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李进教授: 临床研究是一个风向标,为肿瘤诊治不断探索前进方向和上升空间

Research Dr. 仁医界 2021-04-01
1747年5月20日,苏格兰海军军医James Lind进行了著名的坏血病临床试验,开创了临床试验的先河。为纪念这一历史性事件,欧洲临床研究基础网络(ECRIN)联合美国和加拿大,提议将每年的5月20日定为国际临床试验日。2005年,WHO在布鲁塞尔举行了第一个国际临床试验日,此后每年举办相关活动以引起公众重视临床研究的方法和挑战。 


今天是第16个国际临床试验日,医麦客-仁医界记者特地采访了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肿瘤医学部主任、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前任理事长李进教授。作为国内著名的研究者,他主导过一百多项临床研究,由他领衔打造的始达-东方肿瘤一期药物试验研究中心,已经成为国内领先的抗肿瘤新药临床研究中心。 





李进 教授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肿瘤医学部主任,亚洲肿瘤联盟(FACO)主席,希斯科临床肿瘤研究基金会理事长,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前任理事长,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继续教育学会腹部肿瘤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做肿瘤药物临床研究中心是我多年的想法”
 

据了解,李进教授赴美国耶鲁大学完成博士后研究工作,回国后非常重视临床研究的开展。 他谈到:“建设肿瘤药物研究中心是我很多年的想法,2003年我从美国耶鲁大学读完博士后回来就很想做一个药物临床试验研究中心。到了2010年的时候,国内肿瘤新药研发走入快车道,我们也慢慢有了一些基础。因此,我们跟美国始达公司合作建立了一个药物临床试验研究中心。但是因为很多方面的问题,我认为当时做的不是很理想。” 

 

2016年,在浦东新区的领导和东方医院院长刘中民教授的热情邀请下,也怀着对临床研究的热忱,李进教授加盟了东方医院。2017年,他和秦叔逵教授牵头,联合全国33家医院37位教授共同发起,成立了东方临床肿瘤研究中心(ECCO),目的是推进和促进中国的临床研究。同时,为了提高临床研究水平、学习国际先进的经验,东方医院和美国始达公司合作,成立始达-东方新药Ⅰ期临床试验中心。而东方医院毗邻张江高科技开发园区,里面入驻着数百家生物制药产业,地理上的优势有利于积极指导企业进行临床研究。 

 

在这些“天时地利人和”的有利因素推动下,李进教授开始大展拳脚、风风火火地开展肿瘤新药临床研究。截至2020年元旦,始达-东方新药Ⅰ期临床试验中心已经启动了69项肿瘤新药临床试验,并以每周启动1-2项的速度递增。临床试验涉及多种实体瘤(特别是消化道肿瘤、肝胆胰肿瘤、头颈癌、肺癌、乳腺癌等)和淋巴瘤,覆盖了一线治疗到二线治疗失败。这些Ⅰ期-III期临床试验的新药、新方案给广大患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始达-东方肿瘤一期药物试验研究中心


 
“真正做好一个新药临床研究需要付出很多心血”
 

我们知道,药物研发是一项非常复杂的流程,涉及到药理研究、化学方面的试验、临床研究以及药物上市审批流程等复杂的环节。临床试验是其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需要验证新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的信息,为新药的审评和批准上市提供重要的依据。

 

从事临床研究十几年以来,李进教授已经主导了一百多项药物临床试验,让他印象比较深刻的就是阿帕替尼、呋喹替尼等在国内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的新药。

 

阿帕替尼于2014年上市,是全球首个获批用于治疗晚期胃癌的小分子抗血管生成药物,同时也是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原发性胃癌诊疗指南胃癌三线治疗的唯一标准用药。它不仅填补了全球晚期胃癌二线治疗之后的空白,解决了三线及三线以上晚期胃癌患者的治疗难题,还在肝癌、肺癌、乳腺癌、食管癌、骨肉瘤等其他实体瘤治疗领域取得重要研究进展。而呋喹替尼是第一个真正由中国自主研发的靶向药,是我国抗癌靶向药从仿制、自主研制向自主研发迈进的重要标志。2018年9月呋喹替尼通过优先审批审评程序获批1类新药上市,用于晚期结直肠癌的治疗;2019年底,呋喹替尼正式进入医保,为更多患者带来了福音。


呋喹替尼上市会


李进教授介绍呋喹替尼临床研究成果


近几年来,在国家政策改革的大力支持下,国内新药研发势头愈来愈猛,但现实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少。李进教授表示:“I期临床试验是临床前研究开发出的新药首次在人体中开展一定规模的试用,我们在确定开展之前要做充分的考量,首先是药物安全性有保证,在临床前的研究数据证明其毒性比较低;第二个是创新性,现在我国国产抗肿瘤药普遍缺乏自主创新性,国内的大部分新药都是跟着国外做,虽然成功的可能性要比完全创新要高,但是创新程度比较低。还有,很多药企在选药物靶点的进行开发时候,很少跟临床医生相互沟通是否符合临床患者需求,所以有些药研发出来跟临床上匹配度不高,不能满足临床急需要求。因此,研发抗肿瘤药需要针对临床实际需求布局,需要更多的原研能力,发现更多的关键靶向和治疗靶点。

 

 此外,在进行药物临床试验的过程,李进教授坦言困难也很多:“我们I期临床研究中心现在有一百个人的专业人才团队,从CRC、数据管理、平台管理等等各方面的专业人员都已经配备齐全,这在全国也是独一无二的。为保证研究质量和研究进度,我们严格控制入组患者数,每月平均约50名患者入组I期研究。从患者筛选入组开始,一直到患者完成临床实验以及最后随访观察,我们要进行全程质量管理。首先,工作人员工作量很大,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第二就是要严格确保临床试验数据的准确性,如果全都是人工操作容易出错。所以,为了提升临床研究质量和效率,我们正与三家智能大数据公司合作,开发人工智能I期临床研究平台。未来所有I期临床研究将采用人工智能的方法进行管理,除了最关键的决策由专家把关外,其他步骤均由人工智能系统完成。



李进教授团队



“临床研究是一个风向标,为肿瘤诊治不断探索前进方向和上升空间”
 

最近,一年一度的全球肿瘤界盛会—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将以线上形式举办。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国研究者出现在这些国际学术平台,以各种形式展示各自的研究成果,交流探讨前沿的治疗方法。


李进教授告诉记者:“现在国内新药临床研究焦点基本跟国际一致,今年我们也会在ASCO公布一些I期临床研究成果。如今,我们与国际合作交流越来越多,逐渐融入到了世界新药创制的过程中,中国学者也越来越多地参与全球性多中心临床研究。但不可否认,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在新药开发领域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与美国临床研究相比,我国的肿瘤临床研究数量相差甚远:2014-2019年,美国肿瘤临床研究数量已有34647个,而我国仅有5693个;美国FDA批准的肿瘤新药有17个,而我国NMPA批准的肿瘤新药只有5个,其中有3个还是进口原研药。中国抗肿瘤新药从无到有,从仿制走向创新经历了艰难的过程,现在已经取得了不小的进步。未来中国的抗肿瘤药物的研发,需要政府机构、药企、医院、研究者、社会、媒体等各方共同为中国的抗肿瘤新药创制发力。


在国内,每年九月召开的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年会是国内参与医生最多的一次肿瘤界盛会,年会总结一年在肿瘤各领域的进展,指引未来肿瘤诊治和研究的方向。近几年来,CSCO广泛与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等国际知名肿瘤中心开展全方位的合作,扩大我国肿瘤防治的国际影响,推动了中国临床研究的发展,引领中国临床肿瘤学全速前进,与国际分享临床研究最新成果,共同为全球抗癌事业贡献力量。


李进教授(左四)当选为CSCO第二届理事长

李进教授在2019年CSCO大会上作主题报告《抗肿瘤药物研发,中国创新之路。》

我认为临床研究非常重要,它既为临床诊疗探索新方法、制定临床指南规范,也为国家新药创制做重大贡献。因此,医院要重视临床研究,特别是对于一些有临床研究能力、学术水平高的大型医院更应该如此。未来医院有可能分成两个类型,一类是研究型的医院,一类是服务型医院。服务型医院主要是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研究型医院开展的临床研究,探索研发更先进有效的临床治疗药物和方法,同时为制定临床诊断治疗指南规范提供依据,提高临床诊治的效率和质量。” 


目前,除了正常的门诊工作,李进教授把大量的时间精力投入到临床研究,他表示:“对于医生来说,我们的天职是治病救人。虽然人类现在已经战胜或克制了很多疾病,但肿瘤领域依然存在着许多未解的难题等待我们去找寻答案。最近,我们比较关注双功能抗体、新靶点抑制剂和细胞治疗等新兴疗法在胃肠肿瘤领域的研究应用。我们每一位临床肿瘤工作者都需要在不断地学习和实践中积累与肿瘤对抗的资本,不断探索更多、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帮助患者摆脱疾病的困扰和威胁。



 
推荐阅读:
临床试验盘点——BCMA CAR-T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

正大天晴/康方生物 PD-1 一线晚期肝细胞癌临床试验数据披露

最新进展:辉瑞公司公布针对遗传性肌肉萎缩病基因疗法1b期临床试验结果

仁济发表全球首个CAR-T细胞治疗晚期肝细胞癌成果:一患者无瘤生存近5年

5万名日本癌症患者大数据筛查,流感之类的感染会增加癌症发生的风险

最新临床研究:患有转移性癌症的COVID-19人群死亡风险增加了5.6倍,其中血液肿瘤最容易病情恶化



·END·

仁医界

用科学进步之术给患者希望之光

微信号:Research Doctors



对临床试验感兴趣的医学同仁
欢迎加小编微信入群交流
微信号:liewenhuke1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