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清华的99种方式│林三春:踏上星辰大海之征途
编者按
清华求学数年间,在考试周期间的坚强求生,在学生节与DDL之间的痛并快乐,在毕业论文与工作申请间多线作战,当离开清华的时候,这些毕业生留下了怎样的故事?他们走上职场后获得了怎样有趣的经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倾听学长学姐们讲述最真实的生涯故事,分享离开清华的99种方式。
小时候,一个人坐在屋顶上抬头仰望星空,看到繁星点点,总会遐想神话里夸父逐日、嫦娥奔月、牛郎织女是否存在,梦想有一天我也能乘上星际飞船,看琼楼玉宇、浩瀚星海,那是我对星空的“初识”。进入初高中,恰逢中国载人航天快速发展时期,从2003年神舟五号飞天,中国人第一次踏上太空,到神舟六号、神舟七号陆续成功,每次发射都举国沸腾,那时候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航天的魅力,内心受到了极大的触动。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当我知道有机会报考清华航院的时候,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它,它成为了我唯一填报的志愿。来到清华航院后开始学习航天相关课程,有机会聆听火箭总师的教诲、见到电视中的宇航员、深入参与航天课题,让我对航天有了深入的了解,更加坚定了我从事航天的初心。毕业的时候,响应“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上大舞台、做大事业”的号召,我选择加入了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总体设计部,成为一名火箭设计师。今天,当我站在那巍峨的白色火箭之下,我知道星辰大海不再遥远,梦想近在眼前。
“穿云箭”
2017年4月入职至今,在三年多的职业生涯中,我先后参与了多个火箭型号的研制,从一名航天新兵成长为不那么新的“新兵”。总体设计部负责航天型号的总体设计,一个航天型号从论证到定型往往需数十年以上,从接受客户需求到论证和确定技术指标,再到分解和落实指标给分系统,整个研制过程总体方案设计、技术协调、进度协调,都离不开总体设计部的参与,我有幸参与其中,体会颇多。今天我把我的亲身经历、工作体会分享给大家,希望有所裨益。
工程实践离不开理论的指导
面对压力,自信从容应对
自信、从容应对压力的背后是日积月累的理论知识储备和台下的“十年功”。在航天大系统中,只有0和1,即使0.99也算失败。任何人所负责的每个环节都不是独立存在,稍有不慎都可能造成严重后果,这会给设计人员带来巨大压力,尤其是初入航天的新手。
第一次独立负责大型地面试验。几十人、多家单位几个月的付出,几百上千万的试验经费就取决于几毫秒内,一旦失败拖累型号研制进度,发射窗口可能就错过了,因此,这是一锤子买卖,没有试错的机会。这就要求试验前要做好充足的准备,把控好每个细节,做好预案,确保万无一失。但当你每个步骤都做好了,成功自然水到渠成,这种压力自然可以从容应对。
第一次承担飞行试验仿真计算任务。型号总师直言:“你的计算结果直接影响到我们的决策,一定要确保准确性。”由于临近发射,时间紧、任务急,需通过仿真迅速剥离问题。在短短一两周内,我先后完成了数十个工况、上百G计算结果的仿真,并据此给出可行的结论。从容应对这种压力,依靠的正是平时理论知识储备,摸透技术原理,反复计算、互相验证,才可以自信地给出结论。
面对难题,主动寻找挑战
主动寻找难题,主动亮剑挑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不断学习、加深认识,逐渐获得信任。航天领域还存在许多悬而未决的难题,犹如摸着石头过河,可能短短一毫秒或一毫米的试验数据异常,背后就藏着巨大的隐患。我们在总结过去发射失败的原因,发现每次严重事故的背后,基本都有多次未遂先兆或轻微事故。如果能早一点发现问题并解决,就可以挽回几十亿、上百亿的损失。因此,在型号研制工作主线之外,对于一个困扰了多年的难题,成立临时研究团队发起挑战,我有幸作为课题负责人,在各方的大力支持下,和团队一起历时一年多,先后开展大大小小几十次地面试验、近百个工况仿真分析,终于在最后一次试验中,一个小小的异常抖动现象让我们找到了背后的机理。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我们对此类设计解剖至每个零件、每个尺寸、每个公差,有了非常深入的研究和认识,据此总结出了十几条设计准则,为后续设计提供参考,提高了火箭飞行的可靠性。
我国首次海上发射
面对重担,敢于担当锻炼
把重担都看作宝贵的锻炼机会,勇于担当、磨炼自己,才能快速成长。期间,由于组织机构调整,刚带我不到一年的导师换岗离开了,犹如一只羽翼未丰满的雏鹰被提前推下山崖独自生存,我开始独立负责分离系统设计,这对我来说极具挑战,可以预见的有许多困难,我没有退缩,勇敢承担起应该承担的责任。在这一年里,我和团队一起完成了多种新方案的设计与改进,同时奔赴全国各地,战酷暑、忍严寒、过沙漠、越戈壁,先后完成了多项地面试验,多项关键技术得到了突破,创造了奇迹。
跨越一年四季的试验
为什么说这是奇迹?新技术的风险往往比较大,如果在平时,一项大型地面试验算上前期筹备及试验实施周期至少需要半年以上,这样才有充足的时间去化解风险。但是要求短短一年内同时开展多项大型地面试验、同时验证多项新技术,由于准备不充分、考虑不周全、操作不到位、新技术机理不清等原因,使得风险大大增加。在最后的专家审查会议上,由我向专家们做了总结报告,然而在开始写这份总结报告的时候,我们同时还有两个试验在两地才刚要进场,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可以影响到全系统的计划。幸运的是,所有结果都取得了圆满。担起这个重担,这是一个“揠苗助长”的过程,但坚持下来后我得到了充分的锻炼,收获了宝贵的经验和知识,具备了独当一面的能力。
与韩厚建总师对话
结束语
临近毕业的时候,相信每个人会面临着诸多选择,面对多份offer会犹豫不决,这里面有很多因素的考量,不仅有个人的因素,也有家庭的因素。但情怀与现实往往是互相矛盾的,很难找到一份十全十美、各方面都符合预期的工作,有些人可能为了高薪职业而放弃了理想行业,也有一些人可能为了梦想而舍弃了灯红酒绿的生活。我一直觉得最为理想的职业选择是找到一份可以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统一的工作,引用陈薇院士一段话:“一个人的职业选择如果能与国家重大需求相结合,结合得越紧密,得到的支持越大,发展的空间越大,个人才华就能充分得以展示,个人价值才能被高倍放大”。为什么要从事航天事业?加入航天队伍后,我深刻体会到了航天人身上的责任与使命,正如钱老所说:让中国人民过上幸福、有尊严的生活。有国才有家,有大集体才有小集体。从事航天你可能无法大富大贵,但可以衣食无忧,而当老去的时候,回顾一生你可以自豪地说:“人类走向星辰大海有我的一点贡献”。当利箭驾焰腾空起、化作鲲鹏翔九天时,把酒欢歌尽相诉,归来笑看云卷舒,这就是航天人的快乐所在。
成功吃蛋糕是航天人的传统
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昨天,我们实现了航天大国梦想,而今天,我们有更高的目标,我们要建设成为世界航天强国,实现从有到优、从落后到领先的跨越,期待有更多的清华人加入,注入新鲜的血液,共同逐梦于星辰大海。
个人简介
林三春,中共党员,硕士学历,2010年进入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学习,2017年入职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总体设计部,担任某型号结构总体设计师及分离总体设计师,同时担任总体设计部团委委员、研究室团支部书记等职务。入职以来,先后参与多个火箭型号研制,曾获总体设计部新人奖、突出贡献技术人员、突出贡献团队,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优秀团干部等荣誉,曾获多项型号阶段成果奖及专利。
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