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朱荣远:大沙河与粤海街道办的南征北战

朱荣远 城PLUS 2021-07-06

编者按


深圳“粤海街道办”作为中国科技创新的代表性地区为人熟知。


科技固然是粤海乃至深圳发展的一大成就;但如果放宽视界,粤海及其周边的大沙河流域的发展成就远不止于此。“战争”是有此消彼长的,但这段曲折的历程堪称中国城市化的精华缩影,大沙河与粤海为中国带来的发展理念、城市标准、社会精神,将难以磨灭。


本文未经删减,长度是普通微信的两倍。

感谢阅读到最后的朋友!



老电影《南征北战》讲的是解放战争时国共之间运动战的故事。


“南征北战”这个四个字犹如中国四十年改革开放历史的一个场景:中央政府为推进中国现代化设立深圳经济特区,持续吸引着有理想和有勇气改变现状的人们南下汇聚特区,形同“南征”;而后人们在特区实践改革开放各种的新观念、新思维,以“现代”挑战“传统”价值观,从深圳特区向北广阔的内陆腹地扩展,似为“北战”。


影片中有一条大沙河,是两军对垒的要冲。深圳的南山区也有一条大沙河,源自羊台山,河西是大冲村,河东的白石洲村与它隔河相望,粤海门村在大冲村的西南面不远处。


在四十年改革开放持续的“南征北战”中,大沙河积年累月地冲刷,在右岸积淀出一个在中国高新技术科创领域知名的企业高密度集聚区,其中大部分都在粤海街道办辖区内


摄影:梁浩


“粤海街道办”在大沙河的右岸,

“沙河街道办”在大沙河左岸。



图源:头条号/深城说

粤海街道办(简称“粤海”)有深圳最新的后海城市中心,还是深圳城市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地,因而,“粤海”超越了行政单元的意义成了高新科创的代名词,既是一个地理方位,也是科创的心理地标。

图源:image.baidu.com


沙河街道办(简称“沙河”)有代表深圳生活方式的花园城区,紧邻深圳湾正在建设超级总部,将会成为新一代城市滨海公共生活的特别功能区。大沙河流域(文中简称“大沙河”)正在成为深圳城市生活与工作创新的特别象征地,也是深圳价值和文化影响力的重要构成部分。



1900年深圳湾地形图(英国测绘船waterwitch)

资料来源:深圳海洋图书馆


大沙河0.0

大冲、白石洲和粤海门村的极简史     


大沙河流域的故事得从三个村说起。

三个村坐落在大沙河两岸,拥有农耕的四季,风来雨去;耕海的日夜,潮起潮落。


上个世纪40年代,村与村隔河峙立,河东的白石洲村因地下党活跃和影响力被称为:红区。


50年代初,深港双方开始封锁边界,深圳,成为闭锁的中国与香港之间的一道“深沟”。


60年代,印尼排华暴乱,被迫返国的部分华侨来到白石洲村东的宝安县光明华侨畜牧场沙河分场安身;那时的三个村的村民像先辈那样继续种着荔枝、农地和赶海养蚝。也是60年代,台湾号称“反攻大陆”,三个村的村民就一边养蚝打鱼种地,一边抓特务。


70年代逃港潮,村民们又变成了戍边的武装民兵。


80年代改革开放初始的岁月,深圳成为中国现代化的南风窗和南大门,特区遍兴土木,白石洲村东面的华侨农场,成为海外华侨回国投资办厂的特别政策空间;大冲村也有泰国华侨回国来投资建成的正大康地饲料公司和种猪场。


从罗湖向西沿着尘土飞扬的深南公路,经过白石洲村和大冲村,到麻雀岭时道路就分叉,继续向西出南头关就接上了那条贯穿中国南北的交通动脉107国道,直通北京;向南到底中国改革开放的策源地——招商局蛇口工业区。


离大冲村西南方向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叫粤海门村的地方,也是粤海街道名字最初的来源,1983年市政府决定深圳大学就选址在这个三岔路口南侧,如今,地铁9、13号线途径深圳大学时设粤海门站。沙河街道办得名大沙河。


那时,三个村都沿公路建起了形形色色的“三来一补”厂房,集体有了经济,村民有了两层半的新私宅,那个时期村还是村,城在十几公里外的罗湖。


1986年在未填海时粤海街道范围在海中


大沙河1.0

深圳大学落地      

在粤海门村旁设立深圳大学,改变了这个渔农村后来的历史轨迹,也开启了深圳日后风生水起的高技术产业创新发展的历程。

深圳大学规划图


清华大学的罗征启先生“南征”深圳,主导了深圳大学的校园规划设计和学科建设,无中生有的深圳大学是这座城市政府的文化态度,也浸透着罗先生的教育理想,就连深圳大学建筑的布局也浸透了罗先生的用心,顺应深圳湾的自然地理的特征,风生水起,深圳大学很快就成为城市知识集聚、交流和传播的基地。1985年它吸引了第一位邻居——深圳科技工业园。

近水楼台先得月,春暖之时,深圳是那只先下水的鸭子。


1986年的深圳大学


大沙河2.0

深圳科技工业园和华侨城诞生   


80年中期,《走向未来》丛书热卖,开智启蒙,在中国现代化的试验场——深圳,各种新思想、新理念都想找机会试水。中国科学院的一群人,怀着理想来到深圳,希望参照硅谷“产学研”模式,在中国创建一个先进科技园。


中科院、深圳市政府和广东国际信托投资公司联合组建深圳科技工业园总公司,从德国回国的张翼翼先生任总经理,从中科院长春金属研究所和地理所抽调精干人力,模仿借鉴,始建科技工业园。科技工业园选址紧贴着大冲村的西侧,与刚开学不久的深圳大学为东邻,总体规划3平方公里,一期开发建设1平方公里,这个项目成为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在深圳的第一个设计合同,刘洵蕃先生担纲规划设计。当时,深圳科技工业园并不是中国唯一的或第一个科技工业园,武汉东湖、广州五山、绵阳科学城都同时在规划和建设科技园区,往后各显神通各走各路。


科技工业园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改革开放犹如厚云裂帛,倾泻现代文明之光。感性的人们享受此“光合作用”将智慧和理想汇聚在科技工业园,长城电脑、华为、长园材料等科技企业纷纷选择在此发展。那时华为在蛇口招商工业区起家,在快速成长期便迁移安身在科技园区内。一时间大冲村西侧成为城市先进生产力的象征,完成了深圳高新技术企业的第一次集聚。与此同时,深圳机场几乎就落定在大沙河河口,经过建设部、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专家的坚持和努力,在最后关头,重新回到总规原来建议的福永黄田,如果飞机从这里起飞,就不会有福田的平安大厦、深圳湾的超级总部、后海中心的华润大厦,粤海和沙河街道也就是另外一番景象了。



同一时期,白石洲村东面的华侨城,总经理马志民先生搁置工业区的发展计划,邀请孟大强先生规划设计,开始转型实施主题公园旅游和现代人居社区的发展策略,一时间相对先进的人文气息扑面而来,现代文明的气息通过各种空间场所的细节呈现出来,以深圳现代花园城市的特别事例,塑造了全新的城市生活品牌,当年华侨城整体设计的理念至今也没有被超越。


大沙河东西岸城与村的发展比学赶超,各表一枝。粤海门村北侧,高校生;大冲村西侧,产业兴;白石洲村东,侨城美。深圳大学、科技工业园和华侨城让人们看到一种对接人类文明,以现代化的思维改变中国传统观念的可能性。人是敏感的社会动物,对环境的认知是感性的,特别是改革开放初期那些对生存与发展环境有着感性直觉的人们,不断地选择“南征”,集聚深圳。


科技工业园规划图刚落成的科技工业园


大沙河3.0

“科技兴市”与高新区    


1991年粤海街道办成立时,城村持续相向交融发展。

正当珠三角地区“三来一补”如火如荼时,深圳市政府停止登记二线关内“三来一补”企业,挂上了“科技兴市”的风向标,高新技术产业的权重升至经济增长新宠的地位。


气候突变,那时段深圳每天几十家“三来一补”企业北迁东莞。这一战略应了电影“南征北战”有句台词:“不要怕打破家里的坛坛罐罐,我们今天大踏步地后退,就是为了明天大踏步地前进”。“粤海”科创集聚地的雏形在腾笼换鸟的阵痛中应运而生。


也许有理想和抱负的科学家并不一定是好的市场经营者,深圳科技工业园只进行了一期建设,原计划在深南路南侧二期规划并没有继续实施。1996年深圳市政府继续在这里扩展规划了一块 11.5 平方公里的土地,成立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深圳的高新技术产业正式启航。


“内引外联”一直是深圳城市发展策略,让内地科研机构和高校可以在制造业的前沿拥有“产学研”的实践机会。1999年在深圳大学东侧出现清华大学等53所国内外知名院校组成的虚拟大学院和研究生院。“外联”同年第一届高交会搭建了城际和国际间信息交换的平台,更强化和夯实了深圳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意图,深圳在全市域进行高新科技产业发展空间战略的规划布局,科创的中心依旧是聚焦在“粤海”。


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布局结构图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此时的“粤海”占据着各种先发的优势。一时间,各种神人携带着新名词、新概念出没于深圳,打着“粤海”辖区空间的主意,这当中有成就辉煌的传说,也有沉沙折戟的故事。


在“粤海”的历史上有过一次“风投、创投”的“快闪”。1999年海外资本和一些机构开始聚焦“粤海”。一家以开发软件为主题的赛博维尔高科技公司(SBWE)出现在高新区。


微软总裁比尔·盖茨第一次来中国就是因为这家公司而来到深圳,当时中国电子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的设计大师包锦明先生满怀激情,参与其中,现在高新区还能看见包大师设计的两栋十字型建筑,SBWE也引来了国际上各种风投或创投的机构,频繁地出现在深圳;贝聿铭建筑师事务所还为这家公司设计了方案,那也是贝氏事务所第一次进入深圳。


SBWE操持的许多次IT软件论坛,一本半月刊的内部读物传播着大量有关互联网、软件行业的新名词和概念。可惜SBWE只是拥有好的开始,在过程中项目偏离了初衷,在催生了前沿产业的理念和资本的泡沫之后,最终因为种种原因未能持续下去。SBWE事例传播的风险资本、园区作为投资平台、创业文化、创业者服务、支持初创和成熟企业等概念,倒是对深圳后来的高新技术创新发展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赛博韦尔软件园贝氏事务所的规划设计方案


科技工业园还在,SBWE已成历史的桥段,还有许许多多在“粤海”出现过的公司或机构没有被人记住,时至今日,人们创新创业的梦想、或生或死的故事,每天都在“粤海”发生着,与时俱进浪淘沙,“粤海”沉淀下越来越多的高新企业,聚沙成塔。


2000年,三个村已是高密度的城中村,华侨城城区的人居环境助力深圳获得世界花园城市的称号,华侨城南填海区那时还是定位为滨海居住区。


大沙河4.0

人文主义与文明的生活    


开放带来了的人文主义的价值观,让“粤海”在城市公共生活方式也有不凡的建树。在南山商业文化中心国际竞赛中,来自澳洲的设计公司以非对称和二层步行街的方案获得了优胜,取名“海岸城”的商业文化中心至今依旧在国内独领风骚,海岸城也是深圳城市时尚生活的象征地。


那时刚刚回国在深圳安营扎寨的都市实践设计公司合伙人刘晓都在参与高新区南居住片区投标时亮出了新城市主义的设计构想。后来建成的楼盘,也取了一个不一般的名字,“阳光带、海滨城”。


海岸城实景照片(图源:image.baidu.com)


2000年深圳市规划局开展了“深圳湾地区概念规划”,中规院的方案提出延长南山商业文化中心的轴线至望海路海边,正式形成了后海中心的概念。


》左右滑动查看后海中心区总平面图2005/2008年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2003年的某一天,突然传出消息:保护深圳河口湿地和深圳湾生态环境,建设深圳湾十五公里休闲带(深圳湾公园),这意味着中止了继续在白石洲村南面的深圳湾填海的计划。


深圳湾滨海休闲带规划图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2005年,“粤海”成为建设高品质的滨海城市的焦点,编制后海中心区、超级总部基地的规划,西部通道和局部的填海工程如火如荼。


超级总部基地总平面图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2007年高新南区填海六区开始规划一个高密度的街区——深圳市软件产业基地。同是这一年,深圳代表中国政府申办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开始建设深圳湾体育中心,四年后在此举办了大运会的开幕式。


深圳湾体育中心“春茧”(图源:www.sohu.com)


那时后海中心填海的软基工程有条不紊地推进着,未来的功能和形象还停留在规划或人们想象中。但“粤海”已攒齐了生产、生活与生态三要素,当生态文明在深圳开始萌芽的时候,“粤海”最先收获了其附加值。“沙河”给了未来城市生活多样的想象空间。


》左右滑动查看2005/2006/2008/2015/2020卫片


福田中心区代表90年代的深圳形象特征,而后海中心、深圳湾“超总”和欢乐海岸主题城市旅游项目还在细细地研磨中。


随后,深港西部通道开通了,南接香港,让“粤海”、“沙河”进一步地拓展了对更大区域创新和服务功能的影响力,科技创新也不再是小型园区的概念,而是更多地走向更大区域的协作。各种前沿产业领域的创新和现代城市的要素在“大沙河”集聚北上,虽步步为营,但正完型成势,正在成为那个时期深圳城市新的识别性和环境品质的新颜值地标。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大沙河5.0

 多梦的新世代      


2010年,深圳摆脱山寨羁绊,参与激烈的国内外竞争,再一次把城市的科技创新推到了新的高度。创新的内涵已经与20年前科技工业园时期大不相同,创新人才的需求也更加多元,传统厂房式的科技园不再适用。20年前SBWE软件园,留下两栋十字型平面的建筑早已成为高新区一段历史的记忆符号,周围的土地上已经集聚了许许多多、大大小小的软件企业。


深圳湾科技生态园


若干年前规划设计的小街坊、高密度的高新区填海六区,以“深圳湾创业广场”的名字被人熟知。腾讯公司迭代升级的新办公楼也矗立在最显眼的位置。2011年深圳市十二五期间重点项目深圳湾科技生态园在这里动工,企业集聚的密度越来越大,各种总部都愿意扎堆,呈现出了高新科技企业群聚的滚雪球效应。


深圳市高新区填海六区详细蓝图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新一代的园区不只是提供工作容器的空间,还集成了生活与工作的功能,更重要的是做服务、做平台,深圳湾创业广场、深圳湾生态科技园和腾讯的众创空间提供有多元的空间和金融、法律、技术、服务,提供从初创到成熟各发展阶段企业的需求,以其不确定性,蕴含着各种创新创业的可能性,是生机勃勃的科技创新生态的“热带雨林”。


粤海文体中心(图源:image.baidu.com)


2009年华润集团参与大冲村城市更新改造,城中村供给社会的大量廉租房消失了,更新了建筑空间规模也改变原有的社会空间地理,那是社会学意义上的遗憾,也是城市进步迭代发展更新的无奈和必然,大冲村的社会人群离散后在城市中重新布局安顿,许多人跨过大沙河涌入白石洲村,此时的白石洲村也正在孕育全新的城市更新计划,人们还会在迁徙中再集聚,更新自己在城市中的生活空间轨迹。大沙河的右岸是深圳创新风向标的粤海街道,左岸是城市多样生活的沙河街道。


万象天地(图源:image.baidu.com)

“粤海”发生的故事中总是透着挑战规划建设更高密度城市的欲望。“沙河”也后发跟进,上白石洲村的更新计划再次改变了大沙河东岸的社会地理特征,城中村上白石村即将在争议中成为历史记忆。大沙河两岸逐渐成为深圳城市科创和新居住生活资源集聚的空间,量变,也质变,观察大沙河两岸的不同阶段的演变、冲突和共识,就可以感知其与这座城市创新力嬗变的价值取向。村在更新,城在完善,业在精进,城中村的更新也引起争议,社会付出了不得已的代价。


 大沙河 

大湾区创新的底座? 


2019年深圳被赋予大湾区国家创新型城市和核心引擎的角色,“粤海”及大沙河两岸似乎就是这个核心的“极核”地区。


我们可以粗率地推演一下大湾区时代的城际新关系。广佛合谋携三龙湾、广州科学城和南沙科学城东进南下;深港莞集合西协北进将是趋势,形成大湾区“南征北战”、合纵连横的竞合格局。广佛与港深莞两大创新簇群未必真能形成一个理想的南北创新走廊,但这并不妨碍深港以河套、大沙河流域(高新区、留仙洞、西丽科教城)等环深圳湾附近集结,沿大沙河步步北上,促成东莞科学城、光明科学城联袂环巍峨山共建国家科学中心的意愿,更新重组茅洲河沿岸地区并会师交椅湾的可能性。如果把深港比喻为南极,广佛当成北极,从交椅湾的东西向延展就成为“湾区赤道”,大科学装置、大学、实验室、研究所和企业总部加速向这个带状地区汇聚。湾区赤道意味着拥有生物多样性,从而带来创新的无限生机与活力。


大湾区依旧不改珠江东岸的的强势,这一切都与城际间的的协同协作为前提,大湾区就像一个股份公司,穗佛莞深港五城犹如五个股东,有共同的利益,也有“股份占比”和首位度之争。每个城市都有参与区域竞合的功能空间节点,四十年的岁月和社会的流变,大沙河流域正在成为大湾区未来新生活和创新生产要素的集聚地,这里是城市最复合功能的地区,是城际枢纽地区,重要的是拥有大湾区城市和高新技术产业创新的历史信誉。大沙河流域已是大湾区区域创新的坚实底座,也最有潜力成为大湾区国家创新型城市功能极核和核心引擎。“大沙河”还有可能成为未来大湾区创新的代名词之一,而“粤海”和“沙河”是“大沙河”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先行示范区

——人,才是关键!  


回看“粤海”和“沙河”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先有经济特区改变了其政治和经济地理的区位,而后在此出现深圳大学,再连锁引发了后来的“粤海”、“沙河”和“超总”的故事,那么,这些变化都是如何产生的?


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对于深圳而言,“道”是什么?


改革使僵化的体制和机制宽松,开放让现代文明激活人性,让人的潜能可以得以释放,才让深圳变革创新的历史成为理性、科学和人文主义的历史,大沙河依旧从北向南流淌着,两岸更迭变化着人和物的故事,电影《南征北战》围绕大沙河的两军攻防是人智慧和勇气的比拼,是大多数人民站在那一边的事。深圳的先行改革开放带来的事实,让世界看到一种“事在人为,在为人事”的可能性。


深圳之道,即人之道。


大沙河(图源:www.sohu.com)


后海中心的内湖公园被称为人才公园,直白地表现了只求人才不求人的急功近利的心态,谁是人才呢?其实四十年的深圳历史证明了:人,才是深圳成功的关键。也正是如此深圳才可以成为持续不断地成为人口增量的城市,有人口增量自然包含了人才的增量。人选择符合自己生存和发展环境是一种本能,感性的人会被深圳社会进步的先进性所吸引,城市只是一个与时俱进的“筛子”,人才是在芸芸人海中孕育的,有人,才有人才的辈出。


四十年深圳土地与人,人与人关系嬗变的历史,让中国人知道了人性的潜力、人与生态共生的家园和人与人和谐社会“美好”的含义,解放了人的思想,释放了人性,开阔了眼界,文明都在大沙河左右两岸的环境细节中,个体人差异的集约,成就了集体共识的深圳社会,山高依旧人为峰。大沙河流域有自然的河流、海湾风景,其人文社会呈现的“风景”价值更大,这就应和了“有风景的地方就有创新”的说法。


大沙河与深圳湾的潮间带孕育了河口的生态湿地,也产生了右岸的“粤海”高新区和左岸的“沙河”现代城区。深圳也可以比喻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潮间带,是创新改革的生机之地,“南征”。


就像“来了就是深圳人”这句话传递的城市包容的精神。“粤海”和“沙河”在时间流淌的历史中嬗变,大沙河两岸这是一块饱浸智慧与思想、成功与失败、生命与轮回的土地,是深圳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区的一块“拼图”,也是强国范例的一个可信的细节。


这里可能还是改革开放的深水区,深化改革和持续对外开放先行先试的再出发地,在未来嬗变中不断出现新旧价值观之间冲突的“战区”,“硝烟”散尽后,人们知晓更深层的中国和更广大的世界,让知识的价值浸透大沙河两岸,土地生机持续勃发。


国家让深圳先行示范一定是相对中国更广大腹地社会,勇于和敢于创新的人们“南征”群聚深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中国而“北战”,先行者披荆斩棘,亦先成风景。


……

推荐阅读:

深圳:一切皆有可能

范军:深圳之治与民间之理

范钟铭:大湾区视角下的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

“泛华侨城”:湾区人文客厅

“烟火”要热烈,规划需冷静




作者 | 朱荣远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



长按并识别图中二维码

关注城PLUS

 

感谢阅读 | 分享

联系我们

请在微信后留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