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尿酸入食后新美容食品涌现,该领域真得是一个创业的好方向么?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食品创投洞察 by FoodPlus Author 浊酒侠
从商业模式的维度思考,美容食品在国外发展多年,之所以很少看到优秀创业品牌,但形成以保健品品牌、化妆品品牌和综合食品饮料大公司为主导的竞争格局的原因。可能重要原因是因为后者在商业模式上更具成本、研发、品牌、或渠道优势。
”
2021年1月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正式公告,批准由华熙生物申报的透明质酸钠(即透明质酸,HA,玻尿酸)为新食品原料,使用范围为乳及乳制品,饮料类,酒类,可可制品、巧克力和巧克力制品(包括代可可脂巧克力及制品)以及糖果,冷冻饮品,不包括婴幼儿食品。这意味着透明质酸,从保健食品原料(2008年5月放开)拓展到普通食品中使用添加。
政策进一步放开,引发国内食品厂商及玻尿酸企业悉数跟随,数家企业接连推出各种玻尿酸食品,包括口服液、糖果、饮用水等品类等。
1月11日,焦点福瑞达顺利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推出口服透明质酸饮品品牌“玻小酸BOYO”。该品牌宣称致力成为玻尿酸专研品牌引领者。从其微信商城看到目前已有玻尿酸饮品瓶装、袋装,GABA胶原蛋白饮品等三款产品在售。
图片来源:玻小酸
1月22日,华熙生物主办了“科技与共”线上发布会。在此次发布会上,华熙生物宣布推出玻尿酸食品品牌“黑零”。并宣称该品牌将推出“透明质酸白芸豆纤体咀嚼片、透明质酸GABA舒眠抗衰软糖、透明质酸GABA叶黄素酯脑活力UP明目软糖、透明质酸西洋参饮、透明质酸胶原水光饮、透明质酸GABA胶原燕窝饮”等六款产品,主打健康瘦身、安眠舒压、护肝养胃、美白抗氧化等功效。
图片来源:华熙生物
2月3日,WonderLab在其天猫「wonderlab旗舰店」上架口服玻尿酸软糖。该软糖促销价为359元/3盒(约6元/颗)并不便宜,但却是华熙生物透明质酸钠在国内的首个软糖食品应用案例。
图片来源:天猫
3月17日,汉口二厂在天猫旗舰店上线了一款功能性饮品——玻尿酸气泡水“哈水”。这是国内首批添加了透明质酸钠成分的气泡水产品。此次汉口二厂推出的哈水,在其商品介绍中称添加的是华熙生物食品级玻尿酸。1瓶气泡水中添加了68mg的玻尿酸,并着重强调“这相当于4次面膜、3支美容剂的玻尿酸添加量,具有增加皮肤水分、弹润水光肌、改善气色等功效”。目前,这款产品400ml/6支的售价为76.8元,相当于每瓶12.8元。
图片来源:天猫
3月22日,华熙生物旗下品牌再添一员,正式推出了国内首款玻尿酸饮用水“水肌泉”。该产品采用“纯净水+玻尿酸”的简单配方。首批规格为420ml,内含83mg玻尿酸的产品已在其“水肌泉天猫旗舰店”上市预售,售价为45.9元/6瓶(7.65元/瓶)。此外还有规格为330ml内含66mg玻尿酸的产品在筹备当中。据媒体报道,在玻尿酸入食获批之前,华熙生物已拥有多种玻尿酸终端食品、饮品的技术和产品储备。因此该公司未来很有可能将推出更多的美容食品。
图片来源:华熙生物
从整个美容食品市场来看,国内仍处于比较早期的阶段,美容食品市场还缺乏专业度比较高的创业品牌,且市场受经济条件、市场环境、技术水平等众多因素的影响。
不过根据Innova的数据显示,玻尿酸是带有肌肤健康宣称的食品饮料和膳食补充剂新品发布中增速最高的关键原料,过去5年间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59% 。因此作为一个被广泛接纳和应用的原料,玻尿酸在国内市场潜力如何?
本文尝试探讨,在玻尿酸美容食品这个赛道,国内市场能否孕育出一个比较优秀的美容食品品牌?以及要实现该结果,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
透明质酸的常识及
国外透明质酸美容食品的状况
1.什么是透明质酸
在深入探讨之前,我们有必要对透明质酸(玻尿酸)这种物质进行一些必要的了解。
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 ,简称 HA ,又名玻璃酸、玻尿酸)是存在于人体和动物组织中的一种天然直链多糖,人体内主要分布在眼玻璃体、关节、脐带、皮肤等部位。透明质酸是人体内不可替代的天然物质,胚胎时期体内的含量最高,随着年龄增长体内含量逐渐减少。如果把 20 岁时人体内的透明质酸相对含量定为 100%,则 30 、 50 、 60 岁时分别下降为 65% 、 45% 、 25%。相同年龄人群体内所含透明质酸的量也不同,早老症患者体内的含量明显减少,显示衰老的诸多症状。
图片来源:华熙生物招股书
根据华熙生物招股说明书资料显示,透明质酸的保水作用是其最重要的生理功能之一,其理论保水值高达500 ml/g以上。与其他常用保湿剂相比,透明质酸受环境湿度影响较小,在低相对湿度(33%)下的吸湿量高,在高相对湿度(75%)下吸湿量低。透明质酸不但具有极高的保水性能,还具备一定皮肤屏障的特性。透明质酸可减少紫外线透射,修复轻度烧伤的功能。
此外加上良好的生物活性、润滑性、黏弹性、生物降解性及生物相容性等理化性能,透明质酸可在医药、化妆品及功能性食品中广泛应用。根据研究机构Frost & Sullivan的分析,2018年,全球透明质酸原料销量达到500吨,2014-2018年复合增长率为22.8%,其中化妆品级透明质酸应用最为广泛,但未来食品级的应用量会逐步超越。
图片来源:华熙生物招股书
此次华熙生物入食的透明质酸钠有8万-20万和20万-60万两个主要分子量段。具有可经常受高温加热,不会与其它食物原料发生化学反应等稳定性较高的特点。我们从华熙生物的招股书看到,该公司2018年度,食品级透明质酸的平均销售价格为0.13万元/kg,产品毛利率水平为53.44%。
图片来源:华熙生物招股书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透明质酸原料生产销售国。根据华熙生物的招股书显示,2018年中国透明质酸原料的总销量占全球总销量的86%。全球透明质酸原料销量排名前五的企业均为中国企业,其中华熙生物的规模最大,2018年销量占比约为36.0%。海外企业包括日本Kewpie、捷克Contipro、法国Soliance、韩国Bioland、德国Evonik、日本资生堂等,以及专注于医药级透明质酸原料生产的法国HTL、美国Lifecore等公司。
图片来源:华熙生物招股书
2. 国外透明质酸美容食品的市场状况
a. 日本是透明质酸美容食品最大的市场
目前日本的透明质酸美容食品市场最为发达,早在1996年日本就允许透明质酸添加到食品中。随后韩国、美国、欧盟、澳大利亚、新西兰、巴西等皆已允许透明质酸添加在食品或膳食补充剂中。
图片来源:天风证券
根据天风证券的测算,参照2017年全球食品类透明质酸终端市场规模3亿美元,以及日本2017 年食品类透明质酸终端产品市场规模 2.8亿美元,得出日本的食品级透明质酸终端市场约占全球的93% 。
此外根据日本功能性食品数据库显示,自2015年起,以透明质酸为主要标注的功能性食品申请数量快速增长。到2020年中旬,以皮肤保湿、水分保持为主题的功能性表示食品的总数为197种,其中以透明质酸为相关成分的占75种(撰文时数量为80种)。透明质酸成为皮肤保滋润领域域应用第二多的功能性元素。
数据来源:日本功能性食品数据库,Foodplus研究分析团队
b. 产品形态以片剂、粉剂、胶囊等营养补充剂和各种饮料产品为主
从产品形态上看,日本市场上的透明质酸美容食品以片剂、粉剂、胶囊等营养补充剂和各种饮料产品为主。以日本2015年至今的数据为例,在80种透明质酸功能性食品中,营养补充剂数量为35种,占比44% 。饮料类透明质酸功能性食品总申请量达到37个,其中粉末类的数量为25个,液体类的数量为12个。
数据来源:日本功能性食品数据库,Foodplus研究分析团队
其次蒸熟袋有4个,点心类2个,豆制品(粉末状)1个,米饭类(米糊)1个。
c. 推出透明质酸功能性食品等相关产品的公司和品牌情况
总的来说,我们目前没有发现,以透明质酸功能性食品为主要市场的创业公司或品牌。比较多的推出相关产品的大致有三类:保健品公司、化妆品公司、综合食品饮料大公司。例如日本的FINE Japan(优之源)、森下仁丹、Fracora、FANCL、DHC、资生堂、POLA、丘比食品、朝日食品、明治,以及近期推出玻尿酸巡茶的可口可乐,其他国家有CJ集团、Swisse、GNC、OLLY等公司和品牌。
日本市场销售的透明质酸美容食品,图片来源:各公司网站
朝日食品(Asahi)销售的含透明质酸的口服产品,图片来源:朝日食品
市场现状也让我们不由的思考,为什么在透明质酸入食多年的日本,主要市场由成熟品牌或公司占领,而没有诞生出一个好的新品牌或者创业公司?欧美等其它市场也是类似的情况。
FINE Japan(优之源)正在销售的透明质酸美容食品,图片来源:FINE Japan
经过我们进一步整理发现,虽然近年日本有许多透明质酸功能性食品申请上市,但是大量产品不久后便停止销售了。当然,这种情况主要一部分原因是受FINE Japan(优之源)的影响。但不能忽略的是,由于大多数产品是营养补充剂类型,所以存在一些产品同质化的问题。
2015年至今,各大品牌申请的透明质酸功能性食品数量及销售状态,数据来源:日本功能性食品数据库,Foodplus研究分析团队
国内美容食品的现状及消费者的疑虑
1. 国内美容食品的现状及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上世纪90年代-21世纪初):1992年“太太口服液”上市,以更年期的中年女性为主要消费者。由于市场缺乏同类产品的竞争,太太口服液发展迅速,1995年销售额突便破1.6亿元。太太口服液的出现,推动了国内“内服养颜”概念的兴起。 第二阶段(2004年-2013年):美容食品的消费者逐渐年轻化,胶原蛋白饮料成为市场中主要品类。2004日本品牌FANCL携胶原蛋白饮品进入中国内地,另外两大日系品牌资生堂和DHC的胶原蛋白产品也迅速跟进。随后,中国企业、欧美系品牌、其它日系品牌也加入竞争。2008年,Lumi、颜如玉等纷纷推出口服产品;2011年年初,丸美也首次尝试口服美容产品。 第三阶段(2013年-2015年):美容食品粗放式发展导致市场良莠不齐,2013年央视《焦点访谈》就曾质疑市场上部分胶原蛋白饮品的功效并对其生产成本进行披露,导致口服美容业市场进入短暂调整。 第四阶段(2015年至今):跨境电商、代购、KOL、直播兴起,Swisse、POLA等国外品牌接连进入中国消费者视野,行业景气度开始上扬。
2. 消费者的三层疑虑
推荐阅读
FBIC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