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素养是新时期班主任重要的教育品质
【往期推荐阅读】
浙江高考改革成为闹剧? 今年即将改革的18个省份又将何去何从?
大教育家竟然不教孩子拿筷子和写毛笔字?这些孩子真的“无药可医”了?
高考语文148分,她说:语文从来就是一个有关素养无关应试的学科
本文刊发在2018年《中国德育》12期
心理素养是新时期班主任重要的教育品质
前不久,看到《突破极限,绝处逢生》一文。看完之后,我有一个非常强烈的意识:作为现代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教育素养,即不仅要具备心理学知识,更要懂得学生的心理,以此形成的一种心理教育素养。教育者唯有具备这样的教育素养和能力,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灵魂深处、懂学生,并用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进行心灵的对话和交流,才能真正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真正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人生指导师、心理按摩抚慰师,才能真正帮助学生走过生命中的那些“坎”。
文章讲作者在深夜一点接到生活老师的电话,电话中说班上一个女生在宿舍想不开,有自杀倾向。在大家都束手无策的情况下,作者抽丝剥茧,从天气、同学、家人、社会现象等各方面和她闲聊,并终于了解到问题的根源是她当课代表不太顺利而产生的孤独感,加上父母因长期不在身边没有给予她应有的照顾和安慰,导致她缺乏安全感进而迁怒父母,幼稚地想以轻生的方式让父母因此而悔恨终生。之后,作者用激将法,把孩子从自己的心理认识误区中走出来,较好地解决了这个突发事情。这件事情能得到较好的解决,是由于作者有较好的心理素养知识,懂得学生心里想生、知道用什么样的方式去和学生交流,从而解开学生心中的“结”。相反,在媒体上看到的很多学生发生意外事故的案例,很大程度上都是由于教育者没有观察到学生心理变化的异动情况,或者即使知道这些异动情况,由于欠缺心理知识和素养,导致教育者根本不知道怎样应对和防控,如何较好地引导学生走出自己心理的误区、走出自己“生命的困局”,从而导致出现不该发生的悲剧。因此,懂学生的心理和具备良好的心理教育素养,是现代教师和班主任必备的教育素养,而且是最重要的素养之一。
这个案例引发我们思考,面对突发事件,别人是怎样解决的,你会怎样解决,你有解决这个问题的素养和能力没有?当然,学生学习压力空前增大所承受的心理压力也随之增大,这就需要老师具备一定的心理教育素养,能够懂得学生心理,知道学生的“心晴表”,把握住学生的心理动态并能有效解决问题。因此,时代呼唤懂得学生心理的教师,去抚慰孩子的心灵和灵魂,用真心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与孩子对话、交流、沟通,与孩子建立默契,达成共识,引导孩子走出心理认识的误区,从而避免不必要的悲剧发生。
我们都知道,作为一个教育者仅仅具备专业知识还不够,仅仅学《心理学》和《教育学》远远不够,更需要具备懂得孩子心理的能力,以及由此形成的心理教育素养的知识和能力。师范院校的学生在校时或者非师范专业的学生要考教师资格证,都需要学习《教育学》和《心理学》,但这并不意味着每个能拿到教师资格证书的人都具备良好的教育素养和心理健康教育素养。学习过相关知识仅仅是一个最基本的入职前提,更多的心理教育素养知识和能力需要教育者在职业生涯中通过不断学习、观察学生的心理行为、研究青少年的心理问题等方式,在长期的实践中不断摸索、研究、积淀而形成的一种教育能力。
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有属于自己的情感世界,而每个人都是那个情感世界里高贵的“王者”,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有精神的自我飞驰和张扬。这个世界,有时开放、有时封闭;这个世界,有的容易走进、有的难以触摸。情感世界是一个独立的世界,与金钱无关、与地位无关,只与情感有关,即你用什么样的态度去对待这个世界,这个世界就用什么样的方式对待你。正如《班扎古鲁白玛的沉默》中那句经典的名言:“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你念,或者不念我,情就在那里,不来不去”,这就是那个独立而神秘的情感视界,正如《华严经》说的“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一样。
走进情感世界,唯一能够做的就是以情问情。班主任工作,不仅仅需要管理,用各种方法和艺术去处理老师和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家长之间的矛盾,更需要班主任懂得心理学知识,尤其是要懂得青少年心理,这样才能在和学生交流的过程中进行有的放矢的交流、对话,从而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否则,不要说走进学生的心理世界,连最基本的对话可能都没有。肖优优老师在《突破极限,绝处逢生》中给我带来了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班上一个学生在寝室里说要自杀、一了百了,谁都劝不了。后来,在亲情的感化下,他表示这不过是在和父母赌气,认为父母不爱自己,“我就是要他们后悔一辈子”。当听到这里的时候,其实肖老师已经知道是怎么回事,也知道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这是一个“心”的问题,即孩子认为父母不爱自己,或者说孩子没有感受到父母对她的爱,或者尽管感受到父母的爱却因为某些因素而无法理解和体悟。教育要做的就是解开这个心结,才能真正解决问题,否则,只能是治标不能治本,古人云“解铃还须系铃人”就是这个问题。既然是“心”的问题,就需要从“心”的方面找到一个突破口,让孩子从自己给自己设置的 “套子”里走出来。于是,肖老师使用了一个激将法:由老师给她父母打电话,说孩子已经跳楼,让他们后悔,但要让学生自己按拨出键。孩子终究没有按下那个键,并终于从内心深处认识到,以前自己不过是一直处于一种拿自己父母和别人父母相比较的状态,进而产生了极端心理。事情得到了圆满解决,解决的根源是班主任懂得青少年心理,并能较好地运用,真正走进孩子内心深处,引导孩子从自己设置的心理“牢笼”中走出来。
每个人的情感世界都是一个独特的世界,尤其是孩子的内心想法有时是非常奇特的,很多问题本来是很小的一件事,却因为孩子一时半会想不通、想不开而走向极端。今年6月5日,山东省淄博市临淄雪宫中学初三四班秦子康,因马自然同学比自己考得好,每次都考第一名,于是由竞争到嫉妒、由嫉妒到怀恨在心、由怀恨在心到非杀了你不可,在警告马自然不能考第一后,成绩公布的第二天就恶意把马自然杀害。他本以为杀了第一名我就是第一名,但他哪里知道杀了第一名后他啥也不是,仅仅是一个罪犯。这样的极端心理和思维是难以理解的,而且在正常人眼里这简直就是极端思维。同样,每年都有很多学生因各种原因而跳楼自杀,生命就因为那一刹那而逝去。如果那些曾经逝去的生命,如果班主任或者家长,在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能够多了解一点心理学知识,能够多掌握一点心理学知识,能够懂得孩子的心理,走进孩子内心世界,帮助孩子解决那些在他们看来是天大的事情或者无法解决的问题,那么,生活中的很多悲剧是可以避免的。
这个案例值得我们思考之处很多,不仅有其他学生和宿舍管理人员观察细致,及时捕捉到孩子的异动情况,而且更重要的是,班主任懂得孩子心理,具备良好的心理教育素养知识。心理教育素养是指较系统地掌握和运用心理学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的能力,而提高学生的这种能力的教育教学工作统称为心理教育素养教育。当然,这个心理学素养并不是只有专门学了心理学知识就有,或者没有学心理学知识的人就没有这个素养,而是人们在工作或生活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生活阅历和各种学习都有助于心理学素养的形成和提高。比如,狄仁杰就是这方面的佼佼者。当前,教育需要的就是这样一种素养,尤其是班主任教师所应具备的素养。毕竟,班主任每天都要和学生打交道,需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动向,通过教育和引导,及时解决各种问题,把各种问题解决在刚刚萌芽状态中,这样的班级管理就达到了未雨绸缪的效果。
班主任工作,尽管有很多看起来是管理问题,但其实更多的是懂得孩子心理的问题,只能懂得学生心理,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灵魂深处,与学生进行对话和交流,进而才能把班主任工作做得好、做得细,才能有效化解各种问题。班主任懂得学生心理,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灵魂深处,才能真正突破极限、绝处逢生。
新时代的教师和班主任,需要培养良好的心理教育素养和能力,成为学生的成长导师、生命规划设计师、情感和心理的抚慰师,让孩子真正快乐、健康地成长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