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录秘籍来了!教你如何做好笔录
从纪检监察工作角度讲,笔录主要指纪检监察机关在监督检查、审查调查工作中,为查清事实或说明情况,通过谈话、讯问、询问、搜查等方式形成的有证明或说明作用的文字材料。
那么,在笔录制作过程中,需要遵循哪些基本原则?笔录制作有哪些具体要求?笔录制作会遇到哪些问题?笔录制作过程中有哪些实务技巧?在谈话中如何运用笔录?《如何做好笔录》一书会给您提供答案。摘录本书部分章节内容:
对笔录有哪些认识误区?
在纪检监察机关开展监督检查、审查调查工作中,笔录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实践中却容易被轻视甚至忽视,这主要源于认识上的一些偏差或误区。01
误区一:谈话比笔录重要
过去大家经常讲,纪检监察机关查办案件主要是靠“一张嘴”和“一支笔”,“嘴”是指谈话,“笔”是指笔录。谈话是形式和手段,笔录是内容和载体,两者同等重要、缺一不可,但实践中却或多或少存在重谈话轻笔录的现象。比如,在审查调查人员安排上,往往十分重视谈话人的挑选,而不太注重记录人的搭配。这无形中增加了谈话人的工作强度,使其不得不在谈话的同时,还得亲手制作笔录或耗费很大精力去修改笔录,最终可能影响谈话的效率和效果。大家普遍关心“谈下来了没有”“谈得怎么样”“谈到什么程度了”,较少关心“记下来没有”“记得怎么样”“记到什么程度了”,关注度过多向谈话倾斜,却往往对笔录审核把关不够,可能给案件质量留下隐患。其实谈得再好,最终成果还是要靠笔录来体现。
误区二:笔录制作很简单
制作笔录是纪检监察干部的基本功,既需要快速的电脑录入、材料书写能力,又需要良好的文字功底和理解能力,还需要一定的社会阅历和专业知识,是一项兼具综合性、技术性、实操性的工作。但有的同志却认为,制作笔录很简单,就是照葫芦画瓢,将被谈话人讲的内容原封不动地记下来,没有太多技术含量。这种把笔录制作简单等同于“临摹”“录音”的认识是片面的,不利于笔录制作水平的提高。有的同志讲起《孙子兵法》、“三十六计”、法律法规津津乐道、头头是道,但对笔录制作的复杂性认识不足,不愿意做深入研究,容易造成制作笔录眼高手低等问题。
误区三:领导不需要懂笔录
有的同志认为,自己是领导干部,做笔录太具体,有下属承担就可以了,自己懂不懂并不太重要,也没有必要太操心。这种认识也是片面的。《监督执纪工作规则》明确要求,监督检查、审查调查部门主要负责人、分管领导应当定期检查审查调查期间的谈话笔录等资料,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报告。对于领导干部来说,在纪律审查中既要“领”也要“导”,如果不懂谈话笔录的制作,就难以发现问题并给予下属及时有力的指导。
误区四:做笔录吃老本就够了
要做出好的笔录绝非易事,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历练。有的同志认为,自己是业务骨干,有多年的实践经验,做笔录轻车熟路、信手拈来,无须再费功夫研究。这种认识也是片面的。十九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工作报告指出,纪检监察干部既要有过硬的政治素质,又要有过硬的业务能力。面对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深入、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的新形势,面对纪法衔接、执纪执法贯通的新要求,纪检监察干部的本领恐慌愈加凸显。《监察法》颁布后,纪检监察机关的责任更大、要求更高。无论是工作多年的老同志,还是刚参加工作的新同志,对纪检监察有关业务工作都需要有一个再学习、再了解、再掌握的过程。如果不立足于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仅靠吃老本和经验主义,很难做出合格的笔录。
《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实务指南》丛书
易学实用的业务“口袋书”纪检监察系统内部发行
联系方式
方正书苑:010-59592471/66562733
邮箱:3053426405@qq.com
邮购部:010-66560645
邮箱:fzfx0933@163.com
官网:www.lianzheng.com.cn
⬇️更多内容,请关注:
大家都在买
形官主义 | 岗位履职教育 | 民生领域警示录 | 扶贫案例 | 党内问责工作要义 | 办案谈话方略 | 抗疫家书 | 监察调查程序与方法 | 国家监察 | 美德故事会 |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 廉政新规导读 | 巡察微故事 | 中国共产党人的故事 | 职务犯罪常见罪名精解点击“阅读原文”购买本书
点击“分享”“在看”和朋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