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武汉内涝看排水防涝与城市用地空间布局的关系

王川涛 城PLUS 2020-08-31

图源:image.baidu.com


如何正确处理好城市水系蓝线边界与城市建设用地开发边界是城市用地布局方案的关键。而排水防涝安全是水系规划蓝线划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建设的基石。本文以武汉、佛山、长沙等城市为例,探讨在“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理念下,排水防涝与城市用地空间布局的关系。


 01 “千湖之城”的水殇


2016年6月30日-7月6日,武汉遭遇连续强降雨,造成城区严重内涝,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受到了严重的威胁。这一幕在2019年再度出现,6月21日武汉普降暴雨,市内积水严重,交通严重受阻,武汉市中考甚至也因为天气原因推迟了一个小时开考,武汉消防救援官兵不顾个人安危,第一时间赶赴灾害事故现场对涝水围困群众进行救援。


-(左右滑动查看图片)-


2019年6月21日武汉内涝


内涝灾害这些年像盘旋在武汉头顶上方的幽灵,挥之不去、如影随形。诚然,城市内涝的发生不是单因素的结果,而是各种因素的综合叠加,其中包括极端气候条件的频发、雨水管网的排水能力、调蓄水面大小与水位控制、城市竖向的设计、城市水系的排水通道以及外排泵站的排水能力,都是引起城市内涝的关键。但是,在这些因素中,城市水系的调蓄与排水能力不容忽视,武汉在近几十年快速城市发展的过程中,湖泊资源遭到了严重破坏,湖体受到了严重蚕食,是造成城市内涝的一个重要原因。


1987-2016年武汉市湖泊面积变化图

图源:基于Landsat影像的1987-2016年武汉市湖泊面积动态变化分析


1987-2016年武汉市主城区湖泊面积变化分析图

图源:基于Landsat影像的1987-2016年武汉市湖泊面积动态变化分析


城市调蓄水体是城市排涝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宏观总体布局规划层面与微观详细规划设计层面,探讨排水防涝系统对于城市用地空间布局的关系。


 02  宏观层面排水防涝与城市用地空间布局


佛山三龙湾创新集聚区,一个典型的平原河网型地区,规划范围93平方公里,研究范围包括相关汇水区域,共300平方公里。


保障城市排水防涝安全,是城市空间用地布局规划的前提,宏观层面在模型构建过程中,以1比10000的地形与估算的水系断面作为分析基础,通过采用MIKEFLOOD模型,耦合地形与水系,预测30年一遇24小时设计暴雨在现状地形下,涝水的行泄组织、调蓄与淹没情况,识别出内涝风险较高的区域,为城市用地空间布局提供支撑。


规划方案遵循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设计理念,将大部分易涝区域安排为林地、绿地、湿地公园等功能用途用地,对于无法避开的建设用地,提出垫高建设用地地坪标高以及增加水系连接的应对措施指引。通过防洪排涝安全的前置分析,可以大大提高城市规划用地布局的安全性与科学性。



佛山三龙湾创新集聚区内涝风险分析图(图源:项目组自绘)



佛山三龙湾创新集聚区用地布局与内涝风险区叠加分析图(图源:项目组自绘)


通过梳理现状水系河涌脉络,连通主干、次干、旁支3级排水通道,构建蓝色网络系统,为排水防涝提供安全骨架;结合易涝区域布置集中调蓄湿地空间,并在水系两侧预留绿色缓冲空间,构建绿色生态海绵网络体系。最终从排水防涝安全角度,并辅以水质保障,构建整体布局蓝绿网络格局,为城市用地空间提供生态图底与安全基石。


基于内涝风险的蓝绿空间布局图图源:项目组自绘


 03  微观层面排水防涝与城市用地空间布局


长沙解放垸,一个典型的山前平原型地区,规划重点设计范围14.7平方公里,研究范围包括相关汇水区域,共25.5平方公里。


现状区内有多条灌溉支渠以及星罗棋布的400多个小水塘,微观层面在模型构建过程中,以1比1000的地形与实测水系断面作为分析基础,并采用MIKE FLOOD模型耦合现状地形与水系,预测30年一遇设计暴雨在现状地形下,涝水的淹没情况,绘制涝水淹没高风险图,识别易淹易涝区域,为城市空间布局提供前置性的判断条件。


解放垸现状30年一遇暴雨内涝风险分析图图源:项目组自绘


规划方案结合北边内涝风险较高的区域打造天心湖,南部内涝风险较高的区域打造为城市湿地,最终基于现状水系肌理,以排水防涝的风险分析图为基本依据,结合水质净化保障、生态修复、景观等需求,并综合考虑地形地势、坡度坡向等因素,建设纵横交错、风光旖旎的水乡水系。


通过“水绿交织,生态优先”的规划设计理念,以水为载体,尊重自然肌理,保障防洪排涝水安全,协调水环境、景观、城市建设等方面的关系,构造和组织美丽、丰富,富有特色的水系骨架,雕琢水绿相融、和谐自然的生态版画,重塑高质量发展的湘江绿苑,让居民湘情可载,乡愁可托,打造垸城相生的和谐之垸。


解放垸规划水系布局图图源:项目组自绘


 04  结语


城市内涝是一个集雨水管网、城市水系、城市竖向为一体的复杂综合体,其中城市河道、湖泊与湿地等调蓄水面是关键环节。


对每个市民而言,湖泊、湿地应该是一座心灵的港湾,一方流连的胜景;对一座城市而言,湖泊、湿地应该是一幅诗情浪漫、美丽灵动的生态画卷。“千湖之城”的水殇,是城市快速发展过程中的疼痛,让我们善待调蓄水体与滞蓄空间,走出“城市看海”伤痛的第一步。



项目委托方:佛山规划局、长沙规划局

承接单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城市基础设施研究中心、市政交通所)

项目主管:徐建杰

项目负责人:王川涛

项目组成员:黄丽娇、黄纪萍、何舸、刘旼旼、牛宇琛等

. . .

近期阅读:


国土空间规划实施评估内容与方法


海洋新城:深圳潮汐海城


龙岗河活力发展带城市设计国际咨询


市级国土空间规划“双评价”探索


理水营城,诗意栖居 |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下的水城共融




作者 | 王川涛

中规院深圳分院城市基础设施研究中心


重庆大学环境工程硕士,主任工程师,近年来主要负责《雄安新区水系专项规划》、《雄安新区起步区排水防涝专项规划》、《雄安新区起步区海绵城市专项规划》、《贵安新区海绵城市总体规划》、《徐州市排水防涝综合规划》、《常德中心城区及周边区域水系专项规划》以及《丹阳练湖水系综合整治专项规划》等项目。



长按并识别图中二维码

关注城PLUS 


感谢阅读 | 分享

联系我们

请在微信后留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