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梵高为什么要自杀? | 生命教育(一)之如何谈论自杀
↑↑↑关注我们,和心理咨询师一起用"心"看世界
死亡:人为什么会自杀
有一天,和7岁儿子在外面吃饭,他突然问我:
“妈妈,人为什么会自杀?”
我本能地感觉有一丢丢紧张;
这个严肃的话题比预料中来得早,赶紧理了理头脑中危机干预的库存;
先问他:
“你问了一个特别需要讨论的问题,你怎么想到问这个呢?”
“那他为什么自杀呢?”
“那你怎么看这个问题呢?”
嗯,你是说生命只有一次,结束生命就结束了所有的可能;
哦,你是想说自杀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那如果即使我们花了很长的时间,就是没办法让别人相信,怎么办呢?
你真的长大了,能思考这么严肃的问题,还很有自己的想法!
但是别人的相信也很重要,如果全世界都不相信你,会感觉生活的确太难了。
你还记得上次琪琪老师的画画课上,讲到梵高的生平吗?
我们这一辈子都会遇到几次太难太难了的时刻,那如果真的感觉生活的确太难了要怎么办呢?
是的,自杀解决不了问题,那还能怎么办呢?
(摸头)对呀,当你觉得很难很难的时候,要相信没有一种问题是解决不了的;
我们可以自己想办法,也记得可以找爸爸妈妈和朋友帮忙!
在我们很难的时候,找到能够帮助我们的人,这是一件非常幸福和幸运的事情。
有一些人,他们的生活真的太难太难,又找不到能够真正帮到他们的人,他们找了很久很久,感觉活得太痛苦太痛苦了,所以有些人会选择自杀。
但其实,他们自杀并不是想结束生命,也不是想逃避问题,而是想结束痛苦。
如果去了解他们,就会发现不管他们是选择自杀还是选择活下去,他们的生命都是令人敬重的。
如果有人能够帮助,他们自杀的几率就会小很多。
有一群叔叔阿姨就专门在做这样的工作,妈妈也是这群人之一哦(骄傲)
妈妈在努力地去帮助很多的人!
从什么时候,7岁的小脑袋已经装下了这么多关于生命的思考和疑问;
好在,他主动找我聊了这些思考,我在他心里想必是一个信得过的妈妈;
后怕的是,如果他想到了却没有说出来,搁在心里,小小的脑袋如何装下这些大大的问题。
我想这也是困扰很多家长的问题,孩子主动来问“人为什么自杀”,我们要怎么跟他谈呢?分享一些我在谈话时的考虑:
首先,不回避问题
不用逃避和修饰“自杀”、“死亡”这些字眼,相信既然他问了,他一定能理解;就算此刻理解不了,他也会带着这个认知去在生活中找到他的解释;
而且,如果我们不敢直面这样沉重的话题,也并不能使他们的疑问变少,反而会造成孩子更加好奇,会让他觉得这是个可怕的想法,连妈妈都害怕;
其次,不过度联想,不粗暴干预
很多时候大人不敢接话,是被自己恐怖的联想吓到了——万一他太好奇想去尝试怎么办,万一他看破一切陷入虚无怎么办;
而在孩子心里,这就是一个和“中华鲎怎么能几亿年不灭绝”一样的问题;
所以,就把它看作是一段探索,把注意力放在孩子的感受和想法上,试着用这样的问话表达好奇:
“你为什么会想到问这个问题呢?”
“你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呢?”
当他说出他的想法,也不要先入为主立刻进行教育,要多听听他背后的担忧、考虑,多问问:
“你在担心什么吗?”
“这个问题让你想到了什么?”
如果孩子表示对未来的担忧,也不要急着说“别怕别怕”,可以先问问孩子:
“如果真的发生这么可怕的事,那我们还有什么选择?”
让孩子知道,我们永远可以拥有选择,这就是生命奇妙的地方;
而孩子的答案从来都不会让我们失望。
第三,带着欣赏和鼓励,把讨论落脚到现实中来
一个孩子能够和你分享这样的思考,他的勇气和对你的信任都是值得点赞的;
所以我们需要毫不吝啬表达你的欣赏,表达你看到他长大了,思考开始有深度了;
我在整个对话中就被儿子表现出的乐观和成熟所感染,而这并不是因为他有多特殊,而是他们这个年龄,已经可以慢慢理解,生命不是单纯的二元对立,非此即彼,在生和死之间,有很多种生命形态,都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
生命观,是一个人成长历程中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决定着我们会用什么态度去面对人生。
与其回避,不如直面吧!
因为,人间值得啊!
刘芬
发展心理学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东方明见专职心理咨询师。擅长:家庭教育、亲子关系、情绪困扰、自我成长与探索等
课程推荐
文|刘芬 美编|吕满 审核|杨微 编辑|张华 杨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