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皮影艺术家陶鹏:初心不变,续写“不老的童话”
这是海淀·故事第738篇文章
新形态新动力系列
人物之十八
“哼,好了吧,看不见了,哈哈哈,你们有什么招数就使出来吧!”在京西皮影艺术非遗园演出大厅的后台,几个年轻人围站在一幅五尺白色幕布后面,排练着最新的皮影戏《海与哪吒》。
他们有的手拿着杆儿,操纵皮影让它们活动起来进行表演;有的则拿着剧本,一边观看同伴们的表演一边进行配音。现场的每一个人都是那么的投入,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什么叫专注,看到了什么叫热爱。
当你听见一个人侃侃而谈自己喜欢的东西的时候,你可以看见他脸上微微映出的骄傲,不是在炫耀什么,而是娓娓道来自己的热爱。
就像向日葵会随着太阳的方向转动自己的“脑袋”,同样,这样的人也是有“向往”的。
“向往”是一种微妙的东西,它通常不明显,但它是一个人的精神追求。当你看到一个有向往的人,你就明白,这样的人是有温度的。
北京龙在天袖珍人皮影艺术团的陶鹏,就是这样一个全身心热爱着皮影的有温度的人。
皮影打开新世界
来自山东济南的80后小伙子陶鹏,从事皮影演出已经快十年了。在这之前,他是位平面设计师,在一家印刷公司负责书籍封面、企业形象设计等工作。每每完成一个美术人物的设计,陶鹏都会想:“要是有一天,我设计出来的这些形象能动起来就好了。”
虽然每天都在设计新的东西,但是长时间坐在办公室让陶鹏多少感到有些枯燥乏味,那时的陶鹏胸中有一团火,让他忍不住想要走出家门,去看看外面广阔的世界。
2009年春节刚过,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听朋友说,京西皮影艺术团正在招生,这使陶鹏内心大喜,“皮影这门艺术不正好就能让我的设计动起来吗?”,于是他当即拨通了报名电话,那时的陶鹏或许没有想到,正是这通电话让他未来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怀揣着艺术梦想的他来到皮影艺术团面试,没想到竟被顺利录取了。皮影作为一项传统的戏曲艺术形式,自然不是只有热情就能学会的。几根杆子在老师手里运用自如,轻轻松松就把各种皮影人物表现得活灵活现,这个看起来简单的基本功操作,到了陶鹏手里却怎么也不听使唤,这使他感到非常沮丧。
为此,他在晚上找到老师指点迷津,老师告诉他,皮影这门艺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学会的,只有肯下功夫才行。就这样,经过几个月的苦练,终于有一天,小皮影在他的手里走起来了!这几个月他不知道掰坏了多少根杆子,扯断了多少根线,手上不知道被磨出了多少茧子和口子,可这一切阴霾都在皮影动起来的那一刻变得烟消云散。
刚开始练习的时候,影人比较少,所以去排练时如果去的晚就会分不到,因此在没有皮影的时候,他就拿着两根筷子练习掰杆。“拿影”最难的地方就在于,拿着两根杆让影人动起来的同时,不能转手腕。“转手腕就会让皮影的动作很难看,而且手腕转动的话,有些动作就做不出来。”那段时间,每天到食堂等吃饭的时候,陶鹏就不停的拿着筷子练习,久而久之养成了习惯,并且一直保持至今。
让角色在自己的手上活起来
掰杆是皮影操纵的基本功,也是上台表演的前提。掌握皮影表演基本功后,陶鹏参演的第一部皮影戏就是《红孩儿》,在这部戏里,他扮演的是猪八戒。排练的时候,陶鹏觉得自己演的很像,可是还远远没有达到老师的要求。他只好去回看《西游记》的电视剧,翻看原著小说,一边看一边琢磨。
终于,一个没有唐僧虔诚、没有孙悟空勇敢、但是善良可爱又逗趣的猪八戒,在他手里惟妙惟肖地展现出来了。那次经历之后,每次演出之前,陶鹏都会去仔细揣摩人物的性格特点,力争演活每一个角色。
为了使表演更加细腻,陶鹏和剧组里的小伙伴给猪八戒的影人加上了腿杆,猪八戒的嘴和耳朵上也分别按上了鱼线机关,线拿在手里,轻轻一扯就能让猪八戒的嘴和耳朵动起来。
在北京龙在天皮影艺术团里,每一个演员不仅要学会皮影的操纵,也要学会皮影的制作,因为制作的过程也是创作和揣摩的过程。从开始设计画稿,到最终成型,最少要花费半个月的时间。
皮影制作分为画稿、下料(即皮影身体各部分皮子的选择)、临摹(将纸上的设计稿临摹在选好的皮子上)、雕刻、上色、压平、抹油、装订连缀八个步骤。“下料是非常有讲究的,影人的头要选择最好的皮子,要那种不薄不厚,透明透亮,没有划痕和毛孔的皮子,因为观众一看肯定是先看头,这是第一印象。”陶鹏解释说。
皮影的材料主要是牛皮或驴皮,驴皮会比牛皮更薄更细致一点,但是目前皮影的制作主要是以牛皮为主。雕刻的时候每一个线条都必须十分准确,这就要求雕刻者掌握好用刀的力度和角度,大了容易刻过,小了又会刻不到位。“有一次在刻人物眼睛的时候,我一不留神,锋利的刻刀就扎进了手里,鲜血顿时就出来了,真是钻心的疼。小伙伴们调侃我说,这个影人肯定能活灵活现,因为你让他有血有肉了。”
初心不变传承皮影
在京西皮影艺术非遗园的皮影博物馆里,墙上挂满了各个地区的皮影艺术作品。原来,皮影也是分成很多流派的,但是北方各地区的皮影本质上没有太大差别,只是在造型和唱腔上略有不同。
“陕西皮影更加注重雕刻;唐山皮影更加侧重表演,表演非常细腻生动;内蒙古皮影略微粗糙豪放,与民族特色相得益彰;海宁皮影没有刀口,只剪出大轮廓,其余部分全靠画……”陶鹏一边指着墙上的皮影,一边滔滔不绝,皮影的历史就像血液一样,已经深深融入他的心里。
聊起皮影的陶鹏像是打开了话匣子,一件件往事,一点一滴的细节他都如数家珍。但他坦言,由于身体特殊的原因,自己也有过一段比较自卑的日子,不愿意与外界进行交流,总觉得内心有一些隔阂。自从接触了皮影,他慢慢打开了心扉,变得阳光、乐观、积极向上。
刚开始学皮影的时候陶鹏也曾想过放弃,觉得自己可能不适合这项工作,但是他转念一想,既然来了,就要干出点成绩,更何况皮影表演能给大家带来快乐,也能向大众传播这门艺术。“我们这么一个团体在一起,可以互相交流,互相学习,这些都是我一点点坚持下来的最大动力。”
近十年来,陶鹏所在的皮影艺术团创作了四十多部皮影戏,比如《红孩儿》、《神笔马良》等是以神话故事为题材;像《武松打虎》、《空城计》、《水漫金山》等则是以名著中的故事为题材;除此之外,他们也会设计一些具有现代感的,与时俱进的皮影戏,如精神文明系列倡导低碳生活的《垃圾总动员》、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抗日小英雄》等。
也有专门给小朋友看的儿童卡通皮影戏《仙鹤与乌龟》、《聪明的猴子》等,这些剧目得到孩子们的热烈欢迎。“我们演《喜羊羊》的时候,灰太狼一出来,底下的小朋友们就会喊‘灰太狼是大坏蛋,不要信他!’看的都特别认真,特别有意思。”
在陶鹏看来,皮影戏的精髓就在于它融合了诸如美术、音乐、唱腔等多种艺术,综合性非常强。跟之前相比,现如今的皮影也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比如,现在的很多皮影戏都会加一些特效,烟雾、特效灯光等,使戏剧的表演更加神奇;影人的制作也更加精致和美观。同时,他们也根据受众群体的喜好来选择性的丢弃一些原有的东西,比如面对年轻的群体,他们就放弃了皮影戏原有的唱腔等。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o1346cxu25y&width=500&height=375&auto=0
通过这么多年的演出,陶鹏更深切的感受到,皮影艺术之所以成为非遗,能够传承两千年之久,不仅仅因为它是劳动人民智慧和文化的体现,还因为它非常的接地气,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这是我们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现在不是有句话叫文化自信吗,当我们给外国人表演的时候,他们都非常惊讶,纷纷给我们竖起大拇指。很多外国人看完我们的演出还都购买了皮影纪念品带回自己的国家留作纪念,还有很多外国人都表示要给自己的学生们讲述中国的皮影故事,这让我们感到非常骄傲。”
皮影之外的精彩
舞台之下的陶鹏在业余时间也喜欢和团里的同伴们一起踢踢足球,2011年,他们还成立了中国首支袖珍人足球队,陶鹏担任队长。
经过刻苦的训练,2014年,他们参加了在瑞士举办的世界“特殊足球”比赛,在来自不同国家的12支球队中取得了第五名的好成绩,为国家赢得了荣誉。“我们真的要感谢国家给予我们的关怀和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无论是足球还是皮影,都让我们找到了我们的价值。”陶鹏不无感慨地说。
陶鹏还因皮影收获了爱情,以皮影为媒,让原本分别处在齐鲁大地和彩云之南两个人,为了同一个梦想相聚在一起,并且结为夫妻,让彼此都找到了人生中的另一半。“皮影不光成就了我的事业,也让我有了自己的家庭,感恩这个好的时代,家庭的组建让我又多了一份责任和担当。”
这些年来,他曾获得甘肃环县皮影演出优秀表演奖,并先后被授予了海淀区残联助残优秀工作者、团市委北京青年榜样宣讲员和海淀区百姓宣讲宣讲员等荣誉称号。党和政府的关怀让陶鹏找到了自己的价值,他坦言自己现在所取得的成绩都要感谢国家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国家和政府重视传统文化才使得陶鹏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心。
如今的陶鹏已经成长为剧团的副总,“谈到未来,就是初心不变吧,我还会将皮影戏继续传承下去。”陶鹏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我们是不幸的,不幸的是这辈子都无法长成伟岸的身材,但我们又是幸运的,幸运的是在艺术的殿堂里我们是永远年轻的艺术家,在未来人生的舞台上,我和我的小伙伴们还会续写属于我们的不老的童话。”
朗读者:韩晓琳
就职于北京三元农业有限公司,从事农业市场营销以及农耕文化教育传播工作。
85年的双子男,热爱朗诵和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力求在京郊土地上玩出新花样。
采访、文、编辑、部分摄影、音频剪辑 / 赵迪
朗读者 / 韩晓琳
照片提供 / 陶鹏
部分图片源自网络
审校 / 冯焕丽
更多海淀人物故事
【故事】航海人林静:760天20000海里环大西洋是一种怎样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