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煜 | 深圳湾CXD:先锋试验新场景
2019年8月18日,中央提出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若干具体意见。“到2025年,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到2035年,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创业创意之都,成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到本世纪中叶,成为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卓著的全球标杆城市。”承载如此宏伟的发展目标,深圳正在从“一线城市”向“全球城市”的目标跨越。
深圳湾CBD范围包括粤海、华侨城、蛇口招商等最具深圳价值的网红街道,其区位、资源要素优越,优质企业和战略项目云集,是最有基础、最有潜力代表深圳参与区域和国际竞合的地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这一重大战略机遇下,有必要通过更高质量的发展打造大湾区的核心引擎,争做先行示范区中的典范。在新的历史起点,揭示深圳湾在大湾区的价值和未来。
01
数字深圳湾:全球创新聚落
1. 最国际化的地区
深圳湾-蛇口一线是深圳国际交往强度最高的地区。其拥有国际化、高品质的生活居住环境以及便利的跨境、航空交通基础设施连接条件,大量港人与国外人士在此工作生活,是深圳最国际化的地区。
》请横屏查看
2. 最创新的地区
深圳湾地区是全国创新产出最密集的地区之一。深圳强调“非共识创新”与“湿地效应”,以市场为主导,企业为主体,法治为基础(市场经济就是合约经济),政府则更多起到保障作用[1]。在蓬勃的市场创新活力之下,2018年,南山区国内专利申请量达6万件,居全国城区第一。
深圳湾CBD是粤港澳大湾区专利最集聚的地区之一,集聚了珠三角超过10%的专利。深圳湾CBD已经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的核心地区和事实上的创新中枢。
粤港澳大湾区专利分布(2016)
图源:中规院深圳分院“数字湾区”平台
数据来源:工商企业数据
南山区的企业拥有辐射全国的企业网络,其企业分支机构覆盖全国近50%地域,布局于大湾区以外地区的分支机构占比达到约80%(不含深圳)。深圳市南山区呈现“人才导向”的全国性企业分支部署,重点在北京、天津、上海、武汉、成都、西安等拥有大量高校资源的城市布局了大量分支机构,着力将基础创新与产业创新相结合,实现“站在巨人肩膀上”向前走。
3. 最具活力的地区
“年轻人是创新的主力军,是经济和社会的真正中坚力量,因为他们能更透彻地理解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发生的变化。”[2]通过大数据对深圳湾CBD相关街道(粤海街道、沙河街道、蛇口街道、招商街道及南山街道)的工作人群进行画像可以发现,片区是深圳高学历、IT通信行业、年轻人集聚的先锋地区。
教育结构方面,粤海街道的高学历人群比例全市最高,五个街道均远高于全市平均水平。既得益于深圳大学带来的高学历人群,也与其高度蓬勃发展的知识型产业有密切关系。
就业结构方面,深圳最具优势、也最具活力的产业——IT通信领域的人群在全市具有绝对优势,其中粤海街道全市最高、沙河街道全市第三,其他蛇口、招商、南山街道的比例也远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年龄结构方面,粤海街道与沙河街道在中青年整体工作人口结构中呈现金字塔形,即15-24岁的人口比例在全市位居前列,年龄越高则比例位序越低;而蛇口、南山、招商三个街道的特征则相反,呈现倒金字塔形,存在未来创新活力的隐忧。
4. 最具湾区辐射力的地区
深圳湾CBD片区不只是深圳的CBD,更具有辐射大湾区核心地区的潜力与能力。深圳湾CBD片区就业辐射范围[3]覆盖超过70%的大湾区地域,形成三个梯度的圈层格局:①宝安中心、西丽、福田;②深圳其他地区、东莞、香港;③大湾区其他1.5小时交通范围。企业资本辐射范围则呈现圈层+飞地格局,东莞、佛山、中山、惠州部分街镇与片区经济联系密切,经济产业对大湾区具有强大的辐射能力。
片区工作人口的居住地分布
片区企业在大湾区设立分支机构的空间分布
图源:中规院深圳分院“数字湾区”平台
数据来源:手机信令数据、工商企业数据
5. 深圳的西向中枢
在深圳的空间网络中,深圳湾CBD是深圳发展格局一路西向的中枢地区。对深圳湾片区的“朋友圈”进行分析:职住联系方面,片区西向与前海、宝中、机场等地区人员网络密切,北向与西丽地区联系相对密切,形成“通勤朋友圈”;而东向与福田、罗湖等CBD地区联系相对较弱,总体呈现“西向辐射主导,东向联系偏弱”的特征。
企业资本联系方面,片区则与罗湖、福田中心形成了“企业朋友圈”,呈现出城市中心之间空间跳跃式的经济产业联系,并向西部宝安地区形成辐射效应,是深圳的西向中枢。
深圳湾以及周边地区街道层面人员流动(OD)网络分析
图源::中规院深圳分院“数字湾区”平台
深圳湾片区“企业朋友圈”(去空间化的街镇尺度要素流动网络)
深圳湾片区“通勤朋友圈”与“企业朋友圈”分析
图源:中规院深圳分院“数字湾区”平台
数据来源:移动运营商手机信令数据、工商企业数据
02
差异性城市实验:新场景
十年间,伴随华侨城欢乐海岸、蛇口海上世界综合规划、后海中心区、粤海街道的迭代、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等环深圳湾地区的重要规划,我们都适时在差异性的城市实验中提供了新的场景,这些场景恰恰体现了深圳湾的生长逻辑。
品质场景 1 欢乐海岸 - 消费新体验
深圳“欢乐海岸”
图源:image.baidu.com
欢乐海岸定位于开放性的城市休闲文化旅游区,以滨海观光、休闲游憩、文化活动、主题旅游等作为其主要功能,改变了以往主题量贩式的休闲体验,提出关注深度个性体验的新消费场景。海岸、湖岸、水街,历史的肌理、现代的场所,构建了一种江南水乡的城市体验,树立了整个深圳湾的生态标杆。把人静下来,让城市慢下来,宁静致远。
品质场景 2 海上世界 - 国际新交往
反思城市与海的关系,蛇口的迭代发展应思考如何把海洋文化留下来?如何体现国际范儿?如何吸引高端人才?如何迈向航海城市?深圳这座最靠近南海的中心城市有着天然的海洋文化基因,作为全国首个发布“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决定”的城市,不断向外输出着“深圳经验”。我们从城市绿网、创意产业、特色商业、滨水空间、滨水功能和建筑肌理着手,强调空间的开放和共享,植入一系列高品质的文化、展览空间,提供国际交往场景和生活体验。
品质场景 3 后海中心区 - 科技新生代
南山后海中心区
图源:image.baidu.com随着深圳湾地区整体空间格局的逐步完善和城市腹地的快速发展,后海中心区已成为大湾区的深港门户和活力中心。吸引了华润、阿里巴巴、腾讯、联想等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企业总部先后入驻。后海中心区的公共文化板块功能也已初具雏形。当粤海街道需要走向全球的时候,我们提出新街道创新空间,塑造以人为本的超级公共产品场景恰恰为深圳草根科创走向世界舞台提供了最佳平台。
品质场景 4 新粤海 - 低成本、高品质的城市创新生态聚落
深圳市高新区填海六区(创业广场)
图源:image.baidu.com品质场景 5 深圳湾超级总部 - 全球标杆试验场
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城市
图源:image.baidu.com超级总部基地是城市在全球经济产业链条中终级地位的典型代表,将成为深圳发展迈向世界城市的一个功能中心平台。如何塑造面向未来的新空间品质,需要伴随城市的发展不断修正和改变,创造新体验、提供新场景、创造新风口,不断地提供创新产品和运营经验去树立未来的引领作用。以“十字生境,超级湾心”为基础,基于“总部+生态+文化”三大主题,通过加强其景观的优越性、交通的系统性和空间的复合性,营造一个服务于深圳市民滨海生活的世界级创新文化实验区。以满足一种非基本需求的理想文明状态,呈现出一个多彩多姿的文化生活展示舞台,一个享受工作与滨海生活的“未来城市”形象。深圳湾最后完形的阶段,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更要思考如何成为全球标杆的实验场,实现城市平台价值。
03
价值深圳湾:连接未来
纵观香港和新加坡从区域中心城市迈向国际大都会的发展过程,都通过海岸线的生长来集聚全新的国际功能,走向了世界一线城市。我们在2014年提出深圳湾公园计划,稳定城市增长边界,坚持构筑一个深港共同的、形态完整、功能完善的生态体系——环深圳湾大公园系统。通过产、城、海、人、文、绿,从边缘到中心的全要素连接,塑造品质的多样性。一条不断生长迭代的都市海岸,为深圳从一线城市迈向国际都会提供了机遇和空间保障,并成为核心展示舞台。
1. 生态吸引力
位于深圳湾畔的红树林种植带
图源:深圳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
深圳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是我国唯一位于市区面积最小的自然保护区,也是全球候鸟重要的迁徙地和越冬地。基于水动力模型的填海边界优化。强调“生态保护”与自然景观特征的“生态恢复”,沿深圳湾岸线人工培育红树林种植带的构想是这一原则具体的表征之一。
2. 宜居活力
国际港口城市的临港地区、临港新城,越来越关注宜居活力、定居吸引力。都在从关注“箱量”向关注“品质”、从关注“物”到关注“人”转变。纽约硅巷等老城市中心,通过改善环境品质、恢复街区活力,保留低成本空间,重新成为创新创业的集聚地。而港口地区则开始大力推进港退城进、货退人进。芝加哥海军码头通过改造已经成为一流的景观空间、活力十足的文化中心,汉堡港启动旧港口区改造,建设多功能混合的新城区,让居民生活重回港口。
深圳湾打造15公里休闲带,从碎片化场所建设到国际标准新生活场景营造,对城市未来可能的供给预留空间、制定标准,从而提升宜居活力、定居吸引力。
3. 中心链接力
链接能力越强,获取资源的能力越强
从互联互通到直连直通、快连快通,是城市中心交通连接的发展趋势之一。北京新一轮总规中规划了多条联络线,串联整个北京枢纽体系。中关村、金融街等北京高端功能中心连接了多条轨道快线,如CBD衔接了3条轨道快线,可以实现心到心的联系。广州提出将广州站和广州东站打造成为中心火车站,新增广深港高铁引入中心城区联络线、京广高铁引入广州站联络线。伦敦建设crossrail铁路,贯穿机场、高铁站与市中心、东部CBD,实现铁路直接服务城市核心区。
深圳轨道2号线西起深圳湾、途径福田、东至罗湖,连接了深圳各个时期的城市中心,高效率高可达性的交通枢纽,使深圳湾CBD在城市交通网络上拥有一席之地,得以从一个更大的格局去讨论深圳湾CBD未来的发展。
4. 文化影响力
宜居品质越高、文化越具多元性,对国际人才吸引力越大
国际化大都市中心区,重要的衡量标准就是文化影响力和文化多元性:
一是要有一定比例的国际化人口。纽约外籍人口有147万,上海外籍人口有18万,深圳外籍人口仅有不到3万,但集聚在华侨城、蛇口招商等片区,深圳湾成为补足深圳国际人才短板最具潜力的地区。
二是要有一定数量和影响力的国际组织(机构)和国际交往空间。例如北京国际社区与使馆区和中央商务区有极高吻合度,涉外机构高度集聚在朝阳的使馆区和CBD附近。
三是要有足够密度的文化设施和标志性文化建筑。世界顶级的中心区一般都有7-10个的顶级滨海标志性文化设施。例如曼哈顿、新加坡滨海湾,都非常强调文化设施、文化空间的建设,它们不仅仅是一个中心区,更是一个文化体验和文化休闲区。
深圳湾拥有高密的国际人口、总部办公区和多元的文化功能,塑造了比拟于上海黄浦江、北京中轴线相类似的深圳独有的城市精神归宿。
5. 区域带动力
服务水平越高,在区域中的地位越高
国内外功能区发展有一个共同的趋势,就是越来越强调“区城一体”和内外联动发展。功能上,趋于综合和多元;空间上,逐步走向开放,与城市融合发展;设施上,更加强调公共服务对外共享,区内外设施一体化。
深圳湾处在深港边界地区,大量的交换反应在两种制度下发生。在“区城一体”和内外联动发展的趋势背景下,需要探索自贸区与城区政策叠加的新可能,提升区域带动力,在城市发挥平台优势,成为带动边界地区发展的CBD。
结语:
城市发展的上半场,人们为了就业生存进入城市。下半场“人们选择生活的城市才会在城市里面选择事业和职业。”(纽约前市长布隆伯格)
深圳湾唯一不变的城市逻辑是"品质创新",包容深圳独有的雨林创新生态,不断输出深圳价值、模板、标准。深圳湾是一个面向全球多维的创新中心,未来的发展已经真正迈向无人区,没有一种现有的类型可以定义它,而恰恰是这种不确定赋予了深圳湾无限的想象空间,使它有可能成为兼具CBD(中央商务区)、CID(中央科技区)、CLD(中央生活区)、CRD(休闲娱乐中心区)、CCD(中央文化区)功能的 CXD。
着眼未来,深圳湾应立足于"创新创意创业之都"与"全球标杆城市"的愿景,面对差距与挑战,实现大湾区创新发展的核心城市引擎的价值。
注:2019年10月26日下午,“湾区示范,创新繁荣”深圳湾CBD高端论坛在华润大厦举行。中规院深圳分院院长方煜作了题为《品质城市与创新引擎》的报告,探讨深圳湾在大湾区的价值和未来。城Plus根据讲者现场发言内容整理,感谢孙文勇、龚志渊、陈满光、邱凯付、吴天帅、刘菁等参与文章编写与修改。
. . .
讲者 | 方煜
中规院深圳分院院长
长按并识别图中二维码
关注城PLUS
感谢阅读 | 分享
联系我们
请在微信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