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法官朱冠琳:因为热爱,所以深沉

杭州中院 2021-07-11

编者按



“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的明确要求,也是人民群众的殷切期盼。

杭州法院人牢记初心使命,秉持“三正”建“三信”工作理念,以养正气,争当群众信任的法官;明正理,制作群众信服的裁判;守正道,建设群众信赖的法院,不断提升法院工作核心战斗力,为全面打造“重要窗口”护航添彩。

本公众号推出“以三正建三信”专栏,定期发布杭州两级法院优秀法官典型事迹和微创新案(事)例,传递新时代司法正能量。



杭州西湖法院刑事审判庭副庭长朱冠琳


他,高高的个头,俊朗的面庞透着干练与儒雅;他,谦和克制,用深情浇筑挚爱的审判事业;他,是同事们工作上的老师,学习中的楷模,生活中的益友。


80后法官朱冠琳,现任西湖法院刑事审判庭副庭长。自2010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奋战在刑事审判第一线,兢兢业业、勇于担当,审结了一大批重大疑难复杂、社会影响大以及新类型刑事案件,多次荣立人民法院个人三等功、荣获个人嘉奖。



是什么让你坚持?

热爱!



朱冠琳出生于三国故地、包公故里的安徽合肥。自小成长于包拯祠堂边,耳濡目染之中对正义有了最初的憧憬,大学报考时便毅然决然选择了法学院。


“学生时代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正义有着一张普罗透斯似的脸(a Protean face),变幻无常,随时可呈现不同形状并具有极不相同的面貌。”朱冠琳说,“读书时觉得当时司法实践中重实体、轻程序的观念颇深,程序正义的司法理念尚待发展,便选择了刑事诉讼专业。”在中国政法大学就读法学硕士期间,朱冠琳师从我国著名法学家卞建林教授,在蓟门桥下,小月河畔接受法学理论的熏陶。


毕业后,朱冠琳放弃了其他的工作选择,一头扎进法院从事刑事审判工作,凭着对刑事审判工作的热爱,朱冠琳通过刻苦学习和向老法官请教,很快就成了一名业务骨干,在刑事审判岗位上一干就是十年。



近些年,在高强度的案件审理压力下,不少与朱冠琳同批进入法院工作的同事在面对不同的价值抉择路口选择了离开法院。“是什么让你坚持留下?”朱冠琳笑了笑,“因为热爱。”在三尺判台上能实现他的初衷和理想。正是有了这份热爱,潜心断案之余,朱冠琳在审判工作延伸方面也成果颇丰。


“在网络时代,刑事审判如何在具体的案件中进行价值选择和社会利益的考量,如何在规范与事实的往返中正确适用法律,实现公平与正义,是刑事法官需要不断思考的问题”。西湖区系支付宝等互联网公司所在地,如何在网络犯罪的司法审判中正确裁判成了朱冠琳一直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2014年,在审理一起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案中,被告人获取数据对象是淘宝订单数据。在当时,有的观点认为订单中单纯的姓名、手机号码等信息不足以识别身份或侵犯公民的个人隐私。朱冠琳查阅大量资料、分析研究,认为随着时代发展,通过手机号码、邮箱等信息注册淘宝、支付宝账户进行网络购物和金融支付的情况已经极其普遍,相关信息已经能够准确识别公民个人身份,同时,淘宝订单数据从整体上看,实际包含了每一个网络购物者所购买的产品名称、收件人姓名、收件地址、使用手机号码、网络ID等信息,这些信息综合在一起起着较强的个人识别作用,而这种整体性恰恰也给犯罪分子侵犯公民个人人身财产安全提供了便利,从而认定被告人所获取的淘宝订单信息为公民个人信息。这一观点提出来是很前瞻的,审理后,朱冠琳分析总结该案裁判的理论原理,撰写研究性文章,带着案例前往最高法院参加研讨。该案作为指导案例入选浙江高院《案例指导》一书,并被最高法院收录进当年的《网络司法典型案例》,有效推动了相关司法解释的制定。


自工作以来,朱冠琳多篇文章和案例被《人民司法》《网络信息法学研究》《网络法学研究》《浙江审判》《杭州审判》等刊物和书籍刊发,曾荣获最高人民检察院第三届“科技强检”征文二等奖、2019互联网法律大会检察论坛二等奖、2018年杭州市法院系统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二、三等奖等荣誉。


针对一些具有社会意义的案件,朱冠琳会及时通过司法建议书等形式,向有关单位进行反馈。在审理一起涉及小区服务队的黑恶势力案件中,朱冠琳针对发现的相关问题,向住建部门发送司法建议,督促职能部门加强对辖区内住宅小区物业服务公司的管理和规范,并得到积极落实,推动在住建领域建立长效机制,有效遏制黑恶势力犯罪的滋生。



“三高”法官的两字箴言:

认真!



在西湖法院,朱冠琳是有名的“三高”法官——审结案件数量高、质量高、难度系数高。


近几年,金融领域P2P暴雷引发的涉众型案件大量进入审判阶段。每件非法集资案件开庭审理时间都长达几天,前期都要做无数的准备工作,以确保庭审的正常进行。


2018年,朱冠琳审理了一起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该案案卷多达1500余本,涉案金额28亿余元,集资参与人多达2.5万人,系在全国范围内影响重大的非法集资案件。朱冠琳回忆道,“记得案卷是用厢式货车拉到法院的,多到整个办公室都放不下。”为了确保集资参与人的权益不受损,朱冠琳带领整个审判团队逐本案卷审查证据,多次加班至深夜,发现审计报告中遗漏数百名集资参与人信息,多次与公安、检察、审计协调,经两次补充审计,厘清了集资参与人具体人数和损失金额。庭审时,为了减少人员流动聚集,朱冠琳主动采用庭审直播,方便全国各地的投资人观看庭审,了解案件进程。庭审当天,78万人同时观看直播,创下庭审直播网的记录,因为整个庭审规范、有序,该案被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评选为当年十大最佳庭审。



在办理一起出售出入境证件案件时,为了准确判定出入境证件数量,朱冠琳多方联系出入境、边防单位,搜索相关法律及行政管理法规,最终在准确界定签证、居留许可的范畴基础上认定了出入境证件数量。


领导同事们说,“我就信他这股‘较真’的劲头,案子交到他手里,我们放心。”


曾经,为了判定一个案件是否属于“入户盗窃”,朱冠琳亲自前往案发现场查看,了解建筑构造;为了准确认定一起违法票据承兑案中的罪名,朱冠琳花大量时间专门学习银行票据知识,对容易混淆的“对违法票据承兑罪”和“违规出具金融票证罪”作出区分。


“司法是守护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刑事审判关于人的生命与自由,更是这道防线的重中之重。”朱冠琳认为,做好刑事审判莫过于“认真”二字,在裁判时更要慎之又慎。每一个案件,无论是事实的判定还是法律的适用都绝不能有半点马虎。



审判是辗转反侧的难题,

要义在于:平衡!



“审判是一门平衡的艺术。审判不能脱离社会生活,背离常情常理。”朱冠琳很喜欢迈克尔· 桑德尔的一本书《公正,该如何做是好》,其中专门讲述了一个伦理学上的经典案例:电车难题。


“电车难题(Trolley Problem)”是伦理学领域最为知名的思想实验之一,其内容大致是:一个疯子把五个无辜的人绑在电车轨道上。一辆失控的电车朝他们驶来,并且片刻后就要碾压到他们。幸运的是,你可以拉一个拉杆,让电车开到另一条轨道上。然而问题在于,那个疯子在另一个电车轨道上也绑了一个人。考虑以上状况,你是否应拉拉杆?


“其实很多疑难复杂案件中我们都会遇到司法审判的电车难题。我时常用北京检察官刘哲的一句话提醒自己,‘你办的不是案子,而是别人的人生。”法条无法感触到冷暖,但法官却有温度。“第一次身着法袍开庭时敲击法槌的掷地之声和在法官就职典礼上的一句句庄严承诺,时常在自己的脑海中回响,久久不能忘却。”怎么让刑事裁判达到法律效果、社会效果和政治效果的统一一直是朱冠琳努力的方向。“每一份判决,我会花很多心思书写有罪裁判的认定理由,详细说明认定有罪的心证形成过程和裁判依据,以期让被告人心悦诚服,让真正有罪的人最终都在法槌落下的那一刻认罪伏法、悔过自新。”



在深夜,同事们时常能刷到朱冠琳的朋友圈,有一段时期的内容多是秋山贤三先生的《法官因何错判》,朱冠琳说,“自己作为法官,常常在睡前翻阅这本书,并将里面的‘法官十诫’作为日常审判工作的谨言时刻铭记。”


从一个对公正似懂非懂的少年,再到对正义热血澎湃的青年,直至今日成为一名手持法槌的庄严人民法官。朱冠琳说:“每一声法槌敲击的正义之声,不仅仅是对过去岁月的清澈结响,更是对未来岁月的鞭挞之声。握正义之槌,作公正裁判,是为人生的无悔选择。”



“以三正建三信”专栏:


“西法铁人”陈晓:执行工作的“四千万”


有了电子督促程序,这类借贷纠纷10来天即可审结


执行法官谈敏:兜兜转转,司法为民的初心始终没变


刑事法官张恒超:珍藏理想,默默浇灌,等它开花


AI“小智”又添新功能!看TA如何让民间借贷纠纷智审速判!


金融智审法官陈清亮:创新的感觉兴奋又忐忑


刑事法官徐枫:“上法男神”的四个侧面


复制一个“法官”帮忙干活?凤凰金融智审实现了!





来源:西湖法院


獬(xiè)豸(zhì)出击队,亚军!陈典,最佳辩手!

伪造工资报表,2人获刑,10人被罚款!

疫情影响下,法院执行工作怎么干?杭州中院召开新闻发布会,说了“四个度”!

点“在看”给我一朵小黄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