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集三家道法于一身的萨守坚 ▎兼传雷法的南宗三祖陈楠 ▎融丹道雷法为一身的白玉蟾 ▎…《神霄雷法:道教神霄派沿革与思想》第三章

李远国 音流瑜伽研究
2024-09-02

雷声普化天尊 明代重彩绢本124×75cm 北京白云观藏

雷声普化天尊是雷部诸将的统领,图中雷声普化天尊坐于麒麟上,右手举鞭,率领众天将行法。图的左上方有风神、雷神、雨神、电神;天尊左上方持笔和卷轴的是辛天君,右上方青面红须、持玉环的是温元帅;下方持鞭和铁索的是赵元帅,而长髯拿大刀的是关元帅。


 

雷声普化天尊(局部)



编者按:应师兄要求而发。


集三家道法于一身的萨守坚 ▎兼传雷法的南宗三祖陈楠 ▎融丹道雷法为一身的白玉蟾 ▎奉行神霄道法的众多高真《神霄雷法:道教神霄派沿革与思想》第三章 神霄派兴盛期 南宋——道教神宵派沿革与思想

 

作者:李远国

 

第三章 神霄派兴盛期 南宋——道教神宵派沿革与思想

 

1127年,腐朽的北宋王朝被金兵灭亡,中国再度出现南北分裂的局面,偏安于淮南半壁河山的南宋小朝廷,始终受制于北方女真贵族统治的金国武力压迫之下,激烈的民族斗争和沉重的阶级压迫,给南北方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在这一百多年中,南北文化交流基本中断,双方文化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下发展,表现出各自的特点。尖锐的民族矛盾,造成了汉民族传统的道教生长发展的适宜条件,再加上道教本身发展的大势所趋,使这一时期的道教相当兴盛,新道派纷纷岀现,教义教制都表现出崭新的面目,在一定意义上,可以称为道教的又一革新时期。

 

在金人统治的北方,由于战乱,宫观大量破坏,道士星散流落,金统治者也无信奉道教的传统,旧道教遭到沉重的打击,这就促使新道派的产生。新道派于金初在民间出现,并形成了太一教、大道教、全真教三大派,三派新道教具有许多不同于旧道教的特色,表现出茁壮的生命力。尽管金朝采取了严格控制的政策,但新道教在民间发展仍然很快,出现了道教史上罕见的兴盛局面,促使金廷予以承认。但只是一般的安抚和利用,并非真正的崇奉。直到元太祖成吉思汗召见全真道首领丘处机以后,全真道始在北方逐渐形成强大的道教教团,并与南方的正一派齐名,成为道教最重要的派别。

 

在南方,南宋统治者吸取徽宗崇道失败的教训,南宋诸帝一般对道教敬而远之。在南宋一百五十余年间,宋皇朝虽对一些道士予以召见和封赐,但没有一个受到统治者十分宠信的道士。除旧有的道教流派外,南方先后又产生了南宗、东华派、清微派、净明派等新道派,但只是在民间活动,未受到朝廷的重视,当时比较受到官方重视的教派是以龙虎山为祖庭的正一道,但也未给予特殊的崇奉。由于南方的道观未受到战乱的严重破坏,再加抵抗金族军事压力和安定社会的需要,以道法为主的旧道派仍有广泛影响,故南方道教仍以符箓派为主体。

 

就南、北道教的特征而言,两者亦有相当的区别。北方除太一道较重视道法,与正一派略近似外,其他诸派均以炼养为主。南方各派继承传统,皆较重视道法。即使是以内丹为主的南宗,当传至白玉蟾形成南宗教团时,亦演变成为以修炼内丹为主兼济道法的教派。白玉蟾在《道法九要》中即强调道士在行持个人炼的同时,还必须助国安民、济人利物,“积行累功”,才能“与道合真”。净明派亦是以道德修养、内丹修炼和道法运用三者兼备的教派,且以符箓道法为主体。东华派则继承灵宝派法裔,以擅长斋醮科仪名闻。清微派则大受神霄派的影响,仍以雷法役使为主,元灭南宋后,南宗合并于全真道,其他符箓道派大都汇合于正一道。

 

当然,南宋、金朝的道教亦有共同特点,那就是在教义上皆承袭北宋道教发展的大趋势,由于内丹说空前盛行,首次形成了专以内丹炼养为主旨的群众性教团,即金元的全真道与南宋的南宗。同时亦促进了道教传统道法的改革,内丹术与符箓学的有机结合,即丰富了道教文化的内涵,亦孕生了许多新的符箓道派,促使符箓道法理论革新,呈现岀新的面目。

 

南宋所统治的南中国,自先秦以来巫风盛行,以巫术为其重要思想渊源之一的正一、上清、灵宝三大符道派,皆以南方为发祥地和主要传播地区,其祖庭龙虎山、茅山、皂山都在江南、江西一带。北宋后期以符箓雷法显名,见重于徽宗的名道士刘混康、张继先、林灵素、王文卿等,皆为南方人。正是基于南方这种独特的文化背景,使得符箓道教深深地扎根于民间,并得以不断吸收民间信仰以充实自己,又在上层统治者的扶植利用下,施其影响于民间,具有深厚的社会基础。在国力羸弱、社会苦难深重的南宋,无论是皇室豪贵,还是中下层民众,都需要乞助于冥冥中的神灵,以期缓解战争、外患、旱涝、灾荒、疾病等人力难以摆脱的厄难,获得心理与精神的安全感。这就决定了南宋道教的作为必然以符箓道法为主。

 

南宋符箓道教门派众多,道法更是五花八门丰富异常。传统的正一、上清、灵宝三大符箓旧派,分别以龙虎山、茅山、閤皂山为本山,立坛传录,谓之“三山符箓”宋岳珂《程史》卷八《虚密词》云:

 

“今茅山、龙虎、閤皂,实有三坛,符箓遍天下,受之者各著称谓。”

 

三家兴衰,互有衍变。正一派从北宋中期以来,日趋昌盛,逐渐成为三山符箓的首领;上清、灵宝二派则渐呈衰落之势,影响不如从前。但三派皆顺应新潮而有所革新,并派生岀了天心、太一、东华等新支派。除传统的三大派外,唐宋之际岀现的北帝派、神霄派仍然非常活跃,并新产生了清微、净明等新道派,从而使道教的发展又呈现出一派兴盛的局面。这里,仅就神霄派在南宋时期的发展状况而言,亦可略见南宋道教的一个方面。

 

第一节 集三家道法于一身的萨守坚

 

南宋神霄派的重要人物,第一当属萨守坚。关于他在神霄派中的地位,明初张宇初天师在《道门十规》中说:

 

“自汪、王二师而下,则有张、李、白宏犹至。”

 

这里所说的汪、王二师即为汪真君、王文卿,其下的张、李、白、萨等,即为张继先、李清叔、白玉蟾、萨守坚。据《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续编》卷四和《搜神记》卷二所载,大致可以了解他学道传法的经历。

 

首先是他的籍贯。《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续编》卷四曰:

 

“萨真人名守坚,南华人也。一云西河人。自称汾阳萨客。”

 

北京白云观藏《诸真宗派总簿》则记载说:

 

“萨真人名守坚,号紫云。系四川云宁府云宁县人。”

 

对此台湾中研院李丰楙教授认为:

 

“对照《道法会元》卷二四一至二四三《王元帅秘法》主法中的祖师名讳,也都称为汾阳救苦萨真人、汾阳散吏及西河上宰。这是他本籍所在的汾阳,在山西孝义县北,唐代改名西河,为汾州府治,所以后人根据郡望将萨守坚所行的道法支派称为西河派。不过萨守坚之所以自称为汾阳萨客,则是缘于萨氏的血缘乃是出自西域或信奉回教的氏族,人居中原之后而自明其为客的身分。既是入籍地,故后来又移籍四川,两种《萨守坚传》都一致地叙述他是由蜀而出三峡的,所以说是四川人也是符合其生平行迹。”

 

萨守坚少有济人利物之心。原学医,因误用药致人丧命,乃深深悔疚而弃医学道。时北宋徽宗之际,闻三十代天师张继先及林灵素、王文卿二侍宸道法高深,欲求学法,遂出西蜀至陕西,行囊已尽,坐石愁闷。忽见三位道人来临,萨守坚遂告以欲去信州参访虚靖天师之事。道人告之天师已羽化矣,萨守坚怅恨不已。

 

“一道人云:今天师道法亦高,吾与之有旧,当为作字,可往访之。吾有一法相授,日间可以自给,遂授以咒枣之术。曰:咒一枣可取七文,一日但咒十枣,得七十文,则有一日之资矣。一道人云:吾亦有一法相授,与之口扇一柄。:有病者则之,即愈。一道人云,吾亦有一法相授,乃雷法也。萨拜而受之,用之皆验。一日凡咒百余枣,止取七十文为日用,余者复以济贫。及到信州,见天师投信,举家恸哭,乃三十代天师亲笔也。信中言吾与林侍宸、王侍宸遇萨某,各以一法授之矣,可授以未尽之文。萨由是道法大显。”

 

这段神奇传说暗示传道法予萨守坚的就是张继先、林灵素、王文卿,无非是表明萨守坚的雷法承三家之传,且与张继先天师有着密切的关系。虞集《王侍宸记》亦曰:

 

“又有萨守坚者,亦酷好道,见侍宸于青城山而尽得神秘,游东南,祷祈劾治,其神怪有过于侍宸者。”

 

萨守坚遇王文卿于青城而得秘传,其说与前三道人授法之谈,似当亦为托依神,然其传播王文卿一系神霄雷法,当应可信。

 

萨守坚得王文卿一系所传雷法,由是道法大显,并以励精持戒、收服王灵官的故事而为后人称道。一次尝寓某处城隍庙数日,见其庙神淫妖作祟,遂施运道法,“迅雷一声,火焚其庙”。关于此事,《搜神记》卷二说:

 

“继至湘阴县浮梁,见人用童男童女生祀本处庙神。真人曰:此等淫神,好焚其庙。言讫,雷火飞空,庙立焚矣。”

 

于是庙神怀恨在心,暗中追随十二年,欲其失戒而施行报复,但终不能得,诚心归降,成为萨守坚雷法中所驱役的一员猛将。

 

其曰:萨守坚至龙兴府江边濯足,见水中有神影,方面黄巾金甲,左手拽袖,右手执鞭。

 

“真人曰:尔何神也。答曰:吾乃湘阴庙神王善,被真人焚吾庙后,今相随一十二载,只候有过则复前仇。今真人功行已高,职隶天枢,望保奏以为部将。真人曰:汝凶恶之神,坐吾法中,必损吾法。庙神即立誓,不敢背盟。真人遂奏帝授职。”

 

从萨守坚收服王善并保举他为道教护法之事例,可见持戒修行于雷法中的重要性。白玉蟾《道法九要》中即强调了这点,并髙度赞誉了萨守坚的高尚道行。他说:

 

“夫行持者,行之以道法,持之以禁戒。明其二字端的,方可以行持。先学守戒持斋,神明自然辅佐。萨真人云:道法于身不等闲,思量戒行彻心寒。千年铁树开花易,一入丰都岀世难岂不闻真人烧狞神庙,其神暗随左右,经一十二载,真人未尝有纤毫犯戒,其神皈降为辅将。真人若一犯戒,其神报仇必矣。今人岂可不持戒?更当布德施仁,济贫救苦。”

 

从史料上可知,王灵官本系为害一方民众的“邪神”,他享“用童男童女祀”供自己,所以遭萨真人之毁庙,焚庙驱邪正是神霄雷法的主要精神。《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卷四谓王灵官原名“恶”,其性刚暴质直。后皈依萨君,

 

“玉帝敕封豁落王元帅,锡金印如斗,内篆赤心忠良四字,管天下都社令。凡有方士奏入者,雷厉风行,察有大过者,立槌之。官民不敢少干以私第。帅多在天门用事,不谙人民隐伏,兼以性烈,一承天命,即拘其冤,令人骨悚,世人勿犯之可也。”

 

萨守坚与王灵官的信仰虽始于南宋之际,但趋于鼎盛期是在明代初叶。对此李丰楙教授指出:

 

“近年丁煌教授曾对这一段道教史有详细的考述。其中所引据的明人之言‘萨真人之法,因王灵官而行;王灵官之法,因周思得而显’当是明代的实况,关键人物周思得(1359~1451)为浙江钱塘人。在吴山(今杭州)遇宗阳宫提点丘月庵,得受灵宝五雷法。永乐初,帝命张宇初陪祀天坛,又召试周思得,彼以五雷法揣测休咎辄验,其后即以灵官法显于京师;永乐十八年诏建天将庙于宫城之西,思得兼领焚修——天将庙即以王灵官为首,兼奉其他的天将。当时帝北征,思得扈从,每战必行法役灵官而获胜。仁宗朝,建玉虚、昭应二殿,又鼎建九天雷殿,命其领焚修如故。宣宗宣德中,敕建玉皇宝阁,改庙额为大德观,特命住持,仍领焚修;并封萨真人为荣恩真君,王灵官为隆恩真君,建荣恩殿、隆恩殿崇奉之。宪宗成化初,改观为宫,加显灵二字,依时致祭。世宗嘉靖中,复建昊极通明殿;东辅萨君殿曰昭德,西弼王帅殿曰保真。类此萨、王同时而显,实由周思得的大力宣扬,乃能由一地方性祠祀扩张为全国性信仰,凡宫观均以王灵官为护法。”

 

今《道法会元》卷六七中收有题为“萨守坚述”的《雷说》、《续风雨雷电说》、《内天罡诀法》三篇文章,当为门下弟子所整理。从这些著述中可知,其理论与法诀确实与王文卿一脉相承。

 

坚自述曰:

 

“余习性清淡,希志神仙。丹经子书,传广万卷。再一披阅,目眩神昏。深欲得人印证,而后诚感天地,悯其勤劳,得遇真师,成就大事。嘘枯振槁,受赐良多,刻骨铭心,报恩罔极。初,真师命之曰:夫道在人身,其大无内,其小无外,谓之无则恍惚而有象,谓之有则渺漠以难穷。自非至人,孰能捉摸。子学道勤苦,骨相合仙,今有秘文相传。虽曰违科,既得其人,受授由我。子当长跪,重作誓言。我以心传,子当谛听。夫人也,地水火风,假合四大,为万物灵,死为臭腐,何所恃焉。但恃精气神三者为根本。夫人固其精,养其炁,保其神,使之三宫往来,升降不息,则家家蓬莱,处处神仙矣。夫何以淫泆而败元精,以忿躁而耗元炁,以秽浊而昏元神,使关窍窒而不通,炉鼎渗而不固,宅舍坏而不修。欲望长生,奉行道法,胡可得也。体而用之,则致雷霆於倏忽,呼风雨於须臾。人天所师,何施不可。故曰:行先天大道之法,遣自己元神之将,谓之法也。”

 

此段所言“真师之论”,与王文卿所说

 

“以道为体,以法为用”,

 

“中理五,混合百神,以我元命之神,召彼虚无之神;以我本身之,合彼虚无之,加之步罡诀目,秘咒灵符,斡动化机,若合符契,运雷霆于掌上,包天地于身中”

 

的理论如出一辙。

 

萨守坚又谓自得诀之后,殷勤苦志,所以发白反黑,齿落更生,

 

“年几三余,视听不衰,筋骨愈固,其诸效验,一如师言”。

 

又得师授,

 

“故以诸阶大法,罄竭相传”,

 

并告诫曰:

 

“子当利物济人,积功累行,庶得诸天拥护,魔王保迎,易于成就。”

 

由此可见,萨守坚已尽获神霄大法诸阶秘诀。他说:

 

“守坚庸琐下士,遭遇明师,得其设施以正,故驱雷役电,祷雨祈晴,治祟降魔,禳蝗荡,炼度幽魂,普施符水,累行累验,如谷应声。今兹付受,敢不尽其所传。夫人之一身,二五行之精而已。圣贤设为法以卫民,证诸于己。大抵法本诸道,道源诸心,心能以吾之精神,融合一之精神,以吾之造化,适量五行之造化,则道法妙矣。愚当会此理于太极未奠之先,而证此理于三才既判之后,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此道何常一日不流通于天地间也,而法或未之闻焉,圣人者作法始肇矣。如今之禹步,皆可考也,而法或未之祥焉。既有汉天师阐扬此法,复有宗师扶持此法,而法始大备焉。”

 

这里所说的“宗师”,应是指王文卿而言。

 

需要指出,由于宋徽宗的推重,神霄雷法一时大盛天下,并出现真伪难辨、正邪互渗的混乱局面。对此萨守坚指出:

 

“今人多假此以求售,侵坏正法,眩惑世人,奸巧其心,邪秽其行,即此可知其不足行法矣,又其甚者,大可伤叹。夫雷之声,何所别耶。今之学者,分姓立名,各开户牖,有所谓之某雷,有法为之某法,纷纷不根,皆饰欺之论也。”

 

《先天雷晶隐书•雷法说》亦曰:

 

“祖师侍宸遇火师汪真君,授以雷霆秘旨,冲举之后,流传至今。夫何五六十年之间,异派同名者杂出,以至好事者不得其门而入。盖法假形器,而灵者我也,神也,造化与我身一也,运即俱运,动即俱动,故曰天地同流,神人一体。今人徒纷纷于纸上符咒罡诀之间,全不达何也元神之理。自古至今,未尝不明以语人。奈何弃本逐末者,认假为真用。今日则曰某咒谬,某符误,明日则曰某罡缺、某诀差。孰不知无极生太极,太极分阴阳,阴阳分五行,五行成万物,源源一理,敛之不盈一握,散之则弥六合。若能把握枢机,斡旋造化,则擒纵在我矣。”

 

萨守坚力主正道,主张诚心正意,以神合神,千变万化。他说:

 

“先师有云:要知大道通玄处,不在三千六百门。后之学者,徒执己见,空泥尘言,适所以贻斫轮者之诺矣”,

 

“学者无求之他,但求之吾身可也。夫五行根于二,二分而为五行,人能聚五行之,运五行之为五雷,则雷法乃先天之道,雷法乃在我之神,以,以神合神,岂不如响斯答耶!”

 

“会此之道,参此之理,则二不在二,而在吾身。五行不在五行,亦在吾身。吹而为风,运而为雷,嘘而为云,呵而为雨,千变万化,千态万状,种种皆心内物质之。圣人之论有曰:精气为物,敛之不盈一握,道之体也。游魂为变,散而可弥六合,道之用也。有道则有体,有法则有用也,皆本诸一而已。若泛举其烦,则千百言而不足善。撮其要,则一二语而有余。夫苟贪条目愈多,而本真愈失,虽皓首穷经,无所益也。叹夫世变日下,人心日奸,立论者既无所讲,徒尔乎他。传法者复无所稽验明矣,受其诳亦无轻乎!风非可捕风,影非可搏影矣。黄石公《素书》一编,张留侯用之时,为帝王师,简耶繁耶?愚之所言,今亦倦于喋喋矣。然得师传者如是,故不得不详以告也”。

 

在神霄派诸阶雷法中,有一些道法即奉萨守坚为主法祖师,其护法神将王善为主帅,如《雷霆三五火车灵宫王元帅秘法》、《豁落灵官秘法》、《南极火雷灵官王元帅秘传》。这些法中称萨守坚为“祖师西河上宰汾阳救苦萨真人”、“祖师神霄通灵西河上宰萨真人”、“祖师汾阳散吏救苦真人”,称王善为“雷霆都天豁落 三五火车纠罚灵官铁面雷公王元帅”、“都天豁落猛吏赤心忠良制鬼缚神火雷霹雳灵官王元帅”、“南极火雷赤心忠良猛吏王元帅”,并描述其形象为

 

“赤面,红须发,双目火睛,红袍,绿靴,风带,左手火车,右手金鞭,状貌躁恶”,

 

或变为

 

“面红紫色,黄巾,红袍,金甲,虎须虎晴,绿靴,风带,左手雷局,右手执金鞭”。

 

这位赤心忠良的王元帅,后来便成为整个道教所尊奉的护法神王灵官,他镇守在几乎所有的道教宫观。后世有所谓“萨祖派”、“西河派”、“天山派”,皆尊萨守坚为祖师,于此可见萨守坚在神霄派的影响颇深,占有相当重要的历史地位。

 

第二节 兼传雷法的南宗三祖陈楠

 

自北宋张伯端始肇道教南宗丹法,其间经过近二百年的发展,历石泰、薛道光、陈楠、白玉蟾,方可谓正式形成内丹派南宗,后人谓张伯端、石泰、薛道光、陈楠、白玉蟾等五人,为道教南宗五祖。五祖皆以精通丹法、弘扬丹道为己任,从而名扬青史。五祖之中,尤以白玉蟾最为杰出,他承其师陈楠的道统,顺应时代的潮流,不仅推重丹道,而且兼习雷法。与其相应,隶属符箓派的神霄派大师王文卿、萨守坚、邹铁壁、莫月鼎等皆修持丹道,以南宗之丹法为神霄雷法的基础。于是,南宗从陈楠开始,即兼习雷法;神霄派从肇源、创立之际,即重视丹道。南宗与神霄派相互交流,内丹与雷法体用无间、道法合一,成为道教文化中的一种独特现象。

 

南宗从张伯端至薛道光三位祖师,皆独善其身,唯以修真炼丹为要旨。但从四祖陈楠开始,一改南宗只重自我修持,追求个体生命的永存与圆满的仙道传统,主张济世利民、安邦护国的大乘思想,从此设定了南宗及神霄派以内丹为体、雷法为用的道法体系。

 

陈楠字南木,号翠虚。惠州博罗县(今广东惠阳)白水岩人。以盘陇箍桶为生业,其慧根悟性无人知晓。曾作《盘陇颂》曰:

 

“终日盘盘圆又圆,

中间一位土为尊。

磨来磨去知多少,

个里全无斧凿痕。”

 

又有《箍桶颂》云:

 

“有漏教无漏,

如何水泄通。

即能圆密了,

内外一真空。

其言下觉悟异常。”

 

后得太乙刀圭金丹法诀于毗陵禅师,得《景霄大雷琅书》于黎姥山神人。这里所说的“毗陵禅师”,就是南宗三祖薛道光。所谓“景霄大雷琅书”,即指神霄派所传雷书。对此,白玉蟾追述说:

 

“今都天大雷,尽出神霄玉枢之上,谓之景霄大雷。景霄虽在神霄之下,乃元始驻跸之司,向者天真遣狼牙猛吏雷部判官辛汉臣,授之先师陈翠虚,翠虚以授于我。”

 

《静余玄问》亦记白玉蟾曰:

 

“先师得雷书于黎母山中,不言其人姓氏,恐是神人所授也,丹法却是道光和尚所传。先师尝醉语云:我是雷部辛判官弟子,干道光和尚甚事。”

 

于此可见陈楠确实得神霄派雷书,并下传白玉蟾。

 

今《道法会元》卷一O四至一O八所收《高上景霄三五混合都天大雷琅书》五卷,即为当时陈楠所得。卷首列大雷主法元始法王、玉清真王、景霄变空天尊、雷霆大帝君、五雷判府天尊、翼轸星君、五真人、左玄真人、右玄真人,次之则为雷霆火师真君汪康民、传教雷霆都督辛忠义、翠虚真人陈楠海琼紫清真人白玉蟾。卷尾载白玉蟾《翠虚陈真人得法记》, 尤其重要,记述了其师访道求仙、修习雷法的过程,这对于研究南宗与神霄派的关系与历史提供了一份可靠的史料。

 

白玉蟾说,陈楠家世为琼州人幼年师事薛道光,得太乙火符之秘,丹道既成,复归故里,以箍桶为业,和光同尘,混迹民间。

 

嘉定戊辰(1208),陈楠游黎母山,遇一道人,笑曰:“子得薛紫贤太乙火符之旨,但未知太乙雷霆之法,亦可惜也。”

 

陈楠回答:“某慕道而已,不欲多学,以分其志。”

 

道人又曰:“子何其愚也。独善一身,不能功及人物,神仙不取,是故张正一战鬼于西川,许敬之斩蛇施药,古今所传,不可诬也。”

 

陈楠曰:“山野一贫如许,安得质信以传此法。”

 

道人闻言首肯,言曰:“得人即传,又焉用利。子能信奉,施功及众,即吾之功。”

 

遂于一石穴中取《都天大雷法》,传付陈楠,并告诫之:“惟五雷不可小用,元始天尊每当劫运,必命五雷君降世保劫。昔阴六为水,尧有九年之灾,预期命三山雷火君降世,生于伯稣之家,是谓神禹;火伯风霆君降世,为稷,播奏五谷。子宜保之,以度异时之劫。”

 

临别之际,又谓陈楠曰:“吾非凡人,即雷部都督辛忠义也。吾师汪真人亲授玉清真王付度,今付与汝。”

 

至嘉定壬申(1212),陈楠又以此雷书传予白玉蟾,白玉蟾再传彭耜。这里即记述了南宗自陈楠以来递传雷书的历史,又揭示了他们为什么兼修神霄雷法的的根本原因——不求独善一身,但愿功及人物。

 

此外,陈楠又得那位自称“辛忠义”的道人所传《太上三五邵阳铁面火车五雷大法》及邵阳雷法印,收载《道法会元》卷一二二,其中曰:

 

“凡召雷部将吏及邵阳雷公,皆以此印符牒,谓之暗号,大有报应,昔邵阳将军得遇六波天君,密付此符,同雷部辛天君于海南,授与陈泥丸真人,流传至此。”

 

陈楠亦自述说:

 

“昔邵阳雷公于南岳衡山祝融峰顶,得遇六波天主帝君,授以三阳五雷之道,使之掌风雷之政。凡天下水旱、人民疫,皆隶之焉。昔六波天主帝君, 乃以都天大雷火印并三阳五雷神火之印,及雷霆都司符玺,悉以付之。自是邵阳雷公颐指神,使风雷立至,积久而有大功,闻于上帝,遂诏封为三五邵阳雷公火车将军,以掌中斗大魁五雷之政。……昔晋旌阳县令许君逊隐于豫章之西山,后数年丹成,得九天灵剑之术,飞神驭于西山之上,专以伐蛟为心。蛟精知之,遂遁于潭州之境。上帝闻知,乃降诏以此书赐许君,以斗府雷雨判官为职,仍以邵阳五帅为将,诏立邵阳五雷元帅之司,以斗府雷雨判官掌之,以邵阳五帅辅之。因此许君遂得风雷之权,蛟精寻亦剿绝。此事乃吴猛、丁义二君当时得其传流,年代更变,流传至今,其有得是书者,亦须秘受, 当体旌阳许君所得之意,及邵阳五帅所聚之因。古甚秘之,亦莫有传之者,独吴、丁二君派其源矣。”

 

所谓体许逊“所得之意”,即是当继承许逊济世度人、驱邪灭妖的传统,发扬道教大乘的精神。

 

陈楠在继承南宗道统的基础上,完善南宗修道求真的理想,从偏重个人的修持,到关心社会的疾苦,这确实是一大进步。在他看来,修丹之法不仅可以打破虚空,跳出五行,而且能够“役使鬼神,呼召雷雨,耳闻九天,目视万里”,建功立业于尘世。当白玉蟾问曰:“祖师张平叔三传非人,三遭祸患,何也?”陈楠明确地回答说:“彼一时自无眼力,又况运心不普乎!”这就一针见血的指出了南宗前期宗旨的弊病,所谓“运心不普”,即是对张伯端只求“金身圆满”的批评。

 

因此,他希望弟子白玉蟾不要保守,应辑刊丹经雷书,

 

“散行天下,使修仙之士可以寻文揣义,妙理昭然,是乃天授矣。何必乎笔舌之传之哉!”

 

“吾将点化天下神仙,苟获罪者,天其不天乎!经云:我命在我,不在于天,何谴之有?”

 

正是这种潇洒大度的思想,教育了白玉蟾,使得白玉蟾整理,刊印了一大批道教著述,并勤于著作,从而为后人留下了许多珍贵的道教文献,这些都与陈楠的开明与大度分不开的。

 

《道法会元》卷七六所载《火师汪真君雷霆奥旨》,成书于宋崇宁三年(1104)。后亦为陈楠、白玉蟾所得,并作序以传世。白玉蟾序曰:

 

“去圣逾远,谈道者多,曲学旁门,乱真者众。后之学者,无所参究。非缘后生福浅,亦由恩情爱欲,一念恋著,心境不清,是非之胶扰。亦不知千经万论,以求道要安在,则其去道愈远矣。或有苦心学行,持而不见功者,非道负人,皆奉道之士不从明师,而所受非法。或依法行持,而不见功者,皆奉道之士不遵戒律,而学法不验。有志于此者,苟能清心寡欲,以明道要,以悟玄机,犹当广求师资,勤行修炼,依法行持,何患法之不验哉!故《天坛玉格》云:不行修炼,将不附身。不漱华池,形还灭坏。火师又曰:凡受五雷大法,非上品仙官之职,不能悟此玄机。内则修炼自己还丹,故外则馘邪治病。至人所述,非可诬也。是知非学法之为难,而澄心修炼为之难,而得遇道之尤难也。”

 

陈楠得丹诀以固命求真,运雷法以济世度人。《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四九曰:

 

“每人求符水,翠虚捻土付之,病多辄愈,故人呼为陈泥丸。宋徽宗政和中,擢提举道录院事。后归罗浮,以道法行于世,所至与人治鬼。潮阳民女苦狐厌,狂易无度,翠虚用雷符熏狐魅杀之。时披发走,日行四五百里,鹑衣百结,尘垢满身,间食犬肉,终日烂醉,莫测所如,而济人利物,效验有不可揜者。”

 

后定居长沙,

 

“湖广中人常问翠虚觅诗。但自口缕缕而出,皆成文理,第不肯亲书,竟未解其故。有《翠虚妙悟全集》行世,及作《罗浮翠虚吟》。以丹法授琼山白玉蟾,其出入白玉蟾常侍左右”。

 

宁宗嘉定六年(1213), 陈楠赴漳州参加鹤会,预知将逝,遂留四句,命白玉蟾题曰:

 

“顶上雷声霹雳,

混沌落地无踪。

今朝得路便行,

骑个无角火龙。”

 

此时白玉蟾伴随左右,在漳州梁山亲见陈楠入水而逝。《静余玄问》载白玉蟾其弟彭耜说:

 

“先师嘉定六年四月十四日,在漳州梁山,与一箍桶老子椅角入水而逝,当日有潮州葛县尉在潭州宁乡县见之。先师与尉之父为久契,因寄一书使尉归以达其父,后方知当日在此死,在彼见。予时随侍在彼,目睹见其事。”

 

时人谓之“水解”。

 

陈楠的年寿不详,但当为百岁老人。因曾

 

“于政和中提举道录院事,计至嘉定六年尸解,已百年,盖百数十岁矣。”

 

又据明人郎瑛《七修类稿》曰:

 

“陈箍桶,相传宋仙也。能道徽、钦事甚悉。跣足蓬头,冬夏单穿衲衣一领,衣甚旧而不污,须鬓斑白,目一色若苍玉,然可半百人矣。名公皆欲求见,隐显不测,今日江东,明日关陕,非自来不可得矣。”

 

陈与行《跋陈泥丸真人翠虚篇》亦说:

 

“先生自言阅岁四十三,而人有三世见先生者,亦异矣。平生著述有《紫庭经》,察判潘公景良锓传;《翠虚篇》,真息予王公思诚续编之。自丹经行世,几千万卷,高者入虚无,下者骋怪幻,如先生之书剗烦趋要,剔伪辨真,开后学以从入涂。归宿之地,凿乎有所据依,以为人皆可学,而卒莫有能学之者,岂真不可学耶!苟非其人,道不虚行,夫道一而已矣。翠虚之门有鞠九思,沙道昭、白玉蟾,皆心传口授其高弟也,是三人者不可得而见,幸白公岁一逢焉。翠虚之道,得白公而益显。”

 

这里所说的“阅岁四十三”,当加上六十,即为一百零三岁。

 

由于陈楠对传播神霄雷法的贡献,神霄派即奉他为本宗祖师。明张宇初《晚泉集》卷一曰:

 

“神霄则雷霆诸派,始于玉清真王,而火师汪真君阐之。次而侍宸王君、虚静真君、西河萨君、伏魔李君、枢相许君,倡其宗者林灵素、徐神翁、刘混康、雷默庵、万五雷、方贫乐、邓铁崖,而上官、徐、谭、杨、陈、唐、莫而下,派亦衍矣。”

 

其中所说的“陈”,盖指陈楠而言。

 

第三节 融丹道雷法为一身的白玉蟾

 

在促进南宗与神霄派相互交流,完善两派各自的理论、组织建设方面,白玉蟾都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他思想开阔,才华超群,著述甚丰,无论在道教思想或是在道教法术都屡有创造,贡献甚大,可谓之南宋道教中最杰出的人物。正如明人林有声所说的那样:

 

“尝观古今异人得仙术者,类能修真炼气,颐息养神,乘雾云而羽化,驱雷雨而摄精,然未有娴于文辞,肆笔成章,开口而吐烟云,出吻而唾珠机者。盖功成九转固难,而该通六籍尤不易也。噫!琼琯白真人者,可不谓兼之乎!真人生于宋之末季,距今四百余载,其时遍游名山,屡遇神人,授以还丹秘决。真人盖已尽得其术,成九转之功矣。”

 

关于他的生平事迹,道书史籍言之颇多,但往往内容似幻非真,令人难以把握。如他的姓氏、籍贯、生卒年月,当时就有许多种说法。这里,综合诸家之说,提岀自己的意见,以供同仁们探讨。

 

首先是他的姓名, 一曰葛长庚,一曰白玉蟾,这是大家都公认的。其字号则甚多,如海琼子、海南翁、琼山道人、武夷散人、蠙庵、神霄散史、紫清真人、武夷翁、雷霆散吏、神霄典雷小吏、琼山老叟、养素真人、鹤奴等。其次是他的籍贯,一般多认为祖籍福建闽清,生于琼州(今海南琼山)。彭耜《海琼玉蟾先生事实》

 

“先生姓葛,讳长庚,字白叟,先世福之闽清人。母氏梦食一物如蟾蜍,觉而分娩。时大父有兴教琼琯,是生于琼,盖绍熙甲寅三月之十五日也。”

 

《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四九亦说:

 

“世为闽人,以其祖任琼州之日,故生海南,乃自号为海琼子,或号蠙庵,或号神霄散吏。”

 

又据元人薜师淳《事实》言:

 

“宗师白真人,海琼人也。元姓诸葛,名猛。生而聪明长而奇异,睹石火之无光叹白驹之过隙遂舍富贵而志慕神仙混名曰白玉蟾,盖欲隐其姓名也。”

 

从以上所言可知, 白玉蟾的姓氏、籍贯颇为复杂,这与他漂泊一生、浪游江湖的生活有关。

 

其次是关于他的生卒年月,道书亦记载不一。彭耜谓生于绍熙甲寅(1194)三月十五日,此说法为学术界所沿用。但据清代彭竹林所撰《神仙通鉴白真人事绩三条》考辨,白玉蟾则生于绍兴甲寅(1134)三月十五日,并曰白玉蟾淳熙三年 (1191)已五十八,庆元三年(1197)时年六十四年。这比彭耜的说法将白玉蟾的生年整整提前了六十年。那么究竟那种说法较为可靠呢?

 

今人盖建民、黄凯端两先生,结合白玉蟾卒年及他的一些诗词加以考证,认为白氏当生于绍兴甲寅,颇有见地。本人亦赞同此说,并将详细加以考辨。至于白玉蟾的卒年,亦是扑朔迷离。依彭耜所言,白玉蟾当卒于绍定二年(1229),享年三十六。但事情并非如此简单,从现已发现的不少史料来看,他的寿龄似乎比此推定还要长。如《白玉蟾全集》潘访《原序》称:

 

“仆顷未识琼山,一日会于鹤林彭徽君座上,时饮半酣,见其掀髯抵掌,伸纸运墨如风。”

 

序文作于端平丙申(1236),则其时白玉蟾尚健在。《道法会元》卷一。八载元人虞集《景霄雷书后序》亦曰:

 

“琼馆白玉蟾先生,系接紫阳,隐显莫测,今百数十年,八九十岁人多曾见,江右遣墨尤多。”

 

则白玉蟾很可能宋末元初尚在人世。

 

这里,依据众多道经史籍的记载,参以白玉蟾及弟子道友的著述,详细考证白玉蟾的生平事迹。

 

据彭竹林《神仙通鉴白真人事迹三条》言:

 

“玉蟾本姓葛,大父有兴,福州闽清县人,董教琼州,父振业,于绍兴甲寅岁三月十五,梦道者以玉蟾授之,是夕产子,母即玉蟾名之以应梦。稍长,又名长庚。祖、父相继亡,母氏他适,因改姓白,号琼馆。”

 

则白玉蟾生于南宋高宗绍兴四年(1134),不久祖、父相继去世,母亲带他改嫁,故从他家姓白。

 

白玉蟾自幼聪慧,七岁即能诗赋,幼举童子科。《事迹三条》曰:

 

“龆龄时背诵九经,十岁自海西来广城应童子科。”

 

“当时士大夫欲以异科荐之,弗就也。”

 

需要说明的是,白玉蟾从少年即经历了战乱的祸害。据《续资治通鉴》载,绍兴十一年(1141)由宋金大战引起了一场“淮西之乱”,白玉蟾亦深受其害。他说:

 

“记得兵火起淮西,

凄凉数里皆横尸。

幸而天与残生活,

受此饥渴不堪悲。”

 

又有:

 

“淮西兵马起,

枯骨排数里,

欲餐又无粮,

欲渴复无水。”

 

如此苦难的经历,无疑给白玉蟾人生的道路予以重大的影响。

 

绍兴二十年(1150),白玉蟾决定离家求道。

 

“年十六,专思学仙,毅然就道,囊中止有钱三百。初别家山,不知夜宿何处,鸟啼林晚,匆匆投止而已。行数日,至漳城,衣服卖尽,举目无亲,宿江村孤馆,月照苍苔,阶飘黄叶,明朝早膳起程,随身只一柄伞矣。”

 

随后到过兴化军、罗源兴福寺、武夷山、龙虎山、淮西、江东、两浙、武林等地,

 

“回思畏日驱途, 严霜卧地,千山万水,碌碌空忙”。

 

先后26年,足迹遍及中国南方。

 

从其自著《云游歌》中亦可知,一路艰辛,受尽人间凄凉:

 

“云游难,云游难,万里水烟四海宽。

说着这般滋味苦,教人怎不鼻头酸。

初别家山辞骨肉,腰下有钱三百足。

思量寻师访道难,今夜不知何处宿。

不觉行行三两程,人言此地是漳城。

身上衣裳典卖尽,路上何曾见一人。

初到孤村宿孤馆,鸟啼花落千林晚。

晚朝早膳又起行,只有随身一柄伞。

渐渐来来兴化军,风雨萧萧欲送春。

惟一空自赤毵瑉,囊中尚有三两文。

行得艰辛脚无力,满身瘙痒都生虱。

茫然到此赤条条,思欲归乡归未得。

争奈旬余守肚饥,埋名隐姓有谁知。

来到罗源兴福寺,遂乃捐身作仆儿。

初作仆时未半月,复与僧主时作别。

火云飞上支提峰,路上石头如火热。

炎炎畏日正烧空,不堪赤脚走途中。

一块肉山流出水,岂曾有扇可摇风。

且喜过徐三伏暑,踪迹于今复剑浦。

真个彻骨彻髓贫,荒郊一夜梧桐雨。

黄昏四顾泪珠流,无笠无蓑愁不愁。

偎傍茆檐待天晓,村翁不许住檐头。

闻说建宁人好善,特来此地求衣饭。

耳边但闻惭愧声,阿谁可具慈悲眼。

忆着从前富贵时,低头看鼻皱双眉。

家家门首空舒手,那有一人怜乞儿。

福建出来到龙虎,上清宫中谒宫主。

未相识前求挂搭,知堂嫌我身繿缕。

恰似先来到武夷,黄冠道士叱骂时。

些儿馊饭冷熟水,道我孤寒玷辱伊。

江之东西湖南北,浙之左右接西蜀。

广闽淮海数万里,千山万水空碌碌。

云游不觉已多年,道友笑我何风颠。

旧游经复再去来,大事忽忽莫怨天。

我生果有神仙分,前程有人可师问。”

 

真可谓为求真道而沥血呕心。

 

至孝宗淳熙三年(1176),白玉蟾已四十二岁,游至东海滨得遇陈泥丸。白玉蟾回忆说:

 

“贤哉翠虚翁,一见便怜我。说一句痛处针便住,教我行持片饷间,骨毛寒心花,结成一粒红渠,言只此是金丹。”

 

陈泥丸识其仙质贤才,携归罗浮山,授以道要。即告之曰:

 

“且游历数年,

当于此俟子。”

 

白玉蟾遵其师命,

 

“承遣辞行。初至黎母山,即遇神人授上清法箓洞玄雷诀。北游洞庭……复西入蜀之青城山……转至巴陵……如是七年,归罗浮复命”。

 

时淳熙十年(1183),白玉蟾已四十九岁。

 

自此之后,白玉蟾遂时常伴随其师陈楠,先后又历九年,

 

“泥丸悯其真切恳挚,为之讲明次第火候,令其速炼。玉蟾(年已五十八,绍熙二年)拜辞下山,大隐廛市,急备金丹药材,用尽辛苦三年……用心不谨,不觉汞走铅飞”,

 

“紫阳在天台遥知此事,命童以《金丹四百字》授之……方得成丹。(时年六十四,庆元三年)再入武夷,痴坐九年,然后出山”,

 

“朝廷知之,遣使至武夷,已为陈翠虚引往霍童,谒紫虚、薛贤二师”。

 

由此可见,白玉蟾之得道成丹非常艰难,实属不易,整整六十四年,方有正果。诚如其作《大道歌》所言:

 

“年来多被红尘缚,

六十四年都是错。

刮开尘垢眼豁开,

长啸一声归去来。

神仙伎俩无多子,

只是人间一味呆。

忽然也解到蓬莱,

武夷散人与君说,

见君真个神仙骨。

我今也不炼形神,

或要放颠或放劣。

寒时自有丹田火,

饥时只吃琼湖雪。

前年仙师寄书归,

道我有名在金阙。”

 

这里所说的“仙师”,即指天台张紫阳,因白氏炼丹有误,特“命玉童以《金丹四百字》授之”, 方得丹成。显然,这亦是依托之言,因张紫阳早已仙逝。

 

事后,白玉蟾上《谢张紫阳书》曰:

 

“先师泥丸先生、翠虚真人,出于祖师毗陵和尚薛君之门,而毗陵一线,实自祖师杏林先生石君所传也。石君承袭紫阳祖师之道,以今日单传而观,则曩者天台一夜西华之梦,无非后世蒙福,万灵幸甚耶?顷年泥丸师挈至霍童洞天,焚香端拜,杏林祖、毗陵祖,极荷呼唤,抚身持耳以还,愈增守雌抱一之意。昨到武夷见马自然,口述谆谕,出示宝翰,凡四百言。字字药石,仰认爱育,甘露洒心,毛骨豁然。比因妙道昭著,久居支提,兹来,渠以婴儿离母之故,欲到青城山省觐,偶绿道过石骛洞,遂发一念,附此尺书。但述金丹大药之体如此,至于蕉花春风之机,梧枝秋雨之秘,碧潭之夜月,青山之暮云,以此深妙,莫敢显露也。以有天机之故。祖师一点头否?毗陵、泥丸三师,想参鹤翼,自愧仙凡路隔,何日温养事毕,飞神御气,叅陪飞舄之下,以备呼鸾唤鹤之役。临纸不胜依恋,涕落笔端,恍失所措……”

 

白玉蟾之所以这样做,无非是说明其传承关系。

 

白玉蟾得丹道正脉以后,即立志继承师业,弘扬张紫阳一系的丹法,故多次又得陈楠秘传。如开禧元年(1205)中秋夜,陈楠口授其“炼神还虚”诀。白玉蟾《必竟恁地歌》曰:

 

“我生不信有神仙,

亦不知有大罗天。

那堪见人说蓬莱,

掩面却笑渠风颠。

七返还丹多不实,

往往将谓人虚传。

世传神仙能飞升,

又道不死延万年。

肉即无翅必坠地,

人无百岁安可延。

满眼且见生死俱,

死生生死相循旋。

翠虚真人与我言,

他所见识大不然。

恐人缘浅赋分薄,

自无寿命归黄泉。

人身只有三般物,

精神与常保全。

其精不是交感精,

乃是玉皇口中涎。

即非呼吸

乃知却是太素烟

其神即非思虑神,

可与元始相比肩”,

 

“开禧元年中秋夜,

焚香跪地口相传。

竭尔行持三两日,

天地日月软如绵。

忽然嚼得虚空破,

始知钟吕皆参玄。

吾之少年早留心,

必不至此犹尘缘。”

 

至开禧元年,白玉蟾已为七十老翁,终于尽得钟吕派丹法。从此佯狂江湖,深契道妙。时隐居武夷山,有武夷山冲佑观主管苏森,自号“懒翁”,白玉蟾喜与交流,结为至友,作《懒翁斋赋》、《初见懒翁诗》、《赋诗二首呈懒翁》、《六言六首呈懒翁》等以赐。

 

苏森作《跋修仙辨惑论》,讲述了白玉蟾的一些事迹。该序成于嘉定丙子(1216)中元日,是至今我们所见到的有关白氏生平的最早史料。其中曰:

 

“先生姓白,名玉蟾,自号海南翁,或号武夷翁。未详何处人也。人问之,则言十岁时师事陈泥丸,九年,学炼金液神丹,九还七返之道,虚坎实离之术。蓬头赤足,其右耳聋,一衲百结,辟谷断荤,经年不浴,终日握拳闭目,或狂走,或兀坐,或镇日酣睡,或长夜独立,或哭或笑,状如疯颠,性喜饮酒,落魄不羁,心通三教,学贯九流,多览佛书,研究禅学,参受大洞法箓,奉行诸家大法,独于雷法尤著验焉。尝自称玉府雷霆吏,至于驱邪治疾之间,汲汲焉如拯饿溺。旧有《群仙珠玉集》,乃先生著述丹诀也,广闽诸处多有文集刊行。偶来金华洞,森一见如故人,延归蜗舍,从容叩之,始觉其方寸一点浩然,发为词翰,已无烟火气。一丈草书,龙蛇飞动,诗章立成,文不加点,与森酬唱,仅百余篇,已板行矣。其他处吟咏不可胜数。及在罗浮山、霍童山、武夷山、龙虎山、天台山,多遇异人,颇著符瑞。每所到处,间有异应。人有愿学之者,不可得而与语。独自往来,日行二三百里,人见其踪迹,多疑张虚靖即其前身。森汨没尘俗,徒起敬慕,及见《修仙辨惑论》,披读之余,知先生骨已仙矣。”

 

嘉定五年(1212),白玉蟾年寿七十八。其师陈泥丸预知即将羽化,遂将金丹要籍、雷霆秘书尽传白玉蟾。陈楠《罗浮翠虚吟》曰:

 

“嘉定壬申八月秋,

翠虚道人在罗浮。

眼前万事去如水,

天地何处一沙鸥。

吾将蜕形归玉阙,

遂以金丹火候诀,

说与琼山白玉蟾,

使之深识造化骨。

道光禅师薛紫贤,

付我《归根复命篇》,

指示铅汞两个字,

所谓真的玄中玄。

辛苦都来只十月,

渐渐采取渐凝结,

而今通神是白血,

已觉四肢无寒热。

后来依旧去参人,

勘破多少野狐精,

个个不是真一处,

都是旁门不是真。

恐君虚度此青春,

从头一一为君陈

……”

 

次年(嘉定六年,1213)四月十四日,白玉蟾陪同陈楠赴漳州梁山,亲见其师入水而逝。从此,白玉蟾便承其道统,励志光大南宗、神霄门庭,先后收彭耜、留元长、谢显道、林伯谦、潘常吉、周希清、胡士简、罗致大、陈守默、庄致柔等为徒,并创立了以“靖”为名称的教团组织,成为金丹派南宗的实际创始人。据其大弟子彭耜对林伯谦曰:

 

“尔祖师(白玉蟾)所治碧芝靖,予今所治鹤林治,尔今所治紫光靖,大凡奉法之士,其所以立香火之地,不可不奏请靖额也。如汉天师二十四治是矣,古三十六靖庐是矣,许旌阳七靖是矣。”

 

所谓“靖”,是汉晋以来夭师道于教民家中设立的静室,为祭神祈祷、传道布教的场所。白玉蟾仿之,设立教区组织,且又奏请得额,为官府所承认,说明他们已有相当数量且比较稳定的信教群众。南宗一系从张伯端至陈楠四代,还保持着隋唐以来金丹派秘密传授的特征,传教的范围很窄,既无本宗的祖山、宫观,亦未形成群众性教团,直到白玉蟾时,南宗才有了自己的教团、宫观。

 

此后,白玉蟾仍然四处奔波,为弘扬大道而竭尽心血。嘉定八年(1215),于武夷山,传道法予陈守默、詹继瑞等。陈、詹等曰:

 

“白玉蟾则吾师也,乙亥之秋遇之于武夷山。”

 

又于武夷山中,诛茅伐竹,

 

“经营一庐,目其庐曰云窝。后倚大隐屏,前望三教峰,左则仙掌,右则天柱,面丹炉之石,枕铁象之岩,龙之形,虎之状,奇哉!东距仁智堂,西抵仙游馆,皆百举武松之青,竹之翠,草之绿也,寒猿唤晓,碧烟朦朦,栖鸦催暮,紫霞漠漠,云飞白花,鸟放脆声。何况山之苍,水之碧,风又清,月又白,悄无人迹之地。以人间一年,比洞中一日,亦不为过。噫!真乐足矣,宜乎丹枢老者”。

 

时为九月。至十二月二十七日,白玉蟾率众弟子在武夷山冲佑观设立雷坛,先后数日上表雷部都司,自称“上清大洞宝箓弟子五雷三司判官知北极驱邪院事”。

 

嘉定九年(1216)正月,白玉蟾上《法曹陈过谢恩奏事朱章》、《忏谢朱表》,乞行传度,内曰:

 

“同发诚心,谨取今月某日,虔就武夷山升真玄化洞天,修设三界高真谢恩清醮几分, 延奉上真,仰酬玄造,更祈景贶,及臣等身。”

 

其后,白玉蟾于武夷山驻云堂,为道众讲经宣道。他说:

 

“瞥然于五浊恶世之顶,所视苦趣众生,生死死生,如蚁旋磨,不忍为之鼻酸。于是胎其神于尘胞,范其形于色界,自襁褓以及丫冠,不昧夙昔。常生修真养元之念,发猛勇心,辨精进力,易服毁形,问津于道家者流,以此可见其慈悯众生之美意。”

 

同时,他还主持了重建武夷山止止庵的开工典礼。《武夷重建止止庵记》曰:

 

“琼瑁白玉蟾自广闽出,而至武夷,适有披榛诛之意,盖亦契卷詹美中之臆素。从而搜访止止庵之地,辟几百年不践之苔,剗三五里延蔓之草,于是得其地焉。岁在嘉定丙子之王春。”

 

又据武荣桂隐诸葛琰言,

 

“海琼先生人耶仙耶,世不得而知之也。丙子岁余于华阳道院有一笑之适,已而追从乎墨池笔冢间,凡三数月,莫能窥其际。今先生少憩无诸日,偕鹤林、紫元二真士,发挥玄关,朝夕问答,集以寄予,诵之终日,真奇书也。……近有携梦蟾图一卷惠予……淳熙间周益翁尝刻以遗临江简寿玉,石湖居士赋诗以纪灵,余得此图,始悟先生玉蟾之号似非偶然者。先生灵踪异迹在在声间,其于佛老秘典及人间所未见之书,靡不该贯,非自真人菩萨地位中来俦克尔”。

 

于此可见早在孝宗淳熙年间,已有益翁刻“梦蟾图”传世,这亦是白玉蟾当生于绍兴甲寅的一条旁证。

 

同年七月二十四日,白玉蟾作《谢仙师寄书词》曰:

 

“玉蟾素志未回,初诚宿恪,自嗟蒲柳之质,几近桑榆之年,老颊犹红,如有神仙之分,嫩须再黑,始归道德之源”,

 

“玉蟾三代感师恩,千年待真驭,说刀圭于癸酉(1213)秋月之夕,尽坎离于乙亥(1215)春雨之天,终身怀大宝于杳冥,永劫守玄珠于清静”。

 

其《云游歌》中亦曰:

 

“偶然一日天眼开,

陈泥丸公知我懒。

癸酉中秋野外晴,

独坐松阴说长短。

元来家里有真金,

前日辛勤枉用心。

记得长生留命诀,

结茅静坐白云深。”

 

嘉定十年(1217),传丹道雷法予留元长。留元长自记曰:

 

“是年春,遭遇真师海琼君。姓白,讳玉蟾,或云海南人,疑其家于襄沔也。时又蓬发赤足,以入廛市。时又青巾野服,以游宫观。浮湛俗间,人莫识也。自云二十有一矣。三教之书,靡所不究。每与客语,觉其典故,若泉涌然,若当世饱学者未能也。真草篆隶,心匠妙明,琴棋书画,间或玩世,所与交者,尽时髦世彦,虽敬慕之者,不可得亲。随身无片纸,落笔满四方,踏遍江湖,名满天下,其从之如毛也。时人多见囊中曾不蓄铢铜粒黍以自备,或醉甚辄呼雷,或睡熟能飞章,或喜或怒,或笑或哭,状如不慧,或亦出言,与休咎合,观其济世利人之念汲汲也。彻夜烧烛以坐,镇日拍栏以歌,晨亦不沐, 昼亦不炊,经年置水火于无用,称其耳目眵,或对客以牙宣为辞,未审厥旨也,无酒亦醉,睡醒亦昏,诸方士夫刊其文碑,其言多矣。今多嗔少欢,与世甚相违,故慕之而针芥欤。荷相授以九鼎金铅砂汞之书,太乙刀圭火符金液之诀,紫霄啸命风霆之文。”

 

同年九月,白玉蟾离开武夷去泉山,他致书彭耜曰:

 

“玉蟾九月十四日自螺江沂潮而南,以十八日次泉山,不胜役役,幸形神少宁。又起三山故旧之思,尚须少盘桓,却作漳滨客也。”

 

嘉定十一年(1218),白玉蟾在庐山太平兴国宫,为弟子陈守默、陈如约、陈致和、张知常、詹继瑞讲道,并传以丹经。弟子们以

 

“所得吾师《金丹捷经》一篇、《钩锁连环经》一卷及《庐山快活歌》一章,刊行于世,总而名之《传道集》”。

 

并应邀为太平兴国宫作记,内曰:

 

“岁在嘉定戊寅清明,福州灵霍童景洞天羽人白玉蟾,袂香趋敬九天御史台下。”

 

其后移足南昌西山,为道士罗适庵作《玉隆万寿宫会堂记》。时逢朝廷遣使进香,力邀白玉蟾主醮。彭耜《海琼玉蟾先生事实》曰:

 

“适降御香,建醮于玉隆宫,先生避之。使者督宫门力挽先生回,为国升座,观者如堵。又邀先生诣九宫山瑞庆宫主国醮神龙见于天,具奏以闻,有旨召见,先生遁而去。”

 

是年三月十五日,白玉蟾游寓江州太平兴国宫,作书彭耜告之近况:

 

“鄙人今春水陆二千余里,寻隐庐山,幸而四大轻爽,凡事亦随顺,但花晨月夕,杯酒炉香,颇为我南中诸友感怀也,而于老友又甚酸心。焉物外人,或凡或圣,不以荣辱为心,毁誉为念,惟木精石怪,知其为如何人也。《大道歌》、仙系图,必刊板流广矣,喜甚喜甚,老友更加鞭为祷。兹不多及, 珍重珍重。琼山老人白某谨书。”

 

同时飞书致留元长、周希清等,叮嘱众弟子八月相会于武夷。留元长曰:

 

“吾师海琼君飞锡于康、庐之间,嘉定戊寅春有书,相期于武夷。”

 

此外,白玉蟾还至玉隆、武城。他说:

 

“嘉定戊寅,琼山白玉蟾携剑过玉隆,访富川,道经武城,双凫凌烟,一龙批月,憩武城之西,望大江之东,抚剑而长呼,顾天而长啸,环武城皆山也。”

 

并著有《玉隆宫会仙阁记》,谓自己“道八桂,航三湘,浮沔江,历庐阜”,而至此“天下第一真仙之居”。至中秋之夕,白玉蟾与众弟子相聚于武夷,并秘授彭耜、留元长以法统衣钵。他说:

 

“东极宝华,西极太清,北极驱邪,南极天枢。此乃四极。而中极五雷,实掌四极之司。今都天大雷,尽出神霄玉枢之上,谓之景霄大雷。景霄虽在神霄之下,乃元始驻髀之司。向者天真遣狼牙猛吏雷部判官辛汉臣,授之先师陈翠虚,翠虚以授于我,今以付子,子宜秘之。”

 

同年十月,又率众弟子上《传度谢恩表文》,乞请神霄玉清真王,传度授以雷部神职:

 

“高上神霄玉清府雷霆令统五雷将兵提领雷霆都司鬼神公事臣玉蟾言,以今十五日,伏为上清太华丹景吏神霄玉府西台令行仙都风雷判官臣彭耜,上清大洞玄都三景法师太乙雷霆典者九灵飞步仙官签书诸司法院鬼神公事臣留元长。”

 

其下尚有驱邪院判官林伯廉,神霄玉府右侍经潘常吉、周希清,五雷使院事胡士简,雷霆都司事罗致大,驱邪院右判官陈守默,黄箓院事庄致柔等,皆奏准玉格,皈依神霄门下,

 

“赖上真开忏谢之门,使至蠢有披陈之路。既与原已往之咎,复为弭未萌之灾。更昧皈依,实负陶铸。夙缘契道,遇神霄五雷之书。凡质希仙,受太上九灵之旨。故得掌心握印,笔下飞符,役使风霆,区别人鬼,济生度死,辅正除邪。岂堕身于尘坌之间,敢飞步于魁罡之上。古来传授,今故奉行,内炼刀圭,外储功行,体天行化,佐国救民。恭惟高上神霄玉清真长王生大帝陛下,道大难名,德博而溥,群生父母,王界月师,端九旒于万之先,御八极于太空之表,慈悲济世,方便度人。臣剡牍东台,侧员西府,讲分符破券之典,效插血饮丹之仪,誓领将吏,以立殊勋,全赖符图而阐大教,渊衷俯鉴,真荫替孚,愿清海岳之埃,而锁妖魔之洞,庶辟虚无之阊,再扬正一之风”。

 

这是一份极其重要的文件,它表明白玉蟾率众弟子皆正式皈依神霄门下,并一改金丹派南宗偏重自修性命的偏颇,在完善自我的基础上,体天行化,济世度人。

 

嘉定十二年(1219)正月五日,白玉蟾派杨伯子递书函彭耜,告知天庭已正式予余神职,并嘱其刊雷经传世。他说:

 

“申奏诸天,祭飨诸神,已于当时忝受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门下纠录典者,签押雷霆都司鬼神公事,仍受上清驱役鬼神宝印印文,纳上至可,收寘治靖也。今老者过自康、庐,若无所见闻,且莫发书,恐有浮沉,秋末冬初断可再会。《雷霆玉经》 想已刊了,可施十本,以传江西之士。”

 

之后,白玉蟾离开武夷,又开始了长途的云游。他说:

 

“己卯之春三月,适闽溪山已夏,草木犹春,琼山白玉蟾游于鼓山之下,饮于蛰仙之庵。前眺后啸,左瞻右盼,崇冈复岫,丰泉茂树,诸友皆贤哲,不减兰亭之集也。”

 

随后

 

“到江州,行兴国军,如岳阳,回豫章,过抚州,谒华盖山,下临江军,取道饶信而淛东。以八月一日诣行在,复游绍兴,过庆元府,再归临安。十月十二日偶闲行,忽与肖潜庵遇,乃知了庵己化,如庵己归,祥山紫壶在,蛰仙无恙。宁国屡相昭,更不往见。史揆任枢,各有夤缘,可以谒之。此兴甚懒,亦各休休。每日惟以大饮酣歌饯时光而已,他无所求,亦无所思,惟是吾鹤林,此吾爱子,远在二千里处”,

 

“今所行之法尚更灵。在偶醉了,失身堕西湖水中,法印乌有矣,亦可发一大笑。欲往天台,临行呼潜庵授之,以此南望”。

 

此白玉蟾致彭耜书,作于十月二十日,大致可以了解这一年白氏的行踪。

 

嘉定十三年(1220)夏七月,白玉蟾赴閤皂山,应崇真宫冲妙大师朱季湘所求,作《閤皂山崇真宫昊天殿记》。嘉定十四年(1221)四月十四日,白玉蟾赴姑苏参加纯阳会,升座演讲吕祖生平事迹,以教谕道众信徒。他说:

 

“皇宋嘉定十四年,

秀葽纪月清和天,

湖山已还武林债,

风月复结姑苏缘。

姑苏其月十有四,

四众共结纯阳会。

纯阳真人此日生,

漂滩旧有仙游记。

我闻唐代吕纯阳,

师是钟离字云房。

亲传金液还丹诀,

得道之时游荆襄。

世人还识纯阳否,

鹤颈龟腮身弊垢

……

要须会得纯阳心,

始堪学得纯阳道。”

 

并作《纯阳会》长诗以咏其志。

 

嘉定十五年(1222)上元节,白玉蟾应彭耜致书所请,自浙江而抵福州,为众弟子设坛演道。他说:

 

“今日适上元,亟命建靖治,立玉堂,置玉匮司,仍置黄箓所,自辰及申,文书成,告盟天地,植巨幡于门。命虚夷赵汝为高功,紫枢林时中为都讲,紫光林伯谦为监斋,芝房吴景安为侍经,玉灵邓道宁为侍香,玉华陈弥隆为侍灯,紫壶谢显道为直坛,紫琼赵收夫为看班,予(彭耜)摄行上清黄箓使为总监。其以正月晦日补职,二月一日行事,四日成醮乃谢恩,五日祭雷,凡斋醮事用古式九朝科饮如常仪。”

 

其后,一一为众弟子解难答疑,开示玄机。

 

同年四月,白玉蟾到临安,“伏阙言天下事”,结果“沮不得达,因醉执逮京兆尹,一宿乃释”。时有臣僚奏他以左道惑众,被逐出京师。《全闽诗话》引彭耜《白玉蟾传》亦云:壬午孟夏,“伏阙言天下事,阻不得达”。

 

 

十月至临江军之江月亭,

 

“饮酣袖出一诗,与诸从游。未及展玩,已跃身江流中,诸从游疾呼援溺,先生出水面摇手止之,皆谓已水解矣。是月又见于融州老君洞。由是度桂岭,返三山,复归于罗浮。绍定己丑(1229)冬,或传先生解化于盱江。先生尝有诗云:待我年当三十六,青云白鹤是归期。以岁计之,似若相符,逾年人皆见于陇、蜀,又未尝死,竟莫知所终。考耜为玉蟾弟子,所纪当实,蟾生绍兴甲寅,至绍定己丑,计九十六岁。云三十六岁者,除去一甲子也”。

 

通过对白玉蟾生平事迹的基本梳理,可以看出他的确超常不凡。正是由于他毕生不懈的努力,使得南宗及神霄派均光大于世。对金丹派南宗一派而言,白玉蟾是将南宗丹法及法派弘扬于世的关键人物。诚如其后学王庆升所说:

 

“七返九还,金液炼形者是也。一时媾精,一日结胎,十月脱胎,三年无阴,是谓纯阳之仙。六年绝粒,鼻无喘息,名曰至真,白玉其骨,黄金其筋,履蹈虚空,洞贯金石,此修仙之极致也。自老子,黄帝而下,凡飞腾变化之侍,皆修此耳。故老子作《道德经》,以诏后世;黄帝著《阴符经》,以彰厥旨;真人魏伯阳因之,作《周易参同契》,以极其底蕴。正阳钟离权因之,作《云房三十九章》,以祛似是之惑;纯阳吕岩缘之,作《沁园春》、《霜天晓角》及《窑头脱空》等歌,以广其意;华阳施肩吾修之,作《会真记》,以诱进学之事,虽皆发明道要,显示机缄,然而火候法度,温养指归,并不曾说破。天台怡真先生谪自紫阳真人,宿德不渝,感西华矣人发枢纽,而授之以口诀,道成授杏林石泰以《悟真篇》。杏林道成,授紫贤薛道光以《还元篇》。紫贤道成,授泥丸真人以《复命篇》。泥丸道成,授紫清真人白玉蟾以《翠虚篇》。厥后之闻道者,紫清之徒也。”

 

就神霄一派来说,白玉蟾是将雷法理论化、流派教团化的重要宗师。他文才贍富,著述甚多,除诗文集《上清集》、《武夷集》、《玉隆集》等及其徒众编的《静余玄间》、《白真人文集》、《海琼白真人语录》、《海琼传道集》、《金华冲碧丹经秘旨》夕卜,还有许多雷法符箓方面的著述。最为重要者有《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玉枢宝经集注》、《玄珠歌注》、《道法九要》、《坐炼工夫》等,以及所传《先天雷晶隐书》、《高上景霄三五混合都天大雷琅书》、《洞玄玉枢雷霆大法》、《神霄十字天经》, 均为神霄派的重要文献。因此,在不少的雷法中,均将白玉蟾列为传法祖师,这是神霄派对他所作贡献的肯定。

 

总结以上所述,白玉蟾顺应时代的潮流与社会的需要,大力倡导不同教派、不同思想的对话与交流,促进了道教的内丹、外丹、符咒、雷法乃至与儒学、理学、佛学、禅法、密法、瑜伽等的相互交流,从而在更加广泛的思想文化基础上,构建了自己的理论体系。他编撰了大量的著作,内容非常丰富,涉及到道教的哲学、思想、文化、文学、历史、道法、科仪等各个领域。仅就对神霄派的贡献而言,他不仅在组织上完善了神霄派的传承体系,更为重要的是他将内丹学与雷法有机结合,并广泛系统详实地论述了道教雷法的渊源、历史、理论、方法及其社会功用,从而极大地完善和丰富了道教的这门绝学。同时,也改变了南宗传统上的只重个人修为的小乘偏见,力主走向社会,运用雷法、丹道的威力,济民救世。这样的结果,一是使道教一贯秘传的丹法得以在更加广阔的领域内传播,一是使雷法符咒之术得以合理化系统化,内丹与雷法相互靠拢,互相融合,这是道教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变革,是白玉蟾对道教发展作出的一大贡献。

 

第四节 奉行神霄道法的众多高真

 

南宋之际,神霄道法的传播主要分为萨守坚、白玉蟾两系,除此以外,尚有一些支派与高道亦为弘扬神霄大法而努力,这里介绍一些基本情况。

 

以李清叔为祖师的支派。

 

该派主传《正一忠孝家书白捉五雷大法》,可称为神霄派忠孝门。据该派弟子修真子高仓所言,此忠孝大法昔老君授祖天师于四川鹤鸣山,其后子孙皆异人亲授自非后世道门各派所言。南宋又由李清叔传授赵履,赵履传高仓,该法始又重显于世。

 

李清叔名渐,字清叔。生平籍贯无考。自称“玉帝御前伏魔上相李真君”,亦即张宇初所列举的神霄派宗师中的“伏魔李君”。李真君巡游天下,至湘乡州中,忽遇赵贯夫,

 

“因缘际合,乃召苟、毕二帅出现于前,遂以衫袖写咒四句,并缺角印文,授与松隐赵先生,临行付嘱曰:以忠孝为念。而又赐学真童子。后松隐授与空山高先生,空山授南涧岳先生,南涧授与庐山清虚成先生,成先生授与冯先生,冯先生授与周先生,周先生授与张洞渊先生,洞渊授与某人,俱系亲传。”

 

据此,该派的传承如下:李清叔→赵贯夫、学真童子→髙仓→岳先生→成先生→冯先生→周先生→张先生,先后达七代之多。这些人的生平现均无考,惟赵贯夫有传。

 

赵氏弟子高仓《传派实由实录》详细记载其师得道于李清叔的经过:赵履,字贯夫,自号松隐。温州平阳人。生于丙寅二月初三。

 

“父名珏,迪功郎湖南潭州,知甘泉酒官。公侍采宦游,岁在庚辰,其父客丧于任。公为人赋性刚直,姿禀不凡,肃敬有落魄不羁,名缰利锁不屑就,乃脱然弃俗,游于湘乡县郭之南,寓上真道院修真焉。一日忽有羽衣至,龙眉皓首,不知其几岁,亦不知其何人也。”

 

相处甚洽,欲授其秘法,

 

“告之曰:吾非凡人,乃玉帝御前伏魔上相李真君者,即我也,职在雷部掌籍。于是袖中岀笔砚各一,四顾荒野,无楮可书,遂云:肯出尔袖,记我所传否?公欣然,敢不唯命是听,遂拆白绢衣袖与之。写讫,口传之秘,一一指示,公跪受礼谢而別,将行一里,高呼于山之麓,且令公还,吾有一印藏之青城山丈人观石匣中,适令雷将取到付汝,此法名忠孝白捉五雷大法。本朝惟徽庙佩受。禁藏之秘,非下世所可传也。今气运当岀,以汝凤有仙骨,故亲授之。切宜虔恪,自重珍惜。如薄德殄行,不忠不孝之徒,慎勿轻泄。凡祈祷追摄,除邪馘妖,但以篆书祖印合同,符命到来,即与施行”。

 

赵贯夫得法甚验,法印一下,二帅立见。乃挑包云游,“开化赵、缪、周、高四人。公十月羽化于门人周监簿宅”。

 

高仓亦为弟子之一,

 

“每历州郡,必扬先师所传,开化万一,缘分契合,其嘘呬之妙,如响斯答”。

 

以邹铁壁为祖师的支派。

 

该派主传《先天雷晶隐书》。邹铁壁为南丰人,与王文卿同乡先师事王文卿甥上官真人, 得授《先天雷晶隐书》。据虞集《灵惠冲虚通妙真君王侍宸记》言,上官真人得王文卿真传,名著当时,

 

“际遇宁宗朝,法亦大显,赐号妙济先生”。

 

《先天雷晶隐书•道妙》亦曰:

 

“此法侍宸所秘本,古玉枢三帅,至宣和时内藏所禁,不许妄传,独上官祖师家传得此,以付之先师铁壁邹公、玉蟾白公。”

 

此外,邹铁壁又传《先天一火雷张使者祈祷大法》于世。其门人追述说:本派主法宗师有

 

“祖师仙姬白元君,祖师火师汪真君,灵惠冲虚通妙侍宸王真君,上官二三真官,铁壁邹真官,月鼎莫真人,宗师无为陈真人,存心李先生,秀峰邓先生,太和黄先生,前传后度诸大师真人”。

 

则其道脉已延续至元代。

 

以张元真为宗师的一系

 

主传《混元一八卦洞神天医五雷大法》。该系奉祖天师正一静应真君、三十代天师张继先为祖师,宗师为青城山紫虚妙道真君张元真、金阙左辅真君刘致清。张继先《洞神后序》曰:八卦自然之法,包含万象,运使八卦大神,通幽玄之理,达造化之机,探鬼神不测之妙,幽微显奥,有脱死超生之要道,祛邪守正,自然变化之妙门,运动自然,故有目前报应。

 

“历代神仙修炼金丹,祛遣内外之魔障,至于脱质升仙,摄邪皈正,禹步超神,安危定乱,亦无出于斯文也。吾家大法,上可以动夭地,下可以撼山河,明可以伏龙虎,晦可以伏鬼神,大可以助国家,小可以驱灾患,此灵验难量,亘古亘今。”

 

《八卦洞神玄妙序》指出:

 

“此卦内景之法,古今所未易闻也。有西蜀张公真人授受之, 故其证验之效,只在片饷,续其法派,刘君致清所行者,加进修持,则应验无虚妄矣。”

 

此派以后的传承无考,似当融入其他道派之中。

 

以陈道一为代表的一系

 

此派主传《神霄金火天丁大法》。陈道一生平不详,自称“上清大洞法师神霄上相保真济 物琼瑶金阙真人”。他说:金火天丁者,总万法归一身,运一心应万法,为一符一印,至为要道。

 

“其神可以修身,可以炼魂,可以自附,可以勘精,可以瓶捉,可以卫生,可以断怪,可以除瘟,可以致雨,可以祈晴,可以断泉脉,可以破庙庭,神镜有照恶之妙,宝印能度形飞升,保胎安孕,解结催生。先保一身,后安家宅,然后治鬼神,逐邪怪,莫非炼心而运化也。”

 

该派承袭林灵素所传道法,以林灵素所著《金火天丁神霄三气火铃歌》为经典,其传承如下:林灵素→张如晦→陈道→薛洞真、卢养浩→徐必大→刘玉→黄公瑾,已至南宋末期。因其教内中人皆称“玉真弟子”,故可称此派为神霄派玉真门。

 

以卢养浩为代表的一系

 

此系主传《太一火犀雷府朱将军考附大法》、《北阴丰都太玄制魔黑律收摄邪巫法》。字伯善,号养浩。好道求真,先后师事陈道一、张继先、郑知微等高真,尽得神霄道法、北帝道法秘旨。《雷奥序》谓其得《朱将军考附大法》于张继先,时游青城山,

 

“遇虚靖天师传诸阶之法。自婺州来至洪州,寓于丰城清都白鹤观,往来居止”。

 

“行六阴洞微诸阶之法,无不灵验。凡符法一至,立时而愈,盖虚靖天师一流人耳。葛巾布服,不爱装束,惟好清静”。

 

刘玉谓陈道一传《神霄金火天丁大法》予卢养浩,卢临终之际又传法于刘玉。卢自述其得北帝派法于冲妙真人郑知微、执法朱真君,他说:

 

“切闻战邪治瘟,全在断后,神功妙用,无出斯文,诸行法之士,未得妙处,终不能绝妖邪之路。埜广参玄徽,蒙冲妙真人曰:断后之法,无如北阴丰都连天铁障之妙。上古圣人所受黑律,必全是文于其中。自后执法朱真君,知其妙用而秘之。埜勤苦参学,以全其文后学之士,宜精宝焉。”

 

可见,卢养浩是集多家大法于一身的高道。其弟子徐必大、刘玉继其道脉。

 

以刘玉为代表的

 

该系主传《神霄金火天丁大法》、《地祗法》。据黄公瑾《刘清卿事实》所言,刘玉名世仍,字清卿,法讳玉,世代河朔人。理宗年间人。为南宋勋臣刘玠之孙,因敕葬临川,其父赘于丰城,迁家居丰。

 

“受祖荫承信郎,幼慕清虚,年未弱冠,弃官从事道法,遍历江湖,捐赀无所靳,参礼名师。初行小四直符水,继行灵官丰都地祗考附,悉有灵著。后因养浩卢君伯善来江西,以诸法付度于徐洪季,洪季以所得授清卿。清卿得法,方从卢游。”

 

可见刘玉广求道法,先师徐必大,再师卢养浩。待卢养浩临终之际,

 

“清卿以神霄中独体金火天丁一阶为请。卢悉以心章隐讳、内炼秘诀。倾囷付之。笔录才竟,诸弟子辐辏,则卢复瞑目化去。清卿自后朝斯夕斯,念兹在兹,不过此耳。单符只将,千变万化,所向无前。凡祷祈馘伐,刻日动雷,皆出于十手,目之所指。视其救危难,则多用玉天心章、七十二冢讼章,三十六冢讼章, 万法不救告急皂章。其保生治病驱邪,则多用神霄告斗。传忱捧表,只一天丁”。

 

这是刘玉得承神霄天丁大法的缘由。

 

刘玉尚别有师授,其《地祗法》则得自多位高道。他自述曰:

 

“地祗一法,凡数十阶,温将军专司,亦十余本,使学者莫之适从。余初得之盛仙官椿,继得之李真君守道,再得之于六阴洞微卢仙卿埜,所授之本已大不同。继而遇时真官,则符篆愈异。晚参之闻判官天佑,及传之吕真官希真,玄奥始全备矣。吕以道法,自青城而来江淅,名动一时,凡祈晴祷雨、伐庙馘邪,莫非用此吕之法书,悉要而简。”

 

由此可见,其《地祗法》得之不易,先后参拜了盛椿、李守道、卢养浩,时真官、闻天佑、吕希真,才得以了解全部玄奥。

 

刘玉为求得真传,先后修炼了十四年。他说:

 

“愤一念,研覃七年,方受雷霆符水。又七年,谙练颇熟,蹊隧稍通,内外之神出入惯,鬼神之变化情态识,行持之要妙,十得其一二。”

 

针对当时道法杂乱、真伪并行的混乱状况,刘玉力主正统大道,坚持修真十戒,明辨法派,他考其源流,示其传承,说:

 

“地祗一司之法,实起教于虚靖天师,次显化于天宝洞主王宗敬真官、青城吴道显真官、青州柳伯奇仙宫、果州威惠钟明真人,相继而为宗师。其后如江淅闽蜀湖广嗣法者,何限姓名昭揭宁几人。其书始则有石碑本,继则有铁林府地祗、原公夫人庙地祗、五雷地祗、五虎地祗、索子地祗、十字地祗、四凶地祗、圣府地祗。后则有苏道济派、温州正派、李蓬头派、过曜卿派、玄灵续派。如此等类,数之不尽,千蹊万径,源析支分。”

 

可见地祗法流传之广,支派之多。刘玉自谓得张继先真传,

 

“专守吕之言,罔敢或失。乃和万法易动,莫如地祗,地祗勇猛无越温将”。

 

后刘玉以法授其弟子黄公瑾。

 

以刘浩然、许志高等为宗师的一系

 

该系主传《太乙火府五雷大法》。据宋咸淳辛未(1271)中和节黄一炫《法源事迹》曰:

 

“太局火府雷者,乃玉清内院之秘法,北斗真之化身,太乙月学之主法也。祈祷驱邪,斩妖伏精,极有灵验

 

自唐天宝元年(742)七月水旱虫蝗,毒气流行,妖邪变现,是时绵州太守冯祐持诚启奏,夜梦北阴圣母降言,

 

“次日于香案上得秘文一轴,视之乃太乙雷也。冯祐得之,乃依法立坛呼召,雷声大震,是时太乙元君现形于坛中应感。太守辞禄弃家,行符咒水有功,蒙上帝赐为紫府真人。后隐青城山丈人观,有道士江元亨以师事之,三年遂授玄文,厥后吕政卿、李巨川、张伸之等师资授受,区分人鬼,协赞乾坤,不可具纪。五季之乱,至人多隐,遂无闻焉。此皆本经所载。圣宋隆兴,自延恩殿九真降御,道法尊而正教行。希夷陈先生居于华山,得其法于石室中”。

 

其后,此书传于西蜀,有成都府青城大面山丈人观主刘浩然,字仲方,讳晋。得其法而

 

“收九天魔女,锁之于八角井, 由是大教愈彰。得其雷祖宗派者,孙太初、赵师古、杜昌宗、吕真人。近有刘虚正、王法进、监军赵必渥,其徒甚众,独许志高真人得法大显”。

 

时当南宋高宗之际,

 

“诏治大内妖怪,阐教于青城,赐号通玄。后一百五十岁,天书诏侍太清,飞升而去”。

 

许志高为四川阆州人,讳翊。自幼爱清静,入青城山出家,拜刘浩然为师,先后随伴十四年。刘浩然将羽化之前,曰:

 

“汝急来,吾以法授汝,汝道南行,流传六百弟子。”

 

许志高自得法之后,出蜀南游江南,至京师内院,

 

“有妖作孽,诸法师不能治之,真人以一符馘妖精长丈余。蒙上帝赐号伏魔,以此号为伏魔许真人”。

 

其后云游至福建延平,收杨耕云为弟子,尽传道妙。迨至理宗宝庆元年(1225)六月六日,“火化”于茅山玉宸观。

 

“真人未升仙时,分付将道法及雷篆家书秘印、雷霆都司印、都天大雷火印、统天印、天宝家书印,尽数传与披云杨真人。”

 

披云杨真人字耕常,讳燮。福建延平人。

 

“其父任教授于蜀江口,见许伏魔。在后回家作纯阳会,许伏魔见其衰老,与杨教授丹药服,于妾处生一男子。在后许伏魔再到延平,带披云至西蜀、建康、茅山等处,后传与披云。”

 

待许志高逝世后,杨披云以其母尚健在,复回故乡延平。

 

“有建宁府浦城县黄止堂,出守延平贰车,见披云真人驱役雷电,开现星斗,祈祷雨阳,倦舒云霓,皆在指呼。有黎君亦川人,而力荐之。以此先君止堂,令云庄拜披云为师。”

 

杨披云遂收黄云庄为徒,传以雷法秘印。至淳祐年间,曾于西湖苏堤祷雨有验,朝廷赐以“清隐”却而不受。其弟子尚有三茅山玉晨观薛管辖、西蜀宣哥真人。

 

“云庄奉法去三十余年,江湖之士慕名求者,亦然以伏魔家书付之崇奉,苟能勤恪虔恳,一达家书,亦可治病驱邪,祈晴祷雨, 无不应者,而太乙火府之文,例不敢泄,非惟此法不可得遇, 而江南之人闻之者亦罕矣。尝受师言,向遇西人则可授之。昨授成都碧源李拱祥,得之西矣。念云庄榆景向暮,志乐林泉, 懒于出山,深虞此文湮没,他时后学无传,遂传之邑人祖审斋逢吉、黄澄心、詹山立、陈清溪等,代余之阐教也。庸考传记之载,并摭师训之音,著之篇首。盖西来之法,皆简而要,符无散形,咒无韵丽,与江南之法不同,见者其无忽焉。”

 

此外,杨披云还传《火律令邓天君大法》于世。

 

从唐代冯佑肇始太乙雷法,始终以四川青城山为祖庭,先后递传于江元亨、吕政卿、李巨川、张仲之等,再经北宋高道赫、西蜀刘浩然、阖州许志高、延平杨耕常、浦城黄云庄、成都李拱祥等,此宗已传至南宋末年,且门徒颇多,遍布西蜀、江南、福建地区。考其道法内容,亦以神霄雷法为本,故当为神霄别派。其宗师之一阊州许志高,教内尊称他为“祖师中天枢相伏魔许真人”,亦即张宇初所列神霄宗师“枢相许君”

 

以彭耜为宗师的南宗一系

 

他们兼传神霄雷法。彭耜为福建长乐人,字季益。家世显宦,少有文声,然恬淡不问仕事。后师事白玉蟾,

 

“得太一刀圭火符之传,

九鼎金铅砂汞之书,

紫霄啸命风霆之文”,

 

尽通内外丹道、符咒雷法。遂于故里所居之地,设立讲道传法的

 

“鹤林靖,日以孔老娱其心,以符治疾,多所全济,乡邦得之。一时寓贵多勉其仕,牢不可破,然而学问博洽,趣尚清远,须古之孝廉不是过也。当路欲以隐逸荐之于朝,君闻而逊谢之。终日杜门,与世绝交游”。

 

“得兴则赋诗,或亦饮酒,饮必大醉冥然后止。遇有鬼神加害者,则以丹符疗之遂愈。其沈酣道法,呼啸风雷,人所敬慕。后尸解于福州”。

 

著有《道德真经集注》十八卷、《鹤林赋》传世,启南宗细林正宗一脉。

 

朱桔,号翠阳。世居淮西安庆望江(今属安徽)自幼聪慧,有志儒业,尤精易数,及长,未遂科举之志。乃厌薄名利,钦慕修炼,云游名山胜地,意在得师,以证大道。孝宗乾道戊子(1168)至惠州博罗,遇陈楠弟子鞠九思点化,盟天誓地,鞠九思

 

“即以九鼎刀圭火符之诀,五雷金书玉篆之文,九八飞神阳道之法,心传口诀,悉以付之。且诫令往皖公山筑室,依法修炼”。

 

朱桔遵以师命,人皖公山筑室修炼。后因为寇所挠,入闽至惠州博罗,和光同尘,留惠三载,至理宗淳祐二年(1242)十一月十三日逝世。有弟子郑孺子,承其道法

 

以万鼎新为祖师的一系

 

此系主传《九州社令蛮雷歩》、《九州社令阳雷大法》。此派第一祖师为许逊,第二祖师为“无上阳光玄虚妙道至感真君万鼎新”,即张宇初所列举的神霄派宗师中的“万五雷”。其后依次递传:万鼎新→上清三洞法师雷霆大使王宗白→上清三洞经箓西台雷雨令青阳鼎一阙侍宸玉枢使相梁天津→神霄执法仙君月鼎萧道淳→神霄玉府上卿月田刘德清→高上神霄宝箓王一玄→上清大洞经箓铁坚雷师王明渭,一共八代。他们的生平事迹虽不可考,但所述道法纯属神霄一派,当为神霄中人。

 

┅┅

 

除以上所述九大支派之外,尚有一些传授不明、名声显著的神霄派道士,如下面几位代表人物。

 

青华洞玄子陈相真,生平事迹不详。撰有《雷霆纲目说》,认为雷霆实大道之功用,造化之枢机,

 

“帅有二百六部九万余屯,上佐乾纲,下临坤垒,威行六合,声震万天,长养生灵,剪除凶恶,护持国土,号令人天,风霆流形,雷雨磅礴,昭昭其有,冥冥其无,集之成一,散之为五雷。卷之而寂尔无形,舒之而忽兮有象,道行法界,妙在灵台”。

 

黄应炎,自稚至长,慕道求真,精勤无怠,广陈词信,迭拜师尊,

 

“获遇眉山至人,于是叩头恳请,乃沐师庥,立誓设坛,呼雷召将,斯须感动,报应不殊,付以雷书数品,上自三皇,下根千古,符文简策,宝笈琅书,字字金科,章章玉篆。上品雷书,大小劫经,尚存大有,非至人得此,何能探讨。中品雷书,皆皇人按笔。下品雷书,即应世宗师采择仙经,集为契信。上可以祈天福国,下可以赞法济人”。

 

张埜愚,生平事迹无考。撰《天罡说》,认为天罡为天之柄星,主雷霆之根宗,故详论天罡之内秘及功用。其中指出:

 

“耳眼口鼻舌,精神魂魄意,攒簇向中宫,化作先天气,即中黄气也,吾身中之天罡气也。行持之士,内视五蕴者,固气练神,聚其尸魂,内想不出,外想不入,神气不散,混合百神也。外察万神者,以我平昔修炼工夫,寓之于书符念咒,掐诀步罡,役使万灵,则万神听命,罔敢弗恭,报应如谷答响,出乎自然,惟在洁己斋心至诚,可以动天地,感鬼神也。”

 

元虚真人万宗师,生平不详。著有《雷法议玄篇》。自称为王文卿弟子,

 

“得闻混元太一之道,五雷御邪之文,总局二十四部,分上中下三卷,其间符图印诀、密咒符式,约二百余篇,飞罡蹑斗,结印掐文,奚可具其品目”,

 

故恳请王文卿告以捷妙之法。师徒割肉剪发、盟天立誓,王文卿于是授以秘册,其间符印咒诀不出三十余章,法式罡诀皆可心记。师曰:

 

“至玄至简,妙在斯文。”

 

万宗师得其至诀,密识星机,屡取灵效,运风雷于掌中。他赞誉此法曰:

 

“故我师王君太素,得真王便宜行事之要,非其灵骨之人岂能遇也,又非猛烈忠孝之者孰能持也。且持法之一端,实修真之捷径,非神全者岂能驱策鬼神,以救沉屙。是故祖师以元一之真炁,化无量大将军,灭六天魔王,积功累行,上朝金阙。”

 

此外,尚有太无先生汪集灵,传《雷霆六乙天喜使者祈祷大去》、《先天六一天喜使者大法》,师派直承火师汪真人、侍宸王真人,当为王文卿直系传人。括苍鹤溪处默处士、洞微子潘松年,师承无考,传《负风猛吏辛君大法》、《太乙捷疾使者大法》,亦为神霄派重要人物。

 

以上所述,可见神霄派在南宋传播的基本情况。南宋时期神霄派之所以仍然兴盛,并分衍出众多支派,除了与神霄派的大师们竭力弘道之外,更是基于这一历史时期的社会土壤。宋辽金元交相攻伐,汉族政权羸弱不振,空前尖锐的民族矛盾, 始终纵贯这一时代。战乱、天灾、饥荒、瘟疫及横征暴敛、贪官污吏、民族仇隙等,沉重地压在人们头上。在苦难中辗转呻吟的民众,不得不寄希望于冥冥中的神灵,以符篆雷法、度亡济世为职事的符箓道教,于是盛行民间,活跃于朝野。作为融符咒雷法与内丹之道为一体的神霄派,以其精微独特的雷法称著于世,故深受民众的欢迎。各种各样的雷法应运而生,道派林立,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兴盛景象。

 

摘录自《神霄雷法:道教神霄派沿革与思想》 作者:李远国

 


宋徽宗与神霄派 ▎林灵素与神霄派 ▎王文卿与神霄派 ▎张继先与神霄派《神霄雷法:道教神霄派沿革与思想》第二章 神霄派形成期

叶法善与洞渊道法 ▎邓紫阳与北帝大法 ▎胡惠超与净明道法 ▎汪真君与神霄雷法《神霄雷法:道教神霄派沿革与思想》第一章

张伯端的性命思想研究



*          *





Sant Mat 常用词汇简释 (一 )


nirat(尼勒) ▎Surat(苏勒,也译苏拉特)---Sant Mat 常用词汇简释


实修技巧严选 合集(一)


灵性故事严选 合集一


实修理论严选 合集(一)


Sant Mat 灵性导师主题教言 汇集(一)


Sant Mat 灵性导师主题教言 合集(二)


《卡比尔诗选》全集


圣•给乐葩•辛格•马哈拉吉 故事集(一)


圣•给乐葩•辛格•马哈拉吉(视频) 故事集(二)


圣.给乐葩.辛格(Sant Kirpal Singh)开示 精华录(一)


《晨间谈话》全集


我如何遇见我的师父 全集


庆祝哈祖尔.巴巴.萨万.辛格诞辰164周年!附:哈祖尔故事四则


热烈庆祝巴巴.古林德.辛格.马哈拉吉(Baba Gurinder Singh,1954-至今)诞辰68周年!


热烈庆祝圣·嘉噶·辛格·马哈拉吉诞辰138周年 附故事二则


热烈庆祝圣·达善·辛格(Sant Darshan Singh)师父诞辰101周年!


《巴巴.吉传》全集 附:巴巴•吉故事三则


《明师》《生命的轮回》《死亡之谜》《人 !认识你自己》全集


《The Crown of Life 生命的桂冠》全集(2022年6月整理)


《修行的完美七要》《生命的桂冠——瑜伽研究》全集


热烈庆祝圣.瑞金德.辛格诞辰七十六周年 !附:师父回印度达善视频 ▎2007年珍贵照片


《圣·瑞金德·辛格语录》《灵性渴望》《神圣的灵光》《灵性珍珠-致开悟的生命》全集


《圣.瑞金德.辛格的教理》《挚爱之所》《通过冥想赋予灵魂力量》


圣者的哲学 (上)


圣者的哲学 (下)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合一 溶入 融入 证悟 证知 了知 了悟教导汇集(2022年6月2日整理)


Sant Mat 关于 证知 教导汇集(续1)(2022年6月6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持名 教导汇集(续1)(2022年6月8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萨其·坎(Sach Khand)教导汇集(萨特·洛克 第五灵境 超梵天 灵魂 圣人)(2022年6月10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道成肉身 教导汇集(明师 圣人 神人 上帝 夏白德 纳姆 音流(2022年6月10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心智 教导汇集 续1(卡尔 夏白德 萨特古鲁 灵魂 圣人 注意力)(2022年6月12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灵魂 教导汇集(心智 注意力 眼中心 回撤 入内)(2022年6月16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朝圣 礼拜 教导汇集(明师 圣人 萨特古鲁 上帝)(2022年6月18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星光境 千瓣莲花 第一灵境 教导汇集(灵境 境域 回撤 入内)(2022年6月19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主 天父 至上意识 上帝 教导汇集(2022年6月22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定 定力 专注 教导汇集(2022年6月23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入内 回撤 死亡 活时死亡 活时修习死亡法 教导汇集(2022年6月25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夏白德 音流 纳姆 教导汇集(2022年6月26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相信 信靠 信仰 信心 教导汇集(2022年6月28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祈祷 教导汇集续1(2022年6月29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眼中心 教导汇集续1(2022年6月30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注意力 教导汇集(2022年7月1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萨桑(萨特桑 Satsang)萨桑义 教导汇集(2022年7月2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爱 资料汇总(2022年7月17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接纳性 接受性 谦卑 教导汇集(2022年7月28日整理)


Sant Mat:专业打破修行的天花板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感官 教导汇集(2022年8月1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达善(Darshan 、Dashan,达显、达圣、达瞻) 教导汇集(2022年9月15日整理)


Sant Mat 常见词语中英文对照 简释  附:Sant Mat内在诸境域名词的翻译和释义


《灵性的芬芳》全集  (圣.嘉噶.辛格 作品)


静坐问答(圣.给乐葩.辛格 作品)


素食人生 The Vegetarian Way of Life  (素食者 素食主义 吃素 冥想)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情欲 教导汇集(2022年10月13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萨桑义 印启弟子 印启 教导汇集(2022年10月28日整理)


Sant Mat LXD师 关于 梵天 超梵天(Parbrahm)教导汇集(境域 灵境 宇宙)(2022年11月5日整理)


Sant Mat LXD师关于 宇宙 教导汇集(2022年11月13日整理)


Sant Mat LXD师关于 X知 化身 神明 教导汇集(2022年11月19日整理)


Sant Mat LXD师关于  五个圣名 圣名 教导汇集(2022年11月20日整理)


Sant Mat LXD师 关于  LH  教导汇集 3 (2022年12月2日整理)


Sant Mat LXD师关于 Y识 至上Y识 Y念 念T 教导汇集(2022年12月2日整理)


Sant Mat LXD师关于 打坐 冥想 禅修 巴赞  教导汇集(2022年12月3日整理)


Sant Mat LXD师关于 上S S父 明S S人 古L 教导汇集 (2022年12月9日整理) 


Sant Mat LXD师关于 物质 物质世界 这个世界 世界 教导汇集(2022年12月10日整理) 


┅┅


重发:《一个瑜伽行者的自传》全集


《与尤迦南达的对话》(全集)


重发:《超脱-跟随瑜伽大师尤迦南达去修行》全集


来自苏非的教导(一)


来自苏非的教导(二)


苏非的故事(一)


《鲁米诗选:爱的火焰》全集


《鲁米:在春天走进果园》全集


┅┅


那些实修者必须知道的专业理论知识(一)


《禅定述要》上篇(精要集)


白话《法华经》全集


《体光老和尚开示录》《广钦老和尚开示录》《静老说的话》全集


《坐禅》《坐禅问答录》全集


《缁门崇行录浅述》


《禅宗六祖与中国理学》《禅话》《南禅七日》全集


《花出青嶂》选章  《和颜爱语》全集


禅宗资料汇总(一) 《定慧初修》全集


《禅海微澜》《恒河大手印》《佛法修证心要问答集》全集


《禅的源头:达摩大师<血脉论>讲记》全集


《尊者阿迦曼传》全集


《宣隆大师传》《觉知生命的七封信》《南师所讲呼吸法门精要》全集


《念住呼吸与禅定开示》全集


《天台宗纲要》《南怀瑾老师“静坐问答录”》《印顺导师与学员意味深长的对话》


《略论明心见性》《证悟与神通》《成佛的诀窍》《参禅日记》


《念佛如何得到一心不乱》《禅观正脉研究(白骨观)》《圆觉经略说》全集


《唯识与中观》全集


《竹窗随笔》全集一  《金刚经说什么》全集


《七十空性论》今诠  ▎《心经》略说  ▎《楞严经》解读


什么是中观?(全集)▎什么是唯识?(全集)


白话《楞严经》全集


《维摩诘经》讲记(维摩诘的花雨满天) 全集 (文殊问疾 不二法门 菩萨行 法供养)


┅┅


《大师在喜马拉雅山》全集


美赫巴巴的故事(一)


《寿命是自己一点一滴努力来的》&补遗篇(全集)


日本禅宗故事 (全集)▏有禅意的小故事(全集)


《海奥华预言》《 地球守护者》《看见真相的男孩》全集


《死亡好过一切》《去过天堂90分钟》 《再活一次,和人生温柔相拥》《我有死亡经验》


《影尘回忆录》《来果禅师自行录》《憨山大师的一生》《金山活佛》《虚云老和尚见闻事略》


《纯印老人故事》《心定和尚讲故事》《辨喜尊者传记》《回忆苏格拉底》《灵性故事合集》一


濒死体验(NDE) 濒死经历案例汇集 (一)


《死亡九分钟》 全集  《生命不死---精神科医师的前世治疗报告》 全集


《阅微草堂笔记》 全集一


《阅微草堂笔记》 全集二


《入门-古埃及女祭司的灵魂旅程》 全集


阿米三部曲:《阿米1:星星的小孩》《阿米2:宇宙之心》《阿米3:爱的文明》全集


《空谷幽兰》全集


《禅的行囊》全集


《寻访终南隐士》全集


《终南隐士》全集


《终南访禅——走进隐士的世界》全集


《隐士:透视孤独》精选集


《密勒日巴尊者传》全集


《自我的金刚——藏密咒术的神秘力量》全集


《雪洞:喜马拉雅山上的悟道历程》全集


《心湖上的倒影:给实修者的指导》全集


濒死体验:《天堂的证据》全集


《不说,就Z来BJ了》全集


《神秘的生命灵光》全集


日本百岁老人的智慧:《活好:我这样活到105岁》全集


《宗喀巴大师应化因缘集》全集


《八万四千问》全集 宗萨仁波切


《藏密心要十讲》全集


大圆满心髓讲解(上)《藏密大圆满法选集》


大圆满心髓讲解(下)《藏密大圆满法选集》


《西藏生死书》全集


《甚深内义》全集


《大成就者之歌》全集 附:本书术语


《灵心小史》全集


《贵人-堪布门色仁波切成就自他的一生》全集


《玛尔巴传》全集


《从演揲儿法中拯救历史——元代宫廷藏传密教史研究》第四章 清《宫廷瑜伽》、西夏“道果机轮”及元代“演揲儿法”考证 全集


《一梦漫言》白话版 卷上


《一梦漫言》白话版 卷下


1人情之饮 ▎2茶道诸流 ▎3道禅相嬗 ▎4茶室清幽《茶之书》(上)


5品鉴艺术 ▎6侍弄芳华 ▎7不朽茶人《茶之书》(下)


《佛陀的女儿:上座部佛教大修行人的传奇心灵》全集(蒂帕嬷 Dipa Ma 女罗汉)


┅┅


《从修炼的角度讲述一切神秘现象的原理》全集


《老子他说》(全集)


《丹道修炼问答》《修真内景谈》《天仙金丹心法》《心法相映——丹道心悟卅年》全集


《陈撄宁仙学大义》《学仙必成》《邱祖秘传大丹直指》校注《余之求道经过--陈撄宁点评版》


《我说参同契》全集(上)


《我说参同契》全集(下)


《道家修真图详解》《黄庭经讲义》《陈老“所谓口诀不轻传”的原因》《口诀钩玄录》全集


《丹道见闻录》《庄子现代版》全集《丹道法诀十二讲》


《青衣江道长问答录》精华录(一)


《青衣江道长问答录》精华录(二)


《青衣江道长问答录》精华录(三)


《方术纪异》全集


《道教史话》全集


《历史上的炼丹术》(国内篇)全集


《周氏冥通記》白话版(全集)




音流(Sant Mat)资讯整理

https://santmat.kuaizhan.com/

 

音流瑜伽(Sant Mat)简介

http://m.santmat.biz/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音流瑜伽研究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