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未”来说法Ⅴ》:未成年人心理问题及家庭应对措施

杭州检察 2021-04-27

《“未”来说法》是杭州市检察院携手支付宝安全中心联合推出的青少年普法专栏。该系列法治微课以杭州市检察官法治宣讲团成员主讲,嘉宾串讲的形式陆续上线。


近几年来,未成年人因为心理健康问题而轻生、自残甚至是犯罪的案件时有发生,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令人堪忧。今天推出第五季第十二期,杭州西子少年司法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主任罗睿绮从心理教育方面,围绕未成年人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与家长如何应对等方面展开,从专业角度为家长答疑解惑。


点击观看

精彩同期声

农玉平:大家好,我是杭州市人民检察院的农玉平,今天又在《“未”来说法》节目跟大家见面。今天我们邀请杭州西子少年司法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罗睿绮老师,来跟我们聊聊未成年人心理健康问题及家庭的应对措施。罗老师你好!


罗睿绮:农检察官你好,大家好!


农玉平:罗老师,近几年来,未成年人因为心理健康问题而轻生、自残甚至是犯罪的案子时有发生,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是令人堪忧的,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罗睿绮:孩子们在成长的过程当中,他们的思想、人生观、世界观,包括心理和生理都是在一个发展的过程当中。在这个发展的过程当中,他们会遇到方方面面的困境,有来自自身的、有来自同伴的、有来自家庭的。现在很多孩子得抑郁症,不愿意上学、甚至跳楼和犯罪,这些其实与父母的互动和家庭氛围是息息相关的。当孩子有这种信号出现的时候,有些家长很大意,觉得这个没有关系。因为这些家长来自于我们那个年代,不太注重心灵和精神层面,所以他们麻木、茫然,对此不加以重视。而有些家长却过度重视,一旦孩子有了这种情绪,他们就立马把孩子带到医院精神科去看病。但是孩子很大一部分是在发展的过程里,医院给的诊断也是具有变化性的。孩子不像成年人,成年人在他们的思维固化过程中,价值观已经固化,如果成年人得了这样的病,那么就很难有所改变,但对于孩子,他们随着事件的改变和家庭环境的改变等等,是可以相应地解决好问题的。而这些家长觉得,把孩子送到医院去,通过药物治疗,就能解决问题。但是很多时候是心病需要心来医,更重要的是家长们要调整自己。


孩子就像一棵成长中的小树苗,它在成长中需要很多的养分,它的土壤需要松实有度。而如果说一个家庭的氛围和父母的养育不够的话,那这个小树苗它在成长中可能会弯折的、会长病虫或者发育不良。我拿这个形象来打比方,想告诉大家,未成年人成长过程中,家庭这个土壤才是最重要的核心。


农玉平:如果说家庭里面有未成年人被确诊患有心理疾病,那作为家长我们应该采取一些什么样的措施才会对未成年人有所帮助呢?


罗睿绮:你这个问题问的特别好。很多家长只是把孩子带到医院里面用药物治疗,就觉得一了百了了。其实这个药物的治疗,它只能是解决躯体性的一个症状,但是如果孩子没有这些症状,如疼痛、拉肚子、头痛等,那么仅仅靠药物是没有用的。那家长怎么应对呢?其实孩子发生这种事只是一个果,导致这个果的因素是家庭的环境。这个因素有几个层面,一个是刚才讲的,父母要么就是过于掌控,要么就过于忽略,这个度没有把握好。第二个就是他们的关系,很多时候它是父母关系产生的一个结果。孩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问题,他其实是用这样的问题来提示:我需要在一个有爱的、有空间的、给我一点自由度的环境中长大。


很多家长会问我:“罗老师,我孩子现在有抑郁倾向,我该如何跟他沟通?”其实这个当中很重要的一点,是父母要学会自己的情绪由自己负责,不能因为孩子没有达到你的目标,就把所有的情绪都发泄到孩子身上。很多父母对孩子玩手机、网瘾等等都焦虑,其实在网瘾、学习成绩不好的焦虑当中,对于处于发展中的孩子来说都是一个暂时的现象。父母要学会去信任孩子、允许孩子在这个时间里能够有一个休整和休息的空间,然后给予他信任,给予他精神上的支持,我相信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下是会慢慢走出来的。因为人有自我保护和自我学习的本能,他是不愿意停留在“我什么都不知道”的状态中的,他也是有求知欲的,所以说根本的核心就是父母要学会先处理好自己的心态。


另外就是处理好夫妻之间的关系。在对待孩子的过程当中,你要问自己,我到底要养育一个怎样的人。这个人不是说只是属于你的孩子,是交给社会一个怎样的人。如果说孩子只是学习成绩好,但是他的心理有问题,那这个人一定不合格;如果说孩子身体很健康,可是在心理层面、人格层面、价值体系、世界观这些方面有漏洞的话,未来他成为一个人也是不合格的。所以父母一定要问自己:我将培养的孩子,未来真正交给社会的是一个怎样的人?我的观点是,这个人一定是人格健全的,在思维层面当中是能够有我也有他人,就是心系自我也有他人,在自我的认知层面当中是有自我的成分的。很多小孩子为什么会出现问题,是因为他只有本我和超我的部分,本我的是他本能的部分,超我的部分是父母给予他的要求他的部分。而未成年人,特别在青春期这个过程中,在自我不断成长的过程当中,他会找不到自己,会问“我是谁”。那么自我是什么,自我是来协调本我和超我这个功能的,如果这个功能丧失,孩子的情绪要么焦虑,要么抑郁。所以父母要让孩子拥有自我,给予他自主性的土壤,发展自主性。我相信这样家庭的孩子一定能走出阴霾,未来成为一个合格的成年人。


农玉平:谢谢罗老师精彩而又专业的讲解。有一位教育学者曾经说过,对孩子最大的爱、最好的教育就是给孩子健康的心态和健全的人格。今天我们在这里聊“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就是要呵护孩子心灵成长,擦亮孩子心灵的窗户,让他可以看见更远的风景。今天的话题我们就聊到这里,再见。


视频、编辑 | 何驭斐

往期精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