媲美BBC纪录片,讲述中国24节气的《四季中国》(修正版)
说明:修正了之前发布中的两处错误链接。
高清央视纪录片《四季中国》2019
主演: 江森海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语言: 英语
首播: 2019-02-04(中国大陆)
集数: 24 / 单集片长: 20分钟
又名: Seasons of China
豆瓣评分: 7.5分
剧情简介@爱天涯
为了便于记忆,人们编出了二十四节气歌诀: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上半年逢六二一,
下半年逢八二三。
每月两节日期定,
最多相差一二天。
《四季中国》第01集 立春
👇点击下图即可免费观看视频👇
《四季中国》第02集 雨水
《四季中国》第03集 惊蛰
《四季中国》第04集 春分
《四季中国》第05集 清明
《四季中国》第06集 谷雨
《四季中国》第07集 立夏
《四季中国》第08集 小满
小满,“二十四节气”之一,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小满,斗指甲,太阳达黄经60°,于每年公历5月20—22日交节。
小满和雨水、谷雨、小雪、大雪等一样,都是直接反映降水的节气。小满反映了降雨量大的气候特征:“小满小满,江河渐满”。另有解释是指北方麦类等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只是小满,还未完全饱满。
《四季中国》第09集 芒种
《四季中国》第10集 夏至
《四季中国》第11集 小暑
小暑,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一个节气,是干支历午月的结束以及未月的起始。斗指辛,太阳到达黄经105度,于每年公历7月6—8日交节。
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还不十分热。意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小暑虽不是一年中最炎热的季节,但紧接着就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大暑,民间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说。
《四季中国》第12集 大暑
大暑,二十四节气之一,夏季最后一个节气。斗指丙;太阳黄经为120°;公历7月22—24日交节。“暑”是炎热的意思,大暑,指炎热之极。大暑相对小暑,更加炎热,是一年中日照最多、最炎热的节气,“湿热交蒸”在此时到达顶点。大暑气候特征:高温酷热,雷暴、台风频繁。
《四季中国》第13集 立秋
《四季中国》第14集 处暑
《四季中国》第15集 白露
《四季中国》第16集 秋分
《四季中国》第17集 寒露
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七个节气,秋季的第五个节气。斗指戊;太阳到达黄经195°;在每年公历10月7日-9日交节。寒露,是干支历戌月的起始,深秋的节令。进入寒露,时有冷空气南下,昼夜温差较大,晨晚略感寒意,并且秋燥明显。寒露是一个反映气候变化特征的节气。
《四季中国》第18集 霜降
《四季中国》第19集 立冬
《四季中国》第20集 小雪
《四季中国》第21集 大雪
《四季中国》第22集 冬至
《四季中国》第23集 小寒
《四季中国》第24集 大寒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同小寒一样,大寒也是表示天气寒冷程度的节气。民谚云:“小寒大寒,无风自寒。”大寒在传统节气中是极冷的时节。在我国部分地区,大寒不如小寒冷,但在我国南方沿海一带,全年最低气温仍然会出现在大寒节气内。
扩展阅读
今天给大家分享一部关于二十四节气的纪录片《四季中国》,该片由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出品,英国主持人江森海主持,是一部专门为欧美观众打造的体验式纪录片。唐国强曾多年担任驻外大使,在他看来,这部作品在对外讲好中国故事、助力中国文化外交方面有着鲜明的特点,是一部成功的对外宣传作品。
从节气切入,讲述独特的中国故事
《四季中国》在中国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后推出,向欧美观众解答了二十四节气是什么、有什么作用以及对现在有什么影响。
1、认识节气
节气,是中国人民通过总结几千年来大自然客观规律的重大发明。例如《雨水》一集中,通过说明这一节气与四川大熊猫基地中所提供春笋的重要关联性,向外国观众揭示了二十四节气是如何将天文气象的变化与天文、农业、物候和民俗等结合,展示出中华民族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善于创造的民族特点。
熊猫基地里破土而出的春笋▲
2、节气的作用和价值
围绕节气展开的内容让西方观众看到中国的传统文化如何指导人们与自然、与他人和谐相处。如《惊蛰》中选取的福建长汀,介绍了客家人的百家宴、竹子造纸、族谱和围屋等;又如《清明》中选择江苏茅山,描述了回乡祭祖、团聚和会船等活动,呈现出节气在指导人民的家庭生活及农耕作业方面的重要意义,使海外观众能够认识到节气的作用和价值。
3、节气的传承
从节气及传统文化的延续切入,向西方观众讲述了其之所以能够流传至今是因对现世人民的生活仍有积极且重要的影响。像《春分》一集中介绍的湖南安仁,通过讲述赶分社、陈赞文老人、采药、制药等,为全球观众展示了节气及传统中医药文化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现今如何继续利好人民的生活,以及留存保护的价值。
新制作、新内容,突破东西方文化壁垒
对比以往的对外传播作品,《四季中国》分别在制作手法、内容选取和表现形式上有着独特的优点。
一、制作手法新颖独特
据了解,此前能够进入海外市场的我国纪录片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我国已制作好的纪录作品,通过字幕或旁白翻译后投放至欧美市场,如《舌尖上的中国》等;二是以中外团队合拍的形式制作、由外方团队主导制作海外的版本,如央视纪录频道与美国国家地理频道、英国天空电视台联合出品的《大熊猫》。类似《四季中国》这种由我国制作、专门为欧美观众打造的作品此前实属少见。
与外方团队主导制作的内容相比,中方团队所打造的文化内容更具深度,其针对欧美观众定制的制作也比仅靠翻译的作品更容易被接受。
此外,从已经出品的多集纪录片来看,《四季中国》没有出现以往作品中“自我硬性宣传”的特点,在抛开刻意美化我国经济实力的做法后,人民真实的日常生产生活更利于观众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反映出中国人民几千年认知天象物候、时令和大自然规律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道法自然、崇尚和谐、重视生命的民族精神,以及天人合一、阴阳流转的传统哲学。
主持人江森海跟随陈赞文老人上山采药▲
2、内容选取丰富多彩
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多民族的国家,各地域间的差异巨大,对于并不了解我国国情的欧美观众,极易出现通过某一地的特色文化以点窥面,误解、曲解我国的整体文化形象,形成对文化外交不利的状况。
而《四季中国》中对二十四节气的拍摄根据这个特点,每一个节气以某一个有代表性地方和文化习俗来展开描述,分别选择了贵州石阡、四川都江堰、福建长汀、湖南安仁、江苏茅山等地,多样性地反映了每一节气在中国各地农耕生产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看后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主持人江森海指挥赛龙舟▲
3、表现形式有所突破
东西方文化差异的壁垒很难突破,而中国对外传播的纪录作品必需要讲清楚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以及各种文化存在的必然性。
《四季中国》的双语主持人江森海亲自参与各地的活动,其虽然精通中文但却对节气陌生,但通过主持人特有的西方式的好奇点,用西方人的思维来体验二十四节气,以西方人的视角来解释二十四节气,用西方人听得懂的语言来介绍二十四节气,能够区分出、诠释出东西方文化的差异,降低了欧美受众的接受门槛,增加了作品的对外影响力。
另外,江森海的语言表达清楚、用词简单准确、表现比较轻松,有时还添加些小幽默,与中国人的对话自然,令观众更容易理解真实的、独特的中国传统文化。
作品传播方面,新的参考方向
针对《四季中国》和未来其他节目作品的对外传播方面,以下3个方面值得参考。
1、对比差异,分析诱因
该片将每个节气对比西方类似或同时期的节日,探讨其中的共性与差异,以及导致东西方两个结果的原因等,能使西方观众更理解我国文化所处的立场。
主持人江森海尝试梯田的耕种▲
2、配合文本介绍同步宣传
二十四节气作为一个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传统体系,若能配合一份介绍节气概况的文本同步宣传——可以包含二十四节气的由来、特点、节气习俗和文化、历史价值和社会影响、保护传承、在亚洲其他国家的影响等内容,将有助于西方观众对节气、及相关文化有一个整体的了解认识。
3、注重深挖海外观众的喜好
出品方委托专业权威的调研公司,对节目的目标海外观众进行系统性研究,更加切实地保证节目内容能够契合观众口味。
该片还在国内同步上线,包括哔哩哔哩、优酷、咪咕、天翼视讯等视频网站在频道首页推荐,并在哔哩哔哩获评9.6分,得到了年轻观众的积极评价。此外,还有澎湃新闻、新浪网、北京时间、中国青年报等数十家媒体网站转载转发。
更多资源:
更多资源:
欢迎在文章底部写下精彩留言哦!
欢迎在文章底部写下精彩留言哦!
主编/慕容风 监制/Richard
视频编辑/李小可 安雅制图/慕容秋水©爱天涯
主编/慕容风 监制/Richard
视频编辑/李小可 安雅制图/慕容秋水©爱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