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枸杞看宁夏丨百瑞源之源

何玲 中国经济时报 2023-01-06




■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何玲



  百瑞源董事长郝向峰是宁夏枸杞行业里“网感”很好的企业家。6月份,正是宁夏头茬枸杞鲜果上市的季节。他开通视频直通车、在红寺堡枸杞基地开起鲜果采摘直播,亲自下场带货。

  

  在贺兰山东麓百瑞源枸杞小镇的种植基地,下午5点多,田野里还有很多劳作的人们。面对着贺兰山最美的一段山峰,他与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分享19年来关于品牌与市场的思考与实践:

  

“好枸杞可以贵一点”,好在哪里?


  

  早先有用户说,你们的产品好是好,就是贵。贵是结果,我们有责任把好在哪里的原因解读清楚。品质可以解决,但品味不容易感知。

  

  “枸杞就是土特产”“枸杞称斤卖”是误区。传统枸杞是卖给老年人熬粥煲汤用的,养身滋补产品的价值感挖掘不够。作为一个高端品牌,要找到服务的那群人。

  

  枸杞产业面临年轻化、时尚化的塑造。与当下年轻人接轨,产品要符合年轻人的审美和消费习惯。开发都市白领的消费力,目前,不论在线上还是线下,百瑞源都做到了高端枸杞销量第一。

  

  说归说,要做到并不容易。从种植栽培方式,到田间管理水平,从产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消费观念创新等都面临新老观念的碰撞,传统与现代的挑战。

  

  提出好枸杞可以贵一点,就是在和过去传统的认知博弈。只有做到一分钱一分货,好枸杞才能和贵一点划上等号,甚至要做到物超所值,让消费者理解起来更简单,才会买单。

  

  这也是百瑞源对行业发出的一种呼吁,我一直有个愿望,那就是希望宁夏好枸杞卖一个好价钱,物有所值,物超所值。现在有50%的原料供应商采取公司和农户合作模式,按百瑞源好枸杞的标准,我们愿意花更高的价格去收购茨农的产品。好枸杞能卖到一个好价钱,这个产业才能够健康可持续发展。

  

  匠心匠品的背后都是高昂的成本付出。过去,枸杞卖得太便宜,没人愿意在产品品质和品牌上下功夫,消费者花钱买不到正宗、安全的宁夏枸杞,所以很多消费者对宁夏枸杞的品质安全没有信心,整个产业也很难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的路子。  

  

枸杞不是配角 

是传统与时尚的碰撞


  

  感谢互联网,让消费者能在田间地头体会到现代农业特别靓丽的一面。一个游客一部手机,每一个都是自媒体人,贺兰山东麓枸杞小镇全力推广的“良种+良方”种植模式,等你来旅拍。

  

  鲜枸杞采摘下来,更好的颗粒做成锁鲜枸杞,它的视觉、味觉、营养价值是最好的。颗粒小一点的直接打成浆冷冻起来,这样一年四季都可以让消费者能够体验到鲜枸杞汁的新鲜美味营养。

  

  现在枸杞原浆为什么卖得好?90后、00后天天加班熬夜,很辛苦,但是也要享受,也要美,也要健康。所以他手机一点,通过互联网任何一个平台去下单。消费走向时尚化年轻化,现在年轻人注意力都在手机上,你的产品在手机上找不到,肯定和时代脱节的是吧? 

  

区域公用品牌 

为宁夏枸杞画了一个保护圈


  

  枸杞在中国有4000多年的历史,宁夏的枸杞人工种植就有600多年的历史,总书记对宁夏枸杞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殷切的嘱托,枸杞产业凝聚了祖祖辈辈宁夏人的情怀和情感。

  

  2021年“宁夏枸杞”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正式核准注册,结束了宁夏枸杞有史以来“有名气,没商标”的历史。“宁夏枸杞”区域公用品牌在宁夏枸杞产业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宁夏枸杞”品牌价值将大幅提升,为宁夏现代枸杞产业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力。

  

  宁夏枸杞区域公共品牌画了一个质量保证的大圈。未来的5年乃至更长一段时间,产业发展一定是围绕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管理、使用、创新展开。

  

  宁夏枸杞从政府到行业协会都制定了品牌的管理使用办法,核心就是:第一,宁夏枸杞一定是要种在宁夏这片大地上,有“甘美异于他乡”的唯一性。第二,宁夏枸杞的产品质量一定要达到宁夏枸杞的地方质量标准,要达到宁夏枸杞药食同源的功能,核心指的是安全指标。

  

  枸杞产业是劳动高度密集型,百瑞源1.2万亩基地,劳动力需求非常大,采摘期每天需要3000人。基地所在的红寺堡、中宁、贺兰山东麓,有大量的吊庄移民。企业既解决了他们在家门口的就业,又教授他们最先进的种植技术。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移民致富的路上,有百瑞源;百瑞源,也离不开这些农民兄弟。建党百年之际,企业和我个人荣获宁夏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和个人,这是我们追求的企业社会价值。


       本公众号版权归中国经济时报所有。如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须经许可,并注明转自中国经济时报。


热点链接

●稳投资促消费在行动②丨新老基建和技术升级将引领企业投资稳增长

●聚焦丨湖北樊城:打造国家级物流枢纽城市核心区

●首批产品解禁公募REITs未来成长空间可观

●关注丨纾困培优 梯度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监  制丨王辉  李丕光 王彧 刘卫民

主  编丨毛晶慧      编  辑丨陈姝含


【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经济新闻网 http://www.cet.com.c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