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黄梅文史哲主编:​写作者要甘于寂寞

蕲黄文学 2022-12-28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黄梅文史哲 Author 本编委

▲著名书法家李正阳书

回首忆征程,阔步向前进 

---黄梅文史哲公众号2020年工作总结 

黄梅文史哲主编 李滨
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上午好!


今天是2021年元月2日,我们在闻名的桂畈村崭新的办公场所,举行“黄梅文史哲”公众号2020年年会暨“黄梅文史哲”公众号创作基地挂牌仪式,很有意义。“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借用宋代名相王安石的这首《春日》,表达我的喜悦心情。


桂畈村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和文化传统,名人辈出,它是安徽省桂林栖书记的家乡,他为黄梅戏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另一位名人,就是著名的黄梅戏研究专家桂遇秋先生,他搜集整理黄梅戏传统剧目,远不止三十六大本七十二小本,更为值得庆幸的是,他们一家三代都在研究黄梅戏,且都有建树。近年来,在桂文林书记带领下,村里面貌,焕然一新,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变化,这里我就略去不说了。桂畈村重视文化建设,在七小,建有桂林栖纪念馆,村领导注重保护并想办法修缮桂林栖故居。这些,都是“黄梅文史哲”公众号选择在该村挂牌的原因。桂文林书记等领导,站在“文化是软实力”的高度,欢迎我们在此挂牌,双方不谋而合,皆大欢喜。

回首忆征程,2020年“黄梅文史哲”公众号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有了长足的进步,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简述如下。


(一)与人民同心,共克时艰。今年年初,大疫当前,大家闷在家里,眼观形势,纷纷用手中的笔,激励同胞们听党指挥,鼓舞斗志,写出了许多抗疫诗文。吴苾雯的《步步惊心回国路》,聂铁贞的《庚子抗疫我参与过》,都产生了强烈反响;期间,王唤柳老师倡议公众号同仁,积极为县人民医院捐款,大家热烈响应,共计捐款四千余元。


(二)围绕“文史哲”,写出锦绣文章。文,是文学;史,是历史;哲,是哲学。“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京典胡同、李雪梅的《书画同缘--花的画 花的诗 花的字》,桂跃刚的《湖北省委一支笔 默默奉献写春秋--吕东升》《黄梅骄子 国家栋梁--张国良》《黄梅好儿女--陈建中》,王定国的《浅说“古楚语”黄梅话》,梅学书的《百花畈与梅氏》,王唤柳的《瞿秋白祖籍黄梅县之我见》《拜谒桂林栖故居》,周三毛的《赵辛初同志的传说》等,其阅读数一路攀升,有的数以万计。汪晓洋的《桂兵哥口述三线故事》,吴仁华的《回想当年生产队集体劳动》,黄洪雨的《爷爷的桔树》,孙文平的《东山五祖寺峰景》《五祖寺旧事》,吕泽洲的《隔壁班的那个女孩》,余建新的《采菱》《青春驿站--怀念在周田服役的日子》,张关荣的《黄梅张湾村及棋杆墩纪事》,桂焱宝的《千年古邑 大美黄梅》等,都十分耐读,让人回味。

反映现实生活,用文学语言记述当代身边的变化。如何国彩的《策马奋进的养马村》《开拓奋进的澳科园》,鲁绍友的《夜探母校蔡山一中》,王唤柳的《这个黄梅人上了中央电视台》《 养马岭看长城》《人间仙境栗子园》,也都产生了一定影响。


由于这次年会准备不足,没有事先做一番详细的统计,所以,这里介绍作者作品,难免挂一漏万,请大家不要放在心里。来年,我们加以改正,将早作准备。


(三)关注“扶贫攻坚”和乡村建设,组织到基层,送文化下乡。


“五一”劳动节,赴广文冲翠微山庄采风,为当地收集整理当地历史文化传说,写成系列“导游词”,与楚龙旅行社、翠微山庄老总王茵保持了较好关系。这次活动,又得到她大力支持。


到养马岭村采风,到栗子园村采风,到桂畈村采访,参加活动的作者,或写散文,或写新闻稿件,画家现场作画,受到欢迎。互利互惠,作者增长了见识,通过思考与写作,锻炼和提高了自己;村里干部、群众都比较满意。蔡桂茂的新闻稿,多次上了《黄冈日报》,在社会上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四)干预社会生活,把握尺度,严守纪律。


自媒体干预社会生活,必须把握好尺度。把握好了,就是做好事;过了,与政府作对,就是自寻烦恼,自找苦吃,自找罪受。比如,那篇《黄梅的士乱收费》发出后,的士收费就发生变化。但是,如果,尺度把握不好,偏偏要处处与政府唱反调,就是自寻烦恼,自找罪受。


2020年我们公众号在运作过程中困难重重,好在有各位及广大读者朋友的支持,我们总算挺了过来。这方面,还要大家帮助寻找重视文化的商家赞助,使我们公众号手里有一点经费,以利于开展活动。

下面,谈谈对2021年工作的思考。


2021年已经到来,展望新的一年,我们信心百倍。在新的一年,希望大家,群策群力,献计献策,我们一定集思广益。把这个平台,办出特色,办得更好。我建议:在新的一年里,大家都要勤于思考,迈动双腿,到群众中去,了解社会,了解历史,不要懒笔,要甘于寂寞,“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牢记“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写出更有深度、更有高度的精品力作,无愧于我们的时代,无愧于我们的党和人民。由于时间的关系,不多讲了。谢谢大家!

2021.1.2

温馨提示:点这行字→看本次活动的直播回放!

【链接】回首忆征程 阔步向前进

黄梅文史哲2020年年会暨创作基地挂牌

王唤柳│最忆父亲过年熬糖稀

黄梅的年味:辣酱蒸鱼

黄梅游子想家了:妈妈的厨房 家乡的味道

黄梅的苕果呐

黄梅的年味:“三元及第”  萝卜圆、蓑衣圆、芋圆

吴德恩│最忆老家烫豆皮

又到一年鱼面飘香时

黄梅的年味:妈妈的秘制味道

黄梅旧县城是谁建的?

黄梅的基督教

黄梅的道教

王唤柳│拜谒桂林栖故居

王唤柳│黄梅一中的沧桑巨变

周濯街:邢绣娘是皇帝的恩妈

王唤柳│人间仙境栗子园

李滨│战时状态最严停工令来了

王唤柳 李九华│良心道德创造人间奇迹

王唤柳│黄梅一中的沧桑巨变

人是老乡亲,月是故乡明,一方水土一方人。景美人更美,美在记忆藏,心中最美是家乡。乡音乡韵绕,乡情乡愁深,谁不说家乡好?欢迎关注本土微信公众号 黄梅文史哲 ,欢迎投稿!

《黄梅文史哲》已入驻百家号、企鹅号、搜狐号、 微博等平台,您的原创文章将全网发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