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精华回顾(主题一):传统知识体系支持世界遗产社区生活质量
传统知识体系通过生活质量的指标,体现在可持续发展的四个维度。社区在世界遗产地的传统知识体系中具有关键作用,因此,其价值应被认识、尊重和理解,这有助于将通过遗产保护和管理贡献于城乡可持续发展。传统知识系统是动态发展、持续优化、经过时间检验的,并关联社区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增强社区韧性、提升生活质量、实现社区与城乡可持续发展的良性互动。
集体合照 © 张涵琪
1.传统知识通过生活质量指标体现在可持续发展的四个维度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上海)特别顾问加米尼·维杰苏里亚(Gamini WIJESURIYA)和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科学委员会专家成员萨拉·考特(Sarah Court)介绍了“生活质量”和“传统知识体系”的定义,以及传统知识体系如何联系社区的生活质量,如何在遗产地支持该种联系。2015年,世界遗产可持续发展政策通过之际,生活质量与福祉被视为和可持续发展的各个维度(即包容性社会发展、包容性经济发展、环境可持续性、和平与安全)具有联系。如果这些维度能够在世界遗产地中得以实现,就可以促进遗产保护,同时提升当地和大多数社区的生活质量。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知识体系已然成为一个值得深思的重要领域。演讲重点介绍了如何将不同的生活质量指标与可持续发展的四个维度联系起来,并说明这些指标以何种方式蕴含于传统知识系统之中。据此,遗产成为支持传统知识体系的重要背景,使社区持续获益,同时需认识到传统知识体系在遗产保护中的重要作用。随着《世界遗产公约》迎来50周年纪念,更加强调遗产与可持续发展的联系,传统知识体系与生活质量之间的联结将有着广阔的前景。
传统知识系统联系生活质量 © 加米尼·维杰苏里亚,萨拉·考特
2.社区在世界遗产传统知识体系中具有关键作用,因此需要被认识、尊重和理解,并通过遗产保护与管理贡献于城乡可持续发展。
佛牙寺中的艺术家和工匠 © Prasanna B. RATNAYAKE
斯里兰卡考古系的Prasanna B. RATNAYAKE向我们展示了遗产所形成的社区生活良性循环。保存在康提佛牙寺的佛牙遗物于1988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在近两千年的历史中,保护和崇拜佛牙遗物相关的社会文化和宗教传统一直由不同艺术家和工匠支持着延续至今。其中一年一度的佛牙节在传统中是最著名的活动之一,艺术家和工匠将会在这一天将他们最好的技能展示出来。他们也因此找到了多种收入来源,接触到了更高水平的社会生活。此外,他们的精神心智也得到了提升,从而形成了一个更好的社会规范。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曾经名噪一时,现在更是被认为是职业的艺术家。因此他们倾向于与自己的下一代一起传承他们的传统技能,并将这些技能教授给其他感兴趣的人。
法国国家建筑师和城市规划师France POULAIN担心那些寻求和推广古老传统技术的人和那些试图破坏我们的遗产以重建未来城的人相互背道而驰的距离越来越大。通过研究,专家更加推荐将老建筑的现有质量和保存情况展现出来,但技术生产商却想不惜一切代价出售其技术产品,尽管这些建筑改进技术并不适用。例如,老建筑从外部进行隔热会使其失去其材料和性能的质量。但现在这种情况在德国已经出现了好几年,并正在法国蔓延。因此,France POULAIN倡议当地协会在更大空间的选择和恢复方法上能进行主导并做出果断正确的决定。与此同时,他们也在试图证明旧的管理方法是否能够保存和维护这些几百年的建筑。
法国德鲁伯蒙特老教堂 © France POULAIN
本土保护区和国家公园 © Erin Rose Bio
世界遗产高级顾问Erin Rose介绍了布吉比姆文化景观的自然管理方法。这里的火山地貌被改变,形成了世界上最古老的水产养殖系统,至今最少有6600年的历史。布吉比姆文化景观是一个有生命的实体,为冈迪吉马拉服务了数千年。它由三个连续的部分组成,因其文化和自然价值而受到了保护——本土保护区和国家公园。澳大利亚通过自然资源管理和文化遗产保护,包括文化焚烧(人为燃烧丛林)、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项目、植被恢复、文化水流以及湿地和河岸恢复工程,确保生态的改善。这些依照惯例的管理方法被用来保护景观,将资源和文化代代相传。
瑞典拉波尼亚世界遗产管理组织的负责人奥萨·诺丁·琼森(Åsa Nordin Jonsson)分享了萨米族传统知识和世界遗产拉波尼亚的管理案例。萨米族传统知识代代相传,应在世界遗产的管理中发挥核心作用。然而,关于如何将传统知识融入遗产管理并无明确指示,因此他们决定通过传统的理事会会议,借助萨米人丰富的知识和经验,众人讨论在不同的情况下如何进行遗产管理。例如,在遗产地兴建建筑的同时,考虑当地生物的生存环境,在遗产管理中结合不同的方法,提升萨米人的参与度,保护世界遗产以福泽后世。在关于当地社区规范和价值的接受度方面,我们应该探索合适的方式来学习传统知识,培养乐于合作的态度。
萨米人参与理事会会议 © 奥萨·诺丁·琼森
3.传统知识体系是动态发展、持续优化、经过时间检验的,并关联社区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增强社区韧性、提升生活质量、实现社区与城乡可持续发展的良性互动。
肯尼亚国家博物馆的名誉馆长乔治·奥凯洛·阿邦古(George Okello ABUNGU)分享了肯尼亚卡亚圣林和米吉肯达人通过传统知识体系和以人为本的方法实现可持续生活的案例。他介绍了米吉肯达卡亚圣林社区(Kayas)是活态的森林栖息地,当地长老也长眠于此地,因此它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精神和宗教意义,在社区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米吉肯达卡亚圣林于1972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于2003年被《世界遗产公约》列为人类遗产,促进了米吉肯达社区的文化、社会和经济发展。当地的生物多样性也赋予了其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作为圣林,它在社区的精神滋养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将米吉肯达人凝结为具有共同目标和共同利益的民族。在长老委员会的管理下,米吉肯达卡亚圣林社区成为了旅游目的地和多种活动的举办地,并获得了肯尼亚国家政治政策和预算的扶持,从而促进了当地社区的经济可持续发展。他建议,社区应被信任、认可和尊重,为了确保可持续发展,应该“与社区共事,而非为社区效劳”。
传统知识体系和以人为本的方法 © 乔治·奥凯洛·阿邦古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张松教授介绍了老城厢是上海中心城的起源之地,有700多年的历史,明代形成的城池,椭圆形边界明晰、小尺度街巷构成了中国传统城市的肌理特征,今天依然是人们可感知的老城文化景观区域。相对于外滩历史地区和陆家嘴金融区,老城厢已经被时代和时尚所边缘化。与此同时,由于年久失修,老城区的居住条件和基础设施严重老化,随着旧城改造的快速推进,人口空洞化和老龄化现象也日趋严峻。老城厢作为上海历史文化名城重点保护的中心城区12片风貌区之一,其保护和更新面临众多挑战。历史城区如何能够保存其反映城市性格特点的传统肌理,包括如何通过风貌保护管理规划实现有效管控,并重新恢复城市活力;如何按照上海市历史风貌区保护条例,实现风貌整体保护与生活环境质量改善;需要在政策机制、保护规划和城市设计等方面积极探索。在城市的未来发展进程中,历史城区应该承担怎样的功能,如何保障原住居民的权益、以延续生活传统文化,避免历史城区全面走上商业开发、落入士绅化(gentrification)陷阱。
老城厢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规划 © 张松
ICCROM的“净零”活动 © Aparna Tandon
Aparna Tandon解释了ICCROM的“净零:遗产促进气候行动”项目如何与社区组织合作,记录口述的历史,并研究如何用知识系统帮助制定具体地区的战略,以管理气候变化引发的灾害和冲突的风险。她列举了苏丹、乌干达、埃及、伊朗和巴西的土著、传统和社区拥有的知识系统的具体例子,这些国家正在努力制定社区主导的倡议,以减少干旱、洪水和风暴等慢发和快发灾害的风险,以及消除粮食不安全、加强碳汇和保护生物多样性,这说明这种社区气候行动对气候正义和确保持久和平至关重要。
END
供稿:Gamini Wijesuriya 李泓 潘敏捷(实习)张涵琪(实习)
排版:章誉倬(实习)
相关链接
新闻 | 第一期纪念《世界遗产公约》50周年世界遗产对话系列活动
新闻 | 第二期纪念《世界遗产公约》50周年世界遗产对话系列活动
新闻 | 第三期纪念《世界遗产公约》50周年世界遗产对话系列活动
新闻 | 第四期纪念《世界遗产公约》50周年世界遗产对话系列活动
新闻 | 第五期纪念《世界遗产公约》50周年世界遗产对话系列活动
预告 | 第六期纪念《世界遗产公约》50周年世界遗产对话系列活动
新闻 | 《世界遗产公约》颁布50周年和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制度设立40周年系列学术活动成功举行
新闻 | 世界遗产与城乡可持续发展——基于人文的韧性与创新”(线上)国际会议主旨演讲精华回顾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WHITRAP)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二类国际机构(Category 2 Centre),是第一个在发展中国家建立的遗产保护领域的专业机构。它服务于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公约》缔约国及其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员国,致力于亚太地区世界遗产的保护与发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由北京、上海、苏州三个中心构成。上海中心(同济大学承办)主要负责文化遗产保护相关项目,包括城镇、村落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建筑/建筑群/建筑遗址保护以及文化景观保护等;北京中心(北京大学承办)主要负责自然遗产保护、考古发掘与遗址管理以及文化景观管理;苏州中心(苏州市政府承办)主要负责传统建筑技术和修复、保护材料分析以及历史园林的修复与维护。
中心轮值秘书处现设于上海,主要负责根据中心理事会确定的计划和指示,协调和指导中心工作。
TEL:(+86) 21 6598 7687 转 8002
FAX:(+86) 21 6598 2058
E-mail:tx.wang@whitr-ap.orgWebsite:www.whitr-ap.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