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佘独舌|从扁平到立体:重构世界图景
原创配图: 李志新、张澎
一、关于世界的本源性思考
一座城市就是一个世界。世界也日益成为一座城市。
规划师改变的不仅是城市,更是整个世界。我们会把世界变成什么样,取决于我们如何理解世界。当前,唯物主义成为主流的世界观。然而,在我看来,世界的本质是能,而非物质。物质只是能量的容器和载体。
能只有短暂的贮存,转化是其永恒的特征,故物质只是短暂的现象,运动是其基本特征。运动即做功,做功即有做功者,此做功者即能。能不生不灭,故世界没有开始,也沒有结束。
能有质的高低,决定了万物的等级秩序。能的转化并非毫无目的,它总是追求自我超越:从低质能向高质能转化,构成了世界演化的根本动力,从而也赋予世界意义与方向。
能的超越需要克服耗散的破坏性。能若是一味的集聚而不转化,必定构成无意义的耗散与破坏(热力学第二定律)。
故禅宗讲一日不作,一日不食。无论对身体还是心灵,闲散皆构成危害。饱暖思淫欲也。金钱,权力,皆是高度的能量集聚,若非予以疏导转化,皆构成破坏力。
古代社会将这些能量导向艺术、宗教领域,创造了辉煌的文化。故道德,宗教乃能量的疏导器和阀门。
今日社会,资本与权力失去了疏导和调节,已经变成洪水猛兽,足以戕害人类的身心乃至整个地球生态环境。
人们不能理解一个有信仰的社会,如西藏,终其一生,只追求最基本的生活所需,把多余的财富全部贡献给信仰,创造出布达拉宫这样伟大的艺术作品。这是能量的超越对能量耗散的胜利。
人类一切痛苦的根源就在于能量的超越性与耗散性之间的矛盾对立。"生存还是死去,这是个问题",生存即超越,死亡即耗散。
哥德在《浮士德》中掲示了人的这种内在焦虑。他说:有两种精神居住在我们心胸,一个要想同别一个分离!一个沉溺在迷离的爱欲之中,执扭地固执着这个尘世(这是耗散),别一个猛烈地要离去凡尘,向那崇高的灵的境界飞驰(这是超越)。
最伟大的超越是对二元世界的超越。超越生死,善恶,美丑,现象与本质。西方世界的忧虑全部来源于此种二元对立哲学。尼釆受佛教启发作成《善恶的彼岸》,旨在弥合西方人的精神分裂。他的所谓超人,正是对此二元世界的超越。
二元世界的建立源于人类的自我中心主义视角。这种自我中心主义决定了人类必然以自我作为世界的价值尺度,我思故我在,一切的存在与不存在,一切的美丑善恶无不是相对我而言。
故要超越此二元世界,必先转移视角,从人类中心主义拔高至无上宇宙的层次(庄子之团扶摇直上九万里),此时方可视万物为平等,以悲闵宽容之心,回视世间善恶美丑,发现美有美的价值,丑亦有丑的价值。
此时的世界再不是一分裂的世界,对立的世界,而是一个丰富的,立体的多元价值世界。这是立体世界的哲学基础。
二、现实图景:价值坍塌与世界的扁平化
然而,我们当前面临的却是一个扁平的世界。通过将世界建立在物质基础之上(唯物主义),使得所有的价值均可以化约为物质性当量(以黄金为本体,以货币为符号,即交换价值)。
社会生产以交换价值为目标,所谓的发展表现为资本的循环累积(图一)。此种以物质为单一维度的发展轨迹面临着诸多困境:
其一,因地球物质资源总量有限,决定了物质生产的极限(罗马俱乐部所谓增长的极限),使得世界发展不可持续。
其二,交换价值成为生产的主要目标,使用价值被忽略,必然造成人的异化,即人(劳动)被物(资本)定价,而非人给物定价,在劳动与资本的对抗中,劳动永远处于被动。
第三,由于资本在生产中的优势,使得资本收益与劳动收益不对等,资本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不断上升,造成资本家与劳动者在社会分配中的不平等。在缺少反馈或再分配机制的情况下,必然导致两大阶层矛盾激化,社会面临瓦解(马克思所谓资本主义自掘坟墓)。
图一 资本循环累积
图二 价值螺旋增进
图三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第四,为了回避矛盾,资本会从本国溢出,在全球寻找新的利润空间,使得一国之内两大阶层的矛盾转化为国与国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的空间矛盾,这是当前全球化的本质(新马克思主义所谓空间修复)。
全球化把资本主义国内的危机变成世界性的危机。中国曾经是这场危机的受害者,如今,他也成为这场危机的参与者。在未找到化解危机的答案之前,世界无有前景可言。
三、重建立体世界
马克思主义学说对资本主义问题的根源提出了深刻的洞见,然而他给出的药方(通过暴力革命实现资本重新分配)给世界带来的后果却大有争议的余地。新马克思主义所谓的空间修复也只是在一定程度上把矛盾实现了空间转移,而非最终解决问题。
由于迄今为止所有的经济学都是平面经济学,都假定资本主义生产的唯一目的在于资本数量的累积,这就决定了仅靠经济学本身不能解决资本主义的根本问题。
当资本积累到一定的规模而又找不到有效的释放渠道时,危机就爆发了。这种周期性的经济危是困扰着当今的资本主义世界的一道魔咒。
因此,人类必须重建世界图景:从扁平世界升格为立体世界。
立体世界的发展轨迹是在物质文明累积的基础上,叠加了价值增进的维度,使得社会呈现螺旋上升的轨迹(图二)。这个价值增进的维度必需以人为中心,大体符合马斯洛的人的需求层级(图三)。发展的目标并非单一的数量累积,而是在不同的阶段,实现价增的増进。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乃是人的自我实现。
也就是说,我们需要一种新的经济学。它必需是立体的。资本既有数量,又有质量。
当低层次资本累积到一定程度后,需要向高质量跨越,鲤鱼跳龙门,跳过去了,就能使人类文明进入一个新的循环累积过程。跳不过去,资本在同一层次上循环累积,迟早崩溃。
资本质量的提升(价值增进)不是简单等同于技术创新或产业升级之类的概念。如果技术创新和产业更新的目标不是指向人的价值实现,则仍属量的范畴而非质的范畴。
因为新技术和新产业完全可能带来人的异化(当前人工职能的发展大有可能加速这一异化的过程)。真正的资本质量维度一定是以人的生活质量为中心,指向人的价值实现。
这样的立体世界图景给人类带来新的希望。因为人的价值实现是一个无限的过程,故而,它把世界的前途从物质的有限性中拯救出来,导向无限发展的可能性。
同时,因价值的增进必然包含人性的完善,而人性的完善本身即包含对社会与对自然的爱,故以价值增进为目标的社会发展本身就包含资本对劳动的反馈以及人对自然的反馈。
这样的发展轨迹并非童话,在中国古代,在资本主义高度发达的当今世界,都可以找到大量的实际案例。
四、规划在重建世界图景中的作用
规划活动是人类社会实践区别于动物生存的一个基本特征。新的世界图景很难通过暴力革命建立起来,但却可以通过有效规划而逐步实现。
首先,规划需要承担起多元价值之间的协同作用。文化的多样化,发展阶段的不同,必然有不同的价值诉求。
然而,这些不同的价值诉求都指向同一个终极方向--人的价值实现。在价值之河中,规划需要提供基本的航道准则,才能形成百舸争流的壮丽景象。颐和园万寿山的建筑布局提供了很好的隐喻:珍重个体独特的位置,但指向同一个方向(图四)。
图四 颐和园万寿山建筑群布局
其次,规划需要承担起价值超越(增进)的动员和组织作用。人类社会的每一次价值飞跃需要组织大规模的低层次资本和人力。而这一资本和人力的组织过程需要规划发挥核心作用。
第三,规划需要重建不同层级价值之间的反馈链:包括城市对乡村的反馈,发达地区对欠发达地区的反馈,人类社会对自然系统的反馈。发展是一个包含汇集、增进与反馈的循环过程(图五)。
汇集是为了增进,增进是为了反馈。反馈是人类自我实现的主要内容。缺少回路设计,是当前我国城镇化路径设计中的重大缺陷。而它带来的城乡失衡,自然退化、社会极化是当前中国社会面临的主要挑战。
图五 系统生态学中不同能级之间能量增进与反馈关系,揭示了发展的本质内涵
第四,规划需要重建人与空间之间的关系——生产场所感。以资本积累为目标的空间生产逻辑首先是把人与空间进行剥离(包括产权关系的剥离,情感的剥离和功能的剥离),然后是空间的资本主义生产与消费,其目标在于交换价值最大化。
空间的象征价值、情感价值和使用价值被抹杀。一旦丧失交换价值,空间会被资本毫不犹豫的抛弃,沦为弃妇(破落空间)。
而资本则继续寻找新欢(空间修复)。因此全球化一面在制造繁荣空间,一面在生产破败空间。
立体图景的世界则需要空间重新为人的价值服务。还原空间的象征性、记忆功能和使用价值。把空间生产的本质还原成场所生产。这种场所多元价值的统一在传统村落中比比皆是(图六)。
只有重建立体世界图景,才能还原世界的多样性、趣味性和可持续性。当然,这需要对人类智慧极限的挑战(包括对人的生物性的挑战),需要哲学的创新,制度的变革和规划的大胆实践。
■
青盟 | “老舍独舌”往期回顾(请点下面链接):
2. 老佘独舌 |花园漫谈
3. 老佘独舌|新常态与复兴梦
中国青年规划师联盟—最有理想的规划师在想什么,说什么做什么
我们是来自中国两岸四地规划工作一线的青年规划师,我们认为规划师应当心怀理想。我们强调原创,提供独立思考的专业平台和催化创新思想的熔炉。
我们崇尚硅谷马车轮酒吧的“非正式交流氛围”,它曾是硅谷奇迹最神秘的催化剂。我们营造规划行业的非正式交流广场--U-AGORA,希望在这个广场上远瞻前沿,近接地气,呼应时代。
我们真诚期待你的参与。欢迎投稿,参加或发起活动。我们的微信号:chinayouthplanner;邮箱:chinayouthunion15@163.com;联系人:屈先生13611052671。同时敬请关注官方微博:中国青年规划师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