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陶之旅丨这些造型特别的陶瓷器是用来干嘛的?点开你就知道了~
陶瓷器,是泥与火的艺术
“入窑一色,出窑万彩”
除了景德镇窑、龙泉窑、德化窑
你还知道哪些历史上著名的窑场?
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北方白瓷的代表
——巩义窑
巩
义
窑
巩义窑是隋唐时期北方的著名窑场。从已发现的窑址可知,该窑始烧于北魏时期,主烧青瓷。隋唐时期有较大发展,以白瓷为主。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有“开元中河南贡白瓷”记载,西安大明宫遗址出土有巩县窑白瓷,证实此窑贡白瓷,白釉青花也创烧于该窑。
巩义窑还是唐三彩烧造的代表性窑场,洛阳地区唐墓出土的三彩陶器及雕塑不少是该窑所产,所制绞胎器多模仿漆器纹理特征。并且黑瓷、茶叶末釉瓷器也占一定生产比例。
✦
馆藏展品
✦
白釉人面镇墓兽
隋(581~618年)
高30厘米
底长15.8厘米
底宽12.5厘米
2010年日本某友好团体捐赠
深圳博物馆藏
白釉兽面镇墓兽
隋(581~618年)
高27.5厘米
底长15.4厘米
底宽12.5厘米
2010年日本某友好团体捐赠
深圳博物馆藏
置于墓门处成对出现的陶俑和神兽(有人面兽身和兽面兽身两种)被称之为“镇墓武士俑”和“镇墓兽”,是用于守护墓葬的特殊陶俑。其中镇墓兽在战国时开始出现,西晋时期的墓中已较为常见,北魏平城时期,出现了人面镇墓兽。
北朝镇墓俑成对放置的葬俗,一直延续至隋唐时期,是考察南北朝至隋唐时期陶俑地域和时代变迁的重要标记。隋代最重要的变化是出现了白瓷镇墓兽。
白釉龙柄壶
唐(618~907年)
高24.8厘米
口径11.5厘米
底径11.3厘米
2010年日本某友好团体捐赠
深圳博物馆藏
白釉双龙柄瓶
唐(618~907年)
高44厘米
腹径22厘米
底径10厘米
2010年日本某友好团体捐赠
深圳博物馆藏
双龙柄瓶是始于北朝,流行于隋唐的独特瓶式,可能自隋代双龙耳连腹瓶演变而来。隋代有单龙柄凤首瓶、双龙柄双联瓶,唐代有三龙柄的异形瓶式。这种瓶的渊源有二,一是古希腊时期的安弗拉双耳瓶,大约出现在公元前七、八世纪;二是中国三国、晋以来的龙柄鸡首壶。希腊的双耳和中国的龙在隋唐时代结合变成了双龙柄瓶式。
这类双龙柄瓶较大量的出现在唐代墓葬中,主要集中在洛阳、西安。从目前所见实物看,其材质有铜质、瓷质、三彩,以三彩为多见。这类瓶除陪葬外,其他用途不详。这类瓶式在盛唐以后基本消失,但因其瓶式经典,故清宫中有旧藏,清雍正朝也有仿制。
绞胎盂
唐(618~907年)
高6.5厘米
口径3.5厘米
1992年深圳市武警边防六支队移交
深圳博物馆藏
绞胎,是唐代巩义窑出现的一种特殊工艺,又称搅胎或绞泥。其制作方法是把配出的深色和白色相间的瓷泥,切成薄片,按需求贴于制成的器物之上,或全器利用绞泥制作成型。柔软的色泥扭曲掺合,呈现各种花纹图案,再罩淡黄铅釉或白釉,经800℃-900℃的窑温烧成。
花纹多样,可见木理纹、曲折纹、团花纹等,其中团花纹又有朵梅纹、如意云纹、菱花纹几种,均制作精细,十分美观。
白釉渣斗
唐(618~907年)
高10.6厘米
口径11.8厘米
底径6.8厘米
1996年征集
深圳博物馆藏
唾壶,用于盛装唾吐物,如置于餐桌,专用于盛载肉骨鱼刺等食物渣滓,亦用于盛载茶渣,也是茶具的一种。唐代瓷器流行“南青北白”,即南方越窑系统的青瓷和北方邢窑系统的白瓷。此件白瓷渣斗属北方巩县窑产品,其造型简洁大方,方便实用。
✦
知识拓展
✦
巩义窑唐代生产规模很大,不仅供应国内市场,而且与越窑青瓷、邢窑白瓷、长沙窑瓷器一起,远销到日本、朝鲜、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伊朗、埃及等国家。
巩义窑青花花卉纹盘
唐(618~907年)
“黑石号”沉船出水
新加坡亚洲文明博物馆藏
三彩塔式盖罐
唐 大中五年(851年)
1992年河南巩义北窑湾唐墓出土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绞胎圆角长方形枕
唐(618~907年)
三门峡市博物馆藏
白釉盖罐
唐(618~907年)
2005-2007年河南巩义白河窑址出土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黑釉三足炉
唐(618~907年)
2002-2003年河南巩义黄冶窑址出土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白釉、黑釉、唐三彩
......
这些造型独特、多彩的巩义窑陶瓷器
想不想近距离欣赏?
又逢周末
欢迎来深博看展哦~
展览信息
展览名称:问陶之旅——深圳博物馆陶瓷展
展览地址:深圳博物馆古代艺术馆(同心路6号)11、12、13号展厅
定点讲解时间:11:00
▇ 往期推荐 ▇
◆谜踪之国丨狩猎、战斗、攒钱......感受古老“滇式生活”
▇ 官方新媒体平台 ▇
订阅号
深圳博物馆
喜马拉雅
听见深博
微博
深圳博物馆
可关注本微信公众号
回复【开放时间】【场馆地址】【预约】【讲解服务】
获取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