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区区一枚肌注针,后果竟会如此严重?!

雪仔 呼吸时间 2019-05-13


对于临床护士来说,最怕在抢救病人时扎不上静脉针,而对于肌内注射,只要操作时避开坐骨神经,就没有什么好担心的。


但近日,某医院某病区的护士们为了这区区肌注针,感到忧心忡忡,压力山大。也许你会觉得不可思议,但看完以下案例,以后你得要谨慎操作了!


案例 1:尼科劳综合征(青斑样皮炎)


该案例来自 JAMA 的临床病例报道。


案例介绍:患儿,男,15 岁。10  天前因恶心、呕吐在某诊所就诊,肌注了 20 mg 盐酸双环胺(止痉挛药),注射时注射部位有剧烈疼痛,注射后数小时,局部出现肿胀和紫癜。肌注 2  周内,肿胀持续,紫癜加剧,局部变为黑色(见下图)。


在此期间疼痛加剧,伴有皮肤麻木和偶尔刺痛感,无发热、寒战等,未再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



知识链接:尼科劳综合征(Nicolau syndrome)或药物性皮肤栓子(embolia cutis medicamentosa)又称青斑样皮炎(Livedoid Dermatitis),是一种少见的并发症。


本病是因肌肉、关节内、动脉内或动脉周围注射某些药物后引起的一种综合征。其发病机制不清楚,可能是末端动脉受损,引起动脉血栓形成,或注射的药物及添加剂引起的细胞毒作用。


临床表现:局部注射后立即出现注射处剧烈疼痛,皮肤苍白(缺血性),数分钟至数小时内该处出现红斑,随后转变成网状紫色斑,而后出血形成淤斑,不久出现坏死和经久不愈的溃疡,创面常继发感染,并可导致蜂窝织炎或败血症。同时可损伤神经,亦可致肌酶或肝酶值升高,溃疡愈合缓慢,常留有明显瘢痕。 


防范措施:目前已知降低青斑样皮炎风险的唯一方法是在注射前抽吸针头,以确保是在肌内注射而非静脉注射或动脉内注射。操作时以预防为主,如严格掌握注射适应证,注射部位和注射深度要正确。


治疗措施包括卧床休息,应用止痛剂,一旦坏死和溃疡形成,尚无特效治疗。其他措施有局部清创、切除坏死组织、植皮、局部和全身应用抗菌药物控制感染等。


案例 2:肌注苯巴比妥致皮下硬结


本案例由丁香站友@gy197487 分享。


案例介绍:患儿,1 月余,肌注苯巴比妥 10 mg/kg,5 小时后注射部位渗出(水疱),皮下硬结如大枣样。给予局部抽液,硫酸镁、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外敷综合对症治疗。


1 天后复诊,局部渗出明显减少,创面趋于干燥,皮下硬结缩小。再一天复诊,皮下硬结缩小如樱桃,创面趋于结痂。见下图。



原因分析:该患儿在本次注射前有乙肝疫苗接种史,而右上肢为乙肝疫苗注射部位(少数人乙肝疫苗接种后局部可出现红肿、硬结、疼痛等反应)。


因此,可能在疫苗注射后局部发生皮下硬结,在此基础上注射其他药品,导致药物吸收延缓,诱发组织坏死。也有可能药品未注射入肌肉,造成局部药物吸收缓慢,增加局部刺激。


知识链接:注射部位局部硬结多见于长期反复进行肌内注射的患者。与局部注射刺激性大、吸收困难的药液,注射深度不够未能深达肌肉组织,而仅在皮下或肌膜中造成吸收不良,这些因素造成对局部的刺激而产生硬结。


案例 3:黄体酮肌注致人工性脂膜炎


案例介绍:患者,女,42 岁。患者 15 d 前行辅助受孕,予黄体酮肌注 40 mg/d(10 mg/ml),共 15 d,期间双侧臀部注射部位周围出现局部红肿、硬结,逐渐加重,有轻度压痛。


就诊时双侧臀部各见一 6 cm×4 cm 大小红色斑块,边界不清,表面无破溃,皮温正常,质硬,有轻度压痛(见图左)。予停止肌注黄体酮,清热散结胶囊 5 粒,一日 3 次口服,局部按摩、热敷等治疗。


图:肌注黄体酮局部反应


后续追踪:患者服药 2 周后自行停药,45d 后复诊,硬结消退约 80%,局部留有轻微色素沉着(见图右)。2 个月后局部硬结及色素沉着均已完全消退。


知识链接:人工性脂膜炎是人为因素造成的脂膜炎,常发生于注射矿物油(如石蜡油)和液体硅酮后。注射引起的人工性脂膜炎皮损发生位置视注射部位而定,常见于臀部。长期大剂量肌内注射黄体酮,有时会在注射部位出现红肿、硬结,甚至人工性脂膜炎。


肌注有风险,操作需谨慎


1. 掌握适应症


严格掌握肌内注射适应症,按照药物说明书规定的用法用量给药。


2. 阅读说明书


医护人员要养成阅读说明书的习惯,特别是一些不常见的新药、特药,注意了解有可能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需要提醒的是同一药品在不同厂家、不同剂型时的使用方法可能存在差异,如遇药品更换,医护之间要加强沟通。


3. 规范操作流程


①注射前要先评估病史及用药史,评估肌注部位皮肤与皮下组织的情况;


②皮肤消毒前先触摸注射部位,注意避开红肿硬结及瘢痕部位;


③注射前注意摆好体位,避免注射部位处于紧张状态;


④如果是臀部肌内注射,首选臀大肌,出现硬结时可选择臀中肌、臀小肌;


⑤特殊药物需要深部肌内注射的,一定要注意进针深度;


⑥药物推注速度宜慢,说明书上有注射时间要求的,务必按照规定时间推注。


4. 重视不良反应


发生不良反应要及时上报,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根据本科室特点,对常用药物的毒副作用及常规操作并发症等,结合案例特点,多分析总结,制定应急预案。


在不良反应发生时,不要把涉事员工当成反面典型,而要关注当事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使得员工能轻装上阵,尽快摆脱负性心理,减少不良事件后遗效应,避免后续工作中的失误。


局部硬结的预防及处理


①适当的局部按摩:按摩宜在针眼完全闭合的情况下进行,用手掌大小鱼际按顺时针方向按摩硬结部位。


②热敷:将毛巾浸入热水中拧至半干,温度以 60℃~70℃ 为宜,每次热敷 20~30 分钟,并及时更换湿热毛巾。注射后短时间内不宜热敷。


③50% 硫酸镁溶液湿敷:无菌纱布用约 40℃ 的 50% 硫酸镁浸湿后,拧至半干,敷于肌注局部,用保鲜膜覆盖,四周用透明敷贴固定,能有效缓解局部硬结。


④硬结部位避免受压:告知患者变换卧位姿势,避免硬结部位继续受压,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5. 加强人员培训


文献报道,肌内注射时采用「Z 径路+留置气泡技术」,可以提高用药剂量的准确性,减少药物浪费,并减少药液外溢、皮肤硬结等注射反应的发生。管理者要加强新技术新项目的培训,不断提高科内护理人员的操作水平。



好文推荐


肺炎支原体肺炎,阿奇霉素退居「次选」!

冰冻后的白蛋白能解冻后使用吗?

2019 版 GOLD 慢阻肺指南新鲜出炉!更新要点抢先看!

影像学随访策略:2018 年版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与四大指南有何不同?

2018 年版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新鲜出炉,看看更新了什么?


编辑:吴紫欣
责任编辑:虞晓颖

投稿及转载:yuxiaoying@dxy.cn

本文首发:儿科时间

参考文献

1. 王红梅,张英平,等. 不同技术肌内注射黄体酮避免药液回渗的效果评价. 护理研究,2015,29(8)上旬版.

2. Greenky D, Dixon R. Adolescent With Pain and Necrosis Following Intramuscular Injection. JAMA pediatrics 2017;171:1008-9.

3. gy197487. 病例学习:肌注苯巴比妥导致皮下硬结. 丁香园论坛,2018-03-28.

4. 小编羽千千. 病例报告:肌内注射黄体酮引起人工性脂膜炎一例.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公众号. 2018-05-02.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