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煤城”华丽转身变“美城”!安徽淮北这样奋勇前行……

叶中华 王守明 中国城市报 2022-05-21

六十年如歌岁月,六十年沧桑巨变;六十年奋进耕耘,六十年春华秋实!


建市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安徽省淮北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定实施中国碳谷·绿金淮北战略和“一二三四五”总体发展思路,高质量实施五大发展行动计划,积极应对各类风险挑战,相继实现文明创城、开通高铁、拥湖发展、淮水北调、煤化工振兴、群众安居等梦想,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

淮北市桓谭公园。黄鹤鸣摄


聚焦产业促转型

非煤产业“三分天下有其二”


今年1月,应用陶铝材料的新能源汽车电池盒、发动机活塞、C919大飞机(模型)等展品在安徽创新馆淮北创新展区一亮相,就吸引众多参观者驻足,大家纷纷为淮北科技创新取得的优异成绩点赞。2019年,淮北陶铝新材料企业成功签约北汽福田、奇瑞汽车、北方工业等知名央企民企。


近年来尤其是中共淮北市第八次代表大会以来,淮北始终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崇尚创新、致力创新,聚焦产业转型不动摇。


淮北市进一步加大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力度,多措并举推动绿色制造,不断提升制造业的创新力和竞争力。围绕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制定实施方案,举办培训班,邀请专家对全市重点企业进行培训;积极创建绿色工厂,华润金蟾、华孚时尚等企业被认定为国家级绿色工厂,临涣焦化、力普拉斯等4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绿色工厂;积极培育绿色设计产品,理士电源、力普拉斯、尊龙环保3家企业6种产品被认定为国家绿色设计产品;推动绿色供应链建设,理士电源被认定为国家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单位,形成绿色工厂、绿色设计产品、绿色供应链等为单元的绿色制造体系。


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出台《淮北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0年)》,培育发展碳基、硅基、铝基、生物基、高端装备制造、大数据等“四基一高一大”产业。陶铝新材料被列入国家首批次新材料产业目录,应用空间广阔,千亿产业板块前景可期。


“淮北高新区将瞄准创建国家级高新区目标,勇担当、敢作为,破解要素制约,促进产业集聚,加快产城融合,继续在破解难题、推进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凝心聚力、奋勇前行,为淮北高质量转型发展作出积极贡献。”谈及下一步产城融合发展,淮北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宋伟如是说。


这60年,淮北市经济体量由小变大,财力不断增强:全市生产总值改革之初不到10亿元,如今突破1000亿元;2019年,财政收入140.5亿元,连跨两个10亿元关口,创历史新高;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同比增长41.4%,居安徽省第一位。


这60年,淮北市经济结构逐渐优化,非煤产业“三分天下有其二”。三次产业结构2012年末为8.3:66.1:25.6,2019年末为6.8:42.7:50.5,第三产业占比首次突破50%。


这60年,淮北市传统产业层次“低转高”、管理模式“粗转精”、企业规模“小转大”;从“一煤独大”到碳基、铝基、硅基、生物基、高端装备制造、大数据等“四基一高一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齐头并进。


淮北市2016至2018年技改投资年均增长9%;2019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同比增长22.6%,增速居全省第4位;“四基一高”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5%,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36.9%。

淮北市突出招商带动、创新驱动,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至今年10月,全市123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22%。图为安徽京信电子有限公司。陈文骁摄


聚焦绿色促转型

“煤城”华丽转身变“美城”


2019年11月14日,第十届中华环境奖颁奖典礼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淮北成为全国唯一获得第十届中华环境优秀奖的地级市。


近年来,淮北市委、市政府积极回应群众对改善生态环境的强烈期盼,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到经济发展、社会建设、城市建设等各个领域,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用可持续的“生态绿”换取更加长久的“天空蓝”。


淮北市坚持绿色发展、生态优先,勇于面对多年吃“资源饭”留下的生态欠账,坚持不懈“增绿”“护蓝”,重构“绿水青山”,孕育“金山银山”,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银行”。


做活“山”文章,全民行动绿染相山。为了让荒山秃岭绿起来,全市上下众志成城,团结一心,探索出一条发展现代林业,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协调、相同步的新路子;独创“七步造林法”,为20万亩石质山披上绿装,相山公园获批国家森林公园,建成四季榴园4A、南山3A级等一批风景区,相继成为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


做精“水”文章,增添城市山水灵韵。淮北市注重还水于自然,积极推进采煤沉陷区水资源利用与生态修复,实施河湖联通工程,加快黑臭水体治理,建设城市水生态屏障,形成湖河相通、山水相依、人水和谐的城市环境;大力推进采煤塌陷区改造工作,综合治理采煤塌陷区18.6万亩,有效解决近20万失地农民生产生活问题,在城市中心形成面积达50平方公里的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坚持不懈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投资12亿元推进老城区雨污分流,治理黑臭水体。


“半城山色,半城水韵。”碳谷湖、绿金湖、南湖、朔西湖、乾隆湖、岱河、濉河等湖泊湿地连点成线、串景成廊,使得淮北依山拥湖的空间格局豁然开朗,“一带双城三青山、六湖九河十八湾”的特色城市风貌日益彰显。


“当初来淮北发展,首先看重的就是淮北干部的务实作风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下一步,企业将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打好企业科技创新牌,高标准对接先进市场前沿,及时更新产品及运营,依靠产品质量和科技含量在市场竞争中拔得头筹,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安徽弘昌新材料董事长肖伯文深有感触地说。

淮北市临涣古镇民俗“踩街”贺新春。岳建文摄


聚焦共建共享

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显著提升


居住多年的老旧小区一改“脏乱差”面貌,变得整洁有序、设施完善,这是幸福;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上门看病方便省心,这是幸福;家门口参加就业培训,持“证”(农产品电商人才资格证)开办村淘,解决乡亲们的买难卖难问题,这也是幸福……漫步城乡,你可以轻易获得普通居民对于幸福的不同诠释。一张张满足的笑脸,一声声对美好未来的期待和向往,正得益于淮北市多年来对民生工程的强力推进。


民生无小事,冷暖在人心。近年来,淮北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聚焦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保障和改善民生。一系列民生工程落地见效,一大批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好事、难事得以解决。民生投入占财政总支出始终保持在80%以上,民生工程连续十年处于全省第一方阵。持续改造老旧小区,三年改造棚户区14万多套,40多万名群众蜗居变安居,被住建部列为先进典型在全国推广;高质量完成22个贫困村、33885人的脱贫任务,在2018年安徽省脱贫攻坚工作考核中位居全省第一方阵。


“我市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进一步谋深谋实谋细‘十四五’发展的目标、思路、举措,着力打造苏鲁豫皖四省交汇区域开放创新新高地、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示范区、全国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发展样板区和民生福祉更加厚实的幸福城。”谈到未来发展,淮北市委书记黄晓武豪情满怀。


版面欣赏

■出品:中国城市报

■作者:叶中华 王守明

编辑:杜汶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