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话文章】刘川|五言绝句粥饭读(二十四)
五言绝句粥饭读
刘川
导言:
因近期开始学写五言绝句,故茶余饭后,信手随缘读明清及更早的诗人作品,多涉猎五绝,随记几笔读后感受,且多有演绎发挥,呈与大家,闲读可也,不是赏析与学术研究。请批评指正,候教处:1203068559@qq.com。
——粥饭
南行别弟
韦承庆(唐)
澹澹长江水,悠悠远客情。
落花相与恨,到地一无声。
【读后感】
流水,落花,离别时见,格外伤情。尤其“落花”“无声”二句。凄冷至极,小人物于茫茫天地里,聚了,散了,都如飘尘无声、飞花无语,沉痛哀婉何其深也。信手拈物,以成寓托,平常景、平常物、平常语,贵在情真与自然。这般写手,是我最佩服的,他们看似给诗减少了难度,实则增加了难度——在减少了文字修辞的障眼法之后,除了真诗意,还能拿什么给读者?!复古派也好,实验派也好,今人写旧体诗,关键还是要在创构诗意上用力。
题船山画
法式善(清)
客从青山来,青山不知处。
秋猿只一声,万里踏云去。
【读后感】
苍冷、凄清。不知从何处而来之人,又去了不知何处之处。秋猿一两声、烟云千万里。漂泊无寄之诗也,断肠噬骨之诗也。将此诗,与唐诸大家之佳作较量,未必逊色。山与云,皆是虚笔,代写行踪无定。起笔不实,结笔更虚,没有大手笔,做不好这件事。句句实写者,满天满地,境界实难打开。对作者之评价,王昶以为“诗质而不癯,清而能绮”,洪亮吉以为“清峭刻削,幽微宕往”。而此诗虽孤怀独抱、却大开大合,实非“清绮”与“幽微”所能涵盖。
池上竹
张文姬(唐)
此君临此池,枝低水相近。
碧色绿波中,日日流不尽。
【读后感】
池塘边有竹,称竹为君,非简单拟人,而是尊其清骨。竹枝低垂,就快贴到水面了。幽幽碧叶,把绿色映到水里。任凭水流潺潺,这片浓绿总也流不尽。且不说池塘小水,四大海巨浪,也奈何不得此空中垂下的一片绿影啊。但,这就是诗意。观感挪用,物我不分,浑然一气。作者为鲍参军妻,有妻若此,便不许他太骄傲。
入芦苞水
屈大均(清)
一水穿深竹,孤舟荡晚风。
但沿明月去,忽与大江通。
【读后感】
深竹小水,孤舟晚行,抬头总可看见月光。那就朝着一团明月方向去吧。忽然,就到了浩瀚的大江。说是写寻常小景,若是看成人生大体验,未尝不可,为了那理想之境界,虽际遇曲折,亦须紧随一点光明不放弃。明亡,大均参与反清活动,隐忍计,曾避于僧中,后复为儒。大均之诗意象瑰丽,情感雄烈,往往动人心魄。比如此诗结尾一句,大境界扑面而来,实在令人躲闪不及,心跳欲出。
题画
文徵明(明)
至理本无迹,欲从何处求?
偶因川上过,惟见水东流。
【读后感】
中国画贵以写意。意在其中,不以言诠。若强以概念解释,只会离“意”更远。作者认为,大道无形,问道于人,不如去体道,亲身去生活中体味“道”的存在。画中的“我”偶尔过河,忽然天地人融为一境,泯却万事,眼中惟有“水东流”,亲得“天理流行之妙”。禅宗讲,日用中事,皆可启示“真心”。此诗以水喻道,巧妙避开概念的窠臼。信手拈来的题画小诗,点活全画(应该是一幅“过桥图”),激发禅机,足见性灵。
参见:
关注微信公众号:诗评万象
微信号:spwx6868
欢迎各位诗友踊跃投稿,投稿邮箱:gaihs@139.com。
【新朋友】请点击图片上方蓝色字“诗评万象”关注,并点击查看历史消息。
【老朋友】请点击右上方分享到朋友圈。
↓↓诗词学堂报名点击阅读原文↓↓