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山西非遗21:阳城生铁冶铸技艺,中国式铁范铸造的“活化石”

2016-01-07 牛晓珉 太原道



阳城是我省的铁业重镇,历来以发达的冶铁业和精湛的冶铁技术著称于世。阳城生铁冶铸术主要包括坩埚炼铁、犁炉炼铁和犁镜的铁范制作,是中国生铁冶炼技术的代表作。


早在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我国就发明了生铁冶铸技术,比西方要早二千年。中国很早就能炼生铁,西方在公元14世纪前只能炼熟铁,不能炼生铁。而且以此为基础,形成了和西方迥然不同的钢铁冶炼技艺体系,由此创造了辉煌的铁器时代与钢铁文明。


山西阳城地处中条山区,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对阳城当地生铁冶铸术的形成创造了良好的基础,是中国生铁冶铸技术的重要留存地,犁炉炼铁和犁镜的铁范铸造等技艺十分突出。阳城盛产富铁矿,且距地表较浅。熔炼铸造时先将采得的矿石粉碎,再经高温焙烧去硫,然后方可入炉。犁炉为中国式的竖炉,由炉缸、炉腔、炉身及支架构成,其内腔呈曲线状,具有风流顺畅、利于炉况顺行的优点,以当地江木等优质木材烧制的木炭则被用作熔炼的原料和还原剂。熔炼时有一整套成熟的工艺,师傅们凭借多年经验,通过看火色、辨铁水等方法娴熟地掌握炉况、火候及铁水成色,恰到好处地把握铁水的化学成分和温度。辨铁水一法堪称绝技,熔炼师从出铁口舀出一小勺铁水,观察其色泽及表层纹样变化,就能判定其成色,如果不合格,再设法调整。这种凭借经验的炉前快速分析方法简便而实用,但要经多年的实践才能掌握,是典型的口传心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犁镜是阳城的名牌产品,为步犁上的重要配件。由于犁镜为白口铁材质,脆硬耐磨,在和土块经常摩擦的过程中,使镜面保持光亮,这是犁镜得名的由来。


阳城犁镜铁范铸造从泥范翻制铁范,再用铁范铸做犁镜,具有自成体系的完整的工艺规范,堪称中国式铁范铸造的“活化石”。


相传阳城犁镜有四百多种,它们不仅形制有别,重量也相差很大,最重的达425公斤,最轻的约1公斤。因为犁镜销售地域广阔,而各地区地貌、土质、作物、耕畜及耕作技术不同,须因地制宜,备有多种规格以适应农耕的需要。但品种过多又造成产销不对路、难以卯合等弊端,因而有“错贩犁镜饿死人”这样的俗谚。犁镜可按外廓形状分为三大类,即圆形、长方形和特殊形。每一大类又分为若干品种。无论犁镜的整体轮廓为何种形状,其工作面总是呈弧形的曲面,以利于将犁起的土块翻转成垄。犁镜铁范的铸造当时由阳城上芹村李姓世代相传、独家制作,据说这一特技最早的一代是从阳城犁川学艺得来。阳城犁镜由原铁水浇铸,这种做法在世界上十分罕见。铸型以灰口铁作原料,用泥范铸成。一副铁范可用上千次,所铸犁镜坚固耐用且省力,深受农民欢迎。犁镜烧铸最盛时,年产七十余万片,远销尼泊尔、越南、朝鲜等国。


阳城县润城镇砥洎城,使用冶铁废弃的坩锅建造的城墙


阳城县润城镇,使用冶铁废弃的坩锅建造的民居


20世纪60年代,太原理工大学曾对阳城生铁冶铸技艺做了实地考察和理化分析。从上世纪80年代起,伴随着社会经济转型和机耕的推广,阳城犁镜生产逐渐萎缩,上世纪80年代末,在阳城横河、桑林、马甲还有10余家犁镜厂,至上世纪90年代后期冶铸作坊全部停产,如今已经没有一家厂生产了。更令人担忧的是,许多工具装备也随着停产而严重流失。在横河犁镜厂的仓库内,至今还堆放着八千多片型号各异、样式不同的犁镜以及各种铁范、工具。这些当年由于滞销才得以保留下来的犁镜,如今可成了横河镇的“镇镇之宝”。由于停产多年,许多工匠已经流失,铸炼设备散失严重。


砥洎城及其周边的沁河古村落中,普遍以坩埚做为城墙、民居的主要建筑材料并使用至今


阳城境内目前掌握坩埚炼铁和犁炉炼铁技术的大约有30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吉抓住,18岁就到犁炉社干活,跟随他的舅舅张文法学艺,曾在马甲、红炉等地任炉头。现在,冶铸术的传人年龄大多在60岁以上,集中在横河、蟒河,现在主要以种地为生,生活状况窘迫。铁范的制作目前还没有找到传承人。2007年当地政府在皇城相府建立了“阳城生铁冶铸技艺专题博物馆”,将犁镜的生产过程以图片、文字、模型实物等形式进行展示。如今,尽管传统的冶铁技术已被现代技术所替代,犁镜铸造也因环保等原因不能再延续,但先民的原创性成就仍值得我们敬重和继承发扬。


点击以下文字链接,阅读推荐内容:

山西非遗01:阅读阳城县皇城村重阳习俗

山西非遗02:阅读泽州中秋习俗

山西非遗03:左权开花调,独特的太行山歌

山西非遗04:清和元头脑,传说傅山调制的药膳八珍汤

山西非遗05:晋剧——山西人的中路梆子

山西非遗06:河曲民歌,民歌之乡的酸曲

山西非遗07:晋南威风锣鼓,威武雄壮的民间打击乐表演

山西非遗08:洪洞走亲习俗,延续千年的“接姑姑迎娘娘”

山西非遗09:蒲州梆子(蒲剧),山西戏曲的最早源流

山西非遗10:耍孩儿,雁北地区独特的“咳咳腔”

山西非遗11:山西四大梆子之一的北路梆子

山西非遗12:襄汾天塔狮舞,决战天塔之巅的狮王争霸

山西非遗13:源于宫廷音乐与庙堂音乐的上党八音会

山西非遗14:流行于晋东南的“大戏”上党梆子

山西非遗15:雁门民居营造技艺,造就有别于晋商大院的真正“民”居

山西非遗16:五台山佛乐,与五台山佛教共生共荣

山西非遗18:稷山县独有的走兽高跷

山西非遗19:火爆热烈的翼城花鼓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