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11月2日晚,人大重阳主办“未来五年的中国与世界”国际在线研讨会。这是全球第一次举行关于“十四五规划”的国际会议,来自亚、欧、非、美等各大洲十余位政要与知名学者出席,期间发布了《未来五年,改变中国与世界的五大奇点》研究报告。该报告缩减版(王文、贾晋京、刘典、崔一喆、胡倩榕、刘锦涛执笔)由《经济要参》2020年11月18日特稿重磅推出。
核心摘要1. 我国供应链领域发生的变革可分为两个层面:从模式上看,出现了直播带货经济;从技术上看,供应链智能化、数字化转型成为必然趋势。2. 供应链领域的嬗变将基本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多元化消费需求,丰富群众吃穿住行用的基本体验,甚至有望进一步推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的重构。3. 数字安全是经济数字化在安全层面上的表现形式,数字安全问题的升级和重视将在未来几年内全面推动中国以及全球数字经济向更高质量发展,并给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革命性与颠覆性的变化。4. 从社交层次看,全球经济-社会网络总是以世界经济重心所在区域为社交网络中心,随着以中国为首的亚太国家在数字经济上逐渐领先,亚太地区将成为全球数字化信息链的核心。5. 在 “消费——促进生产——升级消费”的良性循环下,未来五年,中国人民将见证中国向高收入国家迈进,发展模式从工业化转向数字化,国际地位从融入全球化到引领全球价值链。6. 新经济在提高工作与学习效率的同时,可以为民众提供多种多样的发展路径,并大幅提升居民生活的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最终新经济体系中所包含的各个产业将成为民众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经济要参》2020年11月18日特稿重磅推出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是《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建议”中的第十四个五年规划,是中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规划,不仅对中国发展意义重大,对世界演变也具有特殊意义。国际社会往往用中国国力增长的维度,评估中美博弈甚至“中国将领导世界”的未来图景。这多少受限于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局限。虽然在中国决策层多个文件中提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但中国人从未想过领导世界,也未勾勒过替代美国的预期。在中国决策者的眼里,世界未来仍处在日益增强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与复杂化中,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影响力正在加剧。虽然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但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当前,新冠疫情仍在不断蔓延,全球经贸局势波诡云谲,传统经济的发展模式已经变得难以为继,以互联网与数字技术为代表的新经济却在迅速崛起,并极大地改变了人类未来社会的运行模式。我们借用数学中的“奇点”概念,希望能够说明未来的世界仍处在未定义的变量与异常的集合中。在此背景下,通过怎样的方法来审视新经济以及相关产业对人类社会造成的影响变得极为重要。在我们看来,当前,新经济已经成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与追求的重要渠道。在经济学理论中,人的需求是造成经济行为产生的主要因素,因此只有从人类需求角度去分析才能深入理解新经济所带来的内在变化。根据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类的需求主要来自于由低到高的五个层次,分别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而在新经济的影响下,人类五大需求层次也发生了质的改变,并分别从供应链、数据链、信息链、价值链与产业链五个方向重新塑造了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轨迹。十四五规划中,“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将是重要目标。从中国人的需求不断提升的角度看,2020年也将成为改变中国与世界的“奇点”。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示意图
吃穿住行用是人类生存最基础的生理需要,位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的底端。在现代社会中,供应链有机整合资源、信息、人员与活动,将普通民众吃穿住行用等日常消费串联起来。“十三五”期间(2016-2020年),中国供应链领域发生的变革可分为两个层面:从模式上看,出现了直播带货经济;从技术上看,供应链智能化、数字化转型成为必然趋势。一方面,直播带货催生出的供应链模式创新,实现了消费者、网红主播和品牌方的多方互利共赢。消费者获得切实优惠,更有助于释放我国的消费潜力。 另一方面,随着我国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颠覆性技术的发展,“新基建”“新零售”应运而生,人民的日常消费体验大为改观。未来五年,这些新业态、新动向还会持续演化下去。直播电商创新供应链模式,渠道分散丰富民众选择。直播带货并非简单地将电视购物模式移植到互联网上,它需要主播与粉丝形成社群营销机制,从而能够将粉丝需求快速准确地传导给厂商,甚至可以通过巧妙的营销手法,为消费者创造更高层次的需求,间接推动整个社会的消费升级。透视直播供应链这一全新供应链模式背后纷繁复杂的商业现象可知,直播带货的本质是一种全新的拼团,以网红主播吸引到的消费者流量向品牌方换取产品价格上的优势。这种供应模式的效果是惊人的: 2019年,被称作“直播带货元年”,整个直播电商行业的总规模翻了两番,达到4200亿元。未来五年,直播带货的规模仍将高速增长。另一方面,“新基建”聚焦智能供应链,供应链智能化方便民众生活。基础设施是人民赖以生活与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新基建”以5G网络、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为核心要素,着眼于科技端的基础设施建设,意在充分融合数字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在重塑供应链的同时,新基建浪潮也在潜移默化中改变每个人的生活方式。以中国最大的电商之一京东为例。作为一家以供应链为基础的技术与服务企业,京东在“新基建”的大潮中,构建起一整套以人工智能(AI)、大数据(Big Data)、云(Cloud)、物联网设备(Device)及前沿探索(Exploration)为支柱的“ABCDE”技术战略,力图更为体系化地发展智能供应链与智能物流,融入国家“新基建”的整体部署。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京东参与新基建的成效得到了充分验证。在新型基础设施的支撑下,京东通过基于供应链的零售平台精准对接民众需求,保证应急用品和生活必需品准时配送,同时减少线下聚集的购物风险,尽可能地对冲了新冠疫情对民众家庭生活的负面影响。在智能技术的赋能下,依托“新基建”的供应链变革为新服务、新消费开拓了广阔的空间,将更好地助力人民追求美好的生活。“新零售”统筹把控线上线下,供应链数字化升级民众体验。“新零售”,即零售消费行业的新趋势与新业态。由于零售行业直接与消费者产生联系,故此行业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几乎等同于民众的生活质量。所谓“新零售”,主要新在对传统商品生产、流通、销售的过程的升级改造,以及线上服务与线下体验的深度融合。其中,供应链物流是联系线上线下的重要纽带。在数字化的加持下,供应链物流传统的由节点企业内部向外部传导作用的顺序将被颠覆,B2C(Business-to-Consumer)也会相应地向C2M(Customer-to-Manufacturer)拓展。传统的B2C模式以生产企业为中心,供应链上下游的协同性不足,容易导致产能供需不平衡的问题。电商B2C模式借助互联网平台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快捷、多样的购物选择,但本质上仍立足于生产方的库存。C2M模式则从根源上逆转了这种模式,生产者直接基于消费者产生的底层数据进行自动化加工,从而满足其个性化需求。鉴此,新零售供应链物流转向“以消费者为中心”成为应有之义,消费者享有更优质的体验未来可期。截至“十三五”收官之年,中国的中等收入人口已突破4亿,规模庞大的中产阶级正在加速推动我国消费结构的变化。当人们无须再为温饱问题忧心时,对高品质消费与个性化消费的追求水到渠成。根据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十四五期间,国家将继续致力于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供应链领域的嬗变将基本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多元化消费需求,丰富提升群众吃穿住行用的基本体验,甚至有望进一步推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的重构。显然,2020年开始,中国将逐渐成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
《未来五年,改变中国与世界的五大奇点》报告中英文版从安全层次看,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而“安全”一词更是在全会公报中被提及了22次,这意味着在“十四五”期间安全建设工作将会与经济发展工作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
21世纪,随着信息科技的进步与发展,世界政治经济正在不断加速向数字化转型,今后数字化技术将广泛融入进生产、消费、商业、生活等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数字安全是经济数字化在安全层面上的表现形式,数字安全问题的升级和受重视将在未来几年内全面推动中国以及全球数字经济向更高质量发展,并给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革命性与颠覆性的变化。数字经济,是一个政治、经济、商业等活动高度信息化的系统,它的核心在于数据,以及以数据为基础的各种处理信息的技术。具体而言,在数字经济生态圈里,数字化将会使得政府机构、企业和个人从数据的消费者转变为既是数据的消费者、也是生产者。在经济活动中,新数据时时刻刻都在产生,也在源源不断地被搜集、处理、转化、分析、加工和应用。
近年来,数字经济在全球以惊人的速度发展,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研究数据,2019年全球数字经济规模达到了31.8万亿美元,而中国数字经济增加值也已达到35.8万亿人民币,占当年GDP的36.2%。十九届五中全会更是提出要坚定不移地建设“数字中国”、“加快数字化发展”。可以预见的是,数字经济将成为中国未来实体经济增长的动力和引擎,并作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据突出地位。在未来五年,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将得到全面发展和广泛应用,掀起一场数字经济的基础设施革命。与此同时,为了更好地为中国未来经济数字化的稳定发展保驾护航,数字经济中的安全建设工作将在“十四五”期间获得高度重视,并直接影响到国家建设、企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每一个角落。2020年6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草案)》在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中审议,并在7月3日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这意味着数字安全已在立法层面上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推进。作为我国“数据安全领域的基础性法律”,数据安全法将在“十四五”时期正式生效并构筑起中国数字安全的法律监管体系。从国家、企业、个人的角度来看,“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期间的数字安全将得到全面升级,并关系到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各个方面。首先,对于国家而言,全会提出,“国家安全全面加强,社会保持和谐稳定”。从政治角度,随着工业信息革命、科技进步发展与国际局势变化,数字安全不仅拓展了国家安全的外延,也逐渐成为国家安全建设的基石。另一方面,从军事角度,全会提出,“国防和军队建设水平大幅提升,军队组织形态实现重大变革”。现代军事革命以数字技术为中心,不断提高军队建设的科技含量,“十四五”军事建设布局中的数字安全也将成为中国现代化军事发展的核心支撑。其次,对于企业而言,信息科技的发展使得企业财务记录、客户信息、知识产权等重要数据都实现了数字化。全会提出,“要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企业数据逐渐成为企业技术发展和生产经营的命脉,数字安全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存亡。因此,通过“十四五”的倡议,当代企业在未来五年内将会把数字安全建设作为稳定经营和提高竞争力的关键。最后,对于个人而言,“十四五”规划将高度关注人民根本利益,高度关心人民生活品质的提升和人民安全的保障。21世纪经济生活的数字化转型使得数字技术的进步成为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关键,而数字安全关系到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目前,数字安全问题主要体现在个人隐私安全上。在大数据时代,信息获取的便捷性使得个人隐私时刻面临着安全问题,一是盗窃者的非法截取,二是信息服务提供者对于个人信息的过度索取和滥用,二者都会严重影响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这意味着,人们在产生数据的同时不仅承担了数字安全风险,还没有获得个人数据对应价值的回报。因此,在未来的数字经济时代,“十四五”时期的数字化发展和安全战略布局,以及数据安全法的正式生效和数字安全监管体系的全面构建,都将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的隐私安全与生活品质。总之,在“十四五”时期的中国经济数字化转型中,数字安全将会全面升级并关系到国民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以及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无论是国家,还是企业和个人,在“十四五”数字信息治理和数字安全建设上都将肩负起重大责任。
三、社交层次:未来亚太地区主导国际经济社会网络成为全球信息链中心新计划
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在新一轮科技革命的背景之下中国要加强信息化、数字化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要坚持创新,将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激发科技人才发展活力。建设科技强国,将提升中国在未来数字维度的国际经济-社会网络中的地位。
从社交层次看,全球经济-社会网络总是以世界经济重心所在区域为社交网络中心,而“非中心”与“非中心”之间的联结,则往往需要以“中心”为中介。21世纪以来,以中国为首的新兴经济体崛起,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而未来随着以中国为首的亚太地国家在数字经济上逐渐领先,亚太地区将成为全球数字化信息链的核心。亚太地区的多个国家正在推动通信业发展和数字化转型,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的数据显示,亚太地区正引领全球5G发展。到2025年,亚太地区将有11亿终端接入5G网络。在面向未来五年的规划中,“十四五”将以建设数字中国、网络强国为发展目标,加快经济的数字化转型,推进制造业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的融合发展,推动经济现代化。可以预测,随着中国数字经济不断发展,并通过“一带一路”构想、亚投行、APEC等区域合作机制组织形成辐射带动作用,推进亚太各国对数字化基础设施的大量投入与迅速发展,亚太区域内将加速实现互联互通的数字化,为加深数字经济领域的合作奠定基础,并推动区域内数据大量增长;其辐射力和影响力将促进亚太地区成为未来全球信息链的中心。亚太地区是一个充满潜力的大规模市场,拥有最大的消费群体和丰富的劳动力人口。亚太经济一体化的未来前景不可估量。亚太地区的合作主要是东亚中日韩三国的合作和以东盟为中心的区域合作。由东盟十国发起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邀请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共同参加(“10+6”),通过削减关税及非关税壁垒,建立16国统一市场的自由贸易协定。2020年10月14日,日本、中国、韩国和东盟(ASEAN)等15国以视频会议方式召开了今年第三次RCEP部长级会议,表示将继续就去年11月达成一致的文本落实推进展开磋商,争取在2020年内签署协定。RCEP协议如果签署成功,将推动整个亚太地区的贸易自由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近200年来,世界经济重心集中在北大西洋两岸,英国崛起之后,建立起现代经济新规则,美国崛起之后,美国的经济学家开始探索和研究建立世界性的经济规则和体系,通过制造业的强大和金融体系的完善,以及布雷顿森林体系,使得美国确立了全球经济霸主的地位。但是近三十年来,经济重心东移大势所趋不可逆转。目前,中国每年贡献全球GDP增量的30%以上。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也预测,在2030年左右,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经济体。与此同时,随着朝鲜半岛局势缓和,中日韩自贸区发展稳定,东北亚将成为世界最重要的经济力量。东盟十国的发展有目共睹,近年来,亚洲各国以东盟为轴心签订自由贸易协定,东盟俨然成为亚洲经济不可忽视的力量。随着2030年中国和印度以及东盟国家的中等收入人群的壮大及产业升级,亚太地区将聚集全球排名前十的大部分主要经济体。随着区域一体化水平的提升,进一步推动亚洲经济逐步占据世界经济分工的顶端,并拥有足够的消费能力,从而重塑世界经济的秩序和规则。
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也就是说,未来将按照国内的需求来定义“双循环”当中的资源朝哪个方向配置。其中一个关键方面在于增进民生福祉、改善人民生活品质,并在就业、收入、教育、健康、养老等方面提出重要要求和重大举措。这将有助于中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收入结构的优化,从而增强中国群体在重塑世界消费市场、引领未来全球价值链上发挥的作用。
从尊重层次,在微观社会领域,心理寻求得到满足是尊重的主要体现。在全球这个宏观社会场域,哪个区域的人在确定物质和礼仪中更有话语权,哪个区域的人就得到了更多尊重。未来五年,中国庞大的中等收入群体,以及网络消费者和大型科技公司,将推动中国的数字经济生态向区域辐射并走向国际化,塑造全球数字经贸的规则和标准,引领全球产业链的数字化转型与国际分工地位的重塑。 当前,中国的中等收入群体人口数量和已经远远领先于其他国家。随着中国的中等收入群体成为消费主力,消费结构和产业机构也被彻底改变,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十四五”规划将以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充分发挥的增长潜力为重点。未来五年,中国将积极开拓国内市场、优化经济结构;努力增强民生福祉,保证高质量就业、居民收入的增长和分配结构的改善。随着居民收入和生活条件的改善,中等收入群体不断壮大,居民购买力不断提升,有助于打通的国内经济大循环,产生助推经济产业数字化升级的内生动力,以更深层次、更高水平参与新一轮全球化与国际经济大循环,引领未来全球数字化价值链的塑造。中国消费主力的变化带动了消费结构的变化。享受型消费成为主要消费欲求,炫耀消费和符号消费转变为理性消费、个性化消费和环境友好型消费,人们越来越注重产品的品质和服务,追求符合自己生活方式的消费。这种变化反映在经济构成则是中国经济“双循环战略”实施良好,出口导向的经济进一步转型为国内循环与国际循环并重的经济格局。这意味着居民消费与中国国内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此外,消费者追求更多更高质量的服务消费。按当前趋势,预计未来五年中国新增消费的 50%左右都是服务型消费。同时,中国数字经济与数字产业的领先发展也将推动以中国为首的数字化的世界消费市场的形成;中国将成为未来数字化全球价值链的核心。中国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互联网用户,达到9亿人之多,互联网用户和中等收入人群对数字生活的需求促使中国形成在移动支付、在线交易、计算规模等多方面的价值链优势,当中国用户成为全球用户价值的引领者,中国企业就能在满足中国用户需求的基础上,形成领先的全球价值链,可能成为全球价值链数字化的聚变平台和未来全球价值链的中心。另外,新世纪以来互联网与电子商务蓬勃发展,电子商务呈现出多元化的快速发展态势,不仅解决了传统贸易下地理距离的局限性,消除了地域壁垒,还将各国更紧密地联在一起,全球的商品、要素在网络环境下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自由流通。预测到2020年中国出口跨境电商交易规模将达到近10万亿元,零售进出口交易额有望达到2800亿元。由此可见,未来五年,中国的中等收入群体不仅将成为中国的消费主力,也将成为世界消费的主力,突破地域、时间、文化的差异,对消费的产品、种类、结构、质量、方式都有了更高的要求。迎合中国的中等收入群体,这是对全球市场参与者提出的挑战,世界市场的生产商未来将按照中国中等收入群体消费者的消费需求进行生产结构调整,全球市场的管理者也将按照中国中等收入群体消费者的要求制定政策。中国庞大的中等收入群体产生的跨境电商、数字交易需求和领先的互联网平台、大型科技公司将重塑未来世界消费市场、使中国主导国际数字经贸和的话语权和价值规范。“中国买家”已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力量。并且随着经济和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国的外贸已经从“粮食换汽车”的初级产品换取先进工业制品的阶段,升级为“汽车换汽车”的工业制品和技术互相交换的阶段。未来五年,除了已经签订的18份自贸协议外,中国还有近十个正在谈判的自贸区。中国在维持当前生产出口大国的基础上,将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商品进口国。中国消费者不断优化提升的消费需求,倒逼中国优化进出口贸易结构,这也逼迫中国企业不断提高生产力和创新能力,促进中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水平。而不断提升的现代化水平,不仅为消费者提供了他们想要的消费品和消费模式,也提高了消费者的收入,进一步提升了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和转变消费需求。在 “消费——促进生产——升级消费”的良性循环下,未来五年,中国人民将见证中国从发展中国家转变成发达国家,发展模式从工业化转向数字化,国际地位从融入全球化到引领全球价值链。
五、自我需求层次:产业链升级构建实现自我价值新渠道
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我国将全力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高社会建设水平。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而要想让人民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就必须要为民众提供实现自我价值的多样化途径。
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人类需求的最高层次就是自我实现。其意义在于能够让人民更加自由地从事于他们想要做的事情,并为自身产生更多的自我认同价值,这也将有助于传统经济转变为以科技创新为主导的新经济发展模式。事实上,新冠疫情的爆发或许阴差阳错的加快了这一进程的速度,因此2020年很有可能是未来五年新经济发展的奇点。从经济层面上来看,2020年初,为避免人群接触,绝大多数民众基本处于居家状态,几乎很少外出。因此,以餐饮业、航空业、旅游业、电影业以及线下零售等产业为代表的相关经济受到了严重冲击,这些产业在疫情期间几乎完全停滞。然而,许多科技创新型产业把握住了巨大的历史机遇,实现了快速发展。当前,以科技创新为代表的新经济产业链已经明显表现出了逐步取代旧经济的发展趋势,并将成为未来五年经济发展的新动力。通过新经济产业技术的支持,线上教育平台、分享平台可以便利年轻人在互联网上学习丰富的知识,阅读和观看自己喜爱的作品,分享自己的爱好与专长。由于在疫情期间居民不便外出购物,因此以无接触配送、较高安全性与便捷性为特点的电商产业迅速成为维持民众日常生活的重要支撑,而线上零售业也在逐步取代传统零售业的地位,成为支撑我国零售市场的重要部分。电商平台可以让人们在足不出户的状态下挑选各类商品,并最终通过现代物流体系直接送至顾客的家门口。根据艾瑞咨询研究院的最新报告显示,2020年一季度,我国电商业务量增幅均达到300%以上的水平,由此可以看出民众对新经济的旺盛需求与依赖。随着社会与经济转型的不断深入,传统经济的创业与就业模式已经不再能完全适应后疫情时代的环境,随着新经济产业链的快速发展,以数字科技产业为基础的就业与创业平台也迅速成为当代年轻人闯荡社会的重要途径。根据人社部预计,即使在疫情的影响下,2020年我国新增就业人数也将保持在1000万人以上。早在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中就提到过,就业是民生之本、财富之源,“新就业形态”将成为我国未来就业市场的主要发展方向。根据中国信通院测算数据显示,仅在2018年与数字经济相关的产业就创造就业岗位超过1.9亿个。而美国波士顿咨询公司则预测,到2035年中国整体数字经济规模就将接近16 万亿美元,为4.15亿人提供就业岗位,成为吸纳就业人数最多的经济产业。此外,包括配送服务在内的外卖与电商产业也为大量人群提供了更多的就业选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最新发布的《网约配送员就业景气现状分析报告》中显示,未来5 年网约配送员的需求量约为3000 万人,相关就业群体规模将保持在快速增长。与此同时,在2020年7月25日,国家发改委等13 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 激活消费市场带动扩大就业的意见》中就明确指出,除了配送员以外,政府还将全力支持包括电商微商、互联网直播、网络文学创作、滴滴司机以及其他在新经济产业中的职业创作者,就业与创业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在另一方面,互联网求职平台也极大地方便了求职者与雇主之间的相互选择与联系的效率。据有关数据,新经济可以为民众提供大量的就业与创业平台,拓展了民众实现自我价值的相关渠道。“十四五”规划将大力支持以数据化、智能化、网络化以及平台化为核心的新经济产业,这不仅将成为未来五年经济的主要发展动力,而且能够帮助人们更容易从事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在提高工作与学习效率的同时,可以为民众提供多种多样发展路径,并大幅提升居民生活的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最终新经济体系中所包含的各个产业将成为民众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总之,随着中国率先控制住新冠疫情的蔓延,以及率先取得2020年经济正增长和未来加快复苏,中国未来五年规划的意义自然不能低估。有欧洲媒体曾调侃,在2020年10月,欧洲受到第二波疫情的冲击,连未来五天、十五天的事情都无法顾计,但中国却在设计着未来五年、十五年的战略,两相比较,中国发展的影响自然应受到全球更多的重视。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成立于2013年1月19日,是重阳投资董事长裘国根先生向母校捐赠并设立教育基金运营的主要资助项目。
作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人大重阳聘请了全球数十位前政要、银行家、知名学者为高级研究员,旨在关注现实、建言国家、服务人民。目前,人大重阳下设7个部门、运营管理4个中心(生态金融研究中心、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中俄人文交流研究中心)。近年来,人大重阳在金融发展、全球治理、大国关系、宏观政策等研究领域在国内外均具有较高认可度。
扫二维码|关注我们
微信号|rdcy2013
新浪微博|@人大重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