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美团点评赴港上市:超级平台何时出现盈利转折点? || 深度

无冕财经团队 无冕财经 2019-04-05

美团点评切入的每个领域,都存在强劲对手,烧钱补贴成为常规打法,这样的模式有没有问题?未来盈利的逻辑何在?

本文由无冕财经(ID:wumiancaijing)原创并首发,作者:梁楚童,设计师:苏晓燕,编辑:陈涧,实习生:陈雪莹

8岁的美团点评,似乎已找到了摆脱“烧钱”包袱的方向。


6月22日,美团点评(下文简称“美团”)正式向港交所递交IPO申请,即将成为港股近十年来最大的互联网平台公司。随着招股书浮出水面的,是这家“不设边界”的公司,“任性”背后的业绩数字——营收3年翻8倍,亏损缩窄一半,2017年完成超过58 亿笔交易,交易额3570亿元,规模达到3.1亿交易用户、440 万活跃商家、覆盖全国超2800个市县。


从“千团大战”中突围而出,攻下外卖市场半壁江山,再接连“吞”下大众点评、摩拜单车,如今的美团已将触角延伸至食、住、行、游、购、娱多个领域,聚焦大众、高频、刚需的服务品类,俨然成为名副其实的“超级平台”。


值得关注的是,在多个领域中厮杀,美团在把目光放远至“超级平台”的同时,如何实现协同减损?对未来的盈利有着怎样的底气?


营收加速,亏损缩窄


拼外卖有饿了么,拼打车有滴滴,拼酒旅有携程,拼共享单车有哈罗、ofo,美团切入的每一个领域,都是一场硬战。


硬战中自然离不开补贴。从招股书中可以看到,美团的销售成本逐年增加,这与收入逐年增长是相关的。报告期间,通过佣金、在线营销服务以及其他服务和销售收入,美团的总营收从2015年的40亿增长至2016年的130亿元,同比增长223.2%,2017年再实现161.2%的增长至339亿,三年营收共计翻了超过8倍。


与此同时,美团经调整亏损净额持续收窄,从2015年的-59亿元收窄至2016年的-54亿元,2017年进一步收窄至-28.5亿元,三年内亏损减半。


也就是说,在各项业务中的烧钱,并不意味着美团陷进了盈利难的困境。相反,持续向好的财务数据,恰恰印证了其商业模式的可持续性。


  美团点评的关键指标增长情况。


在用户端,截至2017年底,美团的交易用户数达到3.1亿,交易用户人均每年交易笔数从2015年的10.4笔提升至2017年底18.8笔,交易笔数三年增长超80%。其中,按交易次数排名前10%的头部用户人均年交易笔数达到了98笔。


在商户端,美团通过推出多项商户服务,包括精准在线营销工具、高效的即时配送基础设施、云端ERP系统、聚合支付系统、以及供应链和金融解决方案等,协助商家实现整体服务流程的数字化,提升运营效率,从而提升商户数量和长期忠诚度。招股书透露,美团平台的在线合作商户从2015年的约300万增长至2017年的约550万,其中2017年活跃商家达440万。


  美团点评财务数据。


值得注意的是,美团账上躺着的现金储备却不少。截至2017年12月31日,美团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及短期投资共计452亿元,流动资产净值额339亿元。


招股书透露,美团本次发售所得款项净额35%用于升级技术并提升研发能力、35%用于开发新服务及产品、20%用于有选择地进行收购或投资于与公司业务互补并符合公司策略的资产及业务,以及10%用作营运资金及一般企业用途。


从外卖到超级平台


如今,从美团的业务板块上看,最初起家时的团购业务已成次要,在千团大战中突围后,2013年上线的外卖成了新的支柱。


将时间拨回到2015年,美团完成对大众点评的收购后,将原有的团购和外卖业务,与大众点评的到店服务整合。美团外卖从这个时候开始呈爆发式的增长,加入白热化的外卖市场竞争。

在接下来的3年里,美团外卖的营收从2015年的1.74亿元大幅增长至2016年的53亿元。再到2017年,在美团339亿元的营收中,餐饮外卖业务贡献了210亿元,超过总营收6成。艾瑞报告数据显示,美团外卖的市场份额从 2015 年的 31.7%增至 2018年3月31日的59.1%,已成行业领导者。


此时的美团,开始了“没有边界”的扩张,超级平台逐渐成型:进军网约车领域、加码酒店及旅游布局、发布旅行品牌美团旅行、上线掌鱼鲜生、收购摩拜单车。


  美团点评主要服务品类。


在这样的超级平台布局背后,美团自有它的逻辑和战略考量。


关键词是大众、刚需及高频。消费者群体的增长以及消费频次的提高,是推动美团点评业务增长的重要驱动因素,在消费者生活中建立多个触点,将实现为更多消费者提供更多服务的战略目标,同时实现扩大商家群体,为其提供更多的解决方案。


从数据上看,美团由外卖延伸到各个领域的玩法是经得起推敲的。


2017年,美团酒店预订业务80%的新增用户来源于即时配送及到店餐饮交易用户,完成预订的国内酒店间夜量共计约2.05 亿,较2016年增长56%,并创下单日国内酒店预订间夜量157 万的记录,已与国内33.92万家酒店保持合作关系。


在提供线上国内景点及短途旅游套票预订服务方面,截至2017年已覆盖全国约330 个城市及约16500个景点,于2017年售出约9700万张国内景点门票。


新业务及其他业务则主要包括生鲜超市及其他非餐饮外卖服务、交通票务、共享单车及试点网约车服务。今年年4月,美团以27亿美元的价格完成对摩拜的收购,后者在全球200个城市拥有超过2.32亿注册用户和620万辆单车。


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分析师陈礼腾表示,美团通过聚焦大众、刚需、高频的生活服务品类,创建了真正覆盖全国的“线上+线下”业务模式,服务对象由需求端扩展至供应端,提升了整体服务行业的互联网渗透率。


盈利想象空间何在?


尽管仍未盈利,但资本对美团超级平台价值的认可度颇高。


自2010年以来,原美团完成4轮共计10.12亿美元融资,合并后的美团点评完成2轮共计71.8亿美元融资,合计81.92亿美元。在最近一轮融资中,投资方还出现了携程大股东Priceline的身影,可见超级平台的想象空间极大。


  美团经历过数轮融资,来自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在2015年美团点评刚完成合并,融资面临困境时,今日资本徐新就看到了超级平台的价值,选择重仓入股。“超级平台的品牌效益和网络效益是巨大的,美团点评什么都做,因为这样才能让用户养成习惯,所有服务的需求在一个平台被全部满足。” 


2017年,美团的GMV(总成交额)为3570亿元,同比增长50.6%。GMV的增长受到用户数量上升影响,而美团目前增加3.1亿的用户数量,则由平台产品服务拓宽和深化而来。


在盈利难这个外卖行业的共同考题上,美团也似乎找到了出路。


2017年8月,美团外卖老对手饿了么收购百度外卖,行业格局从三国鼎立到双雄争霸,8个月后阿里再将饿了么收入囊中。在前期白热化的竞争中,除了烧钱补贴,美团做了更重要的一件事——自建即时配送网络。


2017年,美团通过自有配送网络完成了约29亿单配送,平均每单配送时间约为30分钟,持续降低单均配送成本,提升配送效率。在美团看来,与配送合作商通过多种安排方式进行合作,可以灵活的快速扩张配送网络,且以较低的新增成本完成更多的配送交易。这一难以复制的网络,为美团带来了显著的行业壁垒。


陈礼腾指出,美团已经在生活服务电商领域建立起领导地位,拥有庞大的用户(商户)基础以及配套的服务体系,这些都将成为美团未来盈利的基础。


投资研究人朱昂同样看好美团长期的增长空间,“经历了过去多年的发展和烧钱,美团已经培养了懒人经济的习惯,一旦人‘变懒’了,就很难变回到过去,那最终的结果就是为这种‘懒’来付费。更重要的是,伴随着科技手段提高,以及中国人群居中的进一步集中,美团服务的效率将提升。最终用户可能仅仅支付很小的价格,来换取这种高性价比服务。”朱昂认为,伴随着消费的升级,中国人群对于服务的支付比重越来越高,也是美团长期保持增长的最大红利。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



京东联姻谷歌的另一面 |

动力电池一哥宁德时代 | 谁动了滴滴的奶酪 |

| 金科变革 | 齐家网二度冲击IPO |

共享单车三国杀 | 东阿阿胶危机 |

“追债”远程视界 | 乐视高管浮沉录 |

版权声明

文由无冕财经原创,版权归无冕财经所有,未经授权,转载必究!商务、内容合作,请联系小冕(微信号:xiaomian0504)。

无冕财经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现已覆盖今日头条、搜狐财经、网易财经、凤凰新闻、一点资讯、新浪财经头条号、新浪微博、UC头条、百家号、企鹅号、雪球号、蚂蚁财富号等平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