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比亚迪与马斯克,被ESG撞了一下腰
欢迎关注、点赞、分享。
编者按
我原本已经放弃对「比亚迪废气扰民事件」发表任何看法了,主要原因是觉得自己能力不足,说不清楚。
不过,今天早上看到新闻《特斯拉被踢出标普ESG指数,马斯克怒斥:「骗局!埃克森美孚都能上前十」》,被马斯克幽默到了。
「比亚迪废气扰民事件」、「马斯克怒斥标普ESG指数为骗局」,中美电动车巨头同时遭遇ESG。
我想,如果结合这两件事谈一下ESG这个话题,应该是一种有趣的体验。
以下所有观点均为探讨和交流之目的,绝无评判之意。
希望大家以看杂文的轻松心情阅读这篇文章。
文章8000多字,建议收藏后再读。
每日前进30里,祝阅读愉快!
Photo by Mohammad Fathollahi.
Free to use under the Unsplash License.
全文约8500字,阅读时间15分钟。
01|ESG的中国叙事
2006~2008年,我在外企从事过一段以ESG为主要内容的工作。
不过,那个时候,ESG还是主要以CSR的「面相」出现的,即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企业社会责任。
我应该是中国最早从事CSR事务的那一批人,尽管我最终沉迷于「专业人士」的光环无法自拔,走向了更为精微的法律。
今年4月,我参加一个商会组织的CSR线上研讨会,听到一位新能源国企的CSR同仁很认真地在发言中澄清一个理念:「企业社会责任不是慈善捐款这么简单,要和企业自身的业务相结合。」
我最初从事CSR工作时,「CSR不仅仅是慈善捐款」这个理念在CSR专业人士中间已存在共识,但当时的社会还没有做好准备接受这样一种观念。
犹记得2008年汶川地震时,万科捐赠100万元引发的社会风波,任凭王石如何借助自己多年建立起来的商业偶像形象去解释,大众都拒绝接受他的商业理性。
对比今昔,历经这十几年的发展,CSR或者ESG理念在中国的叙事已经从「陈光标巨额捐款成为中国首善」转化为「将ESG和企业自身业务相结合」。
02|ESG是马斯克口中的骗局吗?
马斯克为什么会为特斯拉被踢出标普ESG指数这么生气,怒斥「ESG is a scam.It has been weaponized by phony social justice warriors.」?
标普ESG指数将特斯拉从指数中剔除的原因是特斯拉「缺乏低碳战略」和「商业行为准则」,以及加利福尼亚州弗里蒙特工厂的种族歧视和恶劣的工作条件,影响了得分。特斯拉对美国国家公路运输安全管理局调查的应对方式也对得分产生了影响。
该指数将特斯拉剔除,就意味着特斯拉将丧失跟踪该指数的众多基金的投资。
但我想,以马斯克过去的表现,马斯克不会在乎这些投资的。
他更在乎的可能是「缺乏低碳战略」的指责,以及在他眼里完全不低碳的石油公司竟然排名前10。
标普的这个举动在马斯克眼里真可谓「伤害性不大,侮辱性极强」。
那么,ESG是马斯克口中的骗局吗?
ESG远远谈不上是骗局。
ESG确实是人类创造出来的新游戏,创设了一种新的商业游戏规则,有意无意之间想消解商业投资领域的已有规则,与此同时也可以从「旧势力」手中争夺话语权。
ESG有各种评级、评价体系,但共同点都是人类创造出来的一套评估商业实体在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方面绩效表现的评价体系。
实际上,ESG评价体系和公司财务绩效评估体系构建的底层思维是一致的。
两者都是后视镜思维,都是用一套人类自己创造的体系去评价企业已经发生的经营业绩,只不过关注点不一样。
既然评价体系是人类创造的,人类也就因此拥有了解释的空间。财报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ESG报告也难以避免这类问题。
03|ESG投资靠谱吗?
让马斯克生气的标普500 ESG指数是世界ESG投资浪潮中的一朵浪花。
大家可能有这样的「体感」,就是过去几年「ESG投资」真的很火爆。
即使你是投资绝缘体,也一定在电梯广告、微信或者微博推送的广告里看过「ESG投资」这个概念。
需要注意的是,「ESG投资」这个概念本身是自上而下创造的,还没有像「价值投资」已经成为真金白银砸出来的「实践经验」,尽管「价值投资」这类实践经验也有时间和空间尺度上的适用范围。
所以,我们正在经历的是「ESG绩效好就等于这个公司有投资价值」作为一个投资理念被投资界不断验证的历史过程。
我们还远远没有到看到验证结论的时刻。
就在这个星期,巴菲特继今年3月买入之后,再次大举买入「西方石油」这只石油行业股票,持股比例上升至15.2%。
巴菲特这种买入行为明显和目前全球气候变化趋势逆向而行。我也没有看到过巴菲特谈论「ESG投资」的报道。
美国规模最大的上市投资管理集团——贝莱德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劳伦斯·芬克2022年致企业首席执行官的信函《资本的力量》也提到:
贝莱德不会把从油气公司撤资作为一项投资政策。我们确实有一些客户选择把他们的资产撤出,但也有其他客户拒绝采取这种做法。在覆盖广泛的碳密集型行业中,具有前瞻视野的企业正在寻求业务转型,而这些行动是经济脱碳的关键部分。我们认为引领转型的企业为我们的客户提供了重要的投资机会,而推动资金流向这些企业对于实现全球净零排放至关重要。
话音刚落,最近石油公司股价飙升。
贝莱德亚太区董事长鲍哲钰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回答「ESG投资需求激增的原因是什么?」
她的回答是「人们对可持续产品感兴趣的原因有很多。过去,投资者总是担心可持续投资会牺牲一些收益,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事实并非如此。实际上,可持续战略至少可以获得与长期投资相当的收益,甚至更好。」
也就是说,过去ESG投资策略在投资者眼里并不吃香,甚至认为会折损收益,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ESG投资策略组合的表现并不比其他策略组合差,有时长期收益甚至更好。
劳伦斯·芬克在《资本的力量》中说得很清楚了:「我们关注可持续发展,并不是因为我们是环保主义者,而是因为我们是资本运用者,以及客户的资产管理受托人,这需要我们充分了解企业如何针对经济发生巨大变化而调整业务。」
我们应该看到,不论是巴菲特这样依靠保险浮存金投资的公司,还是贝莱德这样接受投资者委托的机构投资者,对ESG投资的看法是偏向保守的,至多也只是实用主义导向,与环保主义者所持有的「环保原教旨主义」有非常大的差异。
某些人眼中的白月光在另一些人眼里,只不过是有机大米。
总结一下,ESG投资在过去几年如此火爆的原因,一方面是ESG方面的投资风险甚或机遇已经越来越从概念成为投资者不得不面对的现实,另一方面是投资界永远面临募集存量资金的压力,他们需要新的话题作为新的营销热点去吸引存量资金进入市场。不过,ESG投资策略的有效性仍然需要时间的验证。
04|ESG是风险,还是机遇?
ESG这个议题内涵丰富,包括环境、社会以及公司治理这三个领域。
我们就算不谈气候变化这样宏大、普通人切身感受不强的话题,疫情以及疫情带来的诸多社会变化和问题,我相信每个人都有切肤之痛。
ESG所涵盖的领域和议题,从目前的历史进程看更多的还是与风险控制有关。
查理·芒格有一句话:「反过来想,总是反过来想。」
换一个角度看,ESG确实存在新的战略机遇,等待每个企业根据自身的优势去挖掘。
举一个例子说明一下。
腾讯今年初宣布:腾讯承诺不晚于2030年,实现自身运营及供应链的全面碳中和,同时,不晚于2030年,实现100%绿色电力。
腾讯自身运营的碳排放量并不高,但是如果考虑整个供应链的碳排放量,这仍然是一个非常大胆的目标。
但是当我们仔细去读腾讯的报告时,你会发现,腾讯已经开始探索和实施在数据中心建设和运营领域的节能技术,已经开始探索如何大规模采购绿色电力的市场机制,正在尝试「通过快速、科学的行动尽早实现业务增长和碳排放脱钩的可能」。
如果仅仅把腾讯这样的前期探索看作一种表态,那么就过于低估了这些探索在商业战略中的重要性。
如果将「业务增长与碳排放脱钩」作为一种目标的话,一家规模巨大、业务众多的企业必然需要从各个角度去探索,比如先进的节能技术、与能够长期提供绿色电力的供电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增加碳排放考量角度的供应链管理体系等等。
这些探索甚至不必要件件成功,其中只要有几样跑出来,腾讯就会获得在技术、管理、运营成本上的力量储备。
不要抱着「ESG就是一个绣花枕头」的思维去面对ESG,每年编制一本印制精美的ESG报告,参加一下评级,搞点社区活动,捐点钱,这些都不是ESG的核心。
一个懂得ESG真正价值的公司,应当从战略角度去思考公司在面对ESG议题时的风险和机会。
从这个角度看,绝大部分ESG议题对有心人而言是始于风险、终于机遇。
在这种视角下,ESG不再是后视镜,而是望远镜,运用得当的话是天眼级别的望远镜。
再举个例子。
我的公众号之前介绍过气候变化导致化石能源公司地下储量成为「滞留资产」的投资风险,参见气候变化|什么是滞留资产?。
但这并不意味着化石能源公司就江河日下,立刻失去投资价值。
实际上有些化石能源公司早在利用ESG思路进行业务布局。
根据BloombergNEF的评估,维持正常业务的石油和天然气公司的确有可能因为气候变化失去可观的收入。但即便是同行业公司所面临的风险大有差异。
与其它石油巨头相比,道达尔面临的风险较低,因为它的主营业务更多的在化工行业,而非石油勘探或加工行业。
即便道达尔不进一步改变其业务模式(即收入细分和贡献比例保持不变) ,那么在净零排放情景下,其2050年的收入预计将比2020年的收入低10% 。
相比之下,在同样的情况下,埃克森美孚2050年的收入预计将比其2020年的基准低60%左右。
这就是基于风险的业务超前布局带来的优势。
05|比亚迪到底怎么了?
我们说回到比亚迪废气事件。
虽然到目前为止,我没有看到对于该事件准确、完整的报道(几乎我看到的每一篇报道都有事实瑕疵,中字头的也不例外,为中国新闻事业默默祈祷三分钟),但拼凑起来、结合我自己查的资料,也获得了相当完整的图景。
1.「比亚迪废气扰民事件」背景
根据天眼查的查询结果,比亚迪汽车业务板块在长沙注册了三个公司:长沙市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沙比亚迪公司」)、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长沙分公司(以下简称「汽车工业长沙分公司」)以及长沙市比亚迪客车有限公司。
根据长沙市生态环境局官方网站公布的消息,长沙比亚迪公司和汽车工业长沙分公司均为长沙市重点排污单位,这两个重点管理的环境要素都包含大气污染物,排放尤以长沙比亚迪公司为主,生产经营场所地址均为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环保产业园,正是此次涉事的工厂地址。
根据网络查询结果,这三家公司的环境违法记录只有两次:
长沙市比亚迪客车有限公司曾经在2015年因废水排放问题被环保局责令改正违法行为。
2021年第三季度长沙市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接受了数次政府环保检查,也没有发现严重的违法问题,只有一个关于污染源自动监控设备的小问题,被生态环境局责令改正。
需要说明的是,有些媒体报道「长沙市比亚迪客车有限公司位列2022年长沙市28家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整治“一企一策”公示表公示名单」,认为这是比亚迪环境绩效不好的证据。
媒体提到的这个事实的确存在,但企业参加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整治“一企一策”整治活动,不能理解为环境绩效不好。
此类活动是各个地方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为了实施国家对挥发性有机物的污染防控政策,由政府组织的挥发性有机物重点排放企业集中式的改善活动,其中包括工程和管理控制措施的实施。
不过,网络公开的资料显示,长沙比亚迪公司的「废气扰民事件」并非是今年才发生,最早可追溯到2016年。
根据长沙市生态环境局网站2019年6月公布的一份文件《长沙市省级环保督察反馈问题第四十七项整改情况公示》,「长沙市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喷涂车间生产废气排放的污染物影响附近居民生活」,是省级环保督察反馈问题之一。
根据该文件,废气扰民的作业单元是长沙比亚迪公司13号重铸车间。
13号重铸车间于2016年3月份开始生产,安装了7套废气处理设施。因周边群众反映该车间生产废气扰民, 2018年12月31日,该公司将13号重铸车间全面停产搬迁,原车间作为仓库使用。
从这份文件看,比亚迪废气扰民事件始于2016年3月,虽然13号重铸车间已于2018年年底停产搬迁,但废气扰民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
同时,不论是长沙比亚迪公司还是环保主管部门都多次进行采样监测,监测结果都是达标的。
长沙比亚迪公司不定期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开展自行环境监测,自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共开展4次自行监测。检测结果显示外排废气均达标排放。
长沙比亚迪公司作为重点被投诉企业,长沙市生态环境局将其纳入重点监管对象,按照每月1次的频率开展现场执法检查,并下达现场监察记录,同时不定期组织市环境监测站对该单位外排废水、废气开展执法监测,自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共开展4次执法监测,检测数据显示外排污染物均达标排放。
这份文件也显示,长沙比亚迪公司也做了不少社区沟通工作.
该公司为加强与周边群众沟通和协调,自2016年开始,通过制作相关的环境信息公开手册,将所做的环保管理工作在景环小区公示栏上公布。同时,与同升街道景环社区,多次组织邀请景环社区业主代表,实地参观生产车间和废气处理设施,并进行座谈和沟通,努力一起寻找异味根源,从而达到快速处置的目的。
此外,从长沙市生态环境局网站公开的消息看,长沙市生态环境局2020年举行环境执法大比武时,还将模拟现场设置在长沙比亚迪公司。
总之,从目前网络公开的资料看,长沙比亚迪公司的环境表现找不出什么大问题,与当地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的关系也处于良性互动的状态。
2. 谁是受害者?
依据长沙市生态环境局雨花区分局公开的《长沙市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冲压、焊装、涂装技改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报批稿)》,「比亚迪还存在周围居民环保投诉问题。比亚迪厂区厂址位于雨花区环保工业园,随着城市向郊区的扩张,比亚迪厂区周边陆续建设了景环小区、富春山、联盟、嘉和城、白田等居民区。由于比亚迪涂装车间未对挥发性有机污染物进行处理,夏天刮东南风时,对下风向的居民区有气味影响,尤其是距离涂装车间较近的景环小区(未来之璐注:最近的居民区距离长沙比亚迪厂界仅为40米)。本技改项目的建设将从源头上减少挥发性有机物的产生,从末端治理上减少挥发性有机物的排放,从而降低对周边小区的影响。」
正如许多新闻报道所说,长沙比亚迪公司建设在前、受影响的小区建设在后。
造成如今「废气扰民」的问题,从宏观层面看是雨花区环保工业园的规划出了问题,从微观层面看是这些小区的环评审批过程中数个关键程序的失效,这些后建的小区在环评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到长沙比亚迪公司的存在及它对小区的影响。
房地产项目虽然自身环境影响很小,但是应当考虑周围项目对其的环境影响,房地产环评的过程中是否考虑过长沙比亚迪公司的污染物排放对小区的影响,是否依据当时施行的《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征询过长沙比亚迪公司的意见。
更遑论,林广清在他的文章《环境防护距离究竟能起多大的作用?从长沙比亚迪的“邻里关系”看》提到的说不清、理还乱的「卫生防护距离和环境防护距离之间的矛盾与纠缠」。
我们甚至都无法将这个问题的出现简单归罪于哪一个特定的人、单位或者群体。
这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但是当雪崩发生时,我们又能说哪一片雪花是无辜的呢?
上述环评报告对长沙比亚迪公司在技术改造前的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措施是这样描述的:
「虽然现有工程污染物排放满足相关标准要求,并且各污染物防治措施均落实了“湘环评[2012]108 号”批文要求。但随着《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汽车制造业》(HJ971-2018)、《表面涂装(汽车制造及维修)挥发性有机物、镍排放标准》(DB43/1356-2017)、《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无组织排放控制标准》(GB37822-2019)等标准、规范的实施,汽车制造业环保要求进一步提高,喷涂废气排放浓度虽满足《表面涂装(汽车制造及维修)挥发性有机物、镍排放标准》(DB43/1356-2017)标准限值要求,但处理措施不符合《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汽车制造业》(HJ971-2018)推荐的可行性技术要求。现有工程存在的主要环保问题是喷涂废气仅对漆雾采取了水旋湿式漆雾净化措施处理,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未采取处理措施。」
翻译一下就是:长沙比亚迪公司的各项环保措施满足2012年环评批复的要求,满足相关排放标准的要求。根据《排污许可管理条例》的规定,长沙比亚迪公司没有采用推荐的可行性技术要求,可以理解为「没有达到目前的最佳实践」,注意只是最佳,不是强制性的要求。
《排污许可管理条例》第三十条 国家鼓励排污单位采用污染防治可行技术。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制定并公布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
排污单位未采用污染防治可行技术的,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排污许可证、环境管理台账记录、排污许可证执行报告、自行监测数据等相关材料,以及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及其所属监测机构在行政执法过程中收集的监测数据,综合判断排污单位采用的污染防治技术能否稳定达到排污许可证规定;对不能稳定达到排污许可证规定的,应当提出整改要求,并可以增加检查频次。
制定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应当征求有关部门、行业协会、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公众等方面的意见。
除了广泛争论的「防护距离」之外,「没有达到最佳实践」也是长沙比亚迪公司被诟病的一个理由。
一些ESG专业人士评论:「合规不仅仅是遵守法律法规。」
这么分析下来,我相信大家都会有这样一种感觉——我们很难回答谁是受害者这个问题。
长沙比亚迪公司成为这个事件的主角,并不代表这个公司本身就不是一个好公司。只不过比亚迪实在是太有名了,才会引起这么多的社会关注。
这件事情是一个时代的缩影,这样的事情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层出不穷,(列出我收集到的邻避问题相关的典型案例供参考),以后的若干年还将不断出现。
最高院典型案例|环评批复前,未告知利害关系人听证权利,批复被撤销:夏春官等4人诉东台市环境保护局环评行政许可案
行政典型案例|林海等51人诉福建省龙岩市新罗生态环境局,请求撤销环境批复案
最高院典型案例|因环保局受理并批准未完成的环评报告,环评批复被撤销
06|中国公司要敢于正视自己的力量
这件事情分析下来,长沙比亚迪公司看上去是不是很冤?
但是当我们把长沙比亚迪公司和那些抗议的居民做对比的时候,有多少人还会这么想呢?
的确,长沙比亚迪公司和这些抗议的居民从民事法律的角度看,是平等的民事主体。
我们作为一个社会人,都明白从资产规模、社会影响力、媒体话语权等等,长沙比亚迪公司和这些居民都是「不平等」的。
中国企业家深受「范蠡」这个古代商业偶像的影响,大多希望做勤勤恳恳、闷声发大财、知进退的隐形冠军。
这种思想在自己的力量还小的时候,对中国社会的适应性是非常强的。
但是这种思想也往往使得中国企业家在自己的力量强大以后,往往不敢正视自己的力量,要把自己的力量藏起来。
这个「不敢」蕴含了深刻的历史文化传统,的确也是无数真实案例得来的血泪教训。
但这种不敢正视自己力量的状态已经开始伤及一个公司长期持续经营(长沙比亚迪公司已停产整顿)的时候,是应该反思了。
的确,比亚迪在这件事里显得很冤,明明自己合法合规地经营,怎么就成了「废气扰民事件的主角」?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如果一个公司的经营收入比一个小国家的GDP都多,牵涉着上万个家庭的生计,会影响到数万人的生活环境,生产的产品会影响到千家万户的安全,这个公司就不能再把自己看成是一个平头老百姓,只管好自己就行了。
虽然不必如马斯克般如入无人之境,但至少正视自己的力量,不再拿做一个及格水平的守法公民要求自己,积极地实施甚至是创造最佳实践,这才可能创造出有利于自己生存和发展的社会环境。
而这对于像比亚迪这个量级的企业在实施上并不非常困难,难的是在观念上完成蜕变。
07|企业合规,大道无形
长沙比亚迪公司在大量媒体报道废气扰民事件后,发表了声明。
有一种声音认为,比亚迪的声明里透着一股傲慢。
不过,我读出来的是委屈、无奈和愤懑。
但这都不重要。
作为局外人在读到这份声明的时候,多少感觉这份声明有点不妥。
这个声明里透露出的不妥是什么呢?
站在一个普通社会人的角度,很多人可能感觉到了、但是说不出来的那些话是:
比亚迪还没有意识到自己在这件事中承担的社会责任与自己的力量之间的差距。
一个力量如此之大的企业,决定只是遵守法律法规的要求就好,只是满足排污标准的要求就好,只是按照审批的文件经营就好,只是做个普通百姓、扫好门前雪就好。
这真的配得上这个企业已经获得的巨大社会影响力吗?
「企业合规」的概念很火,殊不知不同规模、行业、地域的企业所要满足的企业合规的目标和内容可能天差地别。
比亚迪的合规已经不可能再局限于法律、法规或者标准限定的框架,它的合规目标和内容要与自己的力量匹配和吻合。
如果比亚迪坚持法律、法规、标准等等这些明文规定才是自己的合规标准,拒绝看到周围社区居民对它的要求,那么,这样的事情只会不断地出现。
一个企业的力量越大,越会发现逃避这条路是走不通的。企业越是逃避正视自己力量以及与之匹配的社会责任,就越会不断地碰到各种障碍,而且这种障碍看上去是天降而来,和自己的行为似乎没有关系。
大企业运营的地域、行业的广泛程度、对整个社会影响的深度决定了它的运营环境是纷繁复杂、时刻变化的,这时候企业更要用开放的心态去看待合规,而不是僵化在一个体系、一套标准、一纸批文、几部法律之上。所谓「大道无形」,便是如此。
这个时代,力量大的企业应当做一个积极的、利人利己的社会建设者,否则无法结束这样一个看上去很吊诡的循环。今天在长沙碰到问题,明天就有可能是在其他什么地方。
好在长沙比亚迪公司其实已经看到了这一点,启动了技术改造项目,希望通过技术改造解决废气扰民的问题。目前出现的事件是技术改造过程中发生的的。虽然改变得有些晚了,但至少这种改变已经在发生了。
总之,天降大任,斯人不肯承担,于是老天就不断给你暗示,那就是不断地用各种困难考验你、强大你,直到你敢于正视自己的力量,敢于承担与之匹配的责任。这不只适用于君子,也适用于伟大的公司。
成为一个伟大的公司,源自敬天爱人的初心,源自利润之上的追求。
希望比亚迪经此一役,将在成为伟大公司的道路上前进一大步。
老子在《道德经》里谈到:「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真是找不出比这段话更能诠释企业社会责任精髓的文字了。
感谢先哲跨越两千年的智慧礼物,与君共勉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