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读史】习近平活用《孙子兵法》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党史博采 Author 夏明星
一
2013年8月29日,在听取原济南军区工作汇报后,习近平语重心长地指出:
你们军区所在的中原大地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齐鲁大地是孔孟之乡、孙武的故乡,文化底蕴深厚。……我国古代也积累了丰富的优秀军事传统文化,要坚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加以继承和发扬。
2014年8月29日,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17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高屋建瓴地指出:
在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中国革命战争和人民军队建设实践、中华传统兵法相结合的过程中,我们党靠不断创新,逐步形成了一整套建军治军的原则和制度,创造了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形成了我军的特有优势。
在这两次重要讲话中,习近平高度重视以孙武著述《孙子兵法》(又名《孙子》)为代表的中华传统兵法(即优秀军事传统文化),认为它们对形成人民军队建军治军原则制度、创造人民战争因敌制胜战略战术具有重要影响,要求全军将士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兵法。
在领导、擘画人民军队实现强军战略征程中,习近平率先垂范,带头弘扬中华传统兵法,这主要体现在他对中华传统兵法的集大成者《孙子兵法》的继承和发扬上。
《孙子兵法》,是春秋末期吴国将领孙武所作,是中国现存历史最悠久、影响最广泛的中华传统兵法,向有“百代谈兵之祖”美誉,是名副其实的中国优秀军事传统文化。
对于《孙子兵法》的历史地位,习近平评价极高。2010年3月23日,俄罗斯“汉语年”开幕,习近平应邀致辞,专门提到了《孙子兵法》: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用汉字写就的《论语》《道德经》等思想名著,《黄帝内经》《本草纲目》等医学经典,《九章算术》《周髀算经》等科学鸿篇,《孙子兵法》等军事精品,《西厢记》《红楼梦》等文学巨作,堪称人类文明的瑰宝。
在习近平眼里,《孙子兵法》是“军事精品”“人类文明的瑰宝”。
2017年1月18日,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演讲时,习近平更让全世界重新关注起《孙子兵法》:
中国维护世界和平的决心不会改变。……中国《孙子兵法》是一部著名兵书,但其第一句话就讲:“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其要义是慎战、不战。几千年来,和平融入了中华民族的血脉中,刻进了中国人民的基因里。
二
《孙子兵法·始计》写道:“将者,智、信、仁、勇、严也。”大意是说:所谓将才,标准是足智多谋、赏罚有信、爱兵如子、勇敢果断、军纪严明。历史上,这五条标准一直是选拔将才的硬性指标。
《孙子兵法·谋攻》写道:“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大意是说:将才是一国统治者的左膀右臂。他们辅佐到位,国家必定走向强大;他们辅佐不力,国家必定走向衰弱。就是说,《孙子兵法》认为将才攸关国家兴亡。
对于《孙子兵法》揭橥的将才必须有标准及将才攸关国家兴亡,习近平完全赞同。2014年10月31日,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谈到抓好高中级干部管理时,习近平有感而发:
大家在干部问题上比较关注的主要是选人用人标准、程序、风气等问题。我想结合这些问题,重点讲一讲。
一个是,军队好干部的标准问题。……《孙子兵法》中说:“将者,智、信、仁、勇、严也。”军队好干部应该是个什么标准?我看就是要做到对党忠诚、善谋打仗、敢于担当、实绩突出、清正廉洁。这五条是原则性要求,还要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岗位、不同职级干部情况具体化。
这次讲话中,有感于《孙子兵法》揭橥的将才五条标准,习近平又提出新时代军队高中级好干部五条标准,显然是有继承,更有发扬。
就在这次讲话中,有感于《孙子兵法》阐述的将才攸关国家兴亡,习近平又引用《孙子兵法》名言,表达对高中级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视与厚望:
“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军队高中级干部是要带兵打仗的,是要在强军事业中起骨干作用的。我讲军队要像军队的样子,很重要的就是体现在高中级干部身上。我们必须把高中级干部队伍建设作为关系全局和长远的重大问题来抓。
《孙子兵法·始计》还写道:“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大意是说:临阵对敌在即,老谋深算才能获胜,寡谋少算不会获胜,何况根本不去运筹算计?显然,这体现的是运筹决胜思想。对此,习近平高度认同。
2014年7月31日,在谈到军队信息化建设时,习近平一针见血地指出:
兵法上讲,“多算胜,少算不胜。”在信息时代、大数据时代,搞好作战筹划更需要深算细算。……仗一旦打起来,情况往往是难以预料、瞬息万变的,不能想当然。要立足最困难、最复杂的局面,善于抓住蛛丝马迹,把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想细想全。
上述讲话中的“兵法”,正是《孙子兵法》。习近平引古鉴今,是在提醒军队同志:在信息时代、大数据时代,“多算胜,少算不胜”是其特色!
三
《孙子兵法·谋攻》写道:“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大意是说:两军对阵,既知敌情,又知己情,百战百胜;不知敌情,只知己情,一胜一负;不知敌情,不知己情,百战百败。对于《孙子兵法》这一卓见,毛泽东评价甚高:“战争不是神物,仍是世间的一种必然运动,因此,孙子的规律,‘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仍是科学的真理。”
要切实“知彼”,自然要侦察、摸清敌情。怎么去侦察、摸清敌情?《孙子兵法·虚实》写道:“故策之而知得失之计,作之而知动静之理,形之而知死生之地,角之而知盈亏之处。”大意是说:侦察、摸清敌情,手段有四:分析研判(策之),明了敌人作战计划的长短;挑动敌人(作之),了解敌人一举一动的规律;示形诱敌(形之),摸清敌人所处地形的利弊;战斗侦察(角之),探明敌人兵力部署的虚实。
对于《孙子兵法》揭橥“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及实现“知彼”的“策之”“作之”“形之”“角之”四种手段,习近平非常认同。
2013年8月29日,在听取原济南军区工作汇报后,联系练兵打仗相关话题,习近平娓娓道来:
打仗讲究知己知彼。《孙子兵法》中讲:“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知彼首先要洞悉敌情。……了解敌情,需要运用多种手段、通过多种途径来进行,如《孙子兵法》讲的:“故策之而知得失之计,作之而知动静之理,形之而知死生之地,角之而知盈亏之处。”
上述讲话中,习近平活用了《孙子兵法》两段名言。前段引言,表明他也坚持毛泽东的观点:“孙子的规律,‘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仍是科学的真理。”在当今时代,中国要真正举兵必胜,更要知彼知己!后段引言,表明他深思熟虑过:一旦对敌开战,要真正“知彼”克敌,《孙子兵法》总结的四种手段仍然没有过时!
四
《孙子兵法·军形》写道:“见胜不过众人之所知,非善之善者也;战胜而天下曰善,非善之善者也。故举秋毫不为多力,见日月不为明目,闻雷霆不为聪耳。”大意是说:预见胜利,不超过一般人见识,不算高明;力战取胜,天下人都看出高明,不算高明。这就好比举起秋毫算不上有力气,看见日月算不上视力好,听到打雷算不上耳朵好。言外之意,轻而易举者,只抓住皮毛。对此,习近平深以为然。
2013年12月27日,在阐述改进军队思想政治建设时,习近平感慨系之,部分引用了上述《孙子兵法》原文:
思想政治教育的力量在一个“真”字,要用真理说服人、用真情感染人、用真实打动人。搞一些假大空的东西,甚至忽悠人、糊弄人,形式上轰轰烈烈,讲起来热热闹闹,不可能入脑入心。古人说:“举秋毫不为多力,见日月不为明目,闻雷霆不为聪耳。”意思是举起秋毫算不上有力气,看见日月算不上视力好,听到打雷算不上耳朵好。思想政治教育也一样,要往深里想、深里做,不能停留在表面、满足于大路货,不能雁过不留声、雨过地皮湿。
讲话中,习近平妙喻鉴今,是在告诫军队政治工作干部:思想政治工作形式上轰轰烈烈,不等于效果上入脑入心,恰如“举秋毫不为多力,见日月不为明目,闻雷霆不为聪耳”!因此,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反对形式主义,要往深里想、深里做,旨在润人于无形。
五
《孙子兵法·地形》写道:“视卒如婴儿,故可与之赴深溪。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大意是说:将领把士兵视如嗷嗷待哺的婴儿,悉心抚养照料,士兵就会和将领一起赴汤蹈火;将领把士兵看作继往开来的爱子,着力栽培提携,士兵就会和将领一起同生共死。这段论述,语言质朴无华,道理颠扑不破:带兵之人若想部下效力,必须以情带兵。对于这一观点,习近平深以为然。
2013年5月22日,在听取原成都军区工作汇报后,联系当时全军开展的干部下连当兵活动,习近平侃侃而谈:
下连当兵是我军的光荣传统。1958年,全军响应毛主席号召,掀起干部下连当兵热潮,很多高级将领脱掉将军服,换上士兵装,肩佩列兵衔,同战士一样站岗放哨,一样执勤训练,一样摸爬滚打,与战士同甘共苦、亲密无间,成为我军发展史上的一段佳话。……开展下连当兵活动,不要仅仅看作是一个下基层问题,更重要的是要通过下连当兵活动,培养干部对士兵的感情,培养士兵对干部的感情,培养全军官兵对军队的深厚感情。军队是要打仗的,如果上上下下都没有感情,怎么可能在需要时赴汤蹈火、同生共死?这方面,我们的古人带兵就高度重视。《孙子兵法》中就有这样的话:“视卒如婴儿,故可与之赴深溪。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这方面的古训多得很,说的都是这个道理,很值得我们深思。
上述讲话中,习近平活用《孙子兵法》名言,引古鉴今:在当今时代,部队要密切官兵关系,培养上下感情,干部必须积极主动,而《孙子兵法》提倡的爱兵如子“古训”仍然具有现实启示意义!
出处|人民网
编辑|苏 静
责编|武春霞 王宗志
编审|胡振江 杜根军
往期推荐
【周末读史】抗美援朝战争最惨烈的战役!上甘岭战役打出了国威军威
觉得好看,请点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