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视点丨做好数字金融大文章 加快银行业高质量发展

郭锦辉 中国经济时报 2024-01-06



图片来源/新华社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郭锦辉



  “随着商业银行从制度、组织、流程、技术、业务上推动数字化转型,并落实到战略、管理和业务层面,目前商业银行战略和业务层数字化普遍高于管理数字化。未来,商业银行实现数字化转型趋势是在‘精、敏、稳、融’四大方面发力,以推动自身高质量发展。”中国金融认证中心近日发布的《2023中国数字金融调查报告》建议,银行未来要以数字安全为基础,转变经营思维,以端、场景、云、平台、生态、人工智能(AI)、数据七大核心用户服务要素为抓手,推动全面数字化转型。


  数字化转型进入开放生态的4.0阶段,数据价值、规模价值凸显,专业化服务逐渐下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在2023第十九届数字金融联合宣传年年度活动上发现,对于未来的银行数字化转型新路径,大型银行表现出“内观”深谋,中小银行则锐意精耕。


  大语言模型虽然出现的时间较短,但正在对全球经济产生深远的影响。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张晓燕指出,金融行业是信息和数据密集行业,因此大语言模型对金融行业的潜在影响巨大。银行业许多场景非常适合大语言模型的应用和落地,包括负债业务、资产业务、中间业务等。例如,基于大语言模型的智能客服可以协助优化存款业务流程,同时节省人力成本,提升服务效率;智能信贷可根据用户信用资料提供具有针对性的贷款方案;智能营销基于不同场景,识别和预测客户的信贷需求和偏好,有针对性地服务用户;智能支付可提高支付结算安全性和便捷性等。


  银行业大语言模型的落地同样面临很多挑战,需要行业高度警醒和重视,例如大语言模型可能导致银行机密数据和客户隐私泄露等。“各国对于大语言模型的监管态度目前分歧较大,也有观点认为人工智能,包括大语言模型的应用可能会成为下一个金融系统性大风险的爆发点。”张晓燕建议,为了规范大语言模型在银行业健康有序地发展,希望相关监管部门及时制定规章制度,指引行业健康发展。


  今年10月底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招联首席研究员、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认为,“数字金融是发展的动力。未来,科技输出有可能成为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发展的新趋势。”


  董希淼对金融机构加强科技输出提出四点建议,一是明确战略规划,有能力的金融机构应制定企业级的科技输出规划,明确输出方向、重点和具体安排;二是持续提升自身科技能力,跟踪前沿技术,加大科技投入,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技术优势和人才队伍;三是培养“乙方思维”,认真研究市场和客户需求,特别是痛点,组建市场团队,加强对目标机构的营销和服务;四是加强科技输出生态建设,与第三方机构合作,完善输出链条、生态,在技术输出的基础上,输出人才、产品、数据。


  目前手机银行业整体发生着变革。中国工商银行网络金融部副总经理赵磊表示,手机银行正从“老三样”变成“新三样”,即从重建设、强维护、严风控变成智慧运营、智能风控、情感体验,“人民性”为银行业打开了更为广阔的天地。智慧运营给客户提供有温度的交互;智能风控在安全性方面为用户提供更有弹性的体验;在情感体验方面,例如为老年客户提供更加便捷性、人性化的服务,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适老化程度等。


  商业银行数字普惠未来有哪些新特点?华夏银行普惠金融部总经理赵草梓指出,商业银行在数字普惠战略、技术、应用、生态层面依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战略层面,推动“理念-规划-机制”的全面革新。在技术层面,建立“敏捷-专业-高效”的运营架构。在应用层面,实现“智能-迭代-融合”的突破升级。在生态层面,构建“创新-协同”的未来银行。“数字普惠还在积极成长过程中,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建设好基础条件。”赵草梓说。




       本公众号版权归中国经济时报所有。如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须经许可,并注明转自中国经济时报。




热点链接

●民生论谈丨“羽绒服刺客”难刺年轻消费者钱包

●解读丨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将大步向前

●聚焦丨内外贸一体化加速 让企业“两条腿”走路

●热点丨羽绒服“贵”上热搜 国货品牌如何走好高端化之路

●关注丨我国首个国家级海上风电研究与试验检测基地开建




总  监  制丨王辉 王继承

监  制丨李丕光 王彧 刘卫民

主  编丨毛晶慧     编  辑丨蒋   帅


【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经济新闻网 http://www.cet.com.cn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