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邹昀瑾 郭 彬 陈 功|政策试验的合作生产与技术赋能路径

邹昀瑾 等 东南学术
2024-09-04



作者简介


邹昀瑾


邹昀瑾,管理学博士,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助理研究员;

郭彬,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陈功(通讯作者),法学博士,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摘  要


  政策试验是推动新时代治理创新和公共政策优化的重要举措。以时间银行为代表的政策试验可以缓解基层社区治理中结构性传导阻滞和自治能力弱等问题。合作生产与技术赋能作为时间银行政策试验的过程范式,是当前建设基层治理共同体、完善网格化管理和信息化支撑的一种探索。合作生产促进了政策试验中政府与公民等多元主体的有效协作,而技术赋能为合作生产提供了创新工具,使得服务再生产过程更加高效、透明和包容。当前在政策试验中合作生产与技术赋能主要有引领型、互动型、协调型三种实践路径,在社区治理中发挥积极作用。因此,未来实践应重视技术在促进多元主体协作、提高服务效率等方面的潜力。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治理需求的复杂化,现实中的社会压力与复杂议题、结构性传导阻滞、矛盾冲突与自治能力弱,以及数字鸿沟和信息壁垒等揭示了当前治理模式的局限性。对此,中国开启了以时间银行为代表的政策试验,根据地方政策试验持续改进政策安排,依靠平行试点实现由点到面的政策扩散。它通过动员社会劳动力资源,以时间等值交换的方式匹配服务需求和供给,形成了一种新兴的合作生产模式。在中国,时间银行不仅吸收了国际经验,还结合中国特有的社会和政策环境,发展出独特的本土化实践。

  

政府和公众等多元化主体在这一模式下共同参与,推动基层公共服务的产出。在这一合作生产模式中,社区成员的参与和贡献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主要探讨这种模式是否能够激发社区成员的积极性,整合多方力量,推动基层治理共同体建设。同时,考虑到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时间银行的数字化趋势,研究也关注技术应用能否消除信息壁垒,提升服务的精细化程度,进而增强基层治理的能力。



文献综述与分析框架


(一)已有研究的解释

  

政策试验在局部范围内开展渐进式探索,寻找恰当的工具并筛选合适的政策方案,从而使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更为明确、有效和可持续。现有研究主要从两方面提供了观察和解读。


一些研究从央地关系视角深入剖析了政策试验的运作过程、组织形式和权责边界认为,政策试验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央与地方政府间的有效互动,这种协同作用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提供了动态的解释框架。例如,分级制政策试验的研究展示了地方政府如何在上级政府的支持下进行政策试验。这一过程涵盖了地方政府的自主创新、中央政府的高位推动,以及多层级政府间的相互作用和协调。进一步的研究揭示了中央如何赋予试验地区权力以支持政策的创新实施。这些观点提供了对政策试验策略、类型和进程的深入分析,如渐进式试验的策略选择及其内外部效度的考量。这些研究也关注试验过程中的权责边界,以及试验的合规性和有效性。央地关系被视为政策试验中的核心推动力量,但其复杂性和多维性要求我们要充分考虑央地之间的协同与权责划分。

  

也有研究从理性学习的视角探讨政策试验,揭示了这是一个关于探索治理工具实现目标的过程,涉及深层次学习和创新的过程。研究表明,试验的动因不仅限于不确定性和风险性,还涉及本土与外来、传统与现代、理论与实践等多种要素的整合。特别是在大数据等新环境下,政策试验展现出信息处理的新模式和资源的重新整合,为改革带来新动力。然而,并非所有试验都能达到预期效果,未达标的试验往往进入“悬置”状态,增加额外的试错风险。对此有学者提出采用容错纠错机制与干部选拔任用机制的结合,实施多样化的评估机制,优化激励机制和定期反馈来监督地方政府的表现等。

  

虽然两种研究视角对于理解政策试验有重要帮助,但仍留有进一步探索的空间。一方面,尽管央地关系视角揭示了试验的宏观运作机制,但在实际操作中,社会组织、公众等主体通过合作生产的方式参与,增加了多样性和创新性,也有助于补充传统治理模式的不足,增强政策试验的响应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理性学习视角虽然强调政策试验作为深度学习过程的重要性,但在多变的治理环境下,试验的成功也依赖于多样的学习模式和策略融合。技术赋能通过引入新技术手段和工具,加速知识转移和创新实现,更精确地分析政策影响,通过数字化工具促进更广泛的公众参与和透明度,提升试验效果。


(二)“合作生产-技术赋能”分析框架

  

在现代治理特别是公共服务的范畴内,合作生产已成为一个关键要素,并逐渐成为政策试验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试验着重于通过“服务再生产的合作”来提供实践经验,引导基层治理通过多元参与和技术赋能,创造出更高效、透明和具有参与性的治理方式。这种模式强调社会组织、公众和其他相关主体在公共服务过程中共同创造价值。技术赋能则为合作生产中的任务分配、信息流通和资源整合提供技术手段和解决方案。当然,合作生产也为技术应用和发展创造了独特的场景和需求,形成双向促进作用。

  

埃莉诺·奥斯特罗姆指出,公民在公共服务中的角色不仅限于消费者,也是合作者,可以参与到服务的生产过程中,提升服务质量、效率和透明度。合作生产(Co-production)特指在公共服务部门与公民、社区及其他非政府实体间的合作模式,重点在于公众参与服务,强调服务的共创过程。公众的参与、合作不仅满足公众需求,也增强了对公共服务的信任,公共服务由“提供”转为与公众“共创”。特别是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合作生产结合现代技术创新,为公共服务的理论和实践提供新视角。为深化合作生产在政策试验中的支撑作用,进一步识别出其三个主要类型,均在服务再生产上有独特焦点:其一,能人引领型服务再生产,重视个体专业技能和领导能力在社区服务创新和提升中的关键作用;其二,邻里互动型服务再生产,关注基于日常互助和社区交流的服务再生产;其三,组织协同型服务再生产,聚焦于企业、非政府组织和其他社会组织间的资源协同,推动跨界合作以创新社区服务模式。

  

技术赋能则涉及对新兴技术的应用和融合,以支持和加强合作生产的各个方面。其本质在于,利用科技进展来转化和增强公共服务和治理的方式。技术的多种形态相互结合,促进不同领域的整合,降低创新风险,同时促进了知识的跨领域共享。为了更深入地解析技术赋能如何实现这些目标,可以将其细化为三个内容,每个类别都紧密对应合作生产的一个特定维度:首先,从模糊泛化到精准敏捷的技术赋能。这种技术赋能关注于提高公共服务的精确度和响应速度,适用于需要个体专业技能和领导力的能人引领型服务再生产场景。其次,从单向提供到动态交互的技术赋能。此类别强调技术在促进服务提供者与社区成员之间的双向互动,增强社区内的沟通和凝聚力,符合邻里互动型服务再生产的需求。最后,从碎片分割到全域协同的技术赋能。专注于跨越传统界限的协作,通过整合不同组织和部门的信息和资源,推动组织协同型服务再生产中的创新和效率。因此,下文将对“合作生产-技术赋能”的表征及过程进行深入剖析,据此提出三个推论:

   

1.能人引领型服务再生产:从模糊粗放到精准敏捷的技术赋能

  

能人引领型服务再生产以个体的专业技能和领导能力为核心,推动社区服务的提升。这种模式突出专业能力的应用和个体在激励及指导社区成员参与中的作用。实际应用中,专业人士(包括医生、律师等)提供服务,有经验的社区成员在组织活动中发挥引领作用。其中技术赋能的重点在于将原先泛化的服务方法转变为更加精准和敏捷的解决方案。例如,使用数据分析工具帮助专业人士了解社区需求。


命题1:在能人引领型服务再生产中,技术赋能提高了社区服务的精确性和响应速度。

   

2.邻里互动型服务再生产:从单向提供到动态交互的技术赋能

  

邻里互动型服务再生产基于社区内的互助和交流,增强邻里间的联系和合作。这种模式强调日常互助的提升,通过共同活动和交流增强社区团结。在这种服务再生产中,技术赋能转变为从单向提供到动态交互的形式,促进服务提供者与社区成员之间的双向互动和实时参与,进而增强社区内的沟通。例如,社区管理软件和社交媒体平台可以用于组织活动、分享信息和促进居民之间的互动,从而使服务更具个性化、参与性更强。


命题2:在邻里互动型服务再生产中,技术赋能实现了从单向提供到动态交互的转变,双向沟通和互动增强社区内部的凝聚力。

   

3.组织协同型服务再生产:从碎片分割到全域协同的技术赋能

  

组织协同型服务再生产涉及企业、非政府组织和其他社会组织在社区服务中的协同支持。特点在于资源整合和跨界合作,将不同组织的优势整合到社区服务中,带来新的服务方式和理念。这包括企业提供的技术培训、社会组织的资金支持或非政府组织的专业知识。在组织协同型服务再生产中,技术赋能的重点在于从碎片分割到全域协同。整合跨界和跨部门的资源,提供更全面的服务解决方案。


命题3:在组织协同型服务再生产中,合作生产的核心在于,技术赋能整合多样化的资源和信息,扩大服务范围,创新服务模式,实现从碎片化的个体行动向全面协同的集体行动转变。


案例实证分析


围绕合作生产与技术赋能两个维度,本文采用多案例研究方法考察政策试验的创新路径。时间银行指,把“时间”和“公益”挂钩,调动社会闲置劳动力资源帮助有需要的人,通过虚拟货币存储和支取时间,以时间等值交换的形式完成服务的供需匹配,形成了一种新兴的合作生产模式。时间银行的筛选主要考虑两个原则:一是过程充分性,试验过程较为充分且具有复制价值;二是周期历时性,案例要经过试验周期才能充分论证路径的效果。时间银行的试验早期主要在一线城市开展,因此筛选范围聚焦于北京、上海、广州具有三年及以上运营经验的时间银行。基于研究团队对全国50多家时间银行的前期追踪调查掌握的情况,本文按照上述原则,选取北京帮帮、上海虹口和广州南沙三家时间银行,案例呈现出差异化的合作生产类型和技术赋能特点,研究资料主要来源于研究团队的调研和相关政策资料。


(一)能人引领型服务再生产:北京帮帮时间银行试验

  

北京市门头沟龙门新区三区是一个以拆迁安置为主的社区,社区治理中面临着三方面挑战:社区中弱势群体如老年人和残疾人占比较大,需求频繁且多样,但资源有限,服务供需失衡;现有的公共服务难以满足专业化需求,如日常照护和临时看护,凸显了公共性服务与专业性需求之间的鸿沟;社区内居民互动及志愿服务分散,缺乏领导力,未形成有效的社区网络。为解决这些问题,2016年居委会引入时间银行。前期调查发现,社区内有一批多才多艺的“能人”具备解决专业化需求的技能和经验,诸如“巧娘”的手工艺人,还有来自公共卫生、教育和其他领域的专业人士,因而确立了能人帮扶模式,取名“帮帮时间银行”。

  

1.制定专业标准,构建服务框架

  

(1)评估个人技能,定制服务路径

  

帮帮时间银行重点关注挖掘和利用社区内“能人”的专业技能,以提供更精准和多样化的公共服务。通过对这些专业人士的技能进行系统评估和认证,帮帮时间银行能够根据社区成员的具体需求安排合适的服务。例如,保健类服务的提供者会经过特定的评估流程,确保他们能够有效地满足老年人和病患的专业需求。以此为基础,帮帮时间银行搭建了以“能人”为核心的服务体系,成立了“巧娘工作室”,并成为社区服务创新的中心。“巧娘”的专业技能和创造力,引领社区服务升级,缩小了公共性服务与专业性需求之间的鸿沟。“我们‘巧娘’工作室为帮帮时间银行针对社区居民提供了手艺培训课程服务,实现了自身价值,成为社区名人,他们本人特别有成就感。”(访谈调研记录:20231118BJBBRLY)

  

(2)导入技术支持,推进数据管理

  

帮帮时间银行的成功不仅依赖于“能人”的专业技能,还得益于技术的有效运用。帮帮时间银行引入电子会员积分管理系统,大大简化了积分管理,使得积分更透明。这确保了服务提供的持续性和可靠性,提高了社区成员对帮帮时间银行服务的信任度和参与度。“在引入电子会员积分管理系统前,我们是手工记录积分的,每次志愿服务后都要排长队登记,现在会员只需划一次卡就可以了,非常方便。”(访谈调研记录:20231118BJBBBX)

  

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智能设备的广泛应用,帮帮时间银行引入微信群和智能监测设备等工具,不仅提高了服务的及时性和互动性,还增强了社区成员之间的沟通和联系。通过这些工具,“能人”可以更快速、更直接地响应社区需求,促进社区内的信息共享和交流。

  

2.提升服务质量,激发专业创新

  

(1)监测专业服务效果,确认服务价值

  

帮帮时间银行通过线上和线下途径对公共服务质量进行监测,保障服务达标。特别是线上工具能够实时收集反馈并及时调整服务内容,提高了服务的精准度和响应速度,确保服务更符合社区成员的需求,实现服务效率和质量的双重提升。“通过系统可以看到每位会员的活跃程度。有时发现某位会员活跃度下降,我们会主动询问是否需要帮助,这也拉近了与会员的关系。”(访谈调研记录:20231118BJBBBX)

  

(2)设立新的专业服务目标,引入创新实践

  

在“能人”引领下,帮帮时间银行既改进了现有服务,还在社区矛盾协调和应急处理等领域有了新拓展。例如,建立了社区高龄孤寡老人等特殊人群的结对帮扶机制,鼓励物业、商超、社区医院等与特殊人群建立“零距离”结对服务,提高服务的针对性。“帮帮时间银行在处理日常邻里纠纷中也起到了作用,尤其在新冠疫情防控和北京暴雨门头沟抗洪的关键时刻,帮帮时间银行的志愿者积极投入服务。他们的专业技能和领导力在突发情况下发挥了重要作用。”(访谈调研记录:20231118BJBBRLY)

  

通过这些举措,帮帮时间银行优化了志愿服务的记录效率,也同步提升了居民满意度。技术的引入和应用,特别是在服务监测和数据管理方面的进步,提高了服务的精确度和响应速度。这表明通过强化“能人”的领导作用并结合技术支持,推动社区服务从传统、泛化的模式向更专业化和个性化的方向转变。正如命题1所述,能人引领型服务再生产的实践(见图1),证明了其在现代社区服务中的重要价值。


图1 政策试验合作生产与技术赋能的“引领型”实践路径  资料来源:作者自制。下同。


(二)邻里互动型服务再生产:上海虹口时间银行试验

  

上海是中国首个进入人口老龄化的大都市,养老服务的需求快速增长。虹口区拥有全市最高的老年人口比例,养老公共服务供给挑战最大。2019年上海市民政局在虹口启动时间银行试点,核心是促进社区内邻里互助,特别是鼓励低龄老人参与到高龄老人的日常照护中。此类服务属于公益性非志愿服务,服务提供者也会得到换取未来享受服务的机会。政府提供直接的资金支持,社区负责人组织协调社区内部资源用于提供必要的养老服务。

  

1.组织社区资源,明确互助需求

  

(1)集中社区资源,规划互助活动

  

虹口时间银行有多层级的组织架构,每层都发挥着关键作用。一是区级“总行”,区民政局主导政策框架,包括服务项目的确定,时长和积分规则的制定,积分兑换标准的设立。二是街道级“分行”,各街道和社区中心负责具体执行和日常运营,包括审核服务对象的资格、信息,发布服务需求,确认服务内容等。这一层级是连接总行和社区实际需求的关键。三是业务执行组织,由社会组织承担,吸纳低龄活力老人、爱心人士和社区成员加入合作生产体系。四是社区居民,特别是低龄老人和青年。为确保项目的可持续性,民政局设立托底性担保资金,同时街道和社会组织通过自身资源和基金招募来维持运营。

  

(2)匹配邻里需求,增强社区互动

  

为了更及时地对接供需双方推进合作效率,虹口开发了线上小程序,设置活动发布、承接、服务签到等模块,可以便捷发布和浏览服务需求,实现即时互动。服务结束后的满意度反馈机制有助于服务质量持续提升,技术赋能增强邻里互助的动态性。“小程序非常方便实用,尤其界面设计非常适合老年人,大模块大字体,很容易操作。它不仅让我们轻松发布和参与活动,还加强了我们和邻居之间的联系。”(访谈调研记录:202301120SHHKZYY)

  

2.促进社区参与,增强邻里纽带

  

(1)激励社区互助行为,提升参与度

  

通过创新的制度设计,虹口时间银行有效地连接了社区中低龄与高龄老人。这种模式整合了社区内部力量,促进了邻里间的联系和互助。积分兑换系统提供多样化的兑换选项,如电影票、文化活动等,进一步激发了社区成员的参与积极性,形成一个良好的志愿服务生态圈。利用算法推荐功能,虹口还为社区成员推送合适的服务内容,根据其能力和偏好提供定制化的参与机会。此外,系统也提供培训指导,确保服务的专业性和质量。“通过时间银行,我们社区不仅提供日常的互助服务,还定期举办共享活动,如观看电影。这些活动不仅让社区文化氛围更浓厚,还加强了邻里之间的联系。”(访谈调研记录:202301120SHHKZYY)

  

(2)分析互助活动成效,推动模式创新

  

虹口时间银行定期评估每家分行的活动成效,包括会员人数、活动数量、时间币发放数量、供需满意度等,了解项目有效性。在模式创新方面也持续努力,如凉城新村街道探索了“街道分行+长照服务点”工作模式,扩大了合作生产服务范畴,吸引了各界志愿者参与(如银发越剧团等),为老年人提供长达800多小时的多样服务。“截至2023年11月,我们时间银行已有3720名会员,累计发布1416个活动,发放时间币9747枚,对于缓解社区养老公共服务的压力起到了较好的作用。”(访谈调研记录:202301120SHHKZYY)


实践中,虹口时间银行充分体现了邻里互动型服务再生产的核心,即从单向提供服务到动态交互的技术赋能(见图2)。技术应用成功促进了服务提供者与社区成员之间的双向互动,增强了社区内的凝聚力,提升了服务参与性和个性化。


图2 政策试验合作生产与技术赋能的“互动型”实践路径

  

(三)组织协同型服务再生产:广州南沙时间银行试验

  

广州市南沙新区在探索社区公共服务现代化的过程中面临着缺乏有效的协同平台、社区公共服务管理对新技术应用程度不足、公共服务供需不平衡等一系列挑战。这体现了在组织协同型服务再生产中,如何实现从碎片化资源管理到全域协同的转变,并借助技术手段加强这一转变的紧迫性。2013年10月,南沙区委区政府出资支持,民政局负责筹建时间银行。2014年4月线上试运行,7月正式启动。民政局为时间银行配备了专门的办公场所,提供财政专项资金支持。运营模式采用招标形式,委托社会企业运营,旨在整合不同组织的资源和专长。

  

1.整合组织资源,打造协同模式

  

(1)连接企业与社会组织,共享跨界资源

  

南沙时间银行实践的关键是整合组织资源,打造协同模式。为实现这一目标,时间银行首先连接了企业与社会组织,共享跨界资源。时间银行通过政府采购,租赁技术企业的系统平台(如数据分析系统),购买社会运营管理服务。每三年,时间银行会通过项目招标的方式选定一家企业作为服务商,并由第三方公司定期评估。

  

时间银行还实行团体和个人会员制,为有意愿参与的居民、法人单位(包括企业法人、机关法人、事业单位法人、社会团体法人等)提供参与渠道,建立了一个涵盖政府、市场、社会和公众的协作机制。合作服务领域涉及养老、家电维修、托育、文体活动等方面,降低了公共服务成本。比如,时间银行成功协调了一家本地企业和社区志愿者共同提供的家电维修服务,解决了社区老年人家中电器维修问题。“基层公共服务如果单单靠政府大包大揽比较难,一方面政府人力有限,另一方面服务内容多样化,难以完全覆盖。时间银行平台汇集社会企业和社区居民的力量,不仅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政府的负担,还提升了服务质量和覆盖范围。”(访谈调研记录:202301123GZNSGWJ)

  

此外,定期的第三方评估提供了良好反馈,帮助不断优化运营模式和服务内容。根据反馈,时间银行已经在关键领域进行了改进,如增加用户界面的友好性,提高服务匹配的效率。

  

(2)采用分布式平台技术,打造“互联网+”服务平台

  

南沙时间银行采用分布式平台技术,开发多种终端实现了供需双方的有效连接和全天候服务。技术应用促进了信息透明化和双向评估机制的形成,当服务双方出现纠纷时,时间银行平台能够迅速介入调解矛盾。

  

利用“互联网+”技术支撑,南沙时间银行形成了“互联网+社区服务”的技术协同理念。这不仅涵盖了网站、媒体和移动终端,而且通过技术手段实现了网络联通、应用融合和信息共享,有效提升了服务的信息化水平。特别是对长者、残疾人和贫困家庭等群体,时间银行已提供6019次服务,惠及超过16万人次。“我们非常重视并善于利用互联网技术来强化时间银行的功能,在技术开发上投入了大量经费,以确保平台能够高效、灵活地满足社区的多元化需求,并提供连续不断的服务。”(访谈调研记录:202301123GZNSGWJ)

  

2.强化协同效应,提升服务水平

  

(1)技术筑起防卫屏障,保障服务安全 

  

安全是南沙时间银行合作生产的核心准则,也是公共服务供需双方的主要关注点。为了强化安全机制,时间银行从技术层面建立了多道风险防范程序。通过结合身份证信息上传和人脸识别技术,确保所有参与人员的身份可追溯验证。专业性服务引入“资格审定”功能,服务提供者必须具备相关的从业资格证件。系统还通过自动匹配推送机制,优先为具有资质和好评度高的参与人推送,进一步提升了服务质量和用户体验。“安全至关重要,我们采用双重技术审验机制来确保服务的安全性,要求服务提供方必须通过身份验证并提供相关的专业资格证明。自从引入这些安全措施以来,投诉率明显下降,用户的信任和满意度提高了。”(访谈调研记录:202301123GZNSGWJ)

  

(2)搭建跨界合作体系,确保服务可及性

  

南沙时间银行合作体系的建立,得益于技术平台的支持,使得组织间的信息共享和协作成为可能。政府统筹规划五大社区综合服务种类,选定有能力的服务商具体实施。服务运营商遵循“多方共举、服务共通、利益共享、社群共荣”的理念,优化运营架构、健全积分体系、拓展志愿服务等,各类企业、研究机构及社区协会等负责资源共享和内容提供。

  

通过跨界合作,南沙时间银行成功构建了一个“社区服务综合体”。这一新型服务业态覆盖了南沙区各个镇街,在每个镇街设立了服务站点,建立了“1+10+71”的服务架构(1个运营中心、10个社区服务站点以及71个社区),有效地保障了服务的广泛性。南沙时间银行的试验充分体现了组织协同型服务再生产的核心理念,即通过技术赋能和跨界合作实现公共服务的高效再生产和创新。利用分布式平台技术,提高服务匹配的效率和准确性,促进组织间的有效协作。这种模式降低了政府在公共服务方面的负担,提高了居民对多元需求的满足(见图3)。


图3 政策试验合作生产与技术赋能的“协调型”实践路径


政策试验合作生产与技术赋能的有效实践路径


上述三个案例在政策试验中合作生产与技术赋能的实践路径分为三种显著的模式:引领型、互动型、协调型(见表1)。这些模式展现了服务再生产的多样性,也反映出社区服务创新中技术赋能的重要性。以下对每种模式进行分析并回应研究的三个命题,展示各模式中技术赋能的应用和影响。



(一)北京帮帮时间银行的“引领型”合作生产

  

引领型模式以其对专业技能和个人领导能力的强调而显著,适合于弱势群体专业化需求的满足。北京帮帮时间银行,通过整合社区内的“能人”资源,有效提供专业化和个性化服务,同时技术赋能在精准匹配服务需求和提高响应速度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要形成引领型模式首先要发现能人,创设能人释放能力的场域。帮帮时间银行的服务再生产模式集中于利用社区内“能人”的专业技能和领导力,以提供专业化和个性化的服务。这种模式特别适合于社区中的弱势群体,如老年人和残疾人,他们的需求多样且专业。通过对“能人”技能的系统评估和认证,帮帮时间银行能够根据社区成员的具体需求提供定制化服务。其次,精准敏捷,依托技术提升公共服务的精准度和响应速度。借助数据分析工具帮助专业人士更准确地理解社区需求,移动应用和会员平台使得社区成员的沟通更加便捷高效。这种技术应用不仅增强了服务的有效性,还提高了社区成员对时间银行服务的信任和参与度。通过这些技术升级,帮帮时间银行能够更快速、更直接地响应社区成员的需求。


(二)上海虹口时间银行的“互动型”合作生产

  

互动型模式则突出了社区内部的邻里互助和交流,致力于增强社区的凝聚力。上海虹口时间银行案例展示了如何通过组织多样化的活动来促进社区成员间的互动,而技术赋能则促进了双向沟通和实时参与。首先,邻里互动,建立社区合作机制。虹口时间银行的服务再生产模式侧重于社区内的邻里互助和交流,通过组织助学、助聊、助行等多样化的互助活动来服务社区成员,加强了邻里之间的联系和支持。其次,动态交互,借助技术增加邻里温度。技术赋能通过促进服务提供者与社区成员之间的双向互动和实时参与,强化社区内部联系。社区管理软件和社交媒体平台的应用使服务过程更具个性化、参与性更强。通过这些技术手段,服务活动的组织和参与过程被简化,即时更新和反馈机制显著提升了社区成员之间的沟通和互动。这种技术赋能使得社区居民可以根据个人的能力和兴趣参与适合的活动,提高了邻里互助的灵活性和参与度。


(三)广州南沙时间银行的“协调型”合作生产

  

协调型模式专注于跨组织资源的整合与协同工作,广州南沙时间银行的实践证明了通过技术赋能实现的全域协同,能够整合多元资源,提升服务效率和范围。首先,跨界合作,搭建组织协作机制。南沙时间银行的服务再生产模式聚焦于整合企业、非政府组织和其他社会组织的资源,推动跨界合作以创新社区服务。通过连接企业与社会组织、共享跨界资源,时间银行能够实现信息的流通和资源共享,促进不同组织间有效协作。其次,全域协同,利用信息技术将碎片化资源整合为全域联动资源。在南沙时间银行的实践中,技术赋能的核心在于通过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整合不同组织和部门间的信息和资源。这种全域协同的技术赋能不仅提高了服务匹配的效率和准确性,还促进了服务创新。通过这些技术手段,时间银行建立了一个协作机制,有效降低了政府在公共服务方面的成本。

  

三种模式体现了合作生产在社区服务场景中的多样性应用,突显了技术赋能在促进社区服务创新和提升效率方面的关键作用,为未来社区服务创新和治理优化提供了有益参考。


结论与展望

  

本文以北京、上海、广州的三家时间银行为例,分析论证了政策试验的创新路径。就理论层面而言,本文的分析框架一方面强调了社会组织和公众等相关主体在治理过程中的关键作用,有助于推动公共服务从“提供”向与公众“共创”转化,较好地考察了政策试验的内外部联系;另一方面,导入技术赋能,为政策试验中的合作生产提供新的可能。归根结底,面对当下及未来的挑战,合作生产与技术赋能的融合指向的核心方向应是通过灵活而深思熟虑的方式整合多元主体与技术资源,以此让这一创新机制充分释放其潜力,将合作与创新的优势转化为公共服务和治理的实效。

  

在合作生产框架下,政策创新不仅仅是顶层设计的任务,更是需要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过程。为了深化这种合作,确保政策创新既高效又具有广泛的社会支持,需要考虑以下两点。第一,加强政策设计的参与性。应对新时代高质量发展需求,迫切需要建立一个与当前宏观政策环境相适应的国家治理体系。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是政策设计过程更加开放和透明,建立灵活的参与机制,利用政策试验和学习机制调整和优化各领域政策的实施策略。第二,强化跨领域合作框架。建立共享平台、明确角色和责任分配,以及制定有效的激励和评估体系,促进政府、社会组织、公众之间,以及技术提供者的有效合作。时间银行模式的成功实施特别依赖于跨领域合作框架。这种合作框架有助于整合各方资源,解决服务再生产过程中的挑战,更好地满足社会和公众的需求。

  

随着合作生产框架的不断深化,技术赋能在服务再生产模式中的作用变得越发重要。技术不仅推动了政策的有效实施,而且激发了服务创新。为了充分发挥技术赋能的潜力,应当做到以下两点:第一,增强技术解决方案的普适性和包容性。关键在于确保技术解决方案能够满足不同用户群体的需求,尤其是提高社会边缘群体的可访问性。选择和设计技术平台时,应综合考虑用户的多样性,保证技术解决方案的易用性和普适性,促使更广泛的社会群体从政策创新和服务再生产中受益。第二,推动技术创新与社会需求的紧密结合。技术赋能的发展应紧跟社会需求和政策目标,通过创新技术解决方案来应对具体社会问题。同时,通过促进知识、数据和资源的共享与合作,技术创新能够更精准地响应社会需求,促进服务再生产模式的持续优化和创新。

  

面向未来,政策制定者和研究者需要深入探索如何在更广泛的政策领域和治理环境中应用这些发现,进一步考察它们在促进社会公正和包容性方面的潜力。通过不断优化合作生产的结构和过程,以及充分利用技术赋能的潜力,为公共服务和治理创新开辟新的路径,进而构建更加开放、包容和高效的社会治理体系。

  

  〔责任编辑:马 丹〕

为适应微信阅读,略去注释

原文见于《东南学术》

2024年第3期

文中图片均来自网络


  为进一步规范稿件采编流程,提高编辑部工作效率,东南学术杂志社和中国知网合作,正式启用线上采编系统,热诚欢迎各位专家学者赐稿支持。《东南学术》唯一线上采编系统的网址为http://dnxsh.cbpt.cnki.net,作者可在网站的“作者投稿系统”中注册账号,进行网上投稿,跟踪稿件处理结果。即日起,原投稿邮箱不再接受投稿。    《东南学术》一向坚持严格的学术标准和学术规范,从不以任何名义向作者收取费用,凡要求作者缴纳诸如审稿费、版面费的,均系假冒我刊的诈骗行为;任何非dnxsh.cbpt.cnki.net的所谓“官方投稿网站”,均系假冒网站。敬请广大读者与作者注意。    《东南学术》是福建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管主办的综合性社科学术理论刊物,是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提名奖期刊、全国重点期刊、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A刊)核心期刊、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和福建省十大名刊名社。多年来,《东南学术》平均影响因子进入全国综合性社科学术期刊前列,发文在《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等全国性重要文科学术文摘刊物上的转载率均居福建省综合性社科学术期刊前列。


本微信公众号系《东南学术》杂志官方微信,如无特殊说明,本微信内容均来自《东南学术》杂志,版权所有。



微信号 : dnxs0591

● 扫码关注我们 ●

吴进进 林向劼 金 红|数字政府公共价值创造的理论分析与实践逻辑

2024-05-29

易诗淇|身份位阶的僭越:数字阅读的审美政治图景

2024-05-28

王利兵|“海洋中国”的人类学议题

2024-05-27

《东南学术》2024年第3期目录

2024-05-13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东南学术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