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在鸠摩罗什以前,他是中国最好的译经僧!



上期回顾


上周六,我们从康僧会的故事中了解了江南地区佛教发展的源头。


当时江南地区为孙权控制,康僧会来到江南以后,向孙权献上感应舍利,孙权为他建立了南京第一所佛寺建初寺为初来江南的沙门提供了生活起居之地和佛事活动的方便。


建初寺香火盛旺。后来,在南京建都的南朝各代无不信奉佛教。至梁武帝时尤为兴盛,此后江南庙宇如春笋林立。后来就有了杜牧那句著名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今天,我们继续阅读《高僧传》,了解更多高僧故事。


“敦煌菩萨”竺法护


说起敦煌地区的佛教文化,几乎每个人都会想到莫高窟和千佛洞,想起石窟里丰富多彩的雕塑和壁画,还有藏经洞中的数以万计的佛经。它们是敦煌佛教文化的一张名片。




说起敦煌佛教的成就,大家比较熟悉的就是这些石窟中的佛造像,我们今天介绍的是敦煌佛教的另一个成就:译经,而其中的关键人物叫做竺法护,当时人把他称为“敦煌菩萨”。在鸠摩罗什以前,竺法护是最好的译经僧


 ■  竺法护西行取经


据《高僧传》记载,竺法护的先祖来自月氏,后迁居到了敦煌郡。竺法护八岁出家,跟随外国法师竺高座修行,博览六经,游心七籍。


在晋武帝时期(公元235年-公元290年),京城中虽依然修建了寺庙、佛像等,而大乘方等经典似乎被帕米尔高原所阻,还没有传播到西晋的都城中来。因此,竺法护发下宏愿,立志宣广大乘之道。


帕米尔高原


后来,他跟随师父西行取经。不知过了多少年,他游历了西域三十六国,学遍三十六国语言,带回大乘经典百余部。


根据《古今译经图记》的记载,竺法护译经的时长将近半个世纪,起于公元265年,止于公元308年。其中,公元284年到公元291年之间无一年间断,《正法华经》《光赞般若经》《首楞严三昧经》等就是这一时期翻译出来的。


而公元271年到283年期间长达十三年的时间里,没有译经记录。有学者推断,竺法护西行游历三十六国,收集百余部经书回国,或许就发生在这十三年间。


 ■  竺法护东行译经



回到中国后,竺法护从敦煌出发,前往长安。途中,他一直孜孜不倦地翻译经书,将西域带回来的经典翻译成西晋时期通行的语言文字。《高僧传》的作者慧皎和尚,评价说:“经法能在中国广为流传,是竺法护的愿力啊!”


到达长安之后,竺法护在长安青门外修建寺院,精进行道,他的德名传播在外,有非常高的声望,有数以千计的僧徒愿意追随着他,跟随竺法护修行佛法。因为他来自敦煌,所以当时的人都称竺法护为“敦煌菩萨




竺法护的弟子中有一位在家居士聂承远,他和他的儿子道真也曾学习梵语,此外还有虞世雅、竺法首、孙伯虎等,他们都是竺法护的弟子,大家跟随竺法护一同翻译经书,通常是竺法护口译,他们来执笔。


 ■  感应溪流


晋武帝末年,天下纷乱,竺法护隐居在山林中。山中有一条清澈的溪流,竺法护常常取用溪水来洗净自身。


有一回,樵夫上山采薪时将溪边的水弄脏了,小溪很生气,它收起水流,露出干涸的溪底。竺法护徘徊在小溪边上,不禁感慨:“因为做人缺少品德,导致溪水停流。可如果溪水永远干涸,我就没有办法在这里生活,只好搬家了。”



听到竺法护这样说,干涸的小溪立刻涌出清澈的水流。仿佛山水有灵,也希望大德能够留在自己身边。


东晋时期的名僧支道林为竺法护写过一首《赞像诗》:“护公澄寂,道德渊美,微吟穹谷,枯泉澈水。邈矣护公,天挺弘懿,濯足流沙,领拔玄致。”说的就是这件事,竺法护澄澈静寂,他卓越的品德感动天地,当他在天地间,在山谷中微吟,干枯的泉水即刻流出清澈的水流!


下期预告


弘一法师曾说:“想做一位清静的高僧吧,就拿《高僧传》来读,看他们怎样行,我也怎样行。”这样一来,人家是高僧,咱们自己也是大德!



史料有限,西晋僧侣竺法护的故事就讲到这里了,下一期,我们将介绍两晋时期的神奇僧人佛图澄。欢迎大家持续关注上海玉佛禅寺微信公众号的“高僧传奇”,每周六更新!点击下方链接,可阅读往期文章。


往期链接

01 名僧传奇知多少?欢迎围观新专题

(讲述摄摩腾、竺法兰、安世高)


02 高手如云的译经僧团

(讲述支娄迦谶、昙柯迦罗、安玄和严佛调)


03 “南朝四百八十寺”中的第一所佛寺是怎样建立的?

(讲述康僧会)


编辑 |  传逍

图片 |  网络

责编 |  明月

发心供僧供斋,请点击“阅读原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