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深度】中国社会不能“自嗨”,不妨也多看看他国优点

王文 人大重阳 2019-12-16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人大重阳”

本文大概3200字,读完共需4分钟

作者王文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丝路学院副院长,本文刊于《对外传播》2019年第11期,原标题为《不妨也介绍些他国的亮点》。


近期笔者在津巴布韦调研,惊讶地发现该国在2019年初已运用区块链原理,摒弃纸币,全面推行加密电子货币,成为当前领衔推行数字货币的国家。但中国人对津巴布韦的普遍印象仍停留在十年前一张钞票面额高达100万亿的年代,几乎没有任何关于津巴布韦数字货币先行先试的深度介绍。事实上,近年来数字货币在中国金融界是相当热门的研究议题。津巴布韦的案例,哪怕是失败的实践,也值得中国人实地考察与深入研究。然而,事实上,关于数字货币,中国研究还停留在理论探索阶段,且大多引用美国学术界的观点。津巴布韦之行令人深思,新时代中国对国际动态的观察可能存在陷入“深度美国化”“过度自我化”的风险。

津巴布韦2007-2008版的100万亿津元


新时代的中国对外传播切忌“偏科”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学术界、媒体界长期关注国外动态,乐于将国外先进经验与失败教训介绍至国内。以转载境外舆论为报道特点的《参考消息》是国内发行量最大的日报,还有《国外理论动态》《国外社会科学》等学术期刊也很受欢迎。对国外动态的把握,是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功的重要因素。但近年来,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传统纸媒的影响力被稀释,在舆论界开始出现对中国能力的过度溢美,以及对国际事务过于关注的“偏科”趋势。


一是对中国发展现状的高估。在中国新媒体上,近年来越来越多地出现带有“全球领先”“国际首次”“震惊世界”“最大”“最好”“100%自主”等类似字眼的标题。这里当然有一些是事实,如北京大兴机场、贵州“天眼”、高铁、电子支付等,值得全体中国人自豪,但是反复报道、过度溢美,尤其是对一些领域进展的夸大其词,容易导致国民心态膨胀,引发人们夜郎自大、盲目自负的骄傲自满情绪,更不符合党中央对“中国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期阶段”的高瞻远瞩的战略判断。


二是对美国近况认识的分裂。在中国学术界,对美国仍存在过度崇拜的现象,如过度重视在美国期刊上发文、对美国高校诺贝尔奖得主的迷信、热衷赴美国留学访学“镀金”、倾向于高薪引进美国大学的博士等等。而中国媒体界则充斥着对美国的负面报道,如特朗普的各类丑闻、枪击事件、经济潜在风险等,对美国的正面信息,如重大科技成果创新、共和党空前团结、社会活力提升、失业率极低等的关注则相对较少。久而久之,精英仍崇拜美国,一些老百姓则出现了对美国敌视、鄙视情绪。


三是对老牌强国的漠视。近年来,中国舆论界对欧洲和日本的重视程度远不如改革开放初期。这主要是源于近十多年来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总量相继超越了西欧诸强国和日本。但GDP总量超越并不代表着整体综合实力及各个分项已强于对方。事实上,欧洲近年来在高科技领域的研发、日本“藏富于民”与社会治理经验等,仍有许多值得中国重视与主动寻求合作之处。中国社会发展还没有到漠视欧日的时候。


四是对发展中国家的轻视。虽然中央高层高度重视“一带一路”,但民间仍有许多声音认为寻求“一带一路”合作的广大发展中国家不足为重,常以“风险过高”“政局不稳”“国民太懒”等大而化之地笼统概括,更有甚者还鄙视其为穷国等。事实上,全球增长最快的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笔者曾多次撰文论述坦桑尼亚登山旅游管理经验、埃塞俄比亚首都机场服务、印度IT业、菲律宾电信服务外包业以及津巴布韦经验等,这些表明,中国人需要有更多发现发展中国家之“美”的眼睛,以及从发展中国家的诸多案例中自我审视的意识。


总之,近年来的中国对外传播似乎出现了一个误区,即过度重视对外讲述中国,而不像过去那样重视对内介绍国外动态,尤其是他国仍值得中国学习的经验。


《对外传播》2019年11期《不妨也介绍些他国的亮点》文章截图


中国进入“新时代”,世界也处在“新阶段”

诚如笔者此前的一篇文章《中国要善于当好学生,也要当好老师》所言,新时代的中国对外传播既要追求对外讲好中国故事,也不能停止对内介绍国际经验。这并不是说,当前中国舆论界的诸多国际报道完全失真,而是说那些报道可能只是世界动态的一个层面,真实的世界还有多个层面。


中国媒体不能效仿“走下神坛”的西方媒体。后者常常从意识形态、政治考量的角度去有选择性地、以双重标准报道中国与世界。但作为文明型国家的中国,有信心、有理由比西方媒体更全面、更真实地讲述世界,进而培养新一代中国人的大国国民心态与全球公民意识。当然,在报道中,中国立场、中国角度也是不可或缺的。


对于美国,其国力处于颓势是事实,但中国舆论更应注意的是,这种颓势可能持续相当长的时间。目前美国精英层在如何抑制中国崛起上实现了空前团结,特朗普成功实现了美国的全球战略目标转移以及对抑制中国的战略动员,这里面的诸多细节非常值得中国关注。更重要的是,美国一些企业界和社会活跃人士捍卫美国领导权的热情空前高涨,中国舆论大可不必总转引那些批评特朗普的声音。对美国试图“重新崛起”的全面关注,有助于激发国人的危机感,强化忧患意识,有助于推动中国更快、更好地可持续发展。


对于欧日,其老龄化、难民冲击等也是事实,但中国舆论更应关注到欧洲寻求“脱美国化”的自主趋向。有关欧洲或自主成为“世界一极”的可能性对中国产生影响的分析与动态追踪,几乎被中国舆论集体忽视。中国舆论对日本的关注,同样也需要引起注意。日本海外资产的大幅增长、基础科技研发的突破对中国下一步的发展有重大影响。安倍晋三已成为日本历史上任期最长的首相,近期频频对华主动示好,中国媒体应抓住积极报道日本正面动态的良机。


对于发展中国家,部分区域危机频发的确是事实,但中国舆论大可不必只关注那些动荡地区。占全球国土面积超过70%、人口超过85%的非西方世界的多彩多元性,远比中国媒体的报道更为丰富。近年来,中国对金砖国家的关注度增强。但另一个尤为值得注意的现实是,诸多“非金砖”的第三世界国家正在集体性谋求崛起,如哈萨克斯坦、尼日利亚、印度尼西亚、伊朗、智利等,诸多积极动态对中国发展的参考价值是不言而喻的。


可见,中国发展处在新时代,世界变化也处在新阶段,与十年前大不相同。中国人的眼光不能总是停留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时的状态并基于此判断当下的世界。新时代的中国需要更多深层的诠释,新阶段的世界也需要更多全面的认识。


媒体应追求双向交流,谨防自说自话


诚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反复强调的,中国人应戒骄戒躁,永远保持学习之心。这也是中国对外传播事业同样应该遵循的。近年来,对外讲述中国故事的力度明显在加大,但这并不等于要减弱对内介绍国外先进经验。


好的对外传播,既要把中国经验对外介绍好,也要把国外经验对内介绍足。在全球舆论纷繁复杂的当下,中国对外传播切不可“自嗨”、自说自话,而应该追求双向交流。在很多时候,“知识输入”显得更为重要。正如一个工作数年的职场人士需要时时“充电”,中国发展也需要时时“充电”,就像改革开放初期不断引进国外先进管理经验、知识那样。


好的对外传播,既要全面介绍中国,也要全面认识世界。这不仅仅指对美国、欧洲与日本等老牌发达国家的全面报道,也指对诸多第三世界的区域研究与探讨。新媒体时代,报道容量无限放大,应该能容下更多的激烈争辩、更多的对等讨论、更多的新鲜内容。一些媒体怕出错,过度依赖央媒,常以“复制”“粘贴”的转载方式报道世界;一些媒体负责人创新能力不强,机械化地理解执行中央宣传政策;一些年轻媒体人偷懒、怕风险,不愿到国外艰苦地区工作,更不愿花力气撰写高质量的深度报道。处于新阶段的世界,恰恰最能考验与遴选新时代优秀的中国国际新闻人。


总之,国际竞争如逆水行舟。中国人对世界的了解,切不可刻舟求剑。自信的中国,应是海纳百川的中国。自信中国人的世界观,更应是开放、包容、严谨的世界观。我们应密切全面追踪国际动态,并有效地转化为中国实践,进而加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伟业。

推荐阅读

【深度】新型智库的“七年之痒”

【深度】打贸易战,当年日本败给美国,现在中国不会!原因何在?

【独家·报告】“偷师”中国?近年来俄罗斯对华认知究竟发生哪些变化?

【锐评】上帝是我的副驾驶——评电影《决战中途岛》

长按关注

转载请注明出处

并附带官微二维码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成立于2013年1月19日,是重阳投资董事长裘国根先生向母校捐赠并设立教育基金运营的主要资助项目。

 

作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人大重阳聘请了全球数十位前政要、银行家、知名学者为高级研究员,旨在关注现实、建言国家、服务人民。目前,人大重阳下设7个部门、运营管理3个中心(生态金融研究中心、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近年来,人大重阳在金融发展、全球治理、大国关系、宏观政策等研究领域在国内外均具有较高认可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