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西法铁人”陈晓:执行工作的“四千万”

杭州中院 2021-07-11

编者按



“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的明确要求,也是人民群众的殷切期盼。

杭州法院人牢记初心使命,秉持“三正”建“三信”工作理念,以养正气,争当群众信任的法官;明正理,制作群众信服的裁判;守正道,建设群众信赖的法院,不断提升法院工作核心战斗力,为全面打造“重要窗口”护航添彩。

本公众号推出“以三正建三信”专栏,定期发布杭州两级法院优秀法官典型事迹和微创新案(事)例,传递新时代司法正能量。



杭州西湖法院执行局副局长陈晓


“执行工作有‘四千万’:千言万语、千山万水、千难万险、千辛万苦。”陈晓说,做执行的这些年,自己常因执行线索千头万绪,无法按时解决而纠结;也会因付出了努力结果却差强人意而烦恼,“但执行是捍卫当事人合法利益的最后一道防线,哪怕前途千山万水,我也会和同事们一起跋山涉水,当好破解‘执行难’的排头兵。”

陈晓有着“西法铁人”之称,在不少同事眼里,他是“拼命三郎”,在2018年“破难攻坚”高峰期间,有两个月的时间里他一天都没有休息,每天从早上7点工作到晚上10点,连周末都全部加班……这可是如假包换的“七十七”,比互联网公司的“九九六”可厉害多了。2016年至今,陈晓共办结案件1300多件,实际执行到位案件标的4.5亿余元,办案数量连续多年蝉联全局第一。他先后荣获“杭州市最美平安卫士”“全省法院先进个人”“西湖区优秀共产党员”“美丽西湖建设者”等荣誉称号,并记个人二等功一次、个人三等功三次,被授予“2017-2018年度全省政法系统先进个人”及第二届全省政法系统“最美政法人”称号。


01







重大案件执行有多苦多累?

从水管、盒饭到开停车场,三年半里事事都要操心




陈晓办过最复杂的案件,恐怕要算是三墩镇的某创意园强制执行案了。


2013年初,该创意园项目资金链断裂,负债10多亿元,公司因刑事犯罪被依法查处。这个案件刑民结合、情况复杂、涉案金额大、涉案人员众多且时间跨度长,特别是民事案件部分进入法院强制执行实施阶段后,处置难度极大。


为了确保案件执行依法平稳处理,西湖法院联合区政府办、区公安、三墩镇等部门,在工作领导小组的基础上增设了5个工作小组,其中陈晓担任了查封扣押组组长,专门负责“啃硬骨头”。



有将近一个月时间,陈晓驻点在园区里办公。园区里的餐饮、KTV等两三百户商家都是当事人,要给他们登记、了解他们的维权诉求。陈晓不仅拉了QQ群,还拉了微信群,与商户们24小时保持沟通。


“2016年春节前有一段时间,我天天开着自己的车过去摸底。大冬天我在园区建筑物爬上爬下,看看水管有没有冻得爆裂,地基有没有下沉,水电设施有没有老化,是否需要更换……就连员工的盒饭,我都要操心。”陈晓笑着回忆道,“园区里有一块闲置的空地,我出了个点子,将其辟为停车场对外经营,以获得停车费收入来抵扣部分债务。”


还有一次,陈晓听说剑桥公社附近起火,心里顿时一惊:“会不会是园区?”他马上丢下手里的活,赶到创意园,看到那里平安无事,这才松了一口气。


从2015年8月接手到2019年3月移送破产,3年半时间里,陈晓为这个大案付出了无数了时间和心血。


02







能苦干更会巧干

淘宝地址找人、拉QQ群…他这样救活桩桩“死案”




这位“拼命三郎”可不是只会一味埋头苦干,想把执行工作完成得出色,必须加上巧干。在院里,陈晓脑筋活络、点子多可是出了名的。创新执行工作的方式方法,他有着一箩筐的故事可以说。凭着灵活的办法、顽强的毅力,他“救活”了不少别人眼中的“死案”。


早在2010年,陈晓遇到一个案件,被执行人藏起来不露面。“因为那时我就经常网购了,就想到了淘宝——在购物记录中,不是都会有送货地址吗?”说干就干,他跑到阿里巴巴淘宝网总部,凭被执行人身份证号,调取出被执行人的住址。然后,只花了短短一个小时,就找到了人。被执行人打开门见到法官的一刹那懵住了,完全出乎他的意料,只得乖乖地配合。


在网购并不普及的当年,为查找被执行人难开拓了新思路,在实践中屡屡奏效。陈晓首创的这个案例,获得了2012年杭州市执行技能大比武三等奖。



作为“互联网新移民”的80后,陈晓还把互联网技术玩得风生水起,大大提高了执行效率。


2012年底,陈晓办理了96位员工申请执行杭州一家网络公司劳动争议纠纷案。陈晓说,“为了与申请执行人实时沟通,我拉起案件QQ群,自己当起‘群主’。”群里的申请人有近百位,可想而知他这个群主有多繁忙,在深更半夜,在节假日,他电脑右下角小企鹅头像随时会闪动起来,而只要他有空,随时都会耐心地在群里解答疑惑。


“零时差”、无距离,随时能与承办法官沟通、协商,就像好友一样,对于心急如焚的申请人而言,这样高度透明、亲民的工作方式本身,就能让他们吃下了定心丸,赢得了他们极大的认可与信任,更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这样做,陈晓当然牺牲了个人的大量时间、精力,却为人民法院赢得了良好的口碑。


2018年9月,作为浙江“最多跑一次”改革的实践案例,浙江移动微法院4.0上线,陈晓反复钻研,打起这个“神器”的“主意”。借助移动微法院,他曾经只用了14天就执结了案件,这给了申请人和代理人一个大大的惊喜。


03







跑10来个部门掌握多方铁证

拖了三年的“老大难”到他手里一个月就获重大突破




有一个案子让陈晓记忆犹新。那是2014年9月一审宣判、2015年1月申请执行的,标的有八九百万元,执行中一开始处置了被执行人的两套房子,申请人只拿到了不到200万元。随后,由于找不到被执行人名下的财产,案子陷入了僵局。


2018年,陈晓接手督办此案。经过对被执行人部分银行账户流水明细的对账,发现有大额资金进出,他判断对方有还款能力。很快,申请人提供了被执行人在舟山有房产的线索,但对方没有报告,陈晓判断对方在执行中将其转移了。


很多执行员在执行工作中往往去看表面的东西,没有深入细挖。而陈晓则亲自去了舟山,跑了当地的法院、房管部门、公安、土管等等部门,发现对方是以低于市场价70%的价格转让的。在杭州陈晓又去调出对方的出入境记录,发现被执行人去欧洲、中国台湾等地旅游和高消费。为此他前前后后跑了10来个部门,掌握了多项证据,每一项都足够把被执行人以拒执罪定罪。当手里握有“撒手锏”之后,陈晓才去找到被执行人,把所有证据往他面前一摆,对方直接认输。


这个拖了三年的“老大难”案子,陈晓从接手到第一笔500万元执行款到位,只花了一个月!


还有一件民间借贷案,标的很小,只有2600多元,但给陈晓的印象很深。“我们送达传票叫被执行人过来,他按期来了,却并未按财产报告令要求如实申报财产。”对于拒不申报财产,本来依法是可以拘留他的,但陈晓决定再给他一次机会。



“主要考虑到这个人的经济条件不好,工作能力很有限,很难养活自己。”陈晓回忆道,“这样的人,你对他采取强制性措施未必有效,也未必有好的教育作用。”于是他叫来被执行人,将心比心,认真地分析利害关系,告诉对方不履行会有啥后果,让其自己做决定。


“他听进去了,很快给出一个自己力所能及的分期付款方案,每个月300元。申请人也同意了。”随后,每期被执行人都按时偿付,把债务履行掉了,被执行人没有产生出格的情绪和行为。在这个过程中,人性化的方式方法就起到了关键作用。


陈晓说,如何判断被执行人的经济情况、执行能力,实际上是一门很不简单的学问,需要执行员有各方面的阅历,要从对方的穿着、精神状态等各方面综合分析,才能有一个较为准确的判断。


04







雪中送炭收获锦旗

精神崩溃、意图轻生的申请人被他这样从窗边救了回来




在2013年的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里,申请人郭先生要求晏某等归还欠款215.5万元。但晏某等仅归还48万元后,便人间蒸发,查封的四辆豪车下落不明,查封的房产也已被案外人占有且已被设定抵押。接下来一年内,执行局对被执行人名下的房产、车辆经过处置拍卖,追回了约58万元后,执行陷入了僵局。


此时,在与郭先生交流过程中,陈晓发现他情绪十分不稳定,自暴自弃,甚至流露出轻生的念头。原来,为了这笔投资郭先生借了很多钱,债主多次上门催讨,而家里人的反复埋怨乃至责骂,更是让他承受了巨大的精神压力。



在一次商讨会议上,郭先生获悉执行陷入僵局,精神濒临崩溃。“当时就发现他情绪不对劲,我们暗中看着他。他进了4楼的厕所后,居然把门反锁了。”陈晓见状,心中暗叫一声“不好,莫非他要轻生?”执行员们急忙破门而入,发现他果然正拉开窗准备跳楼,马上上前制止了他。接着,陈晓和郭先生进行了一次促膝长谈,通过分析案情的突破点和心理疏导后,让他恢复了信心,放弃了轻生的想法。


“执行工作要懂一定的心理学,通过分析每个人的心理问题、性格脾性以及做事方法等,来找到解决的办法,然后用合适的语言交流。”陈晓说,要判断有无自伤自残的可能性,这个是执行工作中的一大风险点。


为了这个“老大难”案子,陈晓跑前跑后,多次组成合议庭评议,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对晏某涉嫌非法处置查封、扣押、冻结的财产罪追究刑事责任,判处其有期徒刑2年。然而,晏某还是没有主动归还欠款。


执行法官再接再厉,联手公安、检察部门,抓获了晏某的两名同案犯,成功找到了其它几辆豪车,实现债权42.3万元。2016年底杭城房价大涨,陈晓和同事们抓住时机,对在案房产快速进行了评估拍卖,实现了债权高达约154万元。


经过4年马拉松式的艰苦奋战,共执行到本金、利息、迟延履行的利息共计约295万元。曾经险些崩溃的郭先生,给西湖法院送来了锦旗。“感觉自己像是起死回生。”他感叹道,这样的执行工作真正让人民群众感受到法律的公平正义。


“以三正建三信”专栏:


有了电子督促程序,这类借贷纠纷10来天即可审结


执行法官谈敏:兜兜转转,司法为民的初心始终没变


刑事法官张恒超:珍藏理想,默默浇灌,等它开花


AI“小智”又添新功能!看TA如何让民间借贷纠纷智审速判!


金融智审法官陈清亮:创新的感觉兴奋又忐忑


刑事法官徐枫:“上法男神”的四个侧面


复制一个“法官”帮忙干活?凤凰金融智审实现了!





来源:西湖法院


疫情影响下,法院执行工作怎么干?杭州中院召开新闻发布会,说了“四个度”!

12个典型案例看杭州法院如何践行善意文明执行

购房人拿回千万房款,企业避免列入失信名单,法院“执前督促程序”释放的善意文明值得细品

点“在看”给我一朵小黄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