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汤兰兰案舆情分析

警事V言 猫眼看天下 2021-06-18


1月30日,澎湃新闻一篇署名记者王乐的新闻评论帖上网发布,随即,新京、凤凰、南都、中青、搜狐、法制、新浪等官方微博跟进传播,在短短一时之间形成舆论热点,令一起2008年判决生效的刑事案件再次浮出水面。



这是一起发生在2008年的强迫未成年少女卖淫、强奸幼女案,已由当地法院二审判决,11人获刑。由于上述媒体中,尤其是澎湃和新京在标题中加入了主观观点,不少网民受此影响,认为此案过于离奇,很有可能真的如媒体所说,存在重大冤情。其中以澎湃的《汤兰兰案,性侵还是冤案》和新京的《被全家“性侵的女孩”,不能就这么“失联”着》为代表的标题,一时成为舆论焦点。


截止2月4日止,经过6天的网上热议与不同观点阵营的反复对弈,全网共有相关新闻300余篇(不含已删除的),相关微博主帖2000余条,评论数未统计。微信公众号相关帖文900余条,其它平台未统计。


由于众多媒体中,无一例外都是以一种单向采访加上主观臆测而得出了片面结论,均无法提供可以佐证此案件有冤情之实证,这引发了众多网民的批评和反驳。



从2月1日舆情开始发酵,到当日下午事发当地公安机关及政法委发布回应说明,舆情热度达到最大值。2月2日起舆情升温缓慢回落,但“汤兰兰”一词一直是网络热点话题。


1


媒体与网民观点形成强烈冲突


此次舆情从发生到发酵,与去年聊城于欢案有异曲同工之处。同为旧案,同为媒体蓄意炒作,意图也都是力图翻案。但也有不同之处,汤案未有出现重大的虚构事实,且媒体炒作没有任何依据。更为关键的是,经过聊城案、三色案等重大舆情事件的网民,逐渐回归理性判断媒体报道,对其内容、意图及手段已经开始学会分析。


澎湃、新京、南都等媒体的观点很明确,就是汤案中很有可能存在证据不足、刑讯逼供、司法不公等问题,但苦于没有直接证据。众多网民则认为,此案发生在十年之前,涉及到未成年人受害者个人信息,媒体通过不正当手段公开受害者个人信息既非法,也不道德。经过公、检的侦查、审理,法院二审判决犯罪事实成立,此时突然进行炒作并试图翻案,是对法律及公序良俗的挑战,并对受害人造成了实际的威胁和二次伤害。


2


媒体抱团作战,难掩致命漏洞


从2月1日舆情升温起,网络正能量网民及大V通过对新京、澎湃等媒体以往发布过诸多不实信息、立场及舆论导向有问题等角度进行了深度揭露,同时针对此案中媒体记者绕过法律和道义进行翻案式的片面报道,直接威胁的是证人保护程序。


面对网民的批评之声,新京在不断配合澎湃进行炒作的同时,提出了进一步的观点:如果该案属冤假错案......如果当事人认为案件办理存在问题......这两个如果一度引发网友的嬉笑怒骂甚至不少脏话,在没有任何直接证据提出之前,仅靠部分刑满释放的案件当事人口述就想进行翻案,显然是众多网民无法理解和接受的。没有任何证据就企图翻案,这是此起舆情事件中媒体最大的短板和软肋。


除了新京不遗余力为澎湃声援外,南都、凤凰、法制日报、中青报等媒体也纷纷站队支持澎湃,南都甚至提出“警方保护不力,怎么没成为一个谴责的点?”,事实上,受害人在案发后就在警方的保护下隐姓埋名,迁移户口了,其个人信息也正是案件当事人之一的汤母与媒记到派出所查询后由媒体报道,南都这种指责,明显想把舆论焦点转移到公安机关,用心可谓良苦。


3


官微罕见发声,媒体面临尴尬


和众多媒体抱团取暖、轮番发声的情况相比,持较为客观理性观点的网民则显得较为散乱,毕竟还有大多数持观望态度的网民没有发表任何观点。


在2月3日,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发帖:汤兰兰案案外再生枝节,推动法治进程,今天的媒体当如何用劲?......对一桩烈度极大的未成年人案而言,知情权本就让位于隐私权,揪出真相,绝不等于让受害人出列。


共青团中央官方微信公号及微博中认为,具体在本案中,当地政府为了保护受到性侵害的被害人,专门安排了户口迁移和姓名变更等措施,澎湃新闻在对案件的报道中,可以说是非常不负责任,更没有一点未成年人保护的意识和理念。暂且不论案件报道是否客观,至少在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方面存在问题,侵害了案件中被性侵被害人的隐私。澎湃新闻应当承担相应的行政法律责任。除此之外,侵权的民事责任也应当承担。


认证为中共中央国家机关工作委员会《紫光阁》杂志社官方微博@紫光阁 发布微博:法律面前,没有所谓的无冕之王。公安部治安局官方微博@公安部打四黑除四害:向社会披露案件证据细节的做法是违法的,这构成了对汤兰兰隐私权的侵犯。


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公诉部副主任一篇《汤兰兰案四重问》中,从法律的角度明确说明汤兰兰没有必要现身,而记者汤母也没有权利要求兰兰现身。环球时报及公安部治安局官微对此也进行了转发。


多家官方权威双微平台发声,这在历次重大舆情事件中也是罕见的,这敢透露出一个强烈的信号:新闻舆论工作绝对不能既踩法律的红底,也不能践踏新闻工作道德底线。


4


新京澎湃同时停更但暗流汹涌


2月5日,有网友发现,新京、澎湃官微同日停更。新京最后一条微博是2月4日18:36,澎湃是2月4日20:00。2月份前4日,新京共发微博123条,澎湃99条,平均每日更新31条和25条。两家官方网站更新正常。很显然,这次两家媒体官方微博同时停止更新,与炒作汤兰兰案有关。有网友评论:言论自由不是无节制的,失去监督的监督权,比腐败的危害都大。



在此之前的2月3日,也就是包括人民日报、共青团中央、公安部等数家官方权威媒体发出信号的当天,新京报推出一个视频《汤兰兰案调查》,试图从采访刑满出狱的几位案件罪犯来进一步证明此案的所谓冤情。然而,知名网友任易随即发帖《致新京报:恳请贵社向公众澄清「汤兰兰案调查视频」中五大疑点》,以极其专业的评论进行了质疑:一是视频中两名女性当事人之间的通话声音疑为造假,并有可能是男音。二是当事人对话内容前后有明显的异同和矛盾之处,疑似剪辑合成。三是新京所称存在刑讯逼供没有任何依据作为支撑,只是猜测性评论。四是新京采访证人身份无法确定,即使能确定,证人采访所言与之前书面证词矛盾。此文由于非常专业细致,引起了网民的强烈反响。


到目前为止,汤案已明显呈现降温趋势,少数几家媒体零星推文以及微博上少数影响力不大的帐号相继转发之外,之前抱团呼吁汤案重审的媒体,以及积极配合澎湃、新京的一些媒体,要么删去之前的转发帖文,要么保持沉默,2月6日起,舆论场出现短暂的静默状态。究竟是这些媒体偃旗息鼓放弃阵地,还是集结兵力卷土重来尚不得而知,但汤案舆论场暗流汹涌,这是一个不争的现实。


如果说,有媒体炒到哪个旧案,司法高层就重新审哪个旧案,一旦这样聊城式虚假或假设性的舆论牵着司法鼻子走形成了惯例,非但有负江山有负聊,更会成为荒腔走板的司法笑料。



相关帖文


一起早已判决的陈年旧案,再次被热炒有何玄机?

无良媒体恶炒汤兰兰案只能搬石砸脚

请诸位不要再骂媒体人肉汤兰兰的“记者”了

汤兰兰案折射出无良媒体公信已死!

湃湃,你们这次麻烦大了!

从汤兰兰案看新京那段不为人所熟知的过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