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华北丨聚焦京津冀交通一体化
聚焦京津冀交通一体化
编者按 促进交通一体化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内容。构建现代化交通网络系统正在为京津冀三地整体协同发展,不断调整优化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扩大环境容量生态空间,推进产业升级转移,加快市场一体化推进形成持续助力。从国际机场的共享到高速路网的持续加密,再到高铁的四通八达和高效便捷,京津冀正努力按照目标同向、措施一体、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协同发展新格局持续迈进。
河北:京津冀一体化实现新突破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唐沙砂 ■梁钰琪
牢固树立协同发展全局理念,坚持大联合,强化大协作。河北省交通运输厅近日透露,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实施八年来,河北省交通运输厅持续完善服务功能、提升质量效益,着力推进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实现新突破。
互联互通综合
交通网络基本成型
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率先突破、全面推进,“四纵四横一环”综合运输大通道基本形成,交通网络化格局持续优化。
图片来源/新华社
一是廊坊北三县与通州区互联互通取得新突破。京秦高速京冀、冀津接线段贯通,密涿高速万庄连接线、燕郊潮白河大桥通车,北三县与通州区交通瓶颈得到较大缓解。
二是“轨道上的京津冀”初步形成。与京津连通铁路达到23条,“轨道上的京津冀”主骨架基本成型。随着京张高铁、津秦高铁、京沈高铁、京雄城际、津保城际等建成通车,实现市市通高铁。
三是互联互通的公路网络全面构筑。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8087公里,实现县县通高速;普通干线2万公里,全省网格化布局基本成型;农村公路18.1万公里,实现乡(镇)、建制村至少有一条通行客车的硬化路。
四是津冀港口群协作成效日益凸显。全省沿海港口生产性泊位242个,港口设计通过能力达11.3亿吨,年吞吐量突破12亿吨。河北港口集团与天津港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冀津港口间集装箱外贸内支线统筹调度,形成干支联动、相互支撑的格局。
五是京津冀机场群布局加速完善。全省机场总数达到16个,一枢多支多点机场布局体系初步形成。
在推进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的工作中,雄安新区对外骨干路网从开工就备受社会各界关注。2020年12月通车的津石高速和2021年5月通车的京雄、荣乌新线、京德高速一期3条对外通道及容易、安大普通干线公路2条建材通道,标志着千秋之城“四纵三横”交通大动脉全面打通。
全面提升运输服务
一体化服务水平
“从雄安新区前往京东物流园区的车辆在固安西收费站下道后10分钟左右就能到达。”京雄高速固安西收费站主要负责人李淑梅介绍。
“京雄高速道路畅通、行驶方便,比原来行驶国道节省了至少三分之一的时间,为蔬菜保鲜争取了时间。”每天往返雄安新区和高碑店新发地市场的蔬菜经销商杨师傅说。
京雄高速河北段通车运营后,区位优势明显,道路通行便捷,在打造物流产业通道、助推新区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交通运输和民生息息相关,在综合运输服务方面,河北省全面提升运输服务一体化服务水平,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协同治理见成效
充分发挥协调对接机制作用,畅通对接渠道,强化沟通协调,推动交通一体化部署加速落地,京津冀三地在交通行业协同治理方面取得许多成果。
协同发展机制更加完善。健全跨区域、跨方式、多层级协调机制,建立河北省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一体化联席会议机制,优化京津冀三省市区域交通一体化领导小组工作规程。
协调对接日益深入。与京津主动对接,召开各类协调对接会议、专题联席会议60余次,签署合作协议17份、接线协议23份,开展项目方案研究、智慧公路建设、新业态发展、信息互通共享专项研讨120余次。
破解难题闯出新路径。大兴机场北线高速公路推广安检新模式,京冀双方在廊坊市设立联合安全检查站,廊坊段与北京东延段同步连通运营。
据介绍,下一步河北将着力推进重大国家战略实现新突破,持续加快互联互通项目建设,持续推进运输服务保障能力建设,持续加强对接协调。
天津:京津冀都市圈渐入佳境
■ 刘菲菲
如今,从家门口坐上“复兴号”高铁,半小时、1小时、1.5小时的交通都市圈越来越多。从京雄津保“1小时交通圈”的形成,到“通武廊”“津静”“津宁”市域(郊)铁路按下的“快进键”,“轨道上的京津冀”给“一轴多城”带来了无限可
轨道交通作为交通运输网络的骨干,是京津冀区域交通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标志。作为京津冀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天津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因区位、交通、功能等优势赢得了较高人气。天津轨道交通系统在城市空间格局发展和功能集聚的支撑作用上更新理念,平衡发力,渐入佳境。
提速,融入
“便捷、高效、安全、大容量、低成本、互联互通的轨道交通,是发挥城市群和中心城市综合带动作用,形成增长动力源的重要力量。对企业而言,可以破除空间阻隔选择人才;对居民而言,可以为其就业提供更大空间。”天津轨道交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卢志永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构建更高水平的市域、都市圈综合轨道交通网络是天津轨道交通集团一直探索加速融入京津冀都市圈的有力实践。
“‘四网融合’是实现城市、都市圈、城市群等空间层面不同功能层次、不同交通制式轨道交通方式融合、一体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卢志永介绍,天津是推动实现铁路、城市轨道交通互联互通、融合发展的引领城市之一。早在2003年,天津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中即将中心城区轨道交通网与铁路重大交通枢纽统筹规划,所有铁路重大交通枢纽均引入2—3条轨道交通线路。首批建设的天津市轨道交通1、2、3、9号线实现了对中心城区铁路枢纽天津站、西站、南站、北站的全覆盖。
关于开展TOD综合开发模式,卢志永介绍,TOD综合开发模式主要构建产业、生活与人协调融合的城市功能中心,以轨道交通廊道组织城市功能配置,实现城市开发与轨道交通承载能力的高效融合。整合优化站点附属设施,深化站点及周边土地整体规划策划,打造城市活力微中心,让居民生活更加便捷,让新市民有了更优选择。
从“单站开发”向“片区统筹”转变、从“单一功能”向“复合功能”转变、从“开发建设”向“综合运营”转变。天津轨道交通建设的每一步转变,都是因地制宜从发展思路上的转变,天津创新TOD综合开发的实施路径,促进站城一体、产业优先、功能复合的一体化综合开发实施落地。
据卢志永介绍,天津在构建“一网多模”综合轨道交通网络规划上,呈现出层次多样、互联互通、融合发展、差别化服务各区域等特点。城市轨道交通、市域(郊)铁路、高铁、城际形成多层次、多模式、高效率、融合一体的轨道交通网。天津市构建“一市双城多节点”的城镇功能空间格局将有力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推进京唐、京滨、津兴等城际铁路建设,确保京唐、京滨北段项目年内开通运营,尽早助力实现京津雄“半小时交通圈”。
共享,发展
市域(郊)铁路是高质量建设“轨道上的京津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发展的必要支撑。加快推进“通武廊”“津静”市域(郊)铁路建设,对于天津进一步融入京津冀区域大交通体系,拉动区域发展新引擎,加速区域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聚集具有重要意义。
通武廊市域(郊)铁路建设作为天津武清区的“一号工程”,又是涉及京津冀三地的线路工程。武清区拥有京津塘、京津等6条高速公路、15个出入口,京津城际铁路半小时通达京津。
卢志永表示,随着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在武清过京津“双城”生活的人员已达5万余人,京津城际铁路现有运力难以满足群众出行需求。通武廊市域(郊)铁路从天津城区经武清城区与河北廊坊、北京亦庄连接;向南打通天津地铁线路、向北接驳北京轨道交通。按照初步规划,“通武廊”市域(郊)铁路在武清区境内设立6-7个车站,方便居民出行。这将进一步缩短武清与京津的时空距离,助力武清真正成为京津走廊的重要支点。
市域(郊)铁路建成后将全面实现公交化运营,为居民、游客提供通勤、通学的快速便捷大通道、大走廊。不仅如此,天津轨道交通建设更体现在内外兼修上。在协调线网规划与城市发展格局,夯实网城融合基础的同时,天津推动轨道站点TOD综合开发,促进轨道与城市功能协调发展,优化生活圈布局。
“发展轨道交通,是解决大城市病的有效途径,也是建设绿色城市、智能城市的有效途径。我们就是要从经营城市的高度谋划轨道交通建设,步子迈得再大一点,形成智慧、绿色的轨道交通网络,提升城市价值,方便百姓出行。”卢志永说。
北京大兴机场临空区:
打造世界一流航空城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李希琼
自2019年9月25日正式投运以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不仅成为北京一处亮眼的新地标,还激活了150平方公里的临空经济区,成为带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新引擎”。
大兴机场航站楼是世界上跨度最大的钢结构体系,代表了我国钢结构最高科技创新水平;它还是全球首座三层出发、双层到达的航站楼,使高铁首次实现了下穿航站楼,创造了多项“世界第一”和“国内首次”。实现飞机、高铁、高速公路等多种交通方式立体换乘,实现快速通关、人脸识别、行李运输全球可视化。
图片来源/新华社
北京和河北按照共建、共管、共享的原则对临空经济区进行规划建设和运营。临空区分为航空物流区、科技创新区、服务保障区三个功能组团,战略定位为国际交往中心功能承载区、国家航空科技创新引领区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是京津冀区域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在发展空间、产业对接、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等方面深度融合,创建共建、共管、共享新模式。
“我们坚持与廊坊片区错位融合发展,联合对外招商推介、引入高端优质项目,共建世界一流综合保税区,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典型示范区域。”大兴机场临空区(大兴)管委会主任助理朱天柱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介绍了未来临空区的发展蓝图和目标。
朱天柱表示,临空区将借力大兴机场国家发展新的动力源,打造世界级航空“双枢纽”,建设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用好全国唯一一个同时拥有两省市自由贸易试验区政策的优势区域和全国唯一一个跨省市综合保税区的“三区”叠加优势,高起点谋划好国际会展和国际消费枢纽项目,建设世界一流的航空城,奋力谱写临空区创新发展新篇章。
一是强化“五子”联动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充分利用自贸区、综保区政策赋能科技创新,聚焦生命健康和航空科技领域,打造全球创新资源接驳地。承接好市区两级下放权限,持续推动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打造高水平改革开放的“临空样板”。推动数字经济发展,主动融入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聚焦数字医疗、跨境电商、智慧物流等数字经济新业态,探索数据跨境流动路径。推进贸易数字化示范区建设,培育引进一批具有贸易数字化亮点与特色的优秀企业。抓好贸易数字化总体方案的制定与落实,分解与细化总体方案内容,清单化推进实施。高起点谋划好国际会展和国际消费枢纽项目,做好创意和策划。深化跨区域联动发展,实现产业互联、功能互撑,提升区域产业发展竞争力和优势,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
二是提升临空经济区发展能级。坚持功能引领,服务国家战略,落实北京“四个中心”的战略定位以及临空经济区功能定位要求,高质量保障国家重大活动,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带动周边区域转型升级,打造国家发展新的动力源。坚持全球视野,打造国际化标杆。对标世界一流、国际标准,聚焦全球高端产业要素资源,积极引进国际企业、国际组织、国际人才、国际资本,完善与国际接轨的标准体系、规则规范和营商环境,打造首都国际化开放发展新高地。
三是坚持港产城融合,建设品质新城。加快推进机场、临空经济区内外交通路网、市政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以及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优质公共服务设施及文化休闲、商业设施,建设大尺度生态空间,努力打造智慧高效、活力人文、绿色低碳以及功能完备的高品质临空经济区。建设低密度生活社区,提供多元住宅选择及国际学校、国际医院配套,倡导公共交通优先,实现生活、工作、休闲多元复合、24小时活力、产居一体、蓝绿相拥、崇尚人文、智联世界的国际化社区,将临空区打造成为全球人才向往之地。
四是打造绿色低碳发展样板。落实“双碳”工作要求,持续加大创新力度,在自贸区创新服务中心建设多站合一能源站,打造碳中和示范园区。在新建建筑中,通过政策支持引导,鼓励推广地源热泵、光伏发电应用,提升区域可再生能源应用比重。落实综合保税区能源互联网实施方案,推动新能源新技术应用,积极推广安置房绿色生态示范区建设的理念和标准,全面推行绿色建筑和屋顶绿化,探索建设“极低能耗”建筑项目。
五是推动综保区高质量特色发展。依托综保区核心功能优势,探索以离岸服务为特色,推动实现新模式、新业态、新场景、新体制落地,依托“五大中心”建设,积极探索“保税+研发”“保税+生物医药”“保税+航空”“保税+智能制造”“保税+会展”等发展新模式,打造国际资源配置枢纽;在高端消费销售服务领域,探索发展以数字经济为主要特征的保税服务贸易,打造国际高端消费品、艺术品、收藏品保税交易中心,促进京津冀地区高端消费回流;在高精尖智能制造和高附加值维修检测领域,瞄准高性能医疗器械、高端航空装备制造板块,开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装备融合的集成创新和工程应用,打造综保区核心竞争力。
六是提高北京“双枢纽”航空服务能力,与顺义临空经济区差异化发展,促进京津冀地区航空物流协同联动。推动民航科创基地等产业平台项目建设,吸引航空上下游产业项目落地,保障机场高效运行。
本公众号版权归中国经济时报所有。如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须经许可,并注明转自中国经济时报。
热点链接
●年中地方经济观察①•广东篇丨广东经济半年报:压力犹存 稳中向“新”
监 制丨王辉 李丕光 王彧 刘卫民
主 编丨毛晶慧 编 辑丨马 原
【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经济新闻网 http://www.cet.com.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