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明·宫瓷丨精致瓷器都会赏赐给谁?带有藏文化元素的瓷器你见过吗?



在古代中国

瓷器一度成为

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明代皇家御用瓷器

不仅承载着社会文化与技术

也反映了明朝的治国思想和策略

- 大明宫瓷 -


明早期,官方督烧的瓷器是明朝廷赏赐王公贵族、功臣、藩属和对外交流的重要珍贵器物。赏赉器或采用习见官样,或特殊订制。相当数量的御窑瓷器见于各地藩王府,以日用及祭礼器为大宗,其获得途径主要是皇帝赏赉。赏赐藏地僧侣寺院的藏式茶具和各类宗教供养器、法器等则多属朝廷订制。


明朝中央政府在元朝治藏的经验基础上,根据当时西藏现状采取了“众封多建”的治理政策。明初尤其是永宣时期,皇帝重视藏传佛教,多次遣使入藏分封法王、国师及各级僧官,赏赉优厚;西藏僧团领袖也频频遣使进京接受册封及举办佛事活动。以僧帽壶、高足碗等为代表的赏赉瓷器,既见证了中央对西藏地方的治理,也是汉藏文化融合与友好往来的重要历史遗物。



明朝给西藏赏赐了不少瓷器

这些瓷器的造型和装饰纹样

大部分为内地常见

但有一部分比较特别

带有藏文化元素

大明

宫瓷

宣德五彩


西藏萨迦寺藏有景德镇五彩鸳鸯莲池纹的高足碗和圈足碗各一件,口沿均书藏文吉祥经一周,大意为“白昼安宁夜安宁,白日中午得安宁,昼夜长久安宁兮,三宝保佑安且宁”。这两件瓷碗与本次展出的五彩鸳鸯莲池纹盘为同期同类产品,都是为赏赐藏传佛教僧侣或寺院烧造的瓷器。五彩鸳鸯莲池纹器物也是“斗彩”创烧于宣德年间的重要证据。


“斗彩”之称始见于清乾隆时期《南窑笔记》,是指兼备青花与釉上彩的彩瓷。宣德五彩属于广义斗彩瓷之一。明代沈德符《敝帚轩剩语》称宣德五彩为“青花间装五色”,赞为“今古之冠”,宣德与成化窑斗彩最受推崇。


五彩鸳鸯莲池纹盘

明 宣德(1426~1435年)

高4.6厘米 口径21.5厘米 底径13.6厘米

1988年景德镇珠山御窑厂遗址南麓西侧出土

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藏


宣德五彩属广义斗彩,极为罕见。此盘内口沿一圈以青花书藏文吉祥经,盘心以没骨法绘红莲、绿荷三组,间饰芦苇、红蓼、慈姑、浮萍,鸳鸯游戏其中。外壁绘莲荷四组,两对鸳鸯游于其间。


元代以来称这类鸳鸯莲池小景为“满池娇”,属汉地传统题材。以满池娇为西藏寺院赏赉器主题纹样,显示了汉藏文化的高度融合。


(展品细节)



大明

宫瓷

汉藏融合


明初洪武、永乐确立了政教分离、多封众建的治藏原则,皇室宗教信仰中藏传佛教也占有重要地位。宣德以后,藏传佛教僧人群体的赏赐愈加优厚,入京朝贡的僧人使团数量急剧增长。史料称“宣德、正统间,番僧入贡不过三、四十人。景泰间,起数渐多,然亦不过三百人。天顺间遂至二三千人,及今前后,络绎不绝,赏赐不赀,而后来者又不可量。”


展览中以梵文、藏文为饰的赏赉器主要为宣德至成化年间产品,一些可能是为赏赐西藏僧侣领袖所订烧,见证了明代中央对西藏地方的治理,也是汉藏文化交流与融合的重要物证。当然,这些典型藏传佛教相关瓷器,也有部分属于宫廷藏传佛教或京城皇家寺院的供养与法事器物。


斗彩缠枝莲托梵文杯

明 成化(1465~1487年)
高5.3厘米 口径6.9厘米 底径2.9厘米

1987年景德镇珠山御窑厂遗址出土
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藏


此杯外壁斗彩装饰,腹部绘缠枝莲托梵文,下饰如意云头纹一周。



那么

明朝瓷器都会赏赐给谁呢?

都有什么讲究?


大明

宫瓷

赏赉对象


藩王

藩王府的礼仪活动、日常生活和祭祀陪葬耗费瓷器数量巨大。在明代早中期,朝廷的赏赐和订烧是藩王用瓷的主要来源。《大明会典》记载藩王用瓷中的祭器由工部置办、官窑烧造:“凡亲王之国,合用乐器、祭器……,瓷酒尊、笾、豆、簠、簋,行江西浮梁县烧造。”


内外官

《大明会典》卷一百九十四载景泰年间赏赐内外官:“景泰五年奏准,光禄寺日进月进内库,并赏内外官瓶、坛,俱令尽数送寺补用。量减岁造三分之一。”


寺僧

西藏档案馆藏《致如来大宝法王书及赏单》载永乐年间赏大宝法王:“白瓷八吉祥茶瓶三个,银索全;白瓷茶锺九个,红油斜皮手骰全,五龙五个,双龙四个……”


封贡国

《李朝实录·世宗庄宪大王实录》载宣德年间赏赐李氏朝鲜:“己巳,使臣昌盛、尹凤、李相至,敕赐白素磁器十桌、白磁青花大盘五个、小盘五个。”


青花海兽纹高足杯

明 宣德(1426~1435年)

高7.4厘米 口径8厘米 底径4.1厘米

1993年景德镇珠山御窑厂遗址南麓东侧出土

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藏


此杯外壁绘飞鱼、飞象、海螺等神兽十余种出没于海水间。杯内书梵文九字。这类梵文装饰的应为赏赉藏传佛教僧侣或佛事供养之用。



蓝釉飞鱼纹缸

明 宣德(1426~1435年)

高28.5厘米 口径61.1厘米 底径44厘米

2003年景德镇珠山御窑厂遗址出土

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藏


飞鱼纹是明代三品以上赐服的专用纹样,而瓷器所见者亦应同属御赐。此缸外壁腹部主体暗刻海水飞鱼纹,可见浪花翻卷,飞鱼穿梭于波涛之中。飞鱼造型早期以龙首鱼身为主,宋元以后逐渐拟龙化,龙头、双翼、双足(多为三爪或四爪),腹部有鳍,尾部作两侧翻卷的鱼尾状。



青花飞鱼纹缸

明 宣德(1426~1435年)

高27.4厘米 口径62.1厘米 底径44.2厘米

2003年景德镇珠山御窑厂遗址出土

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藏


明代对龙纹的使用有明确规定,蟒、飞鱼、斗牛等与龙相类的图案也属御赐所用,其中飞鱼服与斗牛服的地位仅次于蟒衣。嘉靖皇帝曾因蟒服与飞鱼服相似难辨而怒,更下令官员除特赐外“不许擅用蟒衣、飞鱼、斗牛等项”。


藏文、梵文和吉祥纹等

作为瓷器装饰纹样

符合西藏的文化传统

审美习惯和宗教心理

能更好地融入当地社会生活


大明

宫瓷

藏传佛教用器


十五世纪景德镇御器厂大量烧造与藏传佛教相关的瓷器赏赐藏地寺院或僧侣,至今相当一部分仍留存于藏地寺院。如布达拉宫旧藏“永乐年制”款甜白釉高足碗、萨迦寺旧藏“大明宣德年制”款五彩鸳鸯莲池纹高足碗及圈足碗、罗布林卡旧藏“大明宣德年制”款青花梵文僧帽壶和青花高足碗、哲蚌寺旧藏“大明成化年制”款莲托八宝纹杯等等。同时,北京皇家寺院、皇宫内的佛堂也曾使用和收藏此类器物。


青花莲托八吉祥纹僧帽壶

明 宣德(1426~1435年)

高23.5厘米 口径11.9厘米 底径8.7厘米

1983年景德镇珠山御窑厂遗址出土

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藏


僧帽壶为仿藏传佛教典型器用,始于明永乐时期。此壶颈部饰缠枝莲托八吉祥纹,腹上部饰如意云纹,近足部饰莲瓣纹。腹中部书藏文吉祥经一周,大意为“日平安,夜平安,阳光普照皆平安,日夜永远平安泰,三宝(佛、法、僧)护佑永平安”。此类僧帽壶多与高足碗组成一套茶具。



大明

宫瓷

吉祥八宝


吉祥八宝又称“八吉祥”,主要是指藏传佛教所用的八种具有象征意义的法宝,包括金轮、海螺、宝伞、胜利幢、宝瓶、莲花、金鱼和吉祥结,常用于装饰佛像、佛堂或法器以及日常用器等。


中国八吉祥图像渊源于印度佛教,但却是蒙元时期汉藏文化交融的产物。明代宫廷亦多笃信藏传佛教,尤以永乐、成化、正德三朝为盛。八宝装饰图像也是明清以来宫廷寺院建筑、器用等常见的主题图案之一。


青花莲托八吉祥纹合碗

明 宣德(1426~1435年)
高7.2厘米 口径17.2厘米 底径9.8厘米

1993年景德镇珠山御窑厂遗址南麓东侧出土

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藏


合碗即盖碗,亦称“盉碗”,此类碗多配有盖。碗身外壁腹上部绘缠枝莲托八吉祥纹。瓷质盖碗创烧于宣德时期,可能是酒器。



更多精彩内容

欢迎来深博看展哦~


展览时间丨2021年12月17日-2022年4月10日

展览地点丨深圳博物馆(古代艺术馆)1、2、4专题展厅

定点讲解时间丨15:00




可点击关注本微信公众号,回复【开放时间】【场馆地址】【预约】【讲解服务】获取相关信息



戳这里为我加颗小星星★

“星标”我才能更方便接收我的消息哦




深圳博物馆

你与深博只差一个关注呦~



—展馆地址—


:深圳市福田区同心路6号


:深圳市福田区市民中心A区


:深圳市福田区福中路184号深圳改革开放展览馆(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四楼、五楼)


:深圳市罗湖区南庆街13号


—开放时间—


深圳博物馆历史民俗馆、古代艺术馆:

开放时间10:00-18:00(17:30停止入场,周一闭馆,重要节假日期间开放,重要节假日后的第一天闭馆)


深圳改革开放展览馆:

开放时间10:30-17:30(17:00停止入场,周一闭馆,重要节假日期间开放,重要节假日后的第一天闭馆)


东江游击队指挥部旧址暂时闭馆


—官方新媒体平台—


订阅号

深圳博物馆

喜马拉雅

听见深博

微博

深圳博物馆



—官方网站—

https://www.shenzhenmuseum.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