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车近池州,想起了岳飞和韦俊
今年7月下旬,我第一次去池州。
经年尘土满征衣,特特寻芳上翠微。 好水好山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
岳飞的另一首诗词《满江红》更为人熟悉,那首词慷慨激昂,悲愤之情跃然纸上,壮烈之气充塞天地,符合后人对一位驰骋沙场、奋勇杀敌的名将之人设。而这首七绝,格调明快轻盈,展现的是岳飞的另一面。
这首诗中的喜乐之情和《满江红》中的“仰天长啸,壮怀激烈”是互为表里的。为什么要“收拾旧山河”,就是不忍美丽的河山和勤劳的百姓深陷在侵略者的铁蹄之下。
忠臣不得善终,让多少人为之切齿扼腕。
但若我们稍微花一点时间去探究韦俊的身世和他投降前后的情势,我以为很难简单地谴责他的选择。
洪秀全率众能在金田起义,韦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天国早期的六个王中间,只有北王韦昌辉是土生土长的金田村人,韦俊是韦昌辉的亲弟弟。冯云山在金田村一带传教时,韦昌辉是第一批入教者。从此,作为金田首屈一指的富户,韦家成为太平天国早期的大本营。洪秀全赶到紫荆山中与教众会合,开始做军事准备时,韦家献出了全部财产,阖族加入团营。太平天国首先在韦家秘密“开炉火打刀枪,共除妖魔”,发展成员,不断壮大。
紫荆山起义后,年甫弱冠的韦俊随大军北上。太平天国定都天京,韦志俊先后曾经跟随燕王秦日纲、翼王石达开西征。参加过武昌、 岳州、田家镇等战役,战功赫赫,成长为太平天国一员攻守能力兼备的骁将。但是天国和韦家很快遭遇了大灾难。东王杨秀清飞扬跋扈,上则威胁天王洪秀全,下则嫉妒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等人。洪秀全利用韦昌辉对杨秀清的不满,促使韦昌辉发动“天京政变”,杀戮杨秀清及全家和东王府亲兵上万人。接着天王再利用天国上下对韦昌辉滥杀的不满,又把韦昌辉五马分尸。
正带兵驻守武昌的韦俊逃过一劫,但城内弹尽粮绝,天国不予支援。韦俊不得不率部突围,以失城戴罪之身,苟活于世,天王的清算之剑随时可能斩下来。
咸丰八年(1858年)九月后,韦俊驻守池州。次年二月,杨秀清的族弟杨宜清攻取建德,势力侵入到池州,六月,杨秀清的另一位族弟杨辅清弃景德镇,逼近池州。杨、韦两家已是世仇,而太平天国起事时尚为韦俊手下一名童子军的陈玉成位居英王,反过来节制韦俊,且对其很是防范。湘军看到了这点,伸出了橄榄枝,韦俊选择了投降清廷。
韦俊投降清廷献出池州府,影响甚大,牵动了鄂、皖、赣、苏四省的局势。池州处在安庆、南京之间,为天京上游的军政中心安庆东边之门户,池州由湘军占据,切断了陈玉成和天京城的水上通道。湘军得池州,方可规复安庆,然后扫清上下游,再围攻天京。
韦俊的投降,可以说是逼出来的,洪天王那样对待其亲哥,而自己又随时可能步兄长之后尘,这样的天王还值得尽忠吗?
唐浩明先生在长篇小说《曾国藩》中杜撰了一个情节,太平天国被镇压后,曾国藩利用韦俊的人头强行裁减军队。这或许符合读者“叛徒没有好下场”的心理期许,真实的历史却不是这样的。韦俊后官至参将,晚年居住在安徽芜湖,死后葬于宣城,至今宣城尚有韦俊的众多后裔。在太平天国起事的早期重要人物中,他大概是唯一善终者。
不过这次我来池州,既没有登临齐山翠微亭,也没有去古城寻觅清军与太平军交战的遗迹,而是直接上了青阳县的九华山,参加“禅与中华文化:2019九华山公益论坛”。
九华山是地藏菩萨的道场,地藏王有“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大悲悯。绝大多数凡夫俗子,只能活在恩怨情仇之中,以人世间的道德、律法和人情规则,计算得失利弊而做出选择。而更可怕的是,许多时候一个人没得选。
往期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