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个鲜为人知的传奇故事 却蕴含着道家的千年智慧丨参赛作品

2016-12-15 云阳 腾讯道学

学全球有奖征文活动持续火热进行中,我们已经与大家分享了很多参赛作品,犹豫的小伙伴赶快来投稿吧!切记要未经任何发表的原创稿件,而且我们会保留修改权哦!

详情点击道化天下,世界玄同 丨2017“玉蟾杯”道学全球有奖征文活动通启

作者简介:
云阳,终南道德门下七十九代玄裔弟子,师承台湾宗教艺术大师、台湾玉山白云道教会廖宗东道长,现任职于大罗天道文化艺术品会馆,以弘扬传统道文化为神圣使命。


随着新时期的到来,凡有社会责任心的人都会崇尚《道德经》,尊崇《道德经》中的“道”与“德”,都会在不同的环境中学习与实践,来提高自身的素质,完善自己的修养。


文/云阳


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老子,被道教尊奉为道祖。他以王朝的兴衰成败、百姓的安危祸福为鉴,追溯其根源,著成千古名著《道德经》。


《道德经》的传奇故事


关于《道德经》的问世,还有一个传奇的故事流传至今。


老子出关图(资料图)


话说老子打算出西关,登昆仑山。守关的关令尹喜通过占卜知道会有神人在此经过,便命人打扫了四十里路亲自迎接,果然等来了老子。老子知道尹喜命中注定是个得道之人,便停留了下来。


有一个叫徐甲的人,从少年时就给老子作仆人,已经有二百多年了。老子每天应付给他的工钱大约是一百钱,总共有七百二十万钱的工钱没有给他。老子要远行,徐甲想要工钱又怕老子不给,就请人写状子状告老子。状子到了尹喜那里,尹喜看了很吃惊,就去告诉了老子。老子得知后对徐甲说:“你早就该死了,我当时因为官小家贫,只想找个打杂的,才雇佣了你。我把‘太玄清生符’给了你,所以你才活到现在。我答应过你,如果你将来进入了安息国,我会用黄金计算还你工钱,你为什么这般着急呢?”说完就让徐甲面朝下张开嘴,“太玄清生符”立刻被吐了出来,徐甲顷刻间化为一副枯骨。尹喜知道老子是神人,就跪下磕头,为徐甲求情,并愿意出钱替老子付工钱。老子把“太玄清生符”又扔给了徐甲,徐甲即刻复活了。尹喜拿二百万钱打发徐甲去了。


尹喜恭恭敬敬地向老子行弟子之礼,老子就把长生之道传给了他。尹喜继而向老子请求更深奥的道,老子便口述了五千字,尹喜把它记录了下来,这就是著名经典《道德经》。尹喜此后便无心仕途,随老子出走了,并最终得道成仙。


“道”与“德”的哲学内涵


古往今来,《道德经》一直是人们学之不尽、用之不勤的智慧宝库,因为她是天下人治世、治学、修身的法宝,阐发了“道”与“德”所包含的哲学思想


《道德经》是智慧宝库(资料图)


何为“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道德经》第一章),其中“道”为宇宙之道、天地之道、自然之道。以“无”“有”的“道”来诠释对自然规律的悟解。人法天地自然、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无为而无不为,为道也。道是无处不在的、用之不尽的。正所谓“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为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道德经》第六章)。


何为“德”?“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道德经》第三十八章),其中的”德”是指,人们追寻”道”而得出的真理。追寻“道”内在的品质,学习“道”,遵“道”而行,唯“道”是从,自然无为,不现其“德”,是为上德。有“德”的人顺其自然,无心作为。而追求形式上的“德”有意作为者是为下德。


因此,没有对“道”的理解就没有“德”的化现,没有“德”也不可能认识“道”的自然无为。也可以说道是德的“体”,德是道的“用”


遵道施德,天下太平


遵循“道”,即有“德”,有“德”之人皆是仁善之人,正所谓“德者,仁善之本也”。上古时代的唐尧认为自己的儿子不肖,就把帝位禅让给才德兼备的虞舜。他不以天子之位为私有,以百姓为先,视百姓如自己的子女般疼爱,无偏无私,正如“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道德经》第五章)。


虞舜即位后,学习唐尧,遵“道”而行,实行仁政。他要求人们“行厚德,远佞人。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毋虐,简而毋傲”,在其治理下,政教大行,百姓孝敬父母,邻里和睦相处。四面八方都称赞虞舜的功劳,因而《史记》中有称“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


大禹治水(资料图)


虞舜又把帝位禅让给了禹,禹也是一位有德的帝君。禹为天下百姓免于水患而治水,率百姓餐风露宿,不怕劳苦,八年于外,三过家门而不入,被称为美谈。禹即位后继续实行仁德,在尧、舜、禹的治理下,天下太平,人人称颂。他们的德政流传至今,正是因为他们崇尚“道”,以“德”标榜自己,才能够达到“无为而无不为”的效果


领导者遵“道”而有“德”对社会的影响是庞大的,《道德经》第三十二章有云:“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意思是说侯王若能遵循“道”,自然无为治理天下,像天降甘露那样恩泽于百姓,使百姓普受恩惠,天下百姓将自然地归顺于他。民众归顺,施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不敢为也”(《道德经》第三章),使人们没有私欲,让他们充实肚腹,减少他们的贪欲,增强他们的体质,使他们身强体壮。常使民众做到不追求名利,做到清静无为,那样的话虚伪狡诈的人,就不敢胡作非为了,天下则“无不治矣”。


周文王姬昌也是位有“德”的贤主,他在统治西岐期间,实行仁德之政,他主张心怀百姓、以民为先,把公田划分给百姓耕种,取消商税,废除酷刑,视民如子,以德感化世人。正是因为姬昌的贤德,西岐百姓“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西岐才会有如此美好的大同世界。领导者治世遵道而行,百姓就会安居乐业;反之,背道而驰的领导者只会致使生灵涂炭,他自己也将会遗臭万年


领导者治世遵道而行,百姓就会安居乐业(资料图)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道德经》第四十二章),意思是说“道”衍化万物,万物皆有阴阳两面,阴阳两面相互矛盾,但他们的相互作用能达到平衡和谐的状态,这就是“道”的主旨


“道”生天地万物而不图回报,任凭万物自然而然地发展,而不加以干涉;无私无欲,悠然自得;性情品行温和如水,且有宽宏的气度;对自己所坚守之外的事物不勉强;知道知足,遇事知道适可而止;不贪名利,始终如一地保持淡薄、正直的品行;泰然若处,利万物而不争不抢,立了功劳也不据为己有……“道”的种种品行,不仅仅是劝化治世者所追求的品行,也是人们修身养性、善化内心、顺其自然,处事做人所追求的品行


有了对“道”的理解,就有了“德”的化现,“德”是做人最根本的体现。一个人是否有德,从他的言行举止、为人处世,就能一目了然。“德”内在修心,外在修行,只有心存仁善、诚实守信、忠孝仁义的人,才有好的品德。德者,莫过于善。《三字经》开篇就是:“人之初,性本善。”意思是说人刚出生的时候本性都是善良的,是不分善恶的,可见善是人们最清净最初有的灵魂。


然而,随着生存环境的差异和生活群体的影响,“善”也随之发生了“质”的变化。有的人依旧尊道崇德,自己为善,与人为善;有的人却只顾自己的利益而无视他人的利益,损人利己;更有甚者无视道德,去善从恶,对社会百害无一利,最终害人害己。


背道而行,自食其果


朋友的家乡是一个离城市较偏远的山村,村子依山傍水,家家有果园,百姓的生活也过得很好。早些年间,村子的北山(此山的地理位置在村子的北面,村民称为北山)半山腰处有一清泉,三眼泉水汩汩而流。此泉水常年茂盛,即使大旱年景,也无异于平日。附近的百姓都饮用此水,村子里的百姓也引用此水浇溉果园。这水喝起来清甜可口,浇溉果树结出的果子清脆爽口,百姓们都很喜欢这儿的泉水。


三眼泉水汩汩而流(资料图)


村里有户王姓人家的果园就在清泉附近,而为了更方便照顾果园,他们索性在清泉附近盖了三间瓦房居住。老王还在泉水下建了个水池,方便储存泉水。久而久之,老王见泉水如此旺盛,暗想泉水底下是否有什么宝物呢?便悄悄弄来炸药,在一个夜深人静的夜晚,只听见轰隆一声巨响……


第二天人们看到泉眼被炸开的碎石泥土埋了起来,就一起清理干净。可是那三眼泉水已经不再出水了,只有被炸开的岩石缝隙里有一丝流水缓缓流淌。原来泉眼底下还是岩石,老王没有炸开,却把附近的岩石泥土炸了下来,散落下来的泥土石块把泉水掩埋了起来。明白事情原委的村民纷纷指责老王,大家说:“泉水是有灵气的,你冒犯了她,她已经走了,我们再也没有这么好的泉水了!”老王却不知悔改:“泉水哪有灵性?再说了,如果我能炸出好东西,我们岂不是发财啦?”事到如此,大家虽然都很生老王的气,但也没有办法了,只好另找水源。但是再也没有村民愿意和他往来了。


过了几年,老王开始浑身溃烂,疼痛无比,虽然就医,但效果甚微。村民们没有一个人来看他,直至死去。老王的媳妇改嫁去了别的村子,儿子媳妇外出打工再也没回来。大家都说这是老王的“恶”报。


老王为了自己的私利,强行违背自然规律,把泉水炸坏,人们再也得不到泉水的恩泽。虽然老王不得善终,我们也无从考证这是否与炸毁清泉有关,但是如果他有仁善之心,为了大家的利益,又怎么会炸毁清泉呢?又怎么会在去世之时得不到大家的谅解呢?


人都是有私欲的,永远做不到“道”的品行。可是如果我们遵循“道”,崇尚“道”,学习“道”,又岂会为了私利,而丧失德行呢?失去“德”的人永远不会理解“道”的意义。他只会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去勾心斗角,让自己身心疲惫,自然做不到清静无为,直至老去,也依旧疲惫不堪


遵道而行在当代社会的价值


仁善之人必定是有德之人。在乐善好施的时候收获了快乐,也收获了别人的善施;行善积德的时候收获了健康,也收获了众人的喝彩。“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道德经》第八十一章),不正是这个道理吗?人生一世,健康快乐最为重要,所以即使我们达不到“道”的修为,也要努力向“道”靠近,顺其自然地待人处事。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能,能服于人”(刘备《三国志·蜀志传》)。这是刘备劝勉其子刘禅的话,希望他实行仁政,有所作为。不要因为小恶就去做,小恶做多了就会成为大恶,也不要因为小善就不去做,小善做多了就会成为大善;要遵道而行,以德服人,用自己好的人品,高尚的道德来教化臣民,臣民自然臣服于你。这不正是“道”与“德”所包含的政治理念吗?


人民正走向一个充满信心的崭新世界(资料图)


随着新时期的到来,凡有社会责任心的人都会崇尚《道德经》,尊崇《道德经》中的“道”与“德”。上至国家元首,下至黎民百姓,都会在不同的环境中学习与实践,来提高自身的素质,完善自己的修养。正如《道德经》第十六章所言:“致虚极,守静笃。”我们要遵循“虚极”、“静笃”这一生命之道,来完善道与德,归于天之道,即“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然而善谋”(《道德经》第七十三章)。这种不争、不言、不召、从容无为的“自然无为”之道,是我们顺应和效法的法宝,善于运用,自持以柔克刚的人,不但会取得好的成就,生活也会怡然自乐。


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人民在国家领导人的正确领导下,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显著提高,在一项项惠民政策的实行中,人民正走向一个充满信心的崭新世界!


为了实现人人平等,缩小城乡福利的差距,国家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为了方便群众办事,节省行政资源,提升行政效能,国家实施了“三证合一”政策;为了改善退休人员的生活质量,国家建立了基本养老金合理调整机制;为了降低“看病难,看病贵”的困扰,国家降低了大病慢性病的医疗费用,而新农合的实施也消除了百姓没钱看病的后顾之忧;为了让更多的孩子走上求学之路,国家提出了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政策……这些利民政策不正是遵道就德的体现吗?


正所谓“道之所施,德之所行。施政之道,在于君,在于臣,亦在于民。君之幸,在于拥君之民,臣民之幸,在于爱民之君。爱民者,道也,德也道德也”,现在提倡的“中国梦”也与此契合。


中国梦的实现在于整个领导体系由上而下的仁政,在于整条领导锁链由下而上的参与。中国之梦,归根结底是人民之梦,中国梦的实现关键点在上下一心,一起建设充满魅力的中国,建设的过程需要施政之道,更需要为政以德。政府官员以道德约束自身,从政清廉,为民服务;人民群众以道德约束自身,团结友爱,互帮互助。“道”是在承载一切,“德”是在昭示道的一切。“道”无言无形、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只有通过我们的思维意识去认识和感知它,而“德”是道的具体实例、是道的体现,是我们能看到的心行,是我们通过感知后所进行的行为。所以,如果没有德,我们就不能如此形象地了解道的理念。同样的,中国梦中的道也要靠德来实现。


君有君的“道”,民有民的“道”。自古至今,遵道施德的君王依旧流芳百世,民间的有道之人也成为千古佳话代代相传。新时代的我们要继承先人的道德,仁善为本,服务社会,让我们在遵道施德的道路上来实现我们的中国梦!(编辑:若水)


温馨提示


“道化天下 世界玄同”有奖征文活动投票环节开始啦!欢迎投下您尊贵的一票。投票以后,移步评论区留言,就有机会在投票结束后获得精装版《白玉蟾真人全集》一套哦,快来吧!



往期参赛作品回顾:

1、一字足矣 打开老子思想智慧的金钥匙

2、细思恐极 我们竟与老子的思维方式截然相反

3、玉蟾祖师一篇美文 文辞不下《滕王阁序》风情不减《琵琶行》

4、用诗歌来吟咏“道” 你想象不到的意境美

5、一个被人忽视的《道德经》注本 读后让你醍醐灌顶

6、读懂这张图 你就能明白人类社会演进的秘密

7、曹雪芹家风仰道“梦红楼”:书中天机,遗下琅函第几签?

8、人性本善还是恶呢?“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庄子给了令人称绝的答案

9、老子说:道法自然并非顺其自然,你还准备拿“自然”当借口吗?

10、你一定想不到 这位老外竟然如此懂老庄

11、老子的完美哲学:通过心灵实践 探讨世界本质

12、一位玄门后裔关于“我道日兴隆”的肺腑之言

13、观想还是逻辑 哪个才是理解老子哲学的不二法门?

14、不辨不明:辨析《道德经》传抄中的一个错误

15、大爱莫如慈悲 你懂什么是真正的慈、悲吗?

16、历久弥新:老子思想在现代社会中的耀眼光芒

17、他是洞察天机的圣人 却也是逆反思维的缔造者

18、作为《逍遥游》的配角 它的存在难道真的别有深意吗?

19、如果跨越时空 他一定能够成为老子的至交好友

20、国家非遗 海南斋戏:位于海之南的独特地方道教形式

21、世界玄同藏天机:为什么说道教兴盛是对人类命运共同体最慈悲的陪护

22、让爱因斯坦穷尽半生的物理难题 真的能被老子解开吗?

23、作为修行之人 你知道最应重视的真道场是哪里吗?

24、通过道教的深邃要义 你能否悟透人生?

25、听老庄讲道家最核心的智慧 让你真正游心于万物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更多精彩道学参赛文章等你哦。


(本文为“道化天下 世界玄同”道学全球有奖征文比赛作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文:云阳,原标题为《论<道德经>的道与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