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商道经纬丨外资持续看好中国市场

周雪松等 中国经济时报 2023-01-06



美联储若持续加息影响几何 


  编者按  受6月份美联储激进加息影响,避险情绪提振美元。美联储7月份或将进一步加息,将会给全球带来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美联储若继续加息对中国的溢出效应不明显,国际资本持续看好中国市场。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而且国内的供应链并未受到世界供应链中断和美联储加息的影响,预期国内大宗商品的价格不会有大幅涨跌的波动。美联储加息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冲击也有限。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周雪松



  美联储加息或提速,全球市场出现连锁反应,短期波动显现。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美联储加息对其他新兴市场影响较大,但对中国市场的影响相对较小。国际资本持续看好中国市场。随着下半年中国国内的疫情得到控制,稳增长措施持续发力,中国经济复苏动能强劲,大宗商品价格或呈现稳定态势。
  

外资持续看好中国市场前景

  多位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美联储加息对中国国内市场的影响有限。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认为,美联储加息对其他新兴市场影响较大,但对中国市场的影响相对较小。中国一直坚持“以我为主”的货币金融等政策,不太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另外,中国也采取有力措施保供稳价,确保市场稳定运行。中国市场主要还是受到国内政策的直接影响,如在房地产市场,外资所占的比重比较小,所以楼市受国内政策影响更大。

片来源/新华社


  北京银信投资集团创始人、原盛世神州房地产投资基金董事长张民耕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美联储加息对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影响不大。美联储加息对美国的房地产影响很大,一些房地产项目有价无市,紧接着可能要降价。

  “一般情况下,美联储加息会导致其他国家的资金外流,但美联储加息之后,大量外资依然流入中国市场,股市、楼市、债市都有外资的身影,外资看到中国市场稳定、资产价格低廉,出于国际资产配置的需要,继续投资中国市场。”张民耕告诉本报记者,目前看好国内某些低值物业的投资方主要是海外资本,尤其是海外的保险资金。海外资本有计划收购中国国内的写字楼等。

  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美联储加息对中国经济会产生间接影响,但这种影响不大,对房地产的影响属于“间接影响的间接影响”,这种影响更小。

  “通常而言,美元的无风险回报上升会吸引资金回流,但随着美国资金成本上升,其房地产市场也会受到影响。中国经济只要保持稳定增长,外资肯定会继续关注,不只是美元,包括来自欧洲、中东、东南亚、北亚的各种资金,不仅不会撤离中国,国际投资者会继续看好中国市场的前景。”戴德梁行中国资本市场副董事总经理刘兵对本报记者表示。

  第一太平戴维斯华北区估值及专业顾问服务部负责人、高级董事胡建明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美联储加息会加速资金回流美国,可能会影响到正在或准备投资其他经济体的资金。
  

国内大宗商品价格有望稳定

  6月份美联储激进加息之后,全球市场随即波动,大宗商品也进入回调期。

  中钢经济研究院首席研究员胡麟牧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美联储加息利空全球大宗商品市场,会带来原材料成本下降,但由于目前地缘形势所带来的供给冲击仍然存在,即使短期内大宗商品价格回调,但其持续性还有待观察。从国内来看,虽然短期出现波动,但后面价格还可能出现反弹。随着下半年国内疫情得到控制、稳增长措施发力,中国经济复苏动能强劲,大宗商品需求还会上升,供求可能依然偏紧,能源、农产品价格可能高位震动。

  “从长期视角来看,美联储加息会抑制全球需求,全球对大宗商品的需求可能会降低。但是短期内受通胀影响、俄乌冲突以及供应链扰动等,大宗商品价格很难马上进入下行通道,有可能会在高位徘徊一段时间。俄乌冲突导致与俄乌相关的油气和粮食等大宗商品价格仍然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上海钢联研究员李爽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未来,仍须观察美联储加息缩表的节奏。

  李爽表示,从欧美PMI变化以及铜油价格之比等表现出来的经济信号来看,欧美经济即将迎来滞胀或已陷入滞胀。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有可能会在2022年下半年见顶。而国内大宗商品如黑色商品的价格,受国内宏观经济政策和产业政策影响更大。以钢材需求为例,未来需要关注宏观经济刺激和在“因城施策”下房地产监管政策宽松的效果,以及钢铁行业政策对供给端的影响。

  FXTM富拓首席中文分析师杨傲正对本报记者表示,在正常情况下,美联储加息将会收紧市场流动性,减少热钱并压抑通胀,大宗商品价格将会有所回落。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此次全球通胀和大宗商品价格升高的主要原因并非是流动性太多而导致的经济过热,而是与供应链和地缘形势有关。因此,美联储加息对于能否明显抑制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升高,从而压低通胀的效果仍有待确认。

  “中国的大宗商品价格或呈现稳定态势。”杨傲正认为,中国经济恢复动能较强,国内货币政策也倾向宽松平稳,在国内的供应链未受到世界供应链中断和美联储加息的影响下,预期国内大宗商品的价格不会有大幅涨跌的波动,会倾向于维持平稳向上的价格水平。



美联储加息对中国资本市场冲击有限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刘慧



  受6月份美联储激进加息影响,避险情绪提振美元,7月4日美元开盘报105.11。美国旧金山联储主席戴利表示,支持美联储7月份进一步加息75个基点,预计联邦基金利率到2022年底将被提升至3.1%。

  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人士表示,美联储若继续加息对中国的溢出效应并不明显。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输入性通胀风险可控。而且,中国债务结构合理,债务规模可控,人民币币值稳定,美联储加息对中国资本市场冲击有限。
  

中国高质量发展的趋势不会改变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博士、盛达资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四汝对本报记者表示,经济全球化不会因美联储加息而改变。原因在于,美联储加息对全球贸易平衡架构有破坏作用,但亚洲在新的竞争中具备优势。美国取消或放宽对华加征关税,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美国自身的进口成本,也有利于中国对美国出口,扩大中国2022年的贸易顺差。今年前5个月,中美贸易额达2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1%。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会推动出口进一步扩大。

  对于中国经济而言,陈四汝表示,2022年经济增长5.5%的发展目标能够实现。尽管世界经济减速对中国有影响,但中国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在金融领域保持对外开放政策和WTO承诺不变,外资持续保持净流入的态势,跨国公司对中国未来发展前景充满信心。1-5月份,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564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7.3%,折合877.7亿美元。截至5月末,进入银行间市场的境外机构有1038家,覆盖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国外汇交易中心近期拟进一步延长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时间,表明中国经济依然有很好的投资成长空间,全球对人民币资产需求依然旺盛。中国高质量发展的趋势不会改变。前5个月,有176家企业IPO进入资本市场,80%以上是科技型公司。过去5年,中国人均GDP增幅是美国的5倍。

  景顺亚太区(日本除外)全球市场策略师赵耀庭对本报记者表示,美联储发布了新的点阵图,预计到2022年底,联邦基金利率中值将为3.4%。预计到2023年底,联邦基金利率中值将为3.8%。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认为,3.8%的联邦基金利率中值可能足以让通胀回落到目标水平,倘若情况并非如此,美联储将会采取应对措施。显而易见,美联储正试图利用强硬的措辞来赢得市场的信任。
  

美股和A股的联动性或将有所加强

  “中国债务规模可控,人民币币值稳定,美联储加息对中国资本市场冲击有限。”陈四汝表示,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经济发展速度在疫情期间保持了平稳增长。中国的国债约为7.41万亿美元,占全球债务额的2.6%,这一比例低于美国的9.8%和日本的3.6%。而且债务结构更多是本币外债和中长期债券,外汇储备稳定在3万亿美元左右。截至2021年,中国的负债占GDP的比重没有超过70%,处于较为正常的水平。

  中航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董忠云对本报记者表示,中国的货币政策虽是“以我为主”,但美联储加息将制约中国货币政策宽松的空间。海外增长放缓会影响中国出口制造业板块的预期。目前,A股在经历了前段时间的反弹后,市场开始从关注机会转为关注风险。投资者对外围利空的敏感度将有所增强,这意味着短期内美股和A股的联动性或将有所加强。在全球流动性收紧、外围市场大幅震荡的背景下,A股难以持续走出完全独立的行情,短期内或出现震荡。

  中国处于宽货币周期与美国紧货币周期叠加,使得中美政策利差明显收窄。在陈四汝看来,尽管有资本流出的压力,但实际情况有待进一步观察。以资本市场为例,美联储决定加息的6月13日至17日一周内,北向资金净买入174亿元,从6月份交易以来的资金加仓合计看,加仓近600亿元,外资资本没有加速流出中国市场。外汇市场虽然导致人民币有贬值的波动,但近期一直回升,美元指数今年以来升值9%,人民币汇率仍在6.5-6.9区间波动,未来也会在此区间波动。

  赵耀庭表示,鲍威尔称“美联储正在迅速采取行动”,预计在7月份会议上将加息50或75个基点,但他表示不要预期加息75个基点成为普遍现象。预计美国通胀将很快见顶,然后缓慢放缓。从相对资产配置的角度看,基本情景预期引导投资者降低风险,略偏重股票,多元化投资股票、固定收益及另类投资是明智之举。

  陈四汝表示,中国有能力控制对冲美国加息后的输入性通胀带来的压力。在石油领域,短期中国确实存在输入性通胀压力,零售端的汽油价格可以体现。但中国未雨绸缪,抓住石油、大豆、贵金属、金属原材料进口的窗口期进行投资储备。近年来,粮食、生猪、光伏、风电、核电、水电和抽水蓄能自主发展态势较好,煤炭资源自主保供措施得力,起到了稳定价格之锚的作用。在芯片领域,由于产业链和供应链受到贸易制裁的冲击,叠加疫情因素影响,汽车领域一些高端芯片受限,目前情况已得到缓解。



万博新经济研究院院长滕泰:

中国应该降息来实现稳增长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周雪松



  万博新经济研究院院长滕泰在所著的书——《全球通胀与衰退》中提出一个问题:在全球通胀“灰犀牛”的背后,会不会跟着一只经济衰退的“黑天鹅”?美联储若持续加息会对中国经济有哪些影响?中国又该如何应对?为此,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近日专访了滕泰。

  中国经济时报:您如何看待美联储这一轮加息?对中国大宗商品和房地产市场有何影响?

  滕泰:美联储加息主要是基于美国持续的高通胀所采取的应对措施,对于紧缩本国的需求,尤其是消费和投资需求,都会有比较明显的作用,有利于遏制通胀,引导美国的CPI下行。

  美国的加息对于控制需求的过剩有作用,但对于应对供给冲击、贸易保护主义、垄断格局没太大影响。预计美国加息对于控制美国通胀会有积极的作用,但不能有过高的期望。预测2022年年内美国CPI回落到4%左右就是不错的成绩了,2%的通胀控制目标可能要到2023年下半年,甚至到2024年才能实现。

  美国加息对大宗商品是有影响的,影响到总需求,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势头会受到遏制,甚至出现阶段性的下行。由于全球大宗商品价格走势是一致的,所以欧美大宗商品价格下降,中国的大宗商品价格也会同步下降,这对于降低中国的经济成本、降低上游工业通胀的压力是好事。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和美国加息没太大关系,中国楼市走势取决于中国经济的基本面,主要受城镇化速度、人口流向、居民收入增长速度、房地产金融、土地供给等因素影响。

  中国经济时报:美联储开启加息周期之后,中国如何应对?

  滕泰:对于中国来说,应对美国高通胀或美国加息,需要在美国通胀传导到中国之前加快速度稳增长,中国应该降息来实现稳增长。如果美国的通胀持续时间较长,向中国传导,将形成中国的上游工业通胀、PPI向下游传导的压力。

  美国的经济走势和中国出现了分化。美国是需求旺盛、通货膨胀,经济增速相对处于近年来的较高水平,失业率处于较低水平。中国因为疫情以来没有大幅降息,而是采取了扩张投资、恢复供给的政策来稳增长,现在供给过剩、需求不足。所以,美国应该加息,中国应该降息,不能被美国的加息所误导。

  当前,依靠投资驱动增长模式不能持续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那么,如何提振消费来转换增长模式,是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挑战。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比重大概超过40%,成熟的后城镇化国家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比重都在20%-25%之间。假设中国要在未来十年把投资占GDP的比重降到20%-25%,未来的投资总体应该是负增长,否则就会造成经济结构的扭曲。在这种情况下,稳消费应该是稳增长的重中之重。中国未来的稳增长政策,一定要让资金产生最大的乘数效应,把更多的资金从稳投资转移到稳消费上来。

       本公众号版权归中国经济时报所有。如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须经许可,并注明转自中国经济时报。


热点链接

香港金融业开新局①丨对接国家战略将为香港发展带来新机遇

●助企纾困稳外贸②丨深挖进出口潜力要向“新”处寻

●时报时评丨为什么中国股市独立性越来越强

●民生论谈丨缓缴医保让中小微企业缓口气、加把劲 


监  制丨王辉  李丕光 王彧 刘卫民

主  编丨毛晶慧     编  辑丨陈姝含


【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经济新闻网 http://www.cet.com.c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