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山西忆旧07:记忆深处的腊八粥

2016-01-16 太原晚报 太原道




儿时的记忆中,每当迈进了腊月的门槛,母亲便开始扳着手指数起日子来,念叨着:“快到腊八了,又该给你们熬腊八粥喝了……”


记忆深处的腊八粥

作者:徐学平


在我小的时候,乡村还是比较贫困的,粥可谓是庄户人家的主食了。那年头,稠粥是不敢奢望的,生活不宽裕的家庭,因为舍不得多放米,有时稀得能照出人影儿。只有富裕点的人家,那粥才浓些,是真正的大米粥,人们就夸张地说成“竖勺子不倒”了。这粥,最好喝的当然还得数腊八粥,因为除了过腊八节,寻常的日子里是难得吃上一顿的。


每到农历腊月初八,母亲就会早早起床燃起炭炉给家人熬腊八粥。腊八粥的食材是很丰富的,除了可以选用米、豆等粮食作物之外,还可加入青菜、茨菇、荸荠、红枣、白果、莲子、杏干、核桃仁等蔬菜和干果混合煮成。听母亲说,据“腊八”一词中的“八”字,一般在配料时都是以凑齐八样为宜,搭配可随各人喜好而定。


熬腊八粥是很费时的,而母亲总是很有耐心。她先将豆油在锅里烧热,再放进葱花和盐爆锅,然后逐步加入水和配料,待锅烧开后才会放点菜叶进去搅匀。其中,花生米是母亲用菜刀在案板上挨个切成碎块的,喝着母亲熬制的腊八粥,每当嚼到里面的碎花生时,感觉那味道真是格外的香。


腊月正是呵气成雾、滴水成冰的季节,每当从被窝里钻出来,浑身早已冻得发抖,然而一家人坐在饭桌前,围着一大锅香喷喷冒着热气的腊八粥,你一碗我一碗,一边品尝着香稠的美味,一边称赞着母亲的厨艺,待到额头上、鼻尖上沁出细密的汗珠时,那心窝里就别提有多温暖了!


冬去春来,物换星移,几十年的时光一晃而过。如今,家乡人如果不怕麻烦,天天吃、顿顿吃腊八粥都不成问题了。前些日子回老家,我便嚷着叫母亲给我熬腊八粥喝,说城里粥店卖的粥吃不出当年的味道了,我就馋那一口。母亲笑了,说,还是等到腊八再说吧,现在别说在你们城里,就在咱乡下这也早成稀罕物了,谁还愿意去操那份心呢?


我没有坚持再要腊八粥,倒不是怕麻烦母亲,而是我觉得许多留在记忆深处的美食,只有让它尘封在心底,久经岁月的发酵,那味道才会是最美的。




腊八粥“喂”枣树

作者:惠永生


腊八粥一喝,春节就快到了。所以,当家人说,明天就腊八了,我们这些孩子就特别高兴。不仅是因为春节快到了,更因为那一天要喝腊八粥了。


记忆中,我们村里的腊八粥和现在见到的不同。由于村子太过偏僻,交通也不发达,我们这里就形成了独特的腊八粥。更确切地说,是腊八那天早上的面条粥饭。


为了这顿饭,母亲早已经开始准备了。需要的原料并不多,但是却需要早早准备。


芝麻叶是必不可少的原料。每年夏秋季节,“芝麻开花节节高”的时候,母亲就会从田里的芝麻地里采回来生长娇嫩的芝麻叶,这些芝麻叶,需要用滚水焯一下,然后拿到房子上,一片一片地摊开来晒。那时候的太阳正毒,几乎两三天就会晒干。母亲就把这些晒干的芝麻叶子储存起来,等待腊八的到来。


花生米也必不可少。花生也是田里自产的,晒干,经过油炸之后,就是最美味的小菜了。当面条粥做好的时候,把花生米放进去,如果有其他可口的小菜也可以放进去,这样,一碗美味的腊八粥就可以上桌了。


然而,每年最先喝到腊八粥的并非是我们这些孩子们,而是我们院子里的那棵大枣树。


听长辈们说,每年腊八的时候,最好在枣树的树皮上砍几刀,然后,再给它“喂”上腊八粥,这样明年的枣树,必定果实累累。


我们都希望吃到香甜的红枣,所以,这件事,大家都记得最清。每当腊八粥做好的时候,我就会盛上一碗粥,然后放在我家厨房的窗台上,找到那把豁豁牙牙的砍刀,在枣树的半腰上,砍上几刀。枣树很粗,这几刀下去,基本没什么动静,人小力薄,只能这样了。


在家人的笑声里,我把粥端过来,用筷子挑出几根面条,挂在裂开的刀痕上,嘴里念叨着:吃吧,吃吧,明年多结点红枣。于是,这些面条就挂在了枣树上,直到风干掉落。


经过这次“喂养”,我们似乎看到第二年来临的时候,枣树结出了红枣……




刨腊八冰

作者:郑天佑


1938年,我出生在并州城北的一个小山村,从记事起,我们那个地方过腊八还有不少风俗习惯。那时,农村人不懂腊八节的由来,更不知它的沿革,只是抽象地认为是一年到头庆丰收、祭鬼神、保平安的一种祖传习俗,熬腊八粥、泡蒜是由母亲操作,刨腊八冰由我带着弟弟们完成。


记得每到腊月初七的晚上,我们把家中院落打扫得干干净净,母亲把做腊八粥的原料豇豆、小豆、红豆、碱面放入锅中加水,锅开后不能揭锅盖,把锅端在一边,过一夜红豆汤就浸好了。腊八早上,母亲早早起来,把豆汤锅坐在火上,锅开后,把三分之二的黄米、三分之一的小米同时下入锅中,再加花生仁、核桃仁、红枣,用大火煮,隔几分钟用铁匙搅拌,然后用温火焖一个小时,趁这段时间,母亲已把豆豆菜、炝白菜、杂烩菜……做好了,全家人围在一起,各自领了碗筷,把粥锅端到饭桌前,一打开锅盖,啊呀!软筋软筋的腊八粥香气扑鼻,让人垂涎欲滴。这时,我还有一个特殊的任务,第一碗粥由我端上去供奉家中六神:天地、土地、财神……之后全家人才能尽情品尝。供毕诸神,还要“教训”院中的老枣树,手拿斧头,在老枣树身上砍它三下,口中念念有词:“枣树、枣树不结枣,砍你三板斧,红圈圈、大母枣,压弯老树梢,若要来年不结枣,再砍你三板斧。”之后再把腊八粥填满老枣树被砍伤的痕迹。


泡腊八蒜就简单了,父亲从集市上买回大蒜,全家一齐上手,一个晚上就做好了,去蒜皮,精选个大不带伤迹的蒜,洗净、晾干,装在大口玻璃罐中,加满鲜醋封盖,10天后大蒜逐渐变为绿色,开盖食用,味道极佳。腊八蒜还有健身、解酒之功效。有一年,我去外婆家拜年,兄弟们7人喝了8瓶老白酒,品尝了一罐腊八蒜,谁都没有醉意。



刨腊八冰是晚辈们的事。腊八是最寒冷的时节,俗语说:“腊七腊八,出门冻煞”。可村里的孩子们哪管这一套,每当村前小河结了冰,就成群结队去河里“打滑叉”溜冰,玩上几小时,浑身出汗。到腊月初七下午,我们就带上刨冰工具,把水泉眼新喷出晶莹闪亮的冰花、冰柱、冰块打下来带回家,大块存入水缸里,小块放入温罐中,剩一部分放入做腊八粥的锅中,用于次日早上做粥用。据祖训说,喝了这腊八冰化成的水,一年不得病,肠胃特好。而且如眼睛有点小毛病,只要趴在水缸边,全神贯注盯住冰块看10分钟,眼疾即可缓解。



祸福相连的一碗腊八粥

作者:马俊岳


我的农村老家生活条件很艰苦。“文革”期间,从省城下放的“走资派”老孙在这儿接受改造。在他到来之前,上级领导还专门召开了一个全村人参加的群众大会,要求人们不许对他随便接触交谈。


一个在大城市优越条件中生活惯了的领导干部,一下子来到了生活条件极其艰苦的小山村,和山民一样穿布衣,吃粗饭,住草棚,走山路,整日披星戴月,面向黄土背朝天,几个月后,日子把他打磨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山村野夫。最痛心的是全村人处处都躲着他,不和他接触,他甚至连说话的机会都没有,为了怕憋出病来,他只得每天自言自语。


腊八节那天早饭时,当母亲把腊八粥熬好后,掀开锅,盛了满满的一大花瓷碗粥,对我们说道:“你们先喝着,我去去就来。”说完,端着腊八粥出了门。


不一会儿,母亲空着手回来了,我们问她去了哪里,她只笑不答。


当天上午10点,民兵连长来到了我家,把母亲带走了,原因是她给走资派老孙送腊八粥喝。原来是村里有人亲眼看见并检举。母亲被关了三天后,因为我家是贫农,属于红五类,又没其他问题,她在全村大会上作了检讨之后才被放了回来。对此,全村人也都为她鸣不平,家里人也埋怨母亲多事。但是母亲无怨无悔地说道:“这有啥?送给人一碗粥有啥错?好心总会有好报。”


后来,“走资派”老孙被平反回了城。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他也就淡忘了。


几年后,母亲突然得了重病。我和父亲陪着母亲去省城去看病,医生通过各项检查最后确诊为乳腺癌。此时,做手术的1900元钱难住了我们,因为我们来时带的钱连零头都不够。正当我们在医院里作难时,恰巧遇着了“走资派”老孙。原来他现在就是这家医院的院长,他听说了母亲的病情和我家的经济状况,当即表态:“嫂子是好人,我要报答她。现在马上入院做手术,所有的费用我包了。”


母亲及时做了手术,身体情况恢复良好,至今仍健在。


如今人们每当提起母亲那年送给走资派老孙的腊八粥,总是用先祸后福来形容。




给自己熬碗腊八粥

作者:陈黎明


腊八节,该给自己熬一碗粥了。淘米,加水,把一些冰糖、红枣、百合、山药、红绿豆放在锅里,点燃了红彤彤的灶火。看着逐渐在锅里翻腾的红的、绿的豆子,闻着散发在房间里的香味,忽然想起这些年来,这样简单到极致的煮粥过程,居然每次都让我做得一塌糊涂,要不就是把粥煮干了,黏糊在锅底的味道充斥了整个味觉,要不就是太稀,喝下去的时候,总感觉寡淡无味。


我是明白的,不是因为我做得不好,只是太留恋某种味道而已。


小时候的每年腊八,母亲常常熬满满的一锅粥在家静静等待,她熬的粥,不但通彻香甜,而且暖心养胃。有母亲熬的粥,我的胃,再也不曾疼痛过。


一到腊八这天早晨,母亲早早起床,开始做腊八粥。听说腊八粥要在太阳没有升起来的时候做才好吃。等到母亲把腊八粥做好后,便开始一个个喊我们兄妹几个起床喝粥。可正在睡梦中的我们,费了很大的劲儿也睁不开眼睛,便听母亲开始说了:“谁最后起来,谁的眼睛就变得跟小白兔的眼睛一样,成了红眼睛了。”怕自己的眼睛真的变得跟小白兔一样红,就使劲揉揉眼睛,总算睁开眼起床了。看到母亲早已把红红的粥端上来了,粥中还夹杂着大大的红枣,撒上一勺糖,吃得满嘴都是甜味。


后来我忙着上学,忙着恋爱,忙着工作,忙着飞出父母的家,忙着筑自己的小窝,与母亲渐渐疏远,忽略了许多理所当然的爱。总以为母亲做粥很普通,可是轮到自己动手,却发现是如此漏洞百出。我终于明白,为什么母亲做的腊八粥好吃,是因为母亲把对子女浓浓的爱也一同做了进去。这个季节,空气里尽是粥的香味,腊八粥里有我爱的人经久不忘的人影。


锅里的粥在沸腾的水中翻卷着,红红绿绿的感觉真好。把火关到最小走回房间,慢慢熬吧,生活就是如此,有些东西,需要用一定的时间去煨煮,这样的味道才能更绵长、浓郁,就像亲情。温暖的阳光从窗户的缝隙折透进来,满屋散碎的金黄,随同而入的还有一阵阵飘香的粥味。


直接点击以下文字链接,阅读推荐内容:

山西忆旧01:故乡的麻麻花,清香幽幽的佐餐佳肴

山西忆旧02:故乡的土炕——满满都是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温暖记忆

山西忆旧03:故乡的醋柳柳,多少酸酸甜甜的儿时记忆

山西忆旧04:难忘当年打煤糕

山西忆旧05:腌菜,浸润在岁月中的风味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