。
兴与孤云远,
心随还鸟泯。
本文摘录自《茶事遍路》 作者:(日)陈舜臣
日本禅宗故事五则:①茶人与刺客 ②独来独往 ③人类战士 ④杀佛 ⑤伏鬼妙诀
* ❈ *
圣.给乐葩.辛格(Sant Kirpal Singh)开示 精华录(一)
《圣·瑞金德·辛格语录》《灵性渴望》《神圣的灵光》《灵性珍珠-致开悟的生命》全集
《圣.瑞金德.辛格的教理》《挚爱之所》《通过冥想赋予灵魂力量》
┅┅
┅┅
《宣隆大师传》《觉知生命的七封信》《南师所讲呼吸法门精要》全集
《天台宗纲要》《南怀瑾老师“静坐问答录”》《印顺导师与学员意味深长的对话》
《念佛如何得到一心不乱》《禅观正脉研究(白骨观)》《圆觉经略说》全集
┅┅
美赫巴巴的故事(一)
《死亡好过一切》《去过天堂90分钟》 《再活一次,和人生温柔相拥》《我有死亡经验》
《影尘回忆录》《来果禅师自行录》《憨山大师的一生》《金山活佛》《虚云老和尚见闻事略》
《纯印老人故事》《心定和尚讲故事》《辨喜尊者传记》《回忆苏格拉底》《灵性故事合集》一
《死亡九分钟》 全集 《生命不死---精神科医师的前世治疗报告》 全集
┅┅
《丹道修炼问答》《修真内景谈》《天仙金丹心法》《心法相映——丹道心悟卅年》全集
《陈撄宁仙学大义》《学仙必成》《邱祖秘传大丹直指》校注《余之求道经过--陈撄宁点评版》
《道家修真图详解》《黄庭经讲义》《陈老“所谓口诀不轻传”的原因》《口诀钩玄录》全集
❈
音流(Sant Mat)资讯整理:
https://santmat.kuaizhan.com/
音流瑜伽(Sant Mat)简介
http://m.santmat.bi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