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摄影两新|在多种影像媒介里自由翱翔:欧阳世忠

省摄协 浙江省摄影家协会 2022-12-14




■ 嘉宾 | 欧阳世忠

■ 采访 | 孙志红

■ 图 | 欧阳世忠提供






在多种影像媒介里自由翱翔


《潜伏系列》


我印象中的欧阳世忠老师,是一个高产的摄影家,他的摄影作品系列众多,风格迥异,从2007年开始创作以来,几乎每年都佳作连连,我想应该得益于他大学美术系的科班出身吧。他的作品表象是摄影,内涵却延伸到摄影之外,无论是现实主义视角的新地型摄影系列,还是对摄影作为文本的语言实验系列,皆灵活轻巧地把握摄影本体与其它媒介之间的转换,成为他特有的风格。


2022年浙江摄影家协会新摄影组织专业委员会与蚂蚁隔壁班合作,邀请到了欧阳老师来讲解他的创作感悟。欧阳老师以《现实与重构》的话题进行了一多小时的分享与交流,借此机会,走近了他的创作世界。以下为采访内容:



新本草纲目》


Q1. 孙志红:欧阳老师,您应该不是摄影系毕业的吧?看您之前是从事绘画、刻字、视觉设计等,大学是什么专业呢?什么原因开始转向了摄影创作?但您的摄影作品与绘画、书法、设计等好像一直都“藕断丝连”,也或许让其它摄影师们羡慕嫉妒呢,这些“技艺”都成了您的“利器”,请为我们讲讲有关的作品吧。



欧阳世忠:是的,我学的专业是绘画。毕业后曾从事过多种工作,包括:油画、雕塑、刻字、书法、收藏、装潢、广告、平面包装设计等。最早接触摄影是在1991年,当时只是为了拍摄一些绘画素材,直到2007年才算开始真正摄影创作。谈到摄影,我要特别感谢梁亦荣老师,当时是他看我有美术功底,鼓励我走进摄影,摄影也就慢慢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现在,我放下手上其他的工作,专心投身于摄影。


摄影是一种媒介,是用来讲述生活的故事,是一个释放自我思想和观念的出口。生活和创作于我而言,是密不可分的,是构成我生命的两个主要部分。艺术领域是永无止境的,每个创作者对自己定位不同,对自己要求也会不同,艺术家最重要的是在每次创作过程中如何自我突破与创新。


2010年开始,我以”类型学“的方式来探索摄影的各种类型:从风景到景观,时间到生命,具象再到抽象,我从未间断地以各个系列的创作来探索不同类型摄影的可能性与边界,艺术创作主题的广度也可以从我所使用的电脑生成和图像来源中窥探一二。



《十二海景图》


第一部分:风景。从现实主义视角的社会风景,如《新地带》《游山恋》《山·水》等系列,这些作品持续关注当今社会问题,并以单元影像方式,借助丰富变化的影像效果创造了一种超越肉眼所见、陌生又现实的空间在场感。


社会风景是对自然的“摹仿”,但不是简单地摹写和复制行为,相反,它倒是一种顺应和应合自然的态度,可以说一种“向自然学习”的态度。冷静、无表情的摹仿,即对于自然的敬畏和对于事物的尊重。


第二部分:实验。摄影作为影像文本的语言实验,并以绘画与摄影两种方式进行综合创作,处理为一种观念或意识的现象学意义的纯粹图像,将摄影进行“影像”实验及影像文本性地推进,如:《陌尘》《潜伏》《蚕说》《无相》《新本草纲目》《窑系》等系列,在影像上,打破了实体、装置、涂抹、显影以及拼贴的边界。艺术总是有所开启、有所揭示,一件成功的艺术作品总是要无中生有、由隐入显,总是打开了些什么,总是为我们带来惊人和意外的喜悦,因而总是“创新”的。因此我们可以理解,在艺术领域里,始终要强调的是创新、出新,是别出心裁,鹦鹉学舌的仿制、复制不是正道,是不成大器的


第三部分:时间。是以影像来表达对现实生活的介入,对生活中各种各样的情感和情绪的宣泄,都是以时间跨度为主线,将失忆的记忆碎片重新搜索与重组,这一系列创作于2008年至2022年。《丢失的灵魂》《将错就错》《慧光》等系列都是我平时不经意的一些创作,没有特意去拍摄这个主题,是碎片式,慢慢的以时间为主线,倾听时间声音的无限可能的积累过程。时间的形在于你思考时间时看到的形状,时间的味在于你体会时间时嗅到的味道,时时不同。时间被看到靠钟表,时间穿越被感知靠精神,时间成为手上的把玩是古董,时间成为被欣赏的表情是丰厚的阅历,而让时间成为有感情和呼吸的“私属”则需用心和领悟。



《将错就错》



二、孙志红:您在蚂蚁隔壁班的这次讲座,介绍的作品可以说是让我眼花缭乱,也大开了眼界。从我本人的感受来说,也有些惊讶,之前我并没有认识到在苍南还有您这样一位摄影师,早就开始了“当代”摄影的探索和实践,您的《于东海》《一号》《江南垟》《豪宅》等,采用了西方的新地形摄影、类型学等方式,又暗合中国古代《山海经》传说,让我想到了罗伯特·亚当斯的一些作品,但《豪宅》的创作更有意思,您是什么时候接触到了这些理念?又怎样与精卫填海这样的故事完美契合?


欧阳世忠:罗伯特·亚当斯经常通过反常地寻找障碍来阻挡风景摄影的远景,似乎是想要阻止观众看到甚至辨别出图像本身的焦点。另一方面,他的作品干净、清晰又直截了当,意在用锐利的清晰度向观众展示每一处细节。他的出发点是西方的曾经是什么,已经变成什么,预示着什么将会是什么。“新地形摄影”从“美丽的美国”转向以一种自我意识和成熟的观点来审视被改变的环境,同时也展示了一种新的严肃世界观。“新地形,人为改变的风景的照片”,然而,所有的摄影师都要做出关于主题动机、光线处理、形式结构的选择。“地形”影像通过高度结构化的事实表明,它们的平淡无奇和缺乏情感表达正是自身的风格标志,只限于客观记录真实存在,而非反映更多的社会观点。兼具审美、信息传递和宣传的功能。“地形”影像面无表情的特性,纽带是一种美学,这种美学摒弃风景如画、雄伟壮观的摄影理念,转而专注于都市和乡村环境中地地道道、普普通通的本土建筑。新地形摄影在风景摄影的革新、对文化景观的关注以及对土地滥用的刻画等方面具有救赎意义。它所要传达的关键信息不是启示我们,而是唤起责任。


在我的摄影创作初期,拍摄风格比较唯美。直至2009年左右,我参加了一些工作坊学习并开始关注国外的一些摄影作品,慢慢地对摄影有了新的认知并决定从本土题材开始创作。《于东海》是我最初转型作品,从2009至2019年一直持续关注着。从荒凉滩涂到因改革而生,因改革而兴的“中国第一座农民城”,改革是浙江龙港始终绕不开的话题。从拔地而起的中国第一座“农民城”,到“产业城”,再到新生“城市”,龙港在短短30多年间完成了多次历史性的跨越。在中国上古神话里“精卫填海”,而今在龙港填海工程成为现实。我用我的摄影语言关注这个项目,关注家乡飞速发展的现实以及背后的消融……沧海桑田本是千万年的时光刻画,但在今天却成了可以计日而待的巨大工程,这个时代的人类在改造自然方面的力量是比上古神话还要神话的真神话。作为摄影师,我从2008年开始关注这一项目,因为我觉得在这些还在继续变迁的风景的背后,人们对自身和自然之间关系的思考或许才刚刚开始。



《新地带》于东海系列之精卫填海


三、孙志红:令我想不到的是您一方面创作了众多系列的“景观摄影”作品(近代西方摄影中的概念),另一方面又创作了大量的东方式的山水系列,您怎样理解中国的山水画精神对摄影的影响?今日山水摄影(中国摄影的概念)又如何不落俗套,如何表达个人情怀?



《山.水》灵


欧阳世忠:山水精神的形成与发展根植于中国山水文化观的确立与发展。古人崇天敬地,在山水画中追求“心物统一”的境界。展现出来就是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物我两忘,言有尽而意无穷。山水精神而今对摄影的影像来说,如何将自己的个性、情感和想象糅合进自然景观中,自然的庄严和壮美如何经过摄影的转译而不流失?追问山水风景与个人的内在关系,突破有关自然风景的观看惯性与高度程式化的视觉表达,以中国古代“山水”的时空美学理念取代“风光”影像的简单理解与呈现。在方法论的层面,寻求传统视觉图式与影像创作的多样融合,寻求影像的内在诗意与个人化境界与内涵互通。


今日之风景摄影应该立足于当代,利用当代风景的文化资源解决当下问题。若用摄影的方式表达我们对生存困惑的思考,或者通过摄影的方式进行认知,都能够形成摄影艺术和大众和社会的直接交流。


新山水的精神是新时代风景摄影的新表达、新突破。中国当下复杂丰富的现实环境,已经给中国的风景摄影表现潜在地提供了许多“风景”领域的理解,包含风景空间中折射出的象征域、现实域和想象域。当下社会景观成为聚焦的重点,自然景观则退居背后。所谓的自然景观,也因为人们的自私、贪婪和粗暴与自以为是而变得不再“自然”,自然风景正遭受前所未有的破坏,人类求一方净土已是奢望。而那些尚未被触动的自然风景,或者已经被人力染指的风景, 与处在这种激烈变化中的现实景观的丰富性相比,早已“相形见绌”。当代社会与现实景观日趋失序的混沌与巨变,正导致当代景观大步走向一种可称之为“风景的终结”的危机状态。而这些“风景”的视觉表象,实际上令当代中国的“风景摄影”的创作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山.水》光


四、孙志红:您很多作品其实都有一条暗线,与您的家乡有关,与城市化改革进程相关,但作品是否刻意隐藏了作者观点?“客观、冷静、无表情”是否也是您作品的要素?如今类型学等逐渐被很多摄影师模仿和应用,您如何看待?


欧阳世忠:每一座乡村多有属于它的特有符号,一座建筑,一个乡村或者一种生活方式,将这些文化符号与生活在这里的人们连成线索,突出乡村特有的环境,让照片接上最典型性的地气儿。从2008年开始的我所致力于的“新地带”系列的主题创作,主要涉及人类与大自然和人造环境的关系,以及商品消费观念对人类影像的影响。我尝试用不同的景观来探索同一主题,“新地带”以冷静、客观的手法来表现自然事物,山、岛、海、树。先后有:“于东海”“一号”“江南垟”“豪宅”四个系列。“于东海”是精卫填海,“一号”是愚公移山,“江南垟”是江南水乡,“豪宅”是岭南水乡,这些作品有着共同的特点,都是呈现出人造建筑与大自然密切关系的中国新风景,都是自然景观让位给人工建筑的消费景观。



《新地带》一号系列之愚公移山



如今的类型学好比书法,正是因为不注意用笔方法,许多人只会描画,得其形而不得其神。“无表情”作为一种摄影语言出现,在“无表情”摄影中,记录是最为主要的命题,摄影家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个主题与类型的拍摄上,以冷静而客观的方式去记录自然、工业、建筑和人类社会,这种记录是纯粹而直接的,摄影只是作为媒介。这种把摄影作为一种视觉工具来做为社会学或自然科学研究的拍摄方式,奠定了当代艺术摄影的方法论和工作方式的基础,也是“无表情外观”美学兴起的源头。


消除个人化的情感,冷峻而客观的呈现方式,“无表情”摄影语言与其说是一种纪实摄影的方式,更像是一种观念艺术的表达。摄影师把自身对于影像的影响降到最低,以此来更客观的还原建筑与环境本来的原貌,这些面无表情的照片如今成为了具有珍贵价值的文化考古文献。这些藏在影像背后的精神内核给冰冷的照片带来了人文的温度,但是从摄影的角度看,“无表情”摄影还是无法逃脱其表面所营造的客观真实与实际拍摄时拍摄者对于影像无法避免的侵略之间的矛盾。



《新地带》江南垟系列之江南水乡


五、孙志红:您的实验系列是我最惊讶的,比如《窑系》《新本草纲目》《潜伏》,这三组作品不但从内容上有大量的信息和元素,在艺术手法上也是令人脑洞大开,请为我们介绍一二。


欧阳世忠:我在摄影的道路上一直在探索寻找艺术语言,艺术家应该都找到像他自己的指纹一样独一无二的艺术特征。我一直认为,一个艺术家,不应该把自己限定在某一种状态里,他本来就应该是随心所欲的,我个人的创作更符合这种状态。有时候,保持自己的本色和本份是更为重要的。我是别人的“他者”,所以才为别人所需要;若是我成了别人的相同者,别人自然可以不需要你了。


观念化与非手工化倾向。现代/当代艺术已经远离了古典的艺术概念不再强调艺术的手工性质,而越来越表现出观念化、追求奇思巧智的倾向。今天所谓的装置艺术、行为艺术、综合艺术等等,虽然形态各异,但实质上均有观念化的倾向。


英国艺术家贡布里希曾经说过,“没有艺术,只有艺术家”。好的艺术家一定会超越他所处的时代,好的艺术作品一定具有一种能够打动不同时代和不同时代的人的魔力。艺术家在创作作品的那一个瞬间就已经将创造性的永恒魅力和价值赋予了作品,因而好的艺术品能够超越时空的限制留存下来。



《窑系》之静物系列


《窑系》系列,是2019年在丽水龙泉市驻地创作的。这个地方的龙泉瓷非常有名,龙泉瓷器不仅承载历史,给世人的模样更是多种多样,有静美的,缺憾的,古老的,超时空的……都是每一位匠人的智慧和心血的结晶。在摄影趋于多元化,界限被打破的今天,摄影师的创作就有了更多的可能性。我走进龙泉瓷器时仿佛可以隔着时空跟他们对话。我从龙泉瓷器的传统性、“空缺”性、神秘性和它的时空科幻性等多方面入手,把龙泉瓷器分成以下几个系列来呈现:



《窑系》之龙窑系列



之一《静物》,我把形态各异的瓶瓶罐罐与绘画的线条、纹理进行艺术的跨界联合,不论是以繁见长还是以简为乐,都是我的思想和观念对静物之美和自然之美的认知和传达;系列之二《龙窑》,我用线索寻找去重组瓷器碎片,让“空缺”成为一种蜕变,追溯历史、拷问灵魂,让“空缺”来陈述灵魂与物质存在的关系,尽显它的延展性与探索性,构造一个极其虚拟的世界,并对地球上生物的生存和幸存提出了质疑;而超时空多元的存在把瓷器和记忆中的动物标本相结合,让它们相互凝望,营造一种凛冽、疑惑和神秘的意境,巧妙地迸发出各种情愫,从而凝结成让观者欲罢不能的虚空之美和浪漫之美。与此同时,我又从龙泉瓷器中重新提取了记忆,分配了时间、空间和某些感觉,让西方的构成和东方的神韵在《窑系》每一系列作品中进行碰撞、融合、衍生,赋于了龙泉瓷器新的生命。这些新的生命,像一桢桢定格的电影画面,多张影像相互传述,不仅在视觉上呈现难解的神秘感,更唤起观者无法言说的视觉记忆和主动性,从具体的细节和线索上寻找每个人独属于自己的面。




《新本草纲目》2014-2015系列是把摄影、绘画、书法并置在一起的。这个系列作品的主角是我70年代收藏的草药标本,当初收藏的时候觉得非常有意思,就想把它做成作品。好多年之后,我将书法,草药和代表生命昆虫相结合,昆虫代表生命,草药的标本跟昆虫的灵动,再加上书法的韵律,形成了与众不同的节奏感。从设计上,我大面积的留白,留白是中国画里面的空间转换。在设计之前,我观看了《工笔草虫册页》,把中国画的一些韵味融入在当代设计理念当中。这些草药都是用大像素相机去拍摄,体现了标本历史的细节。草药上被破坏,被捆绑,发霉的痕迹,都被放大之后,隐喻着暴力和不安的感觉。同时也扭曲成了新的展示空间,从画面中可以看到新的可能。


借助想象的空间和视觉的力量,传递声音与心灵的对话。书法的落款处,我用草书来书写,文字内容是草药的笔名、科目、功效、出产地、用途等等,草药与昆虫的重新构成,也成为生与死的再次的阐述,重新注释了新影像的可能性。在创作的过程中,我把这些图像的元素进行一一的分类,设计重构布局,修补底片,书写书法,编码,再进入数字暗房,转换瞬间的图层。这些照片也暗示里面物件跟草药之间的真真假假。落款没有根据中国工笔画的方式,违背了传统的设计理念。我觉得所有的设计都是因人而异。没有什么设计是经典的,只要你用的好,就是很好的创新。因为我做过设计,特别喜欢设计方面的特殊性,文字书写在作品当中起到一种点缀作用,它虽不是主题,但希望起到“画龙点睛”之效。



《新本草纲目》系列之黄花蒿 



六、孙志红:《潜伏》更有意思,形式上是并置,它所蕴含的哲学意味以及蒙太奇的重构方式,让观者会有更多的感受,或许还会有疑问,您的创作思路是什么呢?


欧阳世忠:就材料和媒介而言,当代艺术已经突破了传统的限制,自然的、现成的、人工的、电子的,无论什么材料和媒介都可以用于艺术创作。破除常规,破除习见,破除规定性,这本身是艺术的本色,我想打破固有的一些认知,突破材料和媒介的限制,什么都可以用于艺术创作了,用一种非常简单的方式拍摄。



《潜伏》系列


我的家乡苍南宜山镇素有“纺织之乡”之称,土纺土织历史久远。早在明朝嘉靖年间,宜山就以纺织闻名,出了织布能手高机。民间故事《高机与吴三春》至今仍流传于浙南城乡。近年来,随着纺织业扩大,纺织产业正走上一条“废水处理、中水利用、余热回收”的生态环保发展之路,所以电力工业与纺织产业之间有着相互依存的关系。于是我把拍摄的大量的纤维纺织与当地电厂进行上下并置。我把这些“有意味的形式”借用上下镜像美学和成像形式,通过空间中的线与色多样化的图像“关系”,让它们在同一个环境下共存。上图是工业题材的几何图像,带有一种不安的“神秘感”,下图纤维图像随意、自然的色彩和抽象肌理状形在画面中占主导画面,这些纤维艺术图像材料与当地的纺织品息息相关。


这组作品从2015年开始创作,在2021年我又延续的去做了一些新的尝试,进行了补充。我觉得艺术创作的过程当中,应该尝试试着保持比较开放和随意,我觉得这种随意性也可以使作品的语言产生虚构的错位,创造出一种不可见的可见。这两种载然不同风格的图像在上下并置中,正与负、刚与柔之间发生了碰撞、挪用、嫁接、错位、异化等化学反应。将讯息堆砌出来产生错觉,这些错觉关系可能会让人浮想联翩,同时寻找隐藏在平面与立体之间的秘密,其间重要的是应如何掌控图片之间的潜伏关系。


这些被改造的生活材料,用蒙太奇的重构方式,看似不同的组合,可能会泛起某种记忆情感的物品,也试图在公众之间建立一种对话,让人有不同的诠释方式,从而尝试着新材料的构建,带来一种新的含意。



潜伏》系


七、孙志红:另外一组作品《陌尘》是什么样的想法?您作品的标题都非常有诗意,感觉您古汉语的功底也是非常的棒,这组作品后来又成了一本手工书?


欧阳世忠:我一直都对物传达出的情绪非常着迷,也希望这些物能凝固于影像中并在影像背后存在一条隐含的线索。《陌尘》是我日常生活的再现,是我对其进行整理、打磨、着色和篡改后以暧昧、模糊、陌生等方式进行串联并以手工书的形式回放时间的画面。再次观看这些影像时,仿佛可以直接触摸到自己的神经。制作《陌尘》系列的过程是复杂的,打印编排后,再在作品上进行了彩绘,再经过刮擦、涂抹、滴水、作画、拼贴等,手工书的封面是我买的民国时期的老相册的封面,然后进行后期制作处理,跟现代的结合,最后以手工书的形式对以往的生活进行回放。我觉得手工书特别有意思,它是一个系列作品的最终呈现形式。 所谓“手工”并不是说艺术就是工匠行为,而是说艺术首先是身体性的,身体力行的,总是与“手”相联系的,拥有一本书,也使得无数次的翻阅在这里也成为了多样的可能性。这种书的编辑,这种不确定性是我们希望能贯穿在全书的一种感觉。我们的作品不一定是作品展览,展览用书的方式来呈现也是很好的。



《陌尘》系列


八、孙志红:《蚕说》是哪一年开始创作的呢?我也很有兴趣,去年在上海当代美术馆看到一位艺术家也是以蚕为元素展出了他的作品,您这一系列也有好多组作品,也用了很多年的时间完成的吧?


欧阳世忠:《蚕说》创作于2018-2019,是拍摄最为艰苦的作品。一边饲养,一边观看,一边创作,我运用了复合立体化的创作。蚕有动物自身的生理规律和生活习性,生长周期中有突发性和不可控的特点,因为无法交流,这样反倒为作品带来更多的可能性,而不确定的紧张感则让作品更有生气,更具张力。在养蚕的过程中,我以蚕的生命轨迹为主线;以残留的痕迹从局部空间来抽离图像;从时空变化转换多种维度的文化内涵;从培养、观察、思考中发现蚕的自然变异性和不确定性,从而营造出新的画面。蚕丝不经意的残留,如同描绘书画般的符号,似一场幻梦,却又是别样风景。体验、想象与情感参互,化作了我的感同身受,让我学会了面对“真诚、朴实”。蚕的生长过程是时间和生命在漫长的旅途中存在的显影,其中有时间维度,空间维度,更有生命的维度。我从蚕短短不及两月的一生的微观世界窥探大千世界的宏观存在。



《蚕说》系列之印迹


九、孙志红:您有没有受到特别的西方(日本)摄影师的影响?您后来的作品已经跳出了那些明显的框架,成为自己独到的风格,2016年开始创办泥庐艺术中心,从中也走出了一些优秀的摄影师及作品,如果他们离开了您的指导,会很快独立形成自己的风格吗?


欧阳世忠:日本有很多摄影师,像杉本博司、川内伦、森山大道、山本昌南等等我都非常喜欢。我从2016年开始创办摄影工作坊,一开始的教学就以专题工作坊和手工书为主。如今共创办了36期。都是以小班制10-12人。创作时间跨度都在半年内,近年来学员们所取得的成绩也是斐然的。艺术激情和思想追求,对我常常构成一种压力,促我不断去接触和亲近艺术。导师是一个伯乐,根据每个学员的不同特点,如职业、信仰、文化、程度生活方式等等为学生提供不同的方法和途径,让他们学会如何寻找并构建自己独特的影像语言。我不想他们单纯地学我、模仿我,我要他们具有开放性和多样性。他们当中也有好多非常优秀的学员,一直延续自己的创作风格和持续性创作。摄影师需要建构自己的语言体系,这非常重要。



慧光》系列


十、孙志红:您是否还在继续创作?有什么新的计划?


欧阳世忠:最近,我一直在整理自己近年来的作品,把每个系列都制作成一本手工书,其中的每个环节都由自己亲自来完成。接下来想挑战和突破以往的自己,会进行一系列以山水为主题的创作。













个人简介


欧阳世忠现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现居浙江温州,1992年开始从事绘画、刻字、视觉设计等艺术活动,2007年转向影像媒介创作。2016年创办泥庐艺术中心。艺术家除了一部分是一种现实主义视角的社会景观如《新地带》系列,其作品持续关注当今社会问题,并以单元影像方式,借助丰富变化的影像效果创造了一种超越肉眼所见、陌生而又现实的空间在场感。另一部分是对摄影作为影像文本的语言实验。某种意义上,他将摄影推进到了“影像”实验以及影像的文本性,并以绘画与摄影两种方式进行综合创作,处理为一种观念或意识的现象学意义的纯粹图像。像《陌尘》系列,在影像上,打破了实体、装置、涂抹、显影以及拼贴的边界。


2021年获第九届大理国际影会金翅鸟最佳作品奖;

2021年获21届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优秀作品奖;

2021年出版《中国当代摄影图录系列-欧阳世忠卷》;

2020年获“阜平·中国风景摄影大展”;

2019年“行走·观察”艺术现场第二届影像西湖群展,中国美院美术馆;

2017年获浙江省第二届金像奖;

2017年“新地带土豪系列”日本东京place m 画廊

2016年《新地带》欧阳世忠个展暨新书首发式;

2016年获连州国际摄影年展“刺点摄影奖”提名;

2016年度榜中榜“不一样的风景”;

2016年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无界单元影像展,

2016年出版《新地带》,由中国摄影出版社,假杂志工作室策划编辑;

2015年获“伯奇杯”中国“十佳创意摄影师”;

2015“城影相间”摄影展,上海西岸文化艺术示范区个展;

2015年首届“乡土中国”纪实摄影展,北京。

2014年第六届三影堂摄影展;

2014年中国新锐入围摄影师,中华世纪坛,北京;

2013年摄影无忌新锐摄影师展;

2013年TOP20中国当代摄影新锐展;

2013年获侯登科纪实摄影提名奖 ;

2012年浙江当代摄影新锐展,浙江美术馆,杭州;

2011年获中国·丽水国际摄影文化节优秀摄影师;

2010年“逝”,中国平遥国际摄影节;

2010年获“金镜头” 新闻摄影自然环保类单幅金奖;

2010年获第六届国际新闻摄影比赛(华赛) 优秀奖; 

17幅作品在全国摄影艺术展和中国国际摄影艺术展中获奖;

七次被《大众摄影》评为十佳摄影师;

作品曾被国内外重要媒体报道及艺术机构收藏。






摄影两新 | 李长江+湿版摄影+1826=?

摄影两新 | 还有什么是“画英雄”不能做的?!冲扫、输出、装裱、暗房、策展、出版……

摄影两新 | 来了!来了!他真的来了!范顺赞的远景摄影艺术…

摄影两新 |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摄影师要来浙江天台做一本摄影书?

摄影两新 | 杭州闹市区,一间33平米的摄影书小屋,大家为何趋之若鹜…

摄影两新 | 今年,一场美术馆级别的“国展”由浙江这位80后负责落地执行

摄影两新 | 运动员孙云翔如何玩转摄影 & 收藏 & 印刷

摄影两新 | 国际影赛服务plus pro max版——尚图坊




编辑 / 郭珈汐 李姗 沈佳晨   审核 / 张全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