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太原童谣:雁儿雁儿排溜溜

2017-01-09 郝妙海 太原道

大约是小学第三册(1955年)的语文书上吧,有这么一篇课文。依稀记的内容是:“秋天到了,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小时候,每到秋凉时节,都要有几群大雁从村庄(今晋源区武家庄)上空飞过。每当空旷的天空传来“呀!……呀!”的大雁鸣叫声,我们都会抬头观望,这时,如果有一帮孩子正在玩耍,肯定会不约而同大声唱起那首熟悉的童谣来:


雁儿雁儿排溜溜,

后背跟的你舅舅。

舅舅舅舅弯回来,

抱回一抱干柴来。

焰得炕儿热热地,

焙得屁儿绵绵地……


旧日,太原市郊的农村都是土炕,一冬天全靠烧炕取暖。因而,每到秋凉时节,家家户户都得准备一冬的烧炕柴。记忆中,这些烧炕柴,主要是农作物的秸杆,如玉茭杆(当地叫玉茭圪榄),高粱杆(当地叫茭棍榄)。当秋收结束以后,已在地里晾晒一段时间的秸秆,村民们都会用独轮车推回村内,堆垛在街门外的空地上。那时候村庄没有规划,人口密度也小,村内的空闲地很多。而有些人家土地少,秸秆也少,天凉以后,孩子们就须到收割后的田地中或渠沿,荒摊等处去捡拾人家遗留的秸秆,或树枝等干柴,打捆后或扛或背回来。

雁儿南飞时,天气已明显转凉,孩子们自然而然的联想到了收集干柴,准备过冬,就毫不奇怪了。奇怪的是,孩子们竟将抱干柴的活儿交由舅舅来完成。要知道,在太原民俗中,舅舅被称作上司,在所有亲戚中享有至尊的地位,在所有的公开场合,如上事筵时,都要受到尊重和抬举。然而,在小外甥的眼中,舅舅面前耍耍赖,撒撒娇却是理所当然。在当地有句俗语,叫“外甥子是狗,吃了喝了还要荷(拿)上走”,正说的是外甥子上了舅舅家无拘无束的顽皮样。现在,天冷了,让舅舅给抱一抱干柴来。虽是戏譃之言,却有浓浓的亲情在里面。小时候,还有一个关于舅舅的童谣。几句简单的词儿是“槐树底下搭戏台,道俺舅舅看戏来。车儿拉,他不来,轿儿抬,也不来,茅屎棍儿挑得来。”对这个不识抬举的舅舅,小外甥就更不客气了。在至近的亲戚里面,还有一个就是姑姑。当地有句说法,叫“姑舅亲,打断骨头连着筋”,也将姑舅相提并论。那么,在孩子们口中,姑姑的命运又如何呢?当地还有另一段童谣。是:


大明了,小明了,(注“大”读dou,“明”读mi 是天亮了的意思)。

姑姑送得花来了。

什么花?铲铲花,

铲了姑姑的尾(yi)巴巴。

你看,这姑姑似乎更惨,不仅长了尾巴,还让孩子们给铲了。

童言无忌,童谣更无忌。这样的童谣,孩子们唱着高兴,大人们听了不恼,一辈一辈就这么传下来了。遗憾的是,已有好多年未曾见过排溜溜的雁儿从头顶飞过,如今的孩子们也不会唱这样的童谣了。


直接点击以下文字链接,阅读郝妙海更多作品:

郝妙海:远去的水西关

郝妙海:太原的苇

郝妙海:社家鼓,太原锣鼓的根

郝妙海:“拉锯、扯据”,温暖的儿时回忆

郝妙海:乡村事筵,从未走远的浓浓乡俗

郝妙海:从《太原县志》看村庄兴衰

郝妙海:“毛鬼神”是个什么鬼?

郝妙海:五十年前我去太原十五中上高中

郝妙海:夏日虫戏,太原的乡村故事

郝妙海:太原话里变幻多端的“圪”字


太原道三晋文化微论坛开通,直接发帖,深度讨论,永久留存,全网互动,点击页面左下角“阅读原文”进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