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兰州小故事 | 博德恩医院

池晓 池晓题大作 2020-12-09


一、

这个世界很广阔,但总有一些微妙的联系,令人感叹。

在兰州,我为了更加了解自己即将加入的阅读教育机构,第一次知道了平民教育家晏阳初。

在巴中,参观晏阳初博物馆,我发现生于巴中的晏阳初曾就读于阆中的天道学堂。

在阆中,我去寻找天道学堂的遗迹,发现它就在传教士盖士利牵头兴办的“仁济医院”附近。


“仁济医院”,是内地会在中国创办的四所综合性医院之一,其它三所分别在河南开封、云南大理和甘肃兰州。

作为从小在兰州长大的小屁孩,我这才第一次知道这件事。

而这个医院,正是我们从小挂在嘴边的“兰州二院”。

姥爷的胰腺结石手术,就是在这里进行的。

我好几次去探望住院的姥爷,却对此一无所知。

比这个故事更令人震惊的,是我自己的无知。孤陋寡闻,羞赧不已。

于是我决定有余力的时候,就好好挖掘一下,我生长的这个地方,还有多少不为人知的故事。

这便是“兰州小故事”这个系列文章的起源。


二、

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位于白塔山东侧的黄河边。原名博德恩纪念医院,始建于1914年。

威廉·博德恩(William Whiting Borden)(1887-1913)是一个传奇人物。


他家境富有。祖辈凭借银矿产业发家,后来又转型成为乳业巨头。

他17岁高中毕业时,父亲赠予他两份礼物,一本圣经,以及为期一年的环球旅行。他游历日本、中国、印度、埃及、叙利亚、土耳其、瑞士、法国和英国。

之后,他进入了耶鲁大学。在校期间,他一度对名校的堕落感到失望,但他很快就从一个同学开始,带领同学们读经祷告,试图影响和改变他人。他毕业时,已经有超过七成的耶鲁在校生参加过他的活动。

1909年,博德恩从耶鲁大学毕业。因为在一次分享中听说中国的西北地区有1500万的回民没人向他们传福音。他便立志到中国西北传教。


1912年,他从普林斯顿大学的神学院毕业,出发前往甘肃。为了便于在穆斯林地区工作,他绕道埃及学习阿拉伯语,却不幸罹患脑膜炎去世,年仅25岁。

他的父亲整理博德恩的遗物时,发现当年赠给孩子的圣经最后一页,他写了三行字:

“No reserves. No retreats. No regrets.”

“没有保留,没有后退,没有遗憾。”

博德恩的父母依照博德恩的遗嘱,捐出100万美金,其中25万美金给了他所加入的中国内地会。后来正是使用这笔资金建立了博德恩纪念医院。

博德恩的故事借由媒体的传播轰动一时,激励了很多人来到中国传教。


三、

收到博德恩的捐款后,内地会便计划在兰州建设博德恩纪念医院。他们把这个任务交给了一个和博德恩同年出生的年轻人,金品三(Dr. George Edwin King)。

金品三(1887-1927)的父亲金辅仁(George King)和母亲邬贵贞(Harriette Black)都是内地会最早的一批宣教士。

他们1875年就从英国来到中国宣教和定居,在沿汉水前往陕西安康宣教的行船上生下了金品三。


金品三15岁时随父母回到了英国,并且子承父业,在爱丁堡大学完成了医学训练。

毕业后的他在河南开封和山西平阳的福音医院里工作。直到1914年受命前往兰州兴建博德恩医院。他一边行医,一边监工。一边还培养医护人员。他招收了12名医学生,每天上课6小时,主要讲授生理学和解剖学,其余时间用来实习。第一届学生共有9人毕业。

1918年,医院建成,这是甘肃省历史上的第一个现代医院,金品三担任博德恩医院的首任院长。


在竣工当天,甘肃省长亲自为"博德恩医院"的牌匾揭幕,兰州市13个清真寺的阿訇也亲临现场或派代表来观礼。

之后的几年,金品三在兰州市中心建了一个诊疗所,以便居民可以不用过河,就近就医。他又在河州(今临夏)设立回民医院。

由于当时的甘肃省麻风病盛行,他在兰州建了第一所麻风病医院,并在河州城外的山谷里建了一座麻风村。


上世纪20年代,时局动荡,各地青年受到各路思潮和民族情绪的鼓动,反对基督教的声势浩大,各地均发生攻击教会人员、破坏教会财产的事件。有近半数宣教士被迫回国。

出于安全的考虑,内地会发出指令,要求甘肃的宣教士向天津转移。金品三正负责指挥38位宣教士撤退。

为了节省经费与时间,他们雇了八艘大型羊皮筏子,打算先沿黄河下行至包头,再从包头乘火车到天津。

但是航程凶险,途中船只全部搁浅,金品三在组织抢救过程中,自己被卷进急流漩涡,还不到40岁的金医生不幸葬身黄河。

金品三当时正怀着身孕的妻子夏裕恭(Christina Shaw),以及另外两个儿子和三个女儿,都继续留在中国,直到1945年才离开。


四、

除了博德恩和金品三,博德恩医院的早期工作人员,很多人都同样英年早逝。

高金城医生(1886-1938),河南人,从1915年起就在博德恩医院和金品三共事,曾参与营救西路军伤员,1938年被马步芳的部下杀害,年仅52岁。

吴宝瑛医生(1897-1930),博德恩医院的首批医学生之一,1927年回老家秦州(今天水)开设诊所,1930年,在回民的无差别屠杀中惨遭杀害,年仅33岁。

安乐欢医生(Dr. Leighton P. Rand)(1895-1929),毕业于康奈尔大学,1925年在博德恩医院就职。在1927年宣教士大撤退时,决定独自留下来,和中国医生一起合力守护医院,并且承担一切院务。1928年,西北大饥荒,医院人满为患,安乐欢医生严重透支,积劳成疾,于1929年去世。年仅34岁。


医生从来就是一个伟大的职业。前赴后继,服务他人,甚至常常冒着牺牲自己的风险。

博德恩医院在专业领域无可挑剔,自建成起就是甘肃省最好的医院,为成千上万的穷人服务,还治疗了数百名麻风病人。


在医学之外,这批医生还宣教、育人,普及常识,甚至还偶尔在医院里主持一场婚礼。

这里是彼时落后的兰州远眺世界文明的一个窗口。


资料来源

维基百科

博德恩医院历史长廊

Spirit of Grace Ministries

CCD每日英语


相关阅读
他生于船上,死于黄河
美国传奇富二代从未踏足中国,却在兰州留下一座医院
阆中古城宝藏录


兰州小故事


01 霍去病

02 博德恩医院


池晓题大作
troublecx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