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观点 | 以高水平对外开放助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面对新一轮产业技术范式变革加速,以高水平对外开放助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至关重要。以构建开放式创新链条、开展技术寻求型对外投资为切入口,增强产业开放创新能力。以加快发展新兴数字贸易、加速数字化赋能为切入口,提升价值链条掌控能力。以扩大服务业开放、加快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为切入口,提高产业融合增值能力。加强绿色环保国际合作,以绿色能源、绿色交通为切入口,做强绿色低碳产业。以对标国际先进做法、产业政策透明为切入口,优化现代化产业体系运行环境。
■ 张远鹏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强调,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技术基础,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坚强物质支撑。
产业体系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是决定大国兴衰的关键因素。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主要是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面对新一轮产业技术范式变革加速,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分工格局重塑态势,构建新发展格局,增强产业发展能级和国际竞争力,以高水平对外开放助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至关重要。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就是要实现以下三大目标。
一是产业体系的智能化。当前,通用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领域正在发生革命性突破,ChatGPT、AI机器人、智能驾驶等对人类生产、生活方式产生持续而深远的影响。推动人工智能发展的三大要素是数据、算法和算力。面对国际竞争激烈的形势,我们要扬长补短,咬定目标。
二是产业体系的绿色化。我们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抓住全球绿色经济、绿色技术、绿色产业快速发展的机遇,“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以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为关键,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
三是产业体系的融合化。推动产业门类之间、区域之间、大中小企业之间、上下游环节之间高度协同耦合,更好释放产业网络的综合效益。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内转外、农转工、农转非,完成了产业由资源和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升级,也就是产业结构转型。对外开放是一个双向的过程,既包括国外产业、技术、信息“引进来”,也包括本土产业、技术、信息“走出去”,都对国内产业产生了明显的正技术溢出效应,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当然,在对外开放的实践中,可以看到,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仍存在短板与不足。一是产业开放创新能力有待提升。数字经济、人工智能发展水平距离世界最先进国家还有不小距离。二是环保技术、循环经济、节能减排等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水平仍有发展空间。三是全球价值链的构建水平与能力不足。中国需要更多的高技术龙头企业整合中小企业、上下游企业,整合国内外资源协调发展。
面对短板与不足,要以高水平对外开放助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第一,以构建开放式创新链条、开展技术寻求型对外投资为切入口,增强产业开放创新能力。一是引导外资进一步融入本土创新链。二是优化归国海外人才创新创业环境。三是通过全球布局前沿技术和新兴产业合作,开展技术寻求型战略资产投资。推动领军企业和科研机构“出海”创新,通过设立跨境研发中心、全球孵化基地、海外创业联络服务站等载体,引导企业和科研机构在海外就地吸纳科研精英,进一步提升创新国际化水平。
第二,以加快发展新兴数字贸易、加速数字化赋能为切入口,提升价值链条掌控能力。一是加快发展数字服务、产业电商发展,强化数字贸易主体培育及平台建设。二是加快制造业企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升级,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及时掌握海外市场、用户和生产过程数据,实现数据要素化,通过对制造业核心数据的掌握提高对全球价值链的掌控力。
第三,以扩大服务业开放、加快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为切入口,提高产业融合增值能力。一是进一步加快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开放。推广复制北京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经验。二是强化金融开放创新,切实服务产业资本“引进来”与“走出去”,同时积极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三是推进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开放融合发展。大力引进与高端制造业产业创新、知识与信息服务、金融服务、国际市场服务等相关的现代生产服务业,推动制造业由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
第四,加强绿色环保国际合作,以绿色能源、绿色交通为切入口,做强绿色低碳产业。一是加强国际环境保护、循环经济方面的合作。二是鼓励光伏、风电等绿色能源产业“走出去”。贸易、投资相结合,投资促进贸易。三是鼓励中国电动汽车、电动摩托车、锂离子动力电池“走出去”,抢夺市场先机,以做大促进做强。
第五,以对标国际先进做法、产业政策透明为切入口,优化现代化产业体系运行环境。一是对标世行最新营商环境指标和国际先进自贸试验区做法,查找短板,持续提升营商环境水平,从制度上保障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构建。对标《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等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逐步试点接近协定准入门槛。二是切实推行不同所有制企业同等国民待遇。在华跨国企业是我国产业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落实外商投资企业同等适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等优惠政策。在竞争性领域,推动内外企业在项目获得、融资等方面公平竞争。三是强化安全监管和风险防控。围绕进一步完善以负面清单管理为核心的投资管理制度和安全审查制度,加快金融领域开放创新。探索引入沙盒监管机制,借鉴新加坡、英国的经验,对金融科技实行限制性授权、监管豁免、免强制执行函等新型监管措施。建立“白名单”制度,在积极审慎和风险可控前提下,分层次、分领域探索推进跨境数据流动。
总之,我们要高效集聚全球创新要素,建设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作者系江苏省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江苏省世界经济学会会长)
本公众号版权归中国经济时报所有。如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须经许可,并注明转自中国经济时报。
热点链接
总 监 制丨王辉 王继承
监 制丨李丕光 王彧 刘卫民
主 编丨毛晶慧 编 辑丨邹 朵
【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经济新闻网 http://www.cet.com.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