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白垩纪丨惊,这恐龙长羽毛了,还飞向蓝天!?(最后一天展出啦
在6600万年前的白垩纪大灭绝事件中
霸王龙、三角龙等非鸟恐龙
均从地球上消失
但早在侏罗纪
一部分恐龙演化出了原始的羽毛
有些甚至已经开始向鸟类演化
最终分批次演化出了原始的鸟类
热河生物群中羽毛化石的发现
颠覆了羽毛是鸟类所独有的传统认知
揭开了羽毛演化之谜
同时也向人们展示了
鸟类飞向蓝天的历程
羽化进程
在现生脊椎动物中,羽毛是鸟类所独有的解剖学特征。羽毛的出现,是脊椎动物演化过程中的非凡“创新”,它为鸟类的体温调节、飞行、信息交流等提供了物质基础。同时,羽毛也在游泳、发声、听觉、保护、清洁和触觉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现代鸟类能够获得如此巨大的成功,与羽毛密切相关。
如何“解剖”一根羽毛?
以鸟类羽毛中最为复杂的正羽为代表,正羽由羽轴和羽片组成,羽轴的基部为附着于皮肤的羽根。羽轴的其它部分是羽干,用于支持其两侧的羽片。在鸟类羽毛的构造中,中央羽干先伸出一系列纤细的羽枝,每一羽枝又延伸出许多相互勾连羽小枝,组成扁平而有弹性的羽片。羽毛相互交织在一起,就形成了鸟类光滑且符合空气动力学的“外套”。
现代鸟类的羽毛类型
现代鸟类有着多种多样的羽毛,且功能高度分化,总体上可以分为丝状羽毛和片状羽毛,根据其在鸟类身体上的位置和结构,可细分为七种类型。
羽毛结构的演化历程
鸟类的羽毛与爬行类的鳞片同源,是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独特且复杂的皮肤衍生物。热河生物群中发现有各种恐龙和鸟类的羽毛化石,这些化石完美地记录了羽毛从简单到复杂的大致演化过程。总体而言,羽毛从最早的丝状逐步演变出结构复杂的片状羽毛,最终演化出具有飞行功能的不对称飞羽。
化石羽毛的多样性
展 品
羽毛化石(正羽)
类别:羽毛
时代:早白垩世
产地:辽宁省
羽毛化石(绒羽)
类别:羽毛
时代:早白垩世
产地:辽宁省北票市
飞天之争
热河生物群中
大量带羽毛恐龙和鸟类化石的发现
使科学家拼凑出了
恐龙到鸟类的大致演化过程
鸟类从恐龙演化而来
而恐龙一般被认为是地栖生活的
那么鸟类最早的飞行
是从地面开始的么?
鸟类的祖先们
又是如何学会飞行的呢?
科学界关于鸟类的飞行起源问题
一直争议不断
主要有两种对立的观点
即“树栖起源”假说
与“地栖起源”假说
地栖起源:这种观点认为,鸟类在地上生活的祖先(小型兽脚类恐龙)在奔跑追逐猎物时,通过扇动拍打前肢以增加后肢在地面奔跑的速度,在这一过程中它们身体上的鳞片逐步增大伸长,在奔跑、跳跃的过程中,鳞片最终发展成羽毛,鸟类的祖先也最终能够由地面升腾上天。
地栖起源示意图
树栖起源:这种观点认为,鸟类的祖先(小型兽脚类恐龙中的一支)从地面爬到树上栖息,然后开始在树间进行跳跃,在这些活动过程中,鸟类的祖先便逐步演化出扁平的身体,增加了身体的表面积,羽毛逐渐扩大,从而学会滑翔,最终具有了独特的振翅飞行能力。
树栖起源示意图
这两种假说各有支持者,以前以地栖起源说为主,后来随着带毛恐龙、树栖恐龙的发现,主流观点逐渐偏向树栖起源说。直到今天,这一争论仍旧没有结束。但随着关键化石的不断发现和研究,鸟类祖先学习飞行的图景也将越发清晰。
热河生物群中
鸟类飞行的树栖起源证据
热河生物群中发现了很多具有树栖特征的早期鸟类和恐龙。其中,以孔子鸟为代表的早期鸟类有很多与现代树栖鸟类相似的特征,例如具有大而弯曲的趾爪和相对较长的远端趾节等,这说明鸟类的祖先很可能是树栖生活。另外,作为鸟类的恐龙祖先,小盗龙也具有树栖特征,而且具有四个翅膀,显示了鸟类在演化出高效的动力飞行之前,很可能曾依靠四肢和尾部的羽毛来滑翔。这些发现都支持了鸟类飞行的树栖起源假说。
树栖生活的孔子鸟
树栖生活的小盗龙
生命探源是个古老而恒定的话题
白垩纪早期的
生命“伊甸园”热河生物群
展现了独特的动植物组合
和罕见的生物多样性
是认识亿万年前
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窗口
时至今日,学界对热河生物群的研究
和化石发掘工作依然持续
关于生命起源、演化的故事
正等待我们去探索
【展览时间】
2023年5月18日至10月8日
【展览地点】
深圳博物馆历史民俗馆(市民中心)
第二专题展厅
“重返白垩纪”展览
展至10月8日(本周日)
明天最后一天还可以冲一下!
当然,展览结束后
也可移步至线上虚拟展厅
展览一直在~
*本期封面
▇ 往期推荐 ▇
▇ 官方新媒体平台 ▇
订阅号
深圳博物馆
喜马拉雅
听见深博
微博
深圳博物馆
可关注本微信公众号
回复【开放时间】【场馆地址】【预约】
获取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