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世界上最大的大象明星,死在了狂奔的火车头下

鸟人Robbi 物种日历 2022-05-18

2019年的3月底,迪士尼影业推出了一部名为《小飞象》的电影。这其实不是部新片,而是对1941年所上映同名动画片的翻拍真人版。片如其名,两部当中的主角都是一头名叫丹波(Dumbo),两耳奇大的小象。

有意思的是动画片和真人版当中,丹波和妈妈的形象特点,比如后者相对小的耳朵、头顶明显有两个额隆(也叫‘智慧瘤’,在真人版里特别醒目)、鼻端只有一个指状突起,都明显是一副亚洲象的样子。79年前的动画片改编自美国童书作家海伦·艾伯森-迈耶(Helen Aberson-Mayer)的作品,然而据信她的故事却是受到了一头普通非洲象的启发。这背后有着怎样的一个故事呢?

日历娘の豆知识


现存的大象有三种,亚洲象(Elephas maximus)、普通非洲象(Loxodonta africana)和非洲森林象(L.cyclotis)。普通非洲象和非洲森林象长时间以来被认为是同一物种,后来依赖基因证据分成两种。

下面列出一些可以区分它们的特征:

亚洲象耳朵较小,两种非洲象耳朵很大,与普通非洲象相比,非洲森林象的耳朵更加圆润。

亚洲象只有雄性有象牙,两种非洲象雌雄都有象牙,普通非洲象的象牙弯曲,尖端朝外,非洲森林象的象牙更直,尖端朝下。

亚洲象额头上有两个凸起,俗称“智慧瘤”。

亚洲象鼻子上有一个指状突起,两种非洲象有两个。

体型上,普通非洲象最大,亚洲象其次,非洲森林象最小。


亚洲象。图片:Needpix.com

普通非洲象。图片:Charles J Sharp / Wikimedia Commons

非洲森林象。图片:Thomas Breuer / Wikipedia

命运多舛的小象孤儿

故事的主角是一头日后被称作“Jumbo”的公象,后来它以“世界上最大大象”的名声享誉大西洋两岸,但人们至今不知道它的确切出生地。1861年,在非洲东部阿比西尼亚(今埃塞俄比亚)或是法属苏丹(今苏丹)境内,当地的猎人捕获了一头幼象。考虑到象宝宝和妈妈之间牢不可破的紧密联系,几乎可以推定“Jumbo”见证了自己母亲的不幸。成年非洲象的体型和力量,在当时的条件下人们实在难以驾驭,因此若想要活捕象运往外地,小象才是猎人真正的目标。而这往往意味着要先杀死保护欲极强的母象。“Jumbo”的故事有着一个悲伤的开始。

这头小公象被送到了开罗,经由意大利动物商人洛伦佐·卡萨诺瓦(Lorenzo Casanova)之手带到了欧洲。洛伦佐将其卖给了一个由戈特利布·克吕茨伯格(Gottlieb Kreutzberg)开办的私人动物园。没过多久,戈特利布又将这头小象转卖给了巴黎自然博物馆附属的巴黎植物园(Jardin des Plantes),成为了该园内动物园的展出动物之一。但它在巴黎的日子恐怕很难称得上好,当时这里已经有了明星大象“Castor”和“Pollux”,这头初来乍到的小象很容易就被忽视了。

普通非洲象的哺乳期长达四年。小象与母亲有紧密的感情联系。图片:PJ KAPDostie / Wikimedia Commons

在巴黎度过了约四年时光,到了1865年,英吉利海峡对岸伦敦动物学会旗下的伦敦动物园此时迫切想获得一头非洲象。作为陆地上最大的现生动物,普通非洲象对前来参观的游客而言,具有非比寻常的吸引力。于是,两家机构以交换动物的方式完成了交易。当年的6月26日,“Jumbo”踏上了前往英国的渡轮。初到伦敦的“小家伙”看起来情况并不太好,瘦小而孱弱,没有人会想到日后它竟会成为历史上最有名的展出动物之一。

伦敦动物园的明星

伦敦动物园当时的园长亚伯拉罕·巴特利特(Abraham Bartlett)指派了饲养员马修·斯科特(Matthew Scott)专职照料这头小象。在伦敦,它得到了自己的名字“Jumbo”,可能是源自斯瓦西里语“Jambo”(音:江bou),即“你好”之意。或者是斯瓦西里语“jumbe”,即“酋长、族长”。无论如何,伴随着它日后的盛名,jumbo也演变成了现代英语当中一个用来形容“巨大、巨无霸、庞然大物”的单词。

幼小的Jumbo与饲养员马修。图片:Wikimedia Commons

马修性格比较孤僻,并没有什么朋友,但他对照料“Jumbo”却十分用心。事实上,这点对于“Jumbo”来说也非常关键。在非洲野外,公象在成年之前的很长一段时期内都生活于自己母亲所在的象群。彼此的陪伴和社交,是象生活当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马修全心全意的照料下,“Jumbo”长成了一头漂亮而健壮的公象。

1866年初,“Jumbo”正式对游客展出,很快就赢得了公众的喜爱。而到它六岁的时候,一个精心打造的象椅被装到了“Jumbo”背上,游客们再额外付一些钱,就能让自己的孩子享受到骑大象游园的独特体验。这一近距离接触陆上巨兽的机会,让“Jumbo”成了动物园里无出其右的大明星,人们也用糖果和糕点投喂表达对它的热情和关爱。就连维多利亚女王的子女们都特别喜欢这个温顺的大块头。

在伦敦动物园里,Jumbo深受小朋友的喜爱。图片:Wikimedia Commons

牙疼惹的祸?

然而,“Jumbo”这在白天里对游客彬彬有礼的温和巨人,到了晚间却像嗑了药的“化身博士”,变得喜怒无常,且富有攻击性。圈舍里的木质围栏无数次的成为它发泄的对象,而两根原本漂亮舒展的象牙,也被它自己撞碎了。尽管“Jumbo”作为动物明星,在那个年代留下了很多照片,却连一张带有公象标志性象牙的照片也找不到。

为了安慰“Jumbo”,马修不仅在夜里陪着它,自己喝威士忌的同时,也会给“Jumbo”灌上一顿。今天的研究发现,“Jumbo”其实患有严重的牙病。跟我们人相比,象的牙齿非常有特点,它具有咀嚼功能的只是上下左右共四颗臼齿。野外的非洲象随着季节变化,取食多样的植物,对它的牙齿磨损很厉害。到换牙的时候,原先的牙齿已经被磨得差不多了,被从后方长出来的新牙给顶替掉,这样的替换在非洲象的一生中要经历六次。

亚洲象张开口展示臼齿。大象换牙的方式与人类不同,不是从下往上,而是从里往外,像齿轮一样不断往前推。大象第一次换齿在两三岁的时候,最后一次在40岁左右的时候。图片:Wikimedia Commons / Mot the barber

但“Jumbo”在动物园里吃得太精细了,牙齿得不到足够的磨损,到该换牙的时候前面的牙还没掉,后面的牙就长出来了,结果导致了畸形。游客们带来的甜食还引发了“Jumbo”的龋齿,更让它的痛苦雪上加霜。牙疼不是病,可疼起来真是要命啊。

远涉重洋来到美国

随着“Jumbo”的逐渐成长,动物园对它的担忧也与日俱增。万一哪天白天“Jumbo”把对付围栏的劲头用到了游客身上,光是想想都会让人觉得害怕。于是,尽管听起来不可思议,园方还是打定主意要卖掉自己最为著名的明星。正好此时,大西洋彼岸美国的传奇马戏团老板菲尼亚斯·巴纳姆(Phineas Taylor Barnum)抛来了橄榄枝,他要为新成立的巴纳姆和贝利马戏团(Barnum and Bailey Circus)寻找个大卖点。双方一拍即合,最终伦敦动物园以2000英镑(约合1万美元)的价格将“Jumbo”卖给了巴纳姆。

表现Jumbo不愿意离开伦敦动物园的图画,即使在铁链、鞭子的威逼下,这头大象仍然不愿意动一动。图片:Wikimedia Commons

消息传出之后,英国举国哗然,喜爱“Jumbo”的公众完全不能接受园方的决定。孩子们给维多利亚女王写信,请求她阻止“Jumbo”的离开。更有人直接将伦敦动物学会告上了法庭,认为该机构的行为背离了其初衷。最终,法庭判决伦敦动物学会有权出售属于其名下的“Jumbo”。但迫于公众的压力动物园也曾一度想终止交易,商人巴纳姆可不愿放弃如此具有明星效应的动物,声称拿出10万美元的赔偿金他才肯罢休。

1882年的3月23日,分别的时刻最终来临,数以千计的伦敦人涌到泰晤士河畔,目送装着“Jumbo”的木笼载上驳船,缓缓驶向邮轮“亚述君王(Assyrian Monarch)”号。后者用了两周的时间,横渡大西洋将“Jumbo”运抵纽约,马修也跟着它一起到了美国。

1882年,Jumbo在英国度过了最后一天,人们纷纷赶到泰晤士河,向它告别。图片:Wikimedia Commons

“Jumbo”甫一登岸,巴纳姆就迫不及待地宣称它是“有史以来体型最大的象”。据估计加上运费,巴纳姆花费了相当于今天约70万美元的巨资才把“Jumbo”弄到了美国来。但实践证明这是一项回报丰厚的投资,仅在纽约麦迪逊广场花园的10天公开展示期间,他就从纷至沓来的游客们身上挣回了成本。离开纽约之后,巴纳姆和贝利马戏团开始了足迹遍及全北美的巡回表演,依靠“Jumbo”巨大的票房号召力,巴纳姆赚了个盘满钵满。

在此后的不到4年时间里,依托铁路运输“Jumbo”跟着马戏团行程超过了5万公里,据估计有近1600万成人和400万儿童购票观看过这头“象王”。它甚至都有了自己的专属车厢。

马戏团里还有另外的二十几头亚洲象,它们会被人“指挥”着做各种表演。“Jumbo”还算幸运,不用练习那些有违象的天性,往往对象而言还非常危险的动作。它只需要绕场走上几圈,就能迎来观众们潮水般的掌声。

巴纳姆马戏团的海报。图片:Wikimedia Commons

也许是因为终于能接触到其他的象,它在马戏团期间并未留下什么暴力倾向的记录。事实证明,与其他个体的社会互动才是圈养象最为持久,可能也是最有效的环境丰容方式。但此时“Jumbo”的身体开始出现了问题,长期不恰当的饲喂已经危害到了它的健康

殒命于列车前

1885年9月15日,马戏团来到了加拿大的圣托马斯镇(St. Thomas),这里是当地的一个铁路枢纽,也是理想的演出地。当晚,结束了演出的象群开始陆续被带回车厢准备休息,“Jumbo”和另一头叫做“Tom Thumb”的小象被留在了最后登车。本来计划应当是在晚上21:55之后装车,但不知为何马戏团将操作提前到了21:30。这一时间上的变更,最终导致了悲剧。

一列火车突然出现在铁轨前方,躲避不及的“Tom Thumb”最先被撞到,随后,火车头重重地撞上了“Jumbo”的右后侧,巨大的冲力使得列车也发生了脱轨。“Jumbo”倾倒在铁轨边,几分钟后因严重的内伤去世。侥幸脱险的马修眼睁睁地看着多年的老友在面前死去,心碎不已。

根据巴纳姆的叙述绘制的,展示Jumbo遭遇不测的版画,图画中撞击的位置是头,并没有还原真实的场景。图片:Wikimedia Commons

就连这最后的不幸,也被巴纳姆发挥了价值,他随后向前来采访的记者绘声绘色地讲起来“Jumbo”的英雄壮举。在他的描述中,“Jumbo”成了为救“Tom Thumb”(一只脚骨折了,但从事故中存活)而推开后者,迎头撞上列车的勇士。大西洋两岸的各大媒体都对“Jumbo”的悲剧离世做了报道,人们心目中的一代“象王”就此谢幕,年仅24岁。如果它生活在野外的话,这个岁数正是开始挑战其他公象,以赢得母象青睐的盛年。而多年之后对“Jumbo”骨骼标本的仔细检查发现,它并没有任何骨折的迹象,巴纳姆所称的英勇之举自然不攻而破。

这次研究还指出,相对于“Jumbo”的年龄而言,它的确是个大个子,当时的肩高已经达到了3.23米,体重约6吨。由于雄性普通非洲象会保持生长至40岁左右,如果“Jumbo”能再多活十几年,没准儿真能长成一头“有史以来体型最大的”巨象。

记录Jumbo去世的照片。图片:Wikimedia Commons

比体型还要巨大的悲伤

现实是残酷的,一百多年前人们对于象的了解还太少,并不清楚它们需要什么,也不知道该如何正确地照料、对待它们。如今,这种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改善,但随着对大象生物学研究的深入,人们越发意识到,象其实是最不适合在动物园当中圈养的动物之一

“Jumbo”的骨骼表现出了与其年龄所不相称的老化和损伤,不合理的膳食、背上象椅和乘客的额外负担、缺乏同类社交的孤独,都在悄然地损害着它的健康。今天,许多圈养象仍然在忍受着比它们体型还要巨大的痛苦。

Jumbo遗体制作的标本,展出于巴纳姆自然史博物馆(Barnum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在1975年的一次火灾中已遭焚毁。图片:Wikimedia Commons

近年来,我国有些动物园从非洲引进了上百头小象,象作为记忆力非凡,长寿而敏感的动物,它们的命运需要我们每一个关心动物,热爱自然人士的关注。惟愿曾发生在“Jumbo”身上的种种不幸,不要在我们身边又一次地上演。

本文是物种日历第6年第76篇文章,来自物种日历作者@鸟人Robbi。

动物园里的巨兽故

苏门犀:信仰之殇

虎鲸:久在樊笼,难返自然

河马:最大的圣诞礼物

北极熊:请它走出商场



一头大象,在非洲大草原上分解成骨架,需要多久?



答案就在这套内有玄机的非洲动物玩具,可爱的磁吸外壳是可以打开的,里面藏着一套可再次拆解的玩具骨骼




狮子、大象、角马、羚羊、河马、鳄鱼,非洲大草原上常见的动物都有。每只动物都会赠送专属的拼插背景板,足够自导自演一出动物小剧场~


比如cosplay一下《狮子王》


池塘边喝水的羚羊,被鳄鱼吃掉了……


狮子的鬃毛也是可拼装+拆卸的,一秒从雄性变雌性。



附赠超丰富的立体场景拼插小道具,每款动物的背景板都不一样,是与它们各自的栖息地相关的哟~每款背景板还能拼到一起,组合成一片非洲大草原!


酷奇玩具,戳图抢购


本文来自果壳,欢迎转发

如需转载请联系GuokrPac@guokr.com


点击阅读原文

非洲大草原等你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